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7章 混合金屬專輯:《黑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7章 混合金屬專輯:《黑色》

“迭戈,後期方面,不要在音色上做太大的修正,儘量突出原聲。”

新的一週,羅傑先是找上迭戈,討論著《青春》專輯後期制作中的要求。

想了一會,羅傑繼續說道:“繼續沿用《希望》專輯的模式,凸顯出整體的黑暗風格,但不要過重,必須充分考慮歌迷的承受能力。”

雖然《青春》專輯依然是一張黑暗風格的專輯,但卻絕對不能做成像是《第十三雙眼睛》那樣壓抑。

壓抑到極致的黑暗風確實很受評論界的喜歡,但卻會失去市場,大部分歌迷購買唱片是為了消遣、娛樂,而不是從歌裡去思考人生。

少量的黑暗風對專輯格調的提升幫助很大,但如果玩過火了,歌迷絕對不會買賬,這其中的分寸必須得把握好。

“我讓人先做一個樣板出來參考。”

迭戈算了算時間,說道:“兩天左右就可以拿出來,聽完我們再談。”

“行,那就這樣。”

羅傑點點頭,朝迭戈擺了擺手,說道:“我去錄歌,如果有什麼問題,及時找我溝通。”

從迭戈那離開,羅傑揹著貝斯,走進一間錄音室裡。

《黑色》專輯裡,除了《搖滾或是爆發()》和《歡迎來到叢林()》兩首主打歌以外,其它八首歌仍然是各錄各的。

和提升一倍以上的錄音效率比起來,缺乏“整體感”這點缺陷不值一提。

百分之九十九的歌迷根本聽不出來差別在哪。

至於剩下百分之一的歌迷,有兩首超高質量的主打歌,也足以讓他們感到滿意。

這兩首主打歌,也是樂隊在2000年行使唱片合約中,樂隊保留完整版權的兩首歌。

實際上《黑色》專輯的整體風格仍然有些散亂。

除了六首重金屬的經典作品之外,還有一首旋律死亡金屬、一首工業金屬、一首激流金屬。

以及一首勉強可以歸入重金屬,實際更應該被算作另類金屬的單曲。

這張專輯的整體難度偏高,不過難點是在樂器演奏上。

這方面羅傑不會有任何的擔憂,無論是安妮還是胖子,技術都是頂級,至少不會被卡住進度,頂多錄的慢一點。

至於羅傑自己,就更不擔心了。

第一個錄的是那首激流金屬單曲。

很多人搞不清楚激流和速度金屬的區別,其實很簡單,兩者唯一的區別在於,速度金屬重riff,而激流金屬則重敲擊。

這首歌是整張專輯中的“貝斯單曲”,來自北美著名的“激流四巨頭”之一的殺手(slayer)樂隊。

這支樂隊也是金屬搖滾中比較罕見的,以貝斯手作為主唱的樂隊。

關於這支樂隊和這首歌,有一個很有uc風格的標題。

《震驚!和藹老人竟組建重型樂隊歌頌殺人!》

slayer在搖滾樂壇活躍了近四十年,從1981年出道,到2018年的告別巡演,在全世界留下了數不清的經典現場。

slayer現場演出的音質並不好,甚至可以說很爛。

但是氣氛卻是非同一般的狂熱,就連大多數頂級大牌樂隊都無法和他們相比。

什麼把座椅拆下來點燃,扔上舞臺,這都是小兒科的玩意。

因為歌迷太過瘋狂而導致演出不得不暫停的事故也發生過好幾次。

最為嚴重的一次,是在好萊塢白金劇院演出時,有兩百多個沒有買到票的歌迷瘋狂衝擊檢票口,試圖衝進現場,最後驚動了swat,上百名帶著防爆盾和催淚瓦斯的特警趕到之後,局面才得到了控制。

這支樂隊的作品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

他們的主唱是貝斯手兼任,但貝斯的地位,在樂隊的歌曲中卻很低。

與其說是貝斯手兼任主唱,倒不如反過來說是主唱兼任貝斯手。

他們的大部分作品中,貝斯彈奏的技術含量其實並不差,至少在及格線以上。

只是在編曲方式上將貝斯的地位擺得很低,完全沒有存在感。

羅傑選出的這首《repentless》,就非常符合這一風格。

除了開頭的幾個重掃弦以外,大多數人壓根聽不出來歌曲中的貝斯音線。

這也是改編幅度最大的一首歌。

貝斯是改動最大的部分,以平行的riff段落為基礎,若有若無的低音線串聯起整首歌的結構。

除此之外,整首歌的速度也被略微調慢,降低了大約16個bmp。

降速之後,再加上音色的調整,整首歌就變成了一首“速度偏快的重金屬搖滾”,而不是純粹的“速度金屬”搖滾。

不是說速度金屬不好,而是為了符合專輯整體的需要。

至於歌詞方面,《repentless》的歌詞略微顯得有些“和諧”了,光是f開頭的單詞就用了十幾次。

不過考慮到這是北美,羅傑並沒有做出任何的改動。

只要mv不要拍出來就沒事。

那部充滿【正能量】的mv,要是寫出來,一整章都是馬賽克,肯定是不能拍的。

這首歌的貝斯部分就用去了羅傑兩天的時間。

然後羅傑暫時停止了樂器錄音,將其它歌交給格雷西慢慢錄著,自己則去錄製人聲。

等到錄完人聲之後,再根據格雷西那邊的錄音進度,決定是自己錄完剩下的,還是全部讓格雷西來錄。

和錄製樂器的順序完全不同,在錄製人聲的時候,羅傑將那首旋律死亡和工業金屬放到了最前面。

後者是大名鼎鼎的瑪麗蓮-曼森的代表作品《甜美的夢境()》。

瑪麗蓮-曼森既是人名,也是樂隊的名字。

樂隊核心瑪麗蓮-曼森原名布萊恩-休-華納,出生於一個基督徒家庭,但本人卻是一個堅決的反基督主義者。

在二十歲時,為了表明與信仰基督教的家人劃清界限,改名為瑪麗蓮-曼森。

這個名字取自北美最性.感的女人,和最臭名昭著的罪犯家族,兩個名字結合,就成了音樂歷史上最才華橫溢的鬼才。

這位無論品味、取向還是愛好都異於常人的音樂鬼才,在音樂之外也有著許多身份。

演員、導演、畫家、品酒師、詩人、作家……

坦白說,《甜美的夢境》這首歌拿出來和二十世紀娛樂分享版權,羅傑多少是有些心疼的。

不過就和《黑色》,以及過去的幾張專輯裡的大部分歌曲一樣,它的版權確實挺值錢,但也沒值錢到讓羅傑無論如何也得把版權捏在手裡的地步。

畢竟,瑪麗蓮-曼森的作品雖然在某個特定的群體裡備受推崇,被奉為聖典,但實際上無論是他本人,還是其作品,從來都不受北美主流輿論的待見。

哪怕是曼森歌曲裡最值錢的這一首《甜美的夢境》,版權價值雖然高,但也高的有限。

這首歌同樣需要做出不小的改編,讓他變成一首“重金屬”搖滾,以適應整張專輯的特點。

不過做起來倒是很簡單,去掉多餘的電子特效,然後讓安妮對吉他曲譜做出修正,將散亂的riff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旋律就夠了。

重金屬和工業金屬的區別,就在於後者的電子特效,以及無法構成完整旋律線的散亂riff。

至於唱法上……

羅傑嘗試了一番之後,決定還是採用曼森原版的唱法。

不過配上截然不同的嗓音,整首歌的味道和原版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至於另一首旋律死亡金屬,在改編的幅度上反而是所有歌裡邊最小的一個。

旋死雖然以“死亡金屬”為名,但實際上聽起來跟死亡金屬卻是天差地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更加的……

小清新一些。

尤其是在唱法上,雖然有的樂隊也會保留低沉咆哮的音線,但更多的旋死單曲,卻是以清晰的唱法為主。

反倒是在樂器演奏上,旋死更接近於傳統布魯斯搖滾和重金屬搖滾的結構。

主旋律較強,喜歡大量使用吉他solo等等。

不過相似的也僅僅只是結構。

這首《虛幻(unreal)》,是《黑色》專輯裡最傾向於流行的一首,至少大部分不怎麼聽搖滾的流行歌迷能夠接受這種風格的單曲。

來自一支融合了力量金屬和旋死兩種風格的北歐樂隊,amaranthe。

話說起來,在力量金屬和旋死金屬上,北歐似乎永遠處於領先地位。

如瑞典、挪威、丹麥等國,都出過許多出色的力量金屬以及旋死金屬樂隊。

amaranthe樂隊最特殊的地方在於,他們有三個主唱。

女聲主唱伊麗絲-萊德、男聲主唱傑克-易和低音主唱安德烈亞斯。

尤其是安德烈亞斯的嘶吼部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這首歌羅傑也想過讓安妮或者其他人參與進來,不過沒人願意錄主唱的部分,頂多做一下和聲。

不過這首歌和《青春》專輯中的《》不同,女聲的部分羅傑完全可以唱,不會有任何讓人感到奇怪的地方,只會和原版的風格大相徑庭,僅此而已。

雖然部分有重疊,但一個人唱也完全ok,分開來錄就是了。

就連和聲,因為嗓音適應性的關係,羅傑也是自己來錄的,沒有叫其他人幫忙。

羅傑沙啞的嗓音,在低吼的部分比原唱的安德烈亞斯還要更有辨識度。

“頭顱高昂,

這局我來坐莊。

換個玩法,

讓你鬥志昂揚。

遊戲開始,

午夜墨色,萬千燈光。

現在是我們閃耀全場,

讓我看到你的黑暗面。

……”

羅傑正在唱得入神,錄音室的門突然被推開了。

“克里斯蒂安,你的電話。”

瑪格麗特按下通話按鈕,對羅傑說道:“你吩咐過,這個手機響了要第一時間通知你。”

這是羅傑的工作號碼,知道這個號碼的人不多,其中的絕大多數都在隔壁的幾間錄音室裡,或者其它樓層。

如果是這些人要找羅傑,壓根用不著打電話,直接過來就行了。

羅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皺了皺眉頭,對錄音師打了個招呼,走出錄音室接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