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0章 大衛-鮑伊是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0章 大衛-鮑伊是誰?

《燃燒》和《信仰》的首筆分賬要到四月份,專輯銷售方面的收入不算多,只有幾百萬美元,大頭是【燃燒&信仰 tour】的巡演收入。

按照普華永道的統計,這一筆收入大約有2300萬美元左右。

再加上《1》、《2》、《3》這三張專輯未來分成的買斷條款。

經過這次的事情,樂隊不可能對二十世紀娛樂再抱有任何信任,收回發行權顯然不可能,由分成改成賣斷就是最省事的方式了。

而且這三張專輯本身就只是為了應付合約,不算多麼值錢,樂隊在拿回海外發行權的前提下,將北美三十年發行權以總計1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二十世紀娛樂,長遠來看會有些小虧,但卻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眼前巨大的資金缺口。

羅傑大致算了算,開口道:“總共有4000萬美元左右的收入,還差一些,大概有兩千多萬美元的缺口,申請貸款吧。”

僅僅只是回購版權就要五千萬,再加上其它的開支,總計至少要有七千萬美元以上才夠用,而且這還沒有算上欠富國銀行的貸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向富國銀行借的4000萬美元貸款,考慮到資金周轉方面的因素,羅傑希望申請較長年限的貸款,最終批下來的是三年。

這個倒是不用著急,三年的時間很長,怎麼都能賺出還貸款的錢來。

而且在樂隊和二十世紀娛樂之間的爭鬥告一段落之後,繼續申請新的貸款,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大不了把二十世紀娛樂的股權回購協議拿去做抵押,以4000萬美元的未來收入,哪怕再怎麼低,從銀行貸款得到的錢也絕對夠用了。

想了想,羅傑開口道:“貸款三千萬,應該夠了。我明天去找富國銀行的麥克阿瑟談談,你們如果有個人資金需求,給我說一聲,我一起給他說。”

事實上,羅傑自己也需要一筆貸款來應急,數額不大,500萬美元以內就足夠。

艾琳代表羅傑和愛德華多教授談得很順利,已經達成了協議。

愛德華多教授希望引入一家在網際網路行業具備足夠強大的渠道能力的投資者,最優先的選擇是來自華爾街或者矽谷的風險投資公司。

在這一點上,羅傑沒有提出反對。

以羅傑能夠提供的資源,顯然不足以支援發展壯大起來,引入其他更具備實力的投資商是必然的結果。

綜合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之後,在羅傑的授意之下,艾琳成功與愛德華多教授達成一致,簽下一份價值300萬美元的追加投資協議。

除了羅傑之外,愛德華多教授還引入了一家名為【accel】的風險投資公司,後者將為注資高達1500萬美元。

在這一輪融資之後,羅傑手中的股權有所稀釋,但並不完全和投資比例均等,降低至百分之二十三。

算上這還沒有支付的300萬美元,羅傑在上總計投入了400萬美元。

而在這一輪融資之後,羅傑手中百分之二十三的股權,價值已經超過了四百萬。

儘管超出的部分不多,但如果賣掉的話,也能賺個幾十萬美元。

當然,賣是不可能賣的,甚至羅傑的會計師在稽核了的財務報告和業務報告之後,強烈建議羅傑增持這家公司的股份。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錢暫且不說,愛德華多教授肯定不會允許一個無法為公司提供太大幫助的投資者拿走過多的股份。

一家公司要發展起來,需要的不僅僅是錢。

一個只能出錢的股東,和既出錢又出力,還擁有強大渠道資源的股東,愛德華多教授會選擇誰,自然不必多說。

隨著的不斷融資和擴張,羅傑手中的股份比例只會越來越低。

當然,如果的發展如羅傑所預料的一樣,這部分股份的價值也只會越來越高,最終到達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上。

“我自己的錢倒是夠用,但是樂隊現在很窮啊。”

安妮抱怨道:“上個月埃文還在問什麼時候啟動《美國偶像》的計劃,我們現在哪有錢搞這個?我還打算等半年後那筆錢到賬之後,在洛杉磯買一棟大房子呢。”

按照雙方的協議,半年後,二十世紀娛樂要向樂隊支付4000萬美元的股權回購費用。

這筆錢,在三個人的計劃裡,會直接分掉,用於購置房屋等開銷。

從紐約搬到洛杉磯,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尤其是迫切需要改善生活水準的時候。

一棟比佛利山莊的豪宅,哪怕辦理按揭,首付也要千萬美元以上。

至於mad唱片計劃列表中的《美國偶像》計劃,只能暫時擱置了。

“缺錢還不簡單?”

羅傑嘴角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我們出一張新專輯不就好了?”

在現在這個年代,出專輯的圈錢速度,可要比開巡演快得多。

當然,再過上幾年就不行了。

隨著數字唱片的發展,專輯銷量和利潤縮水的速度絕對會跌破所有人的眼球。

在這個年頭,北美五百萬銷量以上的專輯,才有競爭年度排行前十的資格,還不一定能夠擠進去。

而再過上十年,這個數字會降低到五十萬,而且還是包含數字版銷量的情況下。

理查森開口問道:“不是說要先發行《波西米亞狂想曲》嗎?這個還沒錄完呢。”

《波西米亞狂想曲》只錄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不算後期,至少也得兩到四周的時間。

“兩張一起吧,這種事我們又不是第一次幹了。”

羅傑想了想,開口道:“這邊的事情還得忙一段時間,等到三月份再開始好了。”

雖然說和二十世紀娛樂之間的爭鬥已經結束,但後續收尾的事情還得一一處理,單單只是聯絡過去幾張專輯的發行方,重新簽署協議更改分成支付方式,就需要牽扯不少的精力。

不過這些事情也就僅僅只是繁瑣而已,浪費一點時間就能解決,而且絕對是值得的。

“下週就是格萊美頒獎典禮了。”

安妮提醒道:“我們是不是該提前安排一下行程?”

地位沒有達到某個程度,例如休-格蘭特那個級別之前,有一個預設的潛規則就是,只有親自到現場的人才有可能獲獎。

雖然說樂隊這段時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幾個獎項不再是囊中之物,但畢竟還存在著獲獎的可能。

八項提名,總不可能一個獎盃都拿不回來吧?

如果因為沒有到現場這樣的原因丟掉獎項,那就意味著之前上千萬美元的公關預算打了水漂,誰都無法接受。

“我沒有時間。”

羅傑搖了搖頭,開口道:“你們兩個去一趟吧。”

去現場領獎只是表達一個重視的態度,倒也不一定要樂隊所有人到齊,有一兩個核心成員到場,就足夠了。

“我也去不了。”

理查森提醒了一句:“我還要盯著財務清算,這是你交給我的任務。”

“對,把這事給忘了。”

羅傑拍了一下腦門,這段時間涉及財務方面的事情比較多,胖子管著樂隊的錢袋子,顯然也是走不開的。

帶著歉意看向安妮,開口道:“只能你一個人去參加了,讓依耶塔跟著你去吧,有什麼跑腿的事情讓她去辦。”

“行吧。”

安妮罕見地沒有抱怨,甚至什麼都沒說,就直接答應了下來,讓羅傑不禁感到有些詫異。

“看什麼看?”

安妮似乎有些受不了羅傑詭異的眼神,露出一個兇狠的表情:“小心我放理查森咬你!”

“喂!”

胖子很無辜:“這裡有人躺槍了!”

…………

又一次解散之後,回到家裡,羅傑將自己關進了書房,開始準備新專輯的歌單。

正如幾個月前就計劃好的那樣,這張專輯所有歌全部來自同一個歌手,搖滾鬼才大衛-鮑伊(david-bowie)。

這是一個羅傑很喜歡的搖滾歌手……

嗯,僅限於歌曲本身,以及玩世不恭的處世方式,而不包括那些怪異的反性別造型。

眾所周知,大衛-鮑伊是一名雙性戀,可攻可受……

咳,這個話題暫且跳過。

開啟編曲軟體,羅傑回憶著大衛-鮑伊的一生,尤其是在音樂的部分。

演電影、搞學術研究什麼的,大衛-鮑伊也很擅長,但羅傑不打算去學。

頂多學學大衛-鮑伊的語言天賦。

這傢伙擅長多種語言,甚至還唱過一首名為《剎那天地》的中文歌。

最初是大衛-鮑伊自己寫的一首英文歌,後來請了著名的中文作詞者林夕重新填詞,然後由黃耀明一字一句地教大衛-鮑伊唱。

在一次香港的演出中,大衛-鮑伊現場演唱了這首歌。

據黃耀明爆料,大衛-鮑伊學會這首歌的中文發音,僅僅只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

不過由於不可描述的神獸力量,這首歌羅傑自己是不能唱的。

歌曲本身沒有任何涉及神秘的404程式碼的地方,有問題的是英文版的歌名。

咳,又歪樓了……

一首首大衛-鮑伊的經典代表作在腦海中閃過,羅傑首先在文件上記下一個名字。

《太空怪客()》。

這既是一張專輯的名字,也是大衛-鮑伊最廣為人知的一首單曲。

這首發行於1969年的歌,靈感來源於1968年的經典電影《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一名名為“湯姆少校”的太空人在執行登月計劃時的經歷。

歌曲充滿了曖昧的旋律和詭異的幻想,亦是大衛-鮑伊這一生最完美的寫照。

這樣一首歌,無論從其代表性,還是版權價值,都必然要收錄進這張專輯中。

曲譜本身是沒有必要做出任何調整的,不過演出風格……

嗯,那種娘化的,或者說無性別的風格羅傑學不來,肯定是要改改的。

在第二首歌的選擇上,羅傑陷入了糾結當中。

大衛-鮑伊另一首太空搖滾的代表作《扭曲星塵()》,以及與皇后樂隊合作創作的《壓力之下()》都是很合適的選擇。

如果只考慮作品本身,後者更加合適一些。

不過《波西米亞狂想曲》本身就來自於皇后樂隊,在這張大衛-鮑伊的專輯中再加入一張“皇后味”很濃的歌,在羅傑看來似乎有些不那麼合適。

不過考慮了許久,羅傑還是選擇將《壓力之下》加入到這張專輯中。

無論如何,這樣一首出色的作品,肯定是要自己來唱的,反正遲早要唱,還不如早點唱。

而且這首歌的主導者畢竟是大衛-鮑伊,儘管皇后樂隊對它的影響也很大,但要說是大衛-鮑伊的個人作品,問題也不是很大……吧。

《壓力之下》排在第二,《扭曲星塵》第三。

接下來是大衛-鮑伊在the.hype樂隊時期的《出賣世界的人(the.man.who.)》,離開水星唱片之後第一張專輯中最受歡迎的單曲《火星歲月()》。

然後是《房客(lodger)》、《塵歸塵()》、《一起跳舞(let's.dance)》和《下一天(the.)》。

最後,則是大衛-鮑伊人生中的最後一張專輯,去世前一年發行的《黑星(blackstar)》專輯的同名主打歌。

依舊是十首歌,繼續保留了樂隊過去的“傳統”。

不過由於所有歌都來自於同一名歌手的緣故,這張專輯不再有吉他單曲、鼓單曲和貝斯單曲之分。

這十首歌不足以完整地代表大衛-鮑伊的一生,僅僅只是這位華麗搖滾代表人物輝煌經歷中的一部分。

就像《波西米亞狂想曲》不足以完全代表皇后樂隊一樣。

對於羅傑來說,這必然是一種遺憾。

但像大衛-鮑伊這樣偉大的歌手,單單只是夠得上資格稱為代表作的作品,起碼也要五六張專輯才能放得下。

與其同等級別的傳奇,大抵上也差不多都是這個數字上下浮動。

按照這個數量,如果將每個傳奇的代表作全拿出來唱一遍,就算唱上三十年,才能拿出多少?

只能挑著最重要的一部分來,剩下的……先放那再說。

將歌詞和曲譜寫出來之後,羅傑忽然發現,大衛-鮑伊的這些作品,其實很適合《搖滾聖經》的那種模式,只需要很小幅度的調整。

不過考慮再三,羅傑還是沒有選擇這麼做。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為了不暴露《搖滾聖經》的來歷。

匿名嘛,就要沒有任何線索,讓別人發現不了,才夠刺激,夠好玩。

重新排列了一遍順序,確認沒有任何問題之後,羅傑開始考慮起專輯的名字。

有三個選擇可供參考。

分別是《大衛-鮑伊(david-bowie)》、《幻覺(hallucination)》、以及《太空(space)》。

第一個自然不必多說,是向大衛-鮑伊致敬,也是這張專輯被製作出來的目的。

《幻覺》是指專輯的曲風,蘊含了一切迷幻劑一般的氣質。

而《太空》則是歌詞的主題,如《太空怪客》和《扭曲星塵》等歌曲,其主題都是在太空背景下。

考慮再三,《太空》第一個被劃掉。

在《大衛-鮑伊》和《幻覺》之間,羅傑糾結了許久,選擇了前者。

除了像大衛-鮑伊致敬之外,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營銷宣傳手段。

羅傑已經可以想象得到,當這張專輯釋出之後,媒體上的新聞標題了。

《大衛-鮑伊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