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3章 八座水晶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63章 八座水晶杯

兩週之後,《無名專輯》的第二支先導單曲《搖滾樂()》,在沒有任何預告的情況下,釋出了免費的數字版本。

至於實體專輯,考慮到成本和收益方面的問題,直接放棄。

這個年頭,單曲唱片,尤其是一張專輯的先導單曲,實體專輯的銷量實在是不怎麼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前者往往會在一張唱片中收錄複數個不同的版本,而後者則通常就真的只是“一首歌”。

雖然沒什麼本質上的差別,但在cd的時長上,前者顯然更有“誠意”一些。

就算是《天堂的階梯》這種,有著廣泛粉絲基礎,又被歌迷們期待了很久的單曲,銷量也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從第一個週末結束之後,銷量就開始了大幅度的下滑,跌落到單日四十萬張以內。

過了第二個週末之後,這個數字又再次暴跌超過一半。

兩週下來,總共賣出了不到四百萬張。

以《天堂的階梯》這首歌的受歡迎程度而言,這個成績很難讓人感到滿意。

不過對於這種情況,在公司發行部門那些專業人士的提醒之下,羅傑早有心理準備,勉強接受了這個現實。

四白金的銷量,對於絕大多數作品來說都算得上出色的成績。

但對於《天堂的階梯》而言,卻是絕對是失敗。

造成這一失敗的原因,不是歌曲本身不夠出色,也不是歌迷們不喜歡。

僅僅只是因為數字音樂平臺的存在。

有免費的數字版本,願意花錢購買實體專輯的人自然就少了許多。

至於說讓數字版本也收費售賣?

確實有一部分明星採取了這種做法,但羅傑卻不打算這麼做。

有著前世的經驗,羅傑很清楚未來的數字唱片會是什麼模式。

正版收費確實必不可少,但免費的“試聽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

羅傑打算採取的策略,是後世絕大多數明星們的普遍做法。

將免費和付費分開。

當然,依照現有的幾家主流數字音樂平臺的業務模式來看,完全複製前世的那種思路是不太可能的。

舉個栗子,在羅傑的前世,北美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家數字音樂平臺,分別是spotify和itunes。

前者和企鵝、雲村類似,以免費和會員制為主,也就是說只要每月花上幾美元,就可以免費下載或是線上收聽絕大多數的正版音樂。

如果會員到期不再續費,那麼所有限制為“會員免費”的歌曲,將會無法播放,並且已下載的這類歌曲也會在下一次連線網路時被自動刪除。

至於itunes,則是完全的買斷制,可以按照單曲或者專輯購買,沒有所謂的期限一說。

無論明星們的作品釋出在哪一家平臺,都是有錢可拿的。spotify根據播放次數向版權方支付費用,itunes則是銷售總額的分成,算下來不會有太過離譜的差距。

大多數版權方會選擇在兩家平臺同時釋出,歌迷們可以自由選擇。

無論是在itunes上一次性買斷,還是選擇支付spotify的會員費用,只要有人聽,版權方都是有錢可賺的。

就算是spotify的免費使用者,也可以從平臺的廣告收入中獲得分成,利益並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而現在這個世界呢?

除了一家類似itunes的音樂平臺實行完全的付費買斷制度以外,其它平臺都沒有推出類似spotify那種按照會員點播、下載次數向版權方付費的機制。

在一家音樂平臺上釋出作品的時候,版權方只能選擇是免費,還是買斷式的付費機制。

如果是前者,那麼版權方不會得到哪怕一美分的收入。

在這種機制之下,如果版權方想要獲得除了買斷分成之外的收入,那麼只有一個辦法。

拿出大量作品的版權作為籌碼,和某一家平臺簽訂排他性授權協議,以此獲得一筆一次性的版權授權費用。

在未來,spotify模式肯定會出現,但由於現在的網際網路用戶數量、頻寬,乃至於移動裝置的普及性等問題,這種模式並不適合這個年代。

不是說在未來成熟可行的運作模式,拿到十幾年前就一樣好用。

事實上,spotify模式的成功,是基於移動裝置的普及和發展,否則根本不可能成功。

舉個栗子,在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推出二維碼支付系統,使用者要拿什麼東西來掃碼?

就算是這個世界的spotify自己,也沒有嘗試推出這種模式,因為不可行。

有多少人會一天在電腦上聽幾個小時的歌?

沒有移動聯網裝置,意味著使用者活躍度低,也就意味著市場規模小。

後世的spotify模式,在市場規模不夠大的時候,誰做誰死。

雖然現在不少音樂平臺都推出了會員制度,但那和版權方的收入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平臺自身的收入渠道。

這種情況下,想要將付費和免費分開,就只能採取“部分作品收費”的方式。

一部分作品免費開放,用於推廣、提升名氣、吸引新的歌迷等等。

另一部分作品則採取付費買斷的方式,確保樂隊的收入。

在羅傑等人反覆討論過後,初步的決定就是,發行三年以上的作品、新專輯的先導單曲、ep免費開放,完整的新專輯則需要付費。

至少在現在這段時間裡,這種模式是風險最低的策略。

…………

比起需要付費購買的專輯,免費的歌曲更加受到歌迷們的歡迎。

這一點,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家,都不會有任何的區別。

北美的版權保護力度確實很強,但盜版的市場從來都不小。

當然了,考慮到這個國度的盜版違法成本,以及一直以來的政策宣傳等等,大多數人還是更願意支援正版,前提是他們認為自己的錢花的值得。

北美的正版作品從來都不便宜。

無論是書籍還是音樂,都是如此,或許電影反而是最廉價的“版權作品”,一張暑期檔熱門電影的票價只需要不到五美元,還附贈可樂和爆米花。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每月在娛樂方面開出數百美元的預算,其中用於購買正版唱片的就更少了。

自然而然的,在各大正版音樂平臺上,那些免費作品的熱度都要遠遠高於需要付費購買的專輯。

考慮到免費作品無法給版權方和音樂平臺本身帶來實打實的收入,大部分平臺都做出了相應的限制。

例如最常見的一種,免費歌曲只能在線播放,不提供下載。如果要下載,就必須額外付費。

這些限制自然給使用者帶來了不便,但即便如此,在“免費”二字的巨大威力之下,仍然有不少人選擇忍受這種不方便。

至於說去下載盜版歌曲……

在北美,除了一些天生法律意識淡泊的社會底層之外,很少有人會去這麼做。

除了會承擔違法的風險之外,還很丟人,會被身邊的同學、同事和朋友們鄙視。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前者。

諸如riaa(北美唱片業協會)、mpaa(北美電影協會)等各大工會,每年花在遊說議員方面的鉅額資金,為的就是保障正版的利益。

哪怕是為了這些資金,議會上下也會不遺餘力地去打擊盜版。

咳,扯遠了。

總之,在各大擁有正版授權的音樂平臺上,無論市場佔有率如何,免費的歌曲,熱度普遍都要比付費歌曲高出好幾倍。

但例外總是有的,少數在所有正版平臺都不提供免費版本的熱門單曲或者專輯,銷量也有可能達到驚人的數字。

若是一首熱門單曲採取了免費釋出的策略會發生什麼?

看《天堂的階梯》和《搖滾樂》就知道了。

在spotify平臺上,前者經過了兩週的積累,下載量已經突破了一千萬次。

後者要差不少,但僅僅只釋出了一天,下載量就達到了驚人的一百多萬,評論也有數十萬條之多。

要知道,這僅僅只是一家平臺的資料!

而和spotify市場佔有率相差無幾,或者更勝一籌的音樂平臺,在北美,還有足足五家!

相較於樂評人們的好評,這些資料,更加能夠體現出歌迷和粉絲們的觀點。

也更加受到樂隊和mad唱片的重視,甚至於能夠一定程度上影響mad唱片發行部門的決策。

比如說,在《搖滾樂》釋出的首日資料統計完畢之後,發行部門在第二天就在會議上透過了一項決議,將《無名專輯》的宣傳費用追加至三千萬美元。

但羅傑三人暫時沒時間理會這方面的事情,全員來到了諾基亞中心,參加北美音樂獎(ama)的頒獎典禮。

北美音樂獎被很多媒體稱為格萊美的風向標,但實際並非如此。

這個獎項雖然和歐洲mtv音樂大獎、格萊美一起,被並成為樂壇三大獎項,但影響力卻差得太多。

這個獎項的評選依據是以公眾投票為主,其在“專業人士”們眼中的公信力可想而知。

而且由於商業運作方面的問題,以及品牌形象經營的時間較短,影響力連格萊美的十分之一都不如。

樂隊並非第一次獲獎,但在過去,就算得了獎,也懶得來領,直接派個經紀人或者助理應付一下。

但不管怎麼說,北美音樂獎畢竟是樂壇三大獎項之一,雖然和格萊美不在一個檔次上,但好歹也能和歐洲mtv音樂大獎不相上下。

在透過“私下渠道”得知了這一屆的獲獎結果之後,羅傑果斷帶上安妮和胖子,全員來到了頒獎典禮的現場。

畢竟這一屆樂隊得到的獎項實在太多,而且都是重量級獎項,若是再只派個經紀人過來,就有點過分了。

北美音樂獎的影響力再怎麼差,也是僅次於格萊美的重量級大獎,多少還是要給個面子的。

北美音樂獎的獎項設定和格萊美不同,比如說通獎就只有年度最佳藝人和年度最佳新人兩項,而年度專輯和年度單曲則是視情況發放,並非每年都有。

除此之外,流行類和搖滾類的分類獎項也是合併在一起,統稱為“最受歡迎流行&搖滾xxx”。

更搞笑的是,在“流行&搖滾”之外,北美音樂獎還單獨拉出了一個“另類搖滾”類的獎項。

或許在主辦方眼裡,搖滾和另類搖滾是兩種沒有絲毫聯絡的音樂。

不管北美音樂獎的獎項設定有多麼的“業餘”,看在一大堆獎盃的份上,羅傑還是帶著胖子和安妮跑了一趟。

年度最佳藝人、年度專輯、年度單曲、最受歡迎流行&搖滾樂隊、最受歡迎流行&搖滾專輯、最受歡迎流行&搖滾單曲、最受歡迎另類&搖滾樂隊。

再加上一個特別成就獎。

在這一屆的北美音樂獎上,樂隊憑藉著《滾石》和《郊區的耶穌》兩張專輯,收走了八座尖頭水晶杯。

(注:ama的獎盃是長三角形水晶獎盃。)

這幾乎是樂隊有可能得到的全部獎項了,其它獎項和樂隊壓根沒有任何關係。

比如說solo歌手、鄉村類、說唱類的獎項,就算粉絲們願意給樂隊投票,主辦方也不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這個獎盃我要收藏!”

從頒獎典禮上返回,安妮第一個搶走了“特別成就獎”的獎盃,死死地抱在懷裡,像是生怕羅傑和胖子搶走她的玩具。

從外表上看,八座獎盃都沒有任何的差異。

唯一的區別是在獎盃底部刻的字跡不同,每一座獎盃都刻有獎項類別和獲獎的作品(如果有的話)。

比如說在安妮搶走的獎盃底部,就刻著“第32屆北美音樂獎,特別成就獎,【darkness】”的字樣。

“你們都拿走。”

羅傑擺了擺手,表示自己對這些獎盃沒興趣。

北美音樂獎的獎盃,羅傑家裡已經收藏了一個,是樂隊第一次獲得“最受歡迎流行&搖滾樂隊”的獎盃。

這種獎項,收藏一個已經足夠了,再多也沒什麼意思。

“放到公司吧。”

胖子也對收藏獎盃沒什麼想法,鬆開最上邊的兩顆紐扣,有些疲憊地說道:“我討厭見鬼的正裝,簡直比刑具還難受!”

以理查森的身材,西裝革履之類的打扮,也確實有點難為這個三百多磅的傢伙。

“明天開始放假。”

羅傑沒接胖子的話茬,開口道:“好好休息,三天後,巡演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