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要讓袁譚打心裡對青州放鬆警惕,並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更不是只憑藉魏延一個人的態度就能做到。

最初的時候,青州兵力部署的重點就在於高唐,在李易撤兵後,他為青州留下了一萬精銳,這些人全都駐紮在高唐,可見高唐的重要性。

但是,隨著李易的撤兵,可能是陳登,也可能是魏延,似乎是認為天高皇帝遠,沒用多久,就把李易的佈置給改的一塌糊塗。

原本應該重兵駐防的高唐,被陳登幾次調動之後,竟然只剩下了三千人,其中還有一千多是魏延招募的新兵,高唐的軍事力量一下子被打了好幾個折扣。

而那些調走的精銳,如果是被陳登放到其他地方沿河防守也說得過去,可陳登卻將他們全都集中在了臨淄,臨淄又不打仗,陳登的操作讓許多人都看不懂。

當初袁譚還在被袁紹關禁閉,管理平原的是淳於瓊,淳於瓊也是心裡納悶,擔心有詐,特意派人往青州查探此事,只是一番辛勞之後,也沒找到個所以然,最終心大的淳於瓊給了陳登一個黃口小兒的評價,便不了了之。

而這,只是河北對青州輕視的開始。

後來袁譚回到平原,魏延也被陳登啟用,並安排他駐守高唐,對此,袁譚很是重視。

雖然魏延敗給了顏良,但看魏延之前的表現,不管是在荊南輕取兩郡,還是跟隨李易征討揚州,其表現絕對當得起良將二字。

所以,袁譚很擔心陳登的佈置另有深意,要趁機對河北做些什麼。

然後,袁譚就被魏延的操作給驚得目瞪口呆。

魏延的腦子似乎鑽錢眼裡面去了,上任之後整天琢磨的事情除了賺錢還是賺錢,不光不要節操,連命都不要了,為賺錢都魔怔了,為了多運貨? 甚至偷偷的將好些的戰船給改成了貨船,如此舉動可謂是喪心病狂。

在拉攏失敗之後? 袁譚派人過去調查魏延? 更是發現,魏延自己墮落不算? 還把高唐的守軍都給帶壞了,用李易的錢給兵馬發俸祿,然後讓士兵們給他魏延幹私活? 貨物的運輸? 搬動,護送? 全都是高唐的守軍在幹,可謂是相當的生財有道。

若不是細作信誓旦旦的拿腦袋擔保,袁譚都不知道還有這種玩法。

以至於袁譚後來都有些慶幸,他感覺這樣的魏延挖到了河北? 打擊李易是小? 就怕這傢伙把他河北的人馬都給帶壞了。

高唐的守軍被魏延這麼折騰? 戰力可想而知,再也無法對袁譚構成威脅,甚至? 只要袁譚想,他還能做到主動出擊,輕易的渡河攻取高唐。

只是袁譚沒有這麼做。

打下高唐固然威風,但之後必然要面對李易的大舉反撲,袁譚根本守不住,可想而知,在他撤兵後,高唐的防衛將被李易認真重視起來,成為真正的軍事重鎮,時刻都能北上威脅平原,這是袁譚不願意看到的。

於是,袁譚與魏延雖然沒有商量,卻極為默契的將黃河南北的局勢維持在了一個非常友好的程度,明面上關著門各過個的,私下裡不時互通有無,不是一般的和諧。

但是,這種“和諧”,即將被打破……

“見過將軍……”

“見過將軍……”

高唐碼頭後的一處校場上,魏延擂鼓聚將,一共一千五百軍士齊聚校場,向魏延行禮,只是,那聲音卻是有些稀稀拉拉,全然沒有往日的血勇陽剛之氣。

簡易的點將臺上,魏延看著這一幕,作為一個合格的將軍,按理說他應該不滿,但魏延卻是笑了,因為他覺得那些傢伙還能對自己行禮,而不是一口唾沫吐在臉上,已經是他的造化了。

當初敗於顏良之手,對魏延的名聲打擊並不算太大,反而還有不少人同情他,可隨著魏延再度被啟用,然後各種胡作非為,魏延的名聲就真的壞了,現在的魏延在青州,尤其是在那些被李易留下來的老兵眼中,魏延這倆字是連狗都嫌棄的存在。

魏延身邊還站著徐盛與徐琨二將,以及四天前,作為李易信使到來的典韋。

三人看著眼前的情形,多少有些想笑,但想到之後要發生的事情,笑意很快就被掩蓋,取而代之的,是建功立業的興奮。

“嘖嘖,你們可都是主公在荊州時的老兵,主公說過,你們無論戰力,還是軍紀,都是最最上乘,是精銳中的精銳,可今天是怎麼回事,沒吃飯麼,連說話都是這般有氣無力,今後再見主公,你們還有臉面自稱精銳?”

魏延說話時面帶嘲諷,再加上他平日的混蛋表現,下面的士兵一聽,心態當即就有點炸,許多人都對著魏延怒目而視。

他們還是曾經的精銳,但魏延已經不是曾經的魏延,跟著這麼個人憎狗厭的東西,誰能提得起勁兒?

似乎是感覺到了空氣中那種快要凝結為實質的怨氣,魏延笑了笑,隨即臉色一肅,朗聲說道:“我知道,因為軍紀,你們不敢冒犯我,但我知道,你們背後是如何說我的,什麼豬狗不如,什麼狼心狗肺,看一眼都覺得噁心,要回去洗眼睛,是也不是?”

校場上鴉雀無聲,可士兵們心裡卻是驚得不輕,這些話語傳魏延耳朵裡並不奇怪,可魏延當眾自己說出來算是怎麼回事?

一時間,眾士兵的眼中充滿了疑惑。

“我還知道,你們有人對我不滿,向我進言,我不理會,然後膽子大的就去找了陳刺史,甚至還有能人,拐彎抹角的竟然聯絡上了主公親衛營的典韋將軍,準備直接向主公告狀。”

說著,魏延往典韋那邊看了一眼,後者面無表情,魏延心中卻是感慨的厲害,他雖然知道自己幹的事情挺混蛋的,但也沒想到這幫士兵這麼能折騰,為了幹倒他,真是能告的地方都去告了一遍。

深吸口氣,魏延繼續道:“然而,多次狀告彈劾,我魏延始終安然無恙,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

“狼狽為奸!”

忽然,佇列中傳出了一聲大吼,顯得極為刺耳,所有人都像那聲音看去,原來是個一臉義憤填膺的屯長。

魏延沒有惱火,也沒有糾正軍紀,而是對著罵他那人問道:“我與陳刺史狼狽為奸還能說得過去,可是,有人都告到了主公那裡,以主公英明神武,為何一直未對此事發聲,你說說,這又是為什麼?”

剛剛喊話的屯長不出聲了,繼續對魏延怒目而視,但他心裡倒是真的想不通,李易為何如此放縱魏延?

不僅是他,其他士兵同樣想不通。

這裡的一千五百人都是跟著李易打過仗,見過李易,甚至在一個大鍋裡面吃過飯,無論魏延的表現怎麼糟糕,他們從未懷疑過李易的問題。

或者說,他們對魏延不滿,根本矛盾就是認為魏延對李易不忠。

不然他們只是一個小兵,魏延雖然胡來,但也沒去欺負他們,他們犯得著去和魏延過不去?

在眾人正疑惑的時候,魏延轉身,對著典韋拱了拱手,道:“請典將軍,宣讀主公軍令!”

說罷,魏延當即俯身下拜,緊接著,徐盛、徐琨,還有臺下的一千多士兵,也都呼啦啦的跪了一地。

典韋走上最前,從懷中取出軍令,朗聲說道:“黃河兇險,征戰不易,強行攻取,縱然得勝,兵馬也必然死傷慘重,故,命魏延在高唐,以輕佻之舉,使袁譚等人放鬆警惕,魏延忍辱負重,暗中經營半年,收穫斐然,今日時機已至,命魏延為東路討逆大軍先鋒,節制青州各營兵馬,青州大小文武官員,一切依其軍令行事,若有不從,斬!”

典韋宣讀完畢,本就安靜的校場更是落針可聞,只有呼吸聲不斷起伏,軍令中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可信息量卻是太大了。

魏延這半年多的胡鬧,竟然全都是李易的命令,為的只是讓袁譚輕敵,難後方便渡河,一擊破敵?

“魏延接令!”

一聲大吼,讓眾人回過神來。

魏延起身,雙手從典韋手中接過軍令,然後右手持令,左手按劍,端立於點將臺前方,面容冷峻的看著面前的一千多軍士,眾軍士下意識的站直身子,目光也不自覺的從之前的憤懣不滿,變回了原本的對上官的敬畏,還有,躍躍欲試。

“抬進來!”

隨著魏延法令,只見百十個軍士從校場外進入,四人一組,用木杆抬著二十口大木箱子走了進來。

這些人來到點將臺,有幾口箱子被搬了上去,更多的卻是堆在了點將臺下面。

魏延也不言語,噌的抽出腰間長劍,猛的斬在了一口箱子上,然後用力一踹,箱子裂開,只聽嘩啦啊一陣響,從箱子裡掉落出來的,竟然是一塊塊的金餅。

軍士們見狀,目光中不禁多了一抹灼熱。

魏延如法泡製,又劈開了其他幾個箱子,其中赫然也是滿滿的金餅,被魏延將箱子踹倒之後,乾脆直接鋪滿了小半個點將臺!

“你們都看到了,這是什麼,這是金餅,只這麼一塊,就能讓你們一輩子衣食無憂,而這些,都是為魏某按照主公的吩咐,從對面賺來的。”

魏延撿起了兩塊金餅,拿在手中示意了一下,然後仍在地上,大聲道:“但是,這些錢財雖多,魏延卻不敢擅取分毫,因為主公說了,這些錢財都是給你們準備的,只要你們有膽量跟著魏某殺過黃河,這些錢財就是你們的,縱然你們戰死,這些錢財也會送到你們的父母妻兒手中,原本的撫卹,也會翻倍!”

“現在,我問你們,誰願意為主公效死,跟著我殺過黃河,爭取主公北伐河北的首功!”

魏延高舉軍令,手中長劍斜斜指向黃河對岸,目光灼熱的看著臺下的一千多將士,他知道,這些人肯定不會讓他失望。

“小將願為主公效死!”

幾乎是魏延話音剛落,就有人做出了回應,正是之前唯一敢出聲質疑魏延的那個屯長。

魏延正要嘉獎其幾句,下面眾軍士的聲音就接連想起,並很快連城一片。

“願為主公效死!”

“願為主公效死!”

“願為主公效死!”

……

雖然只有千餘人,但此時氣勢卻是堪比萬人。

能被李易跳出來留在高唐的,本來就是對李易最為忠心的人,為李易賣命不在話下,更何況,魏延又開出了那麼高的賞金,亂世人命不值錢,對許多窮苦人來說,真死了也不虧。

魏延自己也是熱血沸騰,兩眼放著精光,有這千餘精銳,莫說殺過黃河,便是會一會袁譚主力,又有何妨?

用力一揮手,讓士兵們安靜,然後魏延下令道:“所有屯長以上,速來見我,其餘將士,解下外甲,換上內甲,一人領一柄連弩,一刻鍾之後,同我登船渡河,記住,大丈夫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喏!”

很快,隨著魏延軍令的下達,高唐的軍營被封閉了起來,那些曾經被魏延視作親信狗腿,其實就是當做車伕苦力來用的青州本地兵馬,全都被勒令留在營中,不許外出。

如此舉動自然是為了保密,魏延在親身體驗了一把腐敗之後,深知財帛對兵馬的腐蝕是多麼嚴重,於是,在開戰之前,這一千多的青州兵直接就被魏延以不信任的理由給放棄了,無緣了這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

不過,更多的青州兵,卻是已經踏在了支援高唐的路上。

就在魏延宣讀軍令的兩天前,周瑜與霍峻各自率領一萬青州軍,先是以調防為由,離開各自的防區,半日之後,忽然開始向高唐疾行,如果不出意外,他們這支人馬將會在魏延登岸的當天下午到達高唐渡口,為魏延提供後續支援。

至於袁譚是否會提前得到訊息,進行針對佈防,這點他們完全不擔心,因為在行動之前周瑜等人已經實地走了五六遍,在時間上做到了萬無一失,哪怕袁譚的細作是第一時間發現他們得行軍異常,並做出正確判斷,但等到訊息傳入袁譚耳中,也必然是在魏延登岸的半日之後。

而那時,數萬大軍開始渡河,袁譚再行調兵遣將已是回天乏術。

這還是對袁譚最有利的情況,事實上,袁譚得到的訊息時間只會推後,不可能提前。

反觀李易一方,現在向著高唐急行軍的,不僅僅是周瑜和霍峻,更有泰山方向,張遼統帥的揚州與徐州主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三路兵馬,一共十多萬人,只要有一路及時為魏延提供支援,黃河天險對於李易來說,就再也不是障礙。

不過,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魏延必須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