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9章 工會備案專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89章 工會備案專案

《阿瓦隆幻想曲》拖的時間似乎有些長。

這項計劃從2002年九月底就開始立項,並且對外公開,但直到2003年三月,才被推進了北美的線下市場。

依照這個年代的主流模式,以cd唱片為例,大多採取cd-r音軌燒錄,這種模式下,一張標準的cd光碟可以燒錄大約74-80分鐘左右(注:也有一種說法是50分鐘)的音軌,而不是按照多少mb的容量來計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後者通常來說容量比cd-r音軌高出不少,可以在一張光碟內塞進去大約700mb的mp3音頻文件,但機械式cd播放器卻無法讀取這種格式的資料,只能在擁有光碟機的裝置上聽,比如電腦。

總之,無論選擇哪一種,一張cd光碟顯然是不夠的。

不過在幾支樂隊討論之後,並沒有將這張專輯如前世那般分成上下兩部,而是乾脆在一套唱片中塞進兩張cd,然後給它定一個高價:39.99美元,全北美統一零售價。

這個價格相當於兩張到三張普通專輯,如果去買便宜點的迷你專輯,至少也夠買四張。

為了避免給歌迷們留下“吃相太難看”的印象,mad唱片所採取的主要宣傳口號之一,就是“長達120分鐘的金屬史詩。”

後半句不是重點,前半句才是。

直接告訴歌迷們:你們看,這張專輯長度相當於三四張普通專輯,賣貴一點不過分吧?

對於這個價格,大多數經濟狀況不怎麼好的歌迷都怨念深重,然後一咬牙,我買還不行嗎?!

北美的底層平民可不像外界想象得那麼有錢。

確實,北美幾乎所有人都有車有房,但同樣的,幾乎所有人都背負著沉重的貸款壓力,不比不可描述國度的房貸輕鬆多少,甚至猶有過之。

對於中低收入群體而言,以家庭為單位,每年能夠投入到“娛樂”方面的開支是有限的,在這一張專輯上多花40美元,就意味著一家人要少去一次電影院,或者原本計劃好週末帶孩子去公園遊玩的計劃要被迫取消。

根據mad唱片調查部門的反饋,確實有一小部分歌迷,因為價格的原因,放棄購買這張專輯。

不過對於這部分歌迷,mad唱片也沒有放棄。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窮人才是唱片業消費的主力群體,越窮的人,反而越捨得在購買專輯上花錢。

因為他們消費不起那些富人階層的娛樂方式,一場派對就花掉幾十萬美元?這對中低收入群體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他們只能選擇相對廉價的音樂、電影以及電子遊戲。

40美元的完整專輯買不起?

沒關係,數字唱片瞭解一下?一首正版歌曲下載只要0.99美元,整張專輯二十三首歌打包,還有一個小幅度的折扣,只需要19.99美元!

在如今這個年代,絕大多數唱片公司和明星的選擇,都是在實體唱片上架一段時間之後,再開放正版數字唱片的付費下載。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數字唱片的銷量不會對實體唱片造成太大的衝擊,可以收益最大化。

願意為了少花點錢,去等上幾個月的歌迷,其中的絕大多數人本來也就不會掏錢購買實體唱片。

樂隊的大多數專輯也同樣採取類似的策略,比如去年夏天發行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和《大衛-鮑伊》,就是在格萊美結束之後,才賣出了數字唱片的授權。

但《阿瓦隆幻想曲》卻是一個例外。

在金屬樂的歌迷群體中,起碼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是不會願意花費四十美元,去購買一張cd的。

這又不是具備收藏價值的黑膠唱片,只是廉價的平裝版cd!

因此,早早開放數字唱片的付費下載,反而更加有助於提高這張專輯的口碑。

利潤上的損失也不會太大,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當然,收聽數字唱片所需要的mp3播放器,或者pod、帶有mp3功能的音樂手機等等,這些因素就被mad唱片無視掉了。

我們為買不起實體唱片的歌迷推出了更加廉價的選擇,至於買不買,那就不關我們的事了。

不過,大部分會對幾十美元斤斤計較的窮人群體,都不會介意花不到一百美元的價格,去購買一臺低配的數字唱片播放器。

一臺pod的售價高達近四百美元,但這並不是唯一的選擇,質量差一些,但售價便宜得多的產品,在北美的市場上也並不少見。

雖然音質差了點,但是便宜啊!

一張專輯就能省下二十美元,買上幾張專輯,播放器的錢就省出來了。

幾家數字唱片的渠道商依然在不斷砸錢搶佔市場,在分出個勝負之前,mad唱片不會偏向任何一方。

所有渠道,我全部要上。

至於歌迷選擇哪一家,那就看你們自己的本事。

平心而論,絕大多數唱片公司,都希望數字唱片渠道之爭永遠不要結束。

否則,若是一家獨大,內容為王的時代就會過去,變成渠道商擁有制定規則的權利,這對唱片業,或者說唱片公司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這是純粹的利益之爭,不涉及任何私人恩怨。

扯遠了……

在經歷了數次跳票之後,歌迷們對《阿瓦隆幻想曲》的期待值早已達到了最高點。

雖然這並非有意為之,但卻正好契合了飢餓營銷的模式,將潛在消費者們的“飢餓感”培養到了極致。

新鮮上市的專輯,就好像擺在自助餐架上的美食,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又趕上格萊美的熱度漸漸散去,熱賣的《阿瓦隆幻想曲》理所當然地佔據了娛樂新聞的重要版面。

各種好評、差評紛紛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當然,在mad唱片砸下大筆的公關費用之後,絕大多數的樂評家,尤其是專注於搖滾樂的樂評家,都給出了正面的評價。

即使是差評,也是出於立場的需要,而不是真的有多差勁。

在這個年代,撰寫評論是一種謀生的職業,而不是什麼“指導性的藝術”,在金錢的面前,沒有什麼評論家是不能被收買的。

樂評人如此,影評人如此,就算將範圍擴大到所有以“評論”為職業的群體中,也同樣如此。

史蒂文-蒙哥馬利在收下了一張價值75萬美元的支票之後,再次提筆,在自己的專欄為《阿瓦隆幻想曲》寫下了一篇長評。

文末的總結一針見血地表達了這位普利策獎獲得者的觀點:“儘管風格上稍顯雜亂,但仍不失為一部經典之作,融合了力量、旋律、速度的金屬樂,正如這張專輯的名字一樣,這是一部金屬樂的史詩幻想歌劇。9.5分(滿分十分)。”

《樂壇快訊》週刊則以《阿瓦隆幻想曲》為中心,製作了一期專題。

該週刊統計了177位對《阿瓦隆幻想曲》做出評價的職業樂評人的觀點,最終的結果一目瞭然。

159篇好評,8篇差評,好評率百分之八十九點八。

在這177位職業樂評人中,有152人對該專輯做出了打分,換算成百分制,平均高達93分。

著名的數字音樂平臺spotify上,《阿瓦隆幻想曲》上架僅僅兩週,就取得了170多萬的付費下載量。

可惜的是,如今這個年代,無論是《公告牌》還是其它銷量榜單,都不計算數字唱片的付費下載,唱片業協會的認證銷量也不會將數字銷量統計在內。

所以,在最新一期的《公告牌》榜單上,《阿瓦隆幻想曲》只排在專輯榜的第四位。

考慮到前三名的專輯都沒有選擇在實體唱片銷售的高峰期開啟數字唱片的付費下載,實際上在這個春天,《阿瓦隆幻想曲》的銷量應該是全北美的第一。

除了驚人的銷量之外,spotify上的評論也幾乎是清一色的好評。

儘管歌迷們對於這張專輯接連不斷的跳票頗有怨言,但在聽到它的第一時間,就將那點不快拋之腦後,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言。

不過外界的這些讚美,絲毫沒有影響到樂隊。

在結束了第一階段的宣傳之後,樂隊就集中到了羅傑-克里斯蒂安莊園的錄音室裡,開始《所羅門之鑰》和《阿瑪拉》兩張專輯的錄音。

這兩張專輯雖然是一起出,但實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除了前者屬於《搖滾聖經》系列之外,最大的區別在於,《阿瑪拉》是在唱片業協會備案的工會專案。

在去年和二十世紀娛樂的解約事件中,唱片業協會幫了樂隊很大的忙,這個人情必然是要還的。

拿出一張專輯的部分利潤,做一件工會備案專案,就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

去年的《大衛-鮑伊》就已經是公會備案專案了,但是一張專輯顯然不足以滿足唱片業協會的胃口。

當初出手幫助樂隊的唱片業協會理事,名為費迪南德的中年人如今希望更進一步,去競爭一個高層的位置。

哪怕僅僅只是出於在圈子裡名聲上的考慮,樂隊也必須要給對方應有的回報。

樂壇內明星之間的合作不像好萊塢那麼廣泛,但單打獨鬥那一套也是行不通的。

留下一個有恩必報的好名聲,對樂隊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利。

而且,人情債是最難還的,如果只是付出一小部分利益就能還掉一個人情,這對樂隊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簡單地溝通過後,《阿瑪拉》專輯就被確定為工會備案專案,功勞算在費迪南德的頭上,這將會是他更進一步的資本之一。

通常而言,唱片業協會在工會備案專案中會抽取百分之三點五左右的抽成,這是針對大多數普通藝人的比例,對於頂級明星而言,自然會有不一樣的待遇。

費迪南德給出的抽成比例,是協會內規定的最低數字,百分之二,而且不是全收入分成,僅僅只從“樂隊收入”中抽取。

這樣一來,操作的餘地就很充裕了,採用做賬的手段減少樂隊明面上的收入,這並非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在大衛-勞倫斯之前投資的《大衛-鮑伊》專輯上,樂隊就考慮過這種方式。

當然,考慮到唱片業協會不是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的外人,有些事做起來也不能太過分,必須在遊戲規則允許的範疇之內去玩。

結合樂壇過往的慣例,一系列操作下來,最終實際“上繳”給唱片業協會的抽成比例應該是百分之一點五左右。

而且這不會是最後一張要給工會“交保護費”的專輯,根據樂隊和費迪南德理事之間的約定,未來至少還會有三張專輯,成為工會備案專案,抽成比例和操作模式和《阿瑪拉》保持一致。

加上《大衛-鮑伊》和《阿瑪拉》,一共五個工會備案專案,加起來大約要付出千萬美元級別的利潤。

同樣是在二十世紀娛樂的解約事件中出手相助,相較於幾十首歌就能打發掉的華納和環球,唱片業協會的胃口無疑要大得多。

當然,這也和兩者的性質有關。

華納和環球要的是市場佔有率,而唱片業協會則除了錢什麼都不要。

只認綠油油的美元。

這也難怪,很多巨星都不會去給唱片業協會好臉色,在成名之後,迫不及待地和工會劃清界限的巨星也不在少數。

相較於好萊塢的工會們,樂壇的幾大工會吃相未免太過難看了些。

“只要錢的傢伙是最容易打發的。”

羅傑一邊聽著剛剛錄完的錄音,一邊對身旁的蒂娜-林說道:“唱片業協會的價值,值得在他們身上投資上千萬美元。他們的名聲雖然很差,但是在樂壇內的影響力僅次於五大。”

“您不用跟我說這些的。”

蒂娜-林面無表情,再次確認了一遍之前的問題:“費迪南德理事的約會,要我幫您推掉嗎?”

“喬治,準備一下,我們重新錄一遍這段。”

羅傑對錄音師喊了一句,轉頭看向蒂娜-林,問道:“西奧多最近在忙什麼?”

蒂娜-林開口道:“天天往mad唱片跑,據我所知,好像和《阿瓦隆幻想曲》的宣傳有關。”

“我和費迪南德沒什麼好談的了。”

羅傑搖了搖頭,站起身,推開錄音室的門,回頭對蒂娜-林吩咐道:“讓西奧多去見他吧,如果沒什麼特別的事情,就不用向我彙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