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8章 我們不出新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8章 我們不出新歌

盧西恩-格蘭奇來自【a】樂隊鍵盤手伍德-伍德的推薦。

在多達十幾人的候選名單中,三支樂隊一致認為,盧西恩-格蘭奇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盧西恩-格蘭奇的年齡是四十歲,在流行音樂領域從業超過十五年,正處於最佳年齡。

對ceo這個職位來講,四十歲,既足夠年輕,又不缺乏必要的經驗。

另一方面,盧西恩-格蘭奇的履歷足夠漂亮,迪士尼這樣大集團的一線子公司總監,雖然在迪士尼內部只能算是中層,但放到任何一個體量小一些的公司,都足以勝任高層職位。

而且有過米老鼠俱樂部的相關經驗,在統籌規劃方面,盧西恩-格蘭奇的能力毋庸置疑。

米老鼠俱樂部雖然不溫不火,但卻絕對算不上失敗,它的失敗更多的要歸結於迪士尼內部的人事鬥爭,而不是俱樂部本身。

最為重要的是,米老鼠俱樂部本身就是一個選秀類節目。

有著這方面的經驗,對於未來展開《美國偶像》的計劃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最後,因為沒有過總監以上職位的任職經歷,盧西恩-格蘭奇的薪水必然不會太高,正適合現在的mad唱片。

當然,盧西恩-格蘭奇是最好的選擇,但卻不是唯一的選擇。

無論是招聘還是應聘,這都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只有雙方都覺得合適,才會達成協議。

不過這並不妨礙加里-貝爾先丟擲一個誘餌:“我們為你準備的待遇是年薪120萬美元,同時設定一個為期五年的期權獎勵,包括三百萬美元的現金和百分之五點五的股份分紅權。”

盧西恩-格蘭奇現在的年薪只有60萬美元,如果跳槽,相當於翻了一倍。

再算上期權獎勵,哪怕不去計算價值無法確定的分紅權,這個數字也相當誘人。

但盧西恩-格蘭奇的關注點卻不在這上面。

加里-貝爾說的是“我們”,盧西恩-格蘭奇問道:“【我們】是指你們樂隊的成員嗎?”

“不,我們是指三支樂隊。”

加里-貝爾搖了搖頭,開口道:“另外兩個你應該也聽說過,【a】和【darkness】。”

這個訊息讓盧西恩-格蘭奇楞了一陣,【a】樂隊的唱片合約在華納,darkness則在一家小公司,據盧西恩-格蘭奇所知,這兩支樂隊的合約都沒有到期,也沒有聽說有解約的傳聞。

不過這不是值得關注的重點,盧西恩-格蘭奇很快就回過神來,開口問道:“你們對mad唱片的定位是什麼?我需要做的又是什麼?”

雖然薪水很誘人,但如果和自己的職業規劃不符,盧西恩-格蘭奇也未必會答應下來。

不說自己身上的競業條款,如果對方的規劃和自己的專業方向不符,幹上一兩年,甚至是幾個月就被掃地出門,拿著少量的賠償款走人,再去找新的工作可就難了。

“mad唱片會發行我們的唱片,但這不是主要業務,我們三支樂隊的唱片收益大部分還是歸樂隊所有。”

加里-貝爾大致講述了一下對mad唱片的規劃,不過並沒有說得很詳細,只說了一個大概。

講了一陣之後,加里-貝爾開口道:“你的工作很簡單,我們不會插手公司的日常運營,只負責大方向上的決策,其它的事情完全交給你。”

停頓了片刻,加里-貝爾繼續說道:“公司不會單獨設立總裁,這個職位由你兼任,所以你不用擔心有人分走你手上的權利。除了重大決策必須獲得董事會的批准之外,你可以放手去做。”

這是職業經理人最常做的基本工作,沒有任何特殊之處。

這已經超出了盧西恩-格蘭奇的預期,幾乎要立刻答應下來。

不過畢竟是一個成熟的中年人,盧西恩-格蘭奇仍然保持了足夠的清醒,強忍著衝動,開口道:“我可以考慮一下嗎?”

這次交談涉及到的內容很少,除了一些很表面的資料以外,對mad唱片的很多情況,例如經營公司最為重要的資金情況等等,盧西恩-格蘭奇都不瞭解,自然不可能草率地做出決定。

“可以,不過要儘快。”

加里-貝爾也沒指望一次見面就能達成協議,對身旁的助理示意了一下,助理連忙從公文包中拿出兩份檔案放在桌上。

加里-貝爾指了指桌面上的檔案,開口道:“這裡有一份保密協議和一份公司的資料,你可以拿回去看看。”

“好。”

盧西恩-格蘭奇接過保密協議翻了翻,確認條款沒有任何問題,直接在上面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接過mad唱片的資料,開口道:“一週之內,我會給你一個確定的答覆。如果我決定接下這份工作,會同時提交一份規劃報告。”

後者才是加里-貝爾留下公司資料的主要目的。

見盧西恩-格蘭奇意識到了這一點,加里-貝爾滿意地點點頭,開口道:“希望會是一個好消息。”

…………

沒有等太久,僅僅只過了五天,盧西恩-格蘭奇就向加里-貝爾提交了一份書面的報告,根據加里-貝爾提供的資料,對mad唱片的發展做出了詳細的規劃。

這份報告同時送到了埃文-泰勒和羅傑的手中。

簡單地和理查森、安妮討論之後,羅傑給加里-貝爾回了個電話,確認同意盧西恩-格蘭奇擔任mad唱片的ceo兼總裁。

又過了幾天,加里-貝爾發來簡訊,表示談判已經完成,盧西恩-格蘭奇很快就會辦理好離職手續,加入mad唱片。

待遇和一開始說好的差不多,年薪120萬美元,簽約五年,同時在合同中設定了嚴格的競業條款和鉅額違約金。

競業條款並非萬能,但有這樣的條款和高額違約金在,會顯著提升其它公司的挖角成本,對於留下人才很有幫助。

五年之後,如果雙方成功續約,盧西恩-格蘭奇將得到三百萬美元的一次性獎勵,以及百分之五點五的股份分紅權。

這部分分紅,只要盧西恩-格蘭奇依然在mad唱片ceo的位置上,就可以一直享受,離職之後則自動取消。

諸如保險、帶薪假等一攬子福利,也完全按照這一等級的待遇來,沒有任何出格的地方。

除此之外,盧西恩-格蘭奇還為自己爭取到了一項福利,可以帶一支人數不多於五人的團隊入職,相關費用由mad唱片支付。

在簽署合同之後,盧西恩-格蘭奇立刻挖起了迪士尼的牆角,帶走了五名非常看重的屬下。

包括盧西恩-格蘭奇本人在內,這六人和迪士尼的合同中均有競業條款,為此,mad唱片一次性支付了300多萬美元的違約金。

隨著盧西恩-格蘭奇的入職,mad唱片終於算是走上正軌,不過熟悉工作、組建新的部門等等,都需要時間。

在完全熟悉mad唱片內部的工作之前,盧西恩-格蘭奇也不會進行任何大的動作,而是保持原有的經營策略不變。

不過可以預期的是,幾個月之後,mad唱片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朝著理想的方向轉變,從一家小型發行公司,變為一家主流唱片廠牌。

放下電話,羅傑重新戴上耳機,按下cd機的播放鍵。

雷蒙娜-拉維尼的歌聲在經過後期處理之後非常得清澈,唱功上的些許瑕疵也幾乎分辨不出來。

總體而言,和前世的艾薇兒幾乎聽不出什麼區別,非常得完美。

當然,是指錄音室專輯版本。

至於現場……

雖然羅傑很喜歡聽艾薇兒的歌,但也不得不承認,艾薇兒的現場功底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這張暫時還沒有定下正式名稱的ep一共包含了五首歌,其中兩首由羅傑提供,分別是《滑板少年()》和《超複雜(plicated)》。

這張ep絕大多數工作都已經完成,只等兩首歌的mv拍攝完畢,就會進入正式發行階段。

出於控制風險的考慮,兩支mv都是低成本的小製作,加起來只有10萬美元的預算,這張ep也沒有任何打榜的計劃。

雷蒙娜-拉維尼透過經紀人隱晦地表達了不滿,認為應該有更大規模的宣發計劃,不過這不會對宣發工作有任何的影響,一切按部就班,照常進行。

雖然羅傑很看好雷蒙娜-拉維尼,尤其是在聽過歌之後,信心十足,但也不至於為了她一個人,去改變mad唱片的運作流程。

小規模發行試水,是幾乎所有新人的必經之路,除非是本身就具備相當名氣,從好萊塢或者其它行業轉行進入樂壇的明星和星二代,例如泰勒-摩森、賈斯汀-比伯等等。

或者大公司精心培養出的優秀新人,例如布蘭妮-斯皮爾斯、克裡斯蒂娜-阿奎萊拉等人,否則誰都要經歷這一步。

就算是那些出道即巔峰的歌手,樂隊,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也都經歷了這一步,在展露出足夠的市場潛力之後,唱片公司才會加大投入,擴大發行規模。

對於一家商業化的唱片公司來說,控制成本和風險早就是一種本能,就和吃飯喝水一樣。

這樣的制度或許顯得僵化、死板了些,但能夠成功運營這麼多年,並且直到十幾年後都沒有被新興的方式取代,必然有其必要性。

一首歌還沒放完,安妮推開門走了進來。

“雷蒙娜-拉維尼?”

安妮拿起羅傑手旁的唱片盒看了一陣,又丟了回去,好奇地問道:“這女孩長得挺不錯的,你打算泡她?”

“……”

怎麼所有人都覺得我要泡這個妞!

羅傑無語地摘下耳機,看著安妮:“她才十六歲!”

雖然一開始確實有這方面的想法,不過未成年人什麼的,想想就算了,真要做了什麼,一旦傳了出去,絕對會被和諧掉。

“十六歲怎麼了?你不是說過嗎,只要不問年齡,就是成年人。”

安妮故意打趣道。

這話壓根沒法接。

羅傑沉默了幾秒鐘,生硬地轉移話題道:“公司那邊的人什麼時候到?”

按照計劃,本來樂隊應該已經返回紐約,然後從紐約開始,逐個考察巡演場館,用兩個月的時間走完十一座城市,同時完成舞臺設計、排練等等。

不過洛杉磯本來就是巡演中的重要一站,羅傑三人懶得飛來飛去,直接要求調整行程,改為從洛杉磯開始。

這種對利益涉及很少的小事,二十世紀娛樂或許有人覺得不滿,認為羅傑三人耍大牌,但也不至於當面說出來,反而很快就表示按照羅傑三人的要求,對行程進行調整。

娛樂圈是一個無比現實的地方,只要商業價值足夠高,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要求,一切都有得談。

相比較於其它同等咖位的明星而言,羅傑三人算是相當好說話的那一類,很少提出各種亂七八糟的要求。

“明天的飛機,後天開始工作。”

安妮一點都不把自己當外人,開啟酒櫃拿出兩罐啤酒,丟給羅傑一罐,開口問道:“歌單考慮的怎麼樣了?”

除去湊數的三張專輯的歌不打算拿出來唱以外,樂隊迄今為止一共發行了75首歌,如果算上murphy樂隊時期的《你好,冰冷世界》,就是79首。

而巡演的場次一共是18場,規模有大有小,平均時長預計為兩個小時。

考慮到互動等因素,兩個小時裡,大概要唱15到20首歌左右,即18場演出一共需要270-360首歌。

按照這個數量,75首歌撐起18場演出,重複率肯定是比較高的,平均每首歌至少要唱四次以上,部分熱門單曲的出現次數或許會超過十次。

按照慣例而言,無論是出於歌曲重複率的考量,還是巡演本身,都應該拿出一些新歌來。

但這場巡演正趕在唱片合約結束的關口,出新歌並非是一個好的選擇。

“我們不出新歌。”

羅傑已經有了決定,語氣很堅決:“這個時候拿新歌出來,版權方面扯不清。”

“你做主就好。”

安妮無所謂地聳聳肩,開口道:“巡演的名字呢?環球的提議你覺得怎麼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羅傑考慮了一會,點點頭,說道:“我覺得可以,就叫【燃燒&信仰/burning&】。”

十月份的時候,這兩張專輯依舊處於熱銷期的末尾,將巡演和兩張專輯聯絡起來不會有任何的壞處。

如果能藉助巡演,拉動一波專輯的銷量,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