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5章 什麼叫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5章 什麼叫騙?

涉及數千萬美元的鉅額資金,哪怕是勞倫斯這種超級富豪家族的後代,也不會草率地做出決定。

關於勞倫斯家族是否有理查森所說的那樣,有數以萬億美元計的鉅額財富,是北美的實際幕後掌控者之一。這個帶有陰謀論的說法,羅傑也抱有相當的懷疑。

類似的陰謀論傳言實在太多了,例如羅斯柴爾德坐擁50萬億美元的資產,實際控制著包括美聯儲等多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機構。

例如真正的世界首富是前北美特工裡歐-萬塔,該特工從紅色巨人倒下的過程中利用一系列手段,拿走了整個國家三分之一的財富,總價值約為28萬億美元。

例如……

這些傳言實在是太多了,但從來沒有哪一條被確切地證實過。

總之,勞倫斯家族確實很有錢,勢力也很龐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在雙方會面之後,一份相當詳盡的調查結果就被擺在了大衛-勞倫斯的辦公桌上。

這份調查涉及以羅傑三人為核心,包括身邊關係密切的經紀人、律師、會計師、利益夥伴等一切人的履歷。

當然沒有某些小說中描寫的那樣,連羅傑小時候尿床幾次都能查到,人類的情報系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哪怕是號稱無所不能的fbi或者克格勃也不行。

不過這份報告確實足夠詳細,例如羅傑在murphy樂隊時期的時候,和喬治-史密斯因為跳槽去索尼而發生的爭執,都包含在內。

“先放那吧,我晚上再看。”

大衛-勞倫斯擺了擺手,問道:“你應該看過了吧?有什麼想法?”

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大家族都有這樣的習慣,但在勞倫斯家族,為每一個後代從小準備一個一起長大的“玩伴”和“助手”,是已經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月花號開往新大陸之前。

單單只是從小一起長大,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所建立起來的信任,就足以讓大衛-勞倫斯對眼前的人不會有任何的懷疑。

而在能力方面,這位名叫哈靈頓的“助手”,所擅長的東西比大衛-勞倫斯還要多得多,除了基本的商業手腕之外,哈靈頓還擁有包括社交心理學、統計學等六個與商業密切相關的博士學位。

哈靈頓的全名就叫哈靈頓,只有名而沒有姓,這也是勞倫斯家後代“助手”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

“毫無疑問,darkness樂隊的絕對核心是羅傑-克里斯蒂安,其它人對這個專案的影響力加起來也不如他一個人大。”

哈靈頓清楚地知道大衛-勞倫斯的習慣,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根據我們得到的這份資料來看,羅傑-克里斯蒂安是一個典型的【立場主義者】,對待認可的盟友非常友好,不計回報,而對敵人則毫不留情。如果既非朋友也非敵人,那麼就會按照相對公正的商業理念來對待。”

“專案本身呢?”

大衛-勞倫斯不置可否,轉動了一下手中的鋼筆,問道:“你認為這是一個正常運作的商業專案,還是魚餌?”

若是魚餌,必然是用來釣魚的。

大衛-勞倫斯可不想成為被別人釣起來的那條魚。

“是正常專案的機率有百分之八十三。”

哈靈頓沒有任何猶豫,接著說道:“但是我們對娛樂業並不瞭解,這可能會導致錯誤的判斷。而且我個人有一個疑點,為什麼他們要引入外部資金?據我所知,darkness樂隊並不缺製作和發行專輯的資金。”

“在不缺錢的情況下引入外部資金的可能性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有分攤風險,加快資金資金回籠效率等等。”

大衛-勞倫斯擺了擺手,開口道:“只要確認專案本身沒問題就行。”

大衛-勞倫斯剛剛從大學退學,身上揹負的壓力不小,急於做出成績來給家族中那些不看好自己的人看看。

在這種情況下,這位超級二代的心態有些急於求成,這也是初出茅廬的二代們的通病。

哪怕接受的教育再怎麼出色,有些事,總歸還是要親身受到教訓,才能學得會。

當然,也有不少人運氣足夠地好,沒有經歷任何失敗,直接從不斷地成功中獲得經驗,然後繼續成功下去。

這樣的人終歸是少數,但在龐大的基數之下,絕對數量並不少。

在遭遇失敗之前,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是那個不斷成功的幸運者,大衛-勞倫斯也不例外。

哈靈頓猶豫了一下,沒有繼續勸說。

雖然兩人名義上是朋友,但哈靈頓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尤其是在“認清自己身份”這一點上。

不過哈靈頓卻是開口提醒道:“少爺,如果您確定要投資這個專案,我個人建議您最好和羅傑-克里斯蒂安打好關係,以盟友或是朋友的身份,而不是普通的商業合作伙伴。”

“我會考慮。”

大衛-勞倫斯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查過克里斯蒂安過去的交際圈了嗎?”

哈靈頓知道大衛-勞倫斯想問的是什麼,這位少爺其它一切都很優秀,也沒有任何紈絝們的特徵,唯獨只有一點算是“壞習慣”的地方,那就是好奇心非常重。

“我們查過了羅傑-克里斯蒂安從幼年時代起的活動範圍。”

哈靈頓搖了搖頭:“根據我們查到的部分,在他的交際範圍之內沒有名叫【大衛-鮑伊】的人,接近的倒是有,名字中有【大衛】的,算上少爺您一共有21人,有【鮑伊】的則是7人,具體的內容都在那份資料裡。”

“知道了,我會抽時間看看。”

大衛-勞倫斯將哈靈頓打發走,翻開面前的檔案,好奇地自言自語道:“大衛-鮑伊究竟是誰呢?”

…………

大衛-勞倫斯的好奇心註定得不到滿足,不過這並不影響雙方的談判。

用“拉鋸”來形容這場談判有些誇張,雙方都很有合作的誠意,尤其是在大衛-勞倫斯並不缺錢,為了儘快獲得第一筆成功的投資,也不在乎在某些細枝末節的利益上做出讓步的前提下,僅僅只是不到兩週的時間,雙方就簽署了協議。

根據這份協議,大衛-勞倫斯將為《大衛-鮑伊》專案投資7000萬美元,其中3000萬美元用於支付darkness樂隊的基礎薪酬,剩餘的4000萬美元則是包含製作人團隊薪酬在內的製作成本以及宣傳、發行費用。

作為回報,大衛-勞倫斯可以在發行方和樂隊分別扣除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三十的分成之後,獨享剩餘的百分之六十收益。

按照業內的規則,這當然不會是全收入,而且也僅僅只能享受數年的收入。

單單只是收入年限和範圍的條款,就多達數十條之多,簡單總結下來,主要分為三年的實體唱片銷售收入、五年數字唱片收入分成,但不包含版權授權以及演出授權收入。

三十加三十,這樣的專輯薪酬,雖然距離頂級天王休-格蘭特的五十加五十還差了不少,但單從收入上來講,已經是一線頂級水準了。

或許由於不懂行的緣故,大衛-勞倫斯並沒有堅持要求第三方擔保或者其它嚴格保障投資者權益的措施,在試探性地詢問,得到反對的答覆之後,就僅僅只要求派出財務人員,監督項目組的資金流向。

除此之外,大衛-勞倫斯不會對《大衛-鮑伊》專案進行任何的干涉。

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衛-勞倫斯是個容易糊弄的傢伙,必備的財務監督自然不必多說,在投資協議上,也有著明確的條款,以確保《大衛-鮑伊》專案會按照樂隊承諾的那樣進行。

比如說協議要求《大衛-鮑伊》專輯必須嚴格按照協議附件中十首歌的曲譜來製作,主要歌手必須是羅傑本人,樂手必須是樂隊六名成員,且僅有羅傑三人擁有署名權等等。

比如說在專案的進度上也有嚴格的要求,在協議簽署之後,該專案必須於兩週之內展開,在六月之前完成錄音、七月之前完成後期制作,九月之前開始在全北美範圍內大規模發行……

從唱片製作進度,到宣傳、發行,乃至於衝獎,林林總總,涉及多達數百條內容,全部寫進了協議當中。

甚至於,在大衛-勞倫斯的某位投資顧問的建議下,對方強烈要求,樂隊應當按照樂壇的慣例,在發行《大衛-鮑伊》專輯之後,舉辦以該專輯為主題的巡演,以作為宣傳專輯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後續的談判過程中,這一點也被寫入了協議當中。

當然,巡演本身就是另一個專案了,是否會有大衛-勞倫斯的參與,還要看雙方是否有繼續合作的意願,不會這麼早就開始談。

協議簽署之後,前期籌備就會立刻開始,首先是雙方共同成立一家空殼公司,專門用以處理《大衛-鮑伊》專案相關的工作,資金也是從這家空殼公司的賬目上走。

這些自有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去負責,不需要羅傑去操心。

在公司成立之後的第二天,大衛-勞倫斯就一次性將7000萬美元的資金打到了公司的賬戶上。

這樣的大手筆,也讓羅傑感到驚歎。

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專案,資金都是隨著專案的進展,分批到賬,而不是在一開始就將所有錢全部扔進去。

這一點,無論是娛樂圈,還是其它商業領域中,只要涉及到大筆資金,幾乎都是如此操作的。

不提流動資金的壓力問題,單單只是這幾個月內損失的利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過財大氣粗的大衛-勞倫斯並不在乎這個,甚至沒有要求扣押樂隊的薪酬。

按照娛樂圈內的慣例,主創團隊的薪酬很少會在專案開始之前就一次性支付完畢,通常也是分階段支付。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常用的方式是分為三個階段,以專輯為例,通常在前期籌備完畢,主創團隊開始參與到實際工作當中的時候支付第一筆薪酬。

然後在專輯錄製完成,不再需要樂隊參與的時候,支付第二筆薪酬。

最後一筆,則在發行時,或者發行之後一段時間,例如三個月或者一年的時候再行支付。

像大衛-勞倫斯這樣,在樂隊還沒有開始工作之前,就直接全額支付3000萬美元的前期薪酬的,無論是娛樂圈,還是其它商業領域,都非常少見。

當然,這是因為合約中有相關條款的要求,接受投資的前提,就是在六月份到來之前,全額支付樂隊的前期薪酬。

羅傑給出的理由至少看上去沒什麼問題:自己急需一筆數千萬美元的資金,否則何必將這個盈利前景可觀的專案拿出來和人分享?

而大衛-勞倫斯,則是將這個時間提前到了四月初,足足提前了兩個月。

“所以,你現在是個有錢人了?”

安妮坐在副駕駛座上,對羅傑調侃道:“千萬富豪大人,麻煩你換輛好點的車行不行?”

“開久了,有感情了,捨不得換。”

羅傑瞥了安妮一眼:“我以為你會在洛杉磯呆到錄音開始才回來。”

這傢伙在洛杉磯停留了足足一個多月,回來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羅傑親自到機場接人。

用安妮的話來說,她現在是羅傑的債主,自然要享受債主的特權。

那筆3000萬美元的資金,全部轉進了羅傑的賬戶中,除了其中的不到一千萬是樂隊歸還羅傑的債務之外,剩下的錢裡有一半是向理查森和安妮借的。

兩人都知道羅傑急著用錢,也沒怎麼猶豫,就同意了羅傑的請求。

反正從以後的分成裡扣就是了,頂多晚上幾個月的事。

“你還好意思說?”

提起這個話題,安妮馬上就有炸毛的傾向:“我去洛杉磯是度假的,結果某個人給我安排了一大堆工作!”

安妮的雙手誇張地比劃著,似乎打算形容出“一大堆”到底有多大。

“說起這個,慈善基金搞定了?”

羅傑的目光注視著前方的道路,耳朵卻豎了起來。

安妮在洛杉磯的工作很簡單,除了代表樂隊領取格萊美獎杯以外,還要負責盯著慈善基金的籌建,以及面試相關的人選,尤其是重要的基金會經理。

“搞定了,第一筆資金2000萬美元。”

安妮撇撇嘴:“如果不動這筆錢,我們就沒必要拉投資騙錢了。”

“這筆錢我們去年就公開做出了承諾,省不掉的。沒必要真的全部捐出去,按照圈內通用的方式去運作,以避稅為主就好。”

趁著等紅燈的時間,羅傑瞪了安妮一眼:“還有,什麼叫騙?我們這是正經的商業投資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