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2章 海外巡演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2章 海外巡演計劃

毫無疑問,約翰-布蘭卡是一個十足的小人。

如果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像約翰-布蘭卡這樣品德卑劣的傢伙,大概要被釘死在恥辱柱上。

不過小人有小人的好處,至少這個訟棍足夠的識趣,在收到了自己“應得”的酬勞之後,沒有提出更加過分的要求。

坦白地說,羅傑不喜歡這個訟棍。

但看在對方這麼識趣的份上,就算羅傑想找他的麻煩,也實在是做不出這種過河拆橋的事來。

在確認約翰-布蘭卡已經抵達巴拿馬之後,羅傑和大衛-勞倫斯商議了一番,決定立即啟動這批版權的運作。

來自米迦勒-傑佛遜遺產中的這些版權,並不僅僅只包含如【蟲子】樂隊、普雷斯利-king等老一輩大牌巨星的版權,同樣值錢的,還有黑人天王自己的作品。

藉著這一屆格萊美上,黑人天王以“死亡公關”的巨大優勢,毫無懸念地拿下終身成就獎的東風。

作為這一屆格萊美最大的贏家之一,黑人天王在八十年代的成就,自然而然地再一次不斷被媒體們提起。

而且這一次,和二十多年前不同的是,對於一名死去的超級巨星,原本的譭譽參半,變成了一邊倒的讚揚。

當然,這背後自然少不了索尼出的力氣,雖然黑人天王的作品版權不在索尼手中,但發行權卻大部分都屬於索尼唱片。

尤其是那張憑藉著當時極為敏感的政.治環境而橫掃格萊美的專輯。

事實上,在索尼唱片的內部,重新發行黑人天王音樂作品的提議,早在三年前就被提上了日程,只等待著這一天。

唯一的問題在於,索尼沒能如願拿到相關的版權,但這並不會產生本質上的影響,有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的發行抽成在手,哪怕在這個計劃上砸進去數億美元,索尼也不可能有任何的虧損,區別只在於盈利數字的多少。

事實上,在羅傑的前世,索尼正是如此做的。

如果不是這個影響力遍佈全球的傳媒帝國在背後推動,那位從出道之初就醜聞不斷的黑人天王,也不可能在去世之後,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聖徒耶穌一般的道德楷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索尼的大手筆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除了原本就很爛的名聲更差了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損失,反而是大賺了一筆。

在簡單地商議過後,羅傑很快就和勞倫斯兄妹達成了一致。

在這件事上,依然讓索尼去衝鋒陷陣,自己則有限度地動用媒體宣傳渠道,配合索尼的炒作,然後憑藉手中的版權,坐等著分錢。

至於站到臺前,去主動推動這波炒作?

那很容易代替索尼,成為黑人天王死忠粉絲的攻擊目標,與潛在的收益相比,根本不划算。

這件事不需要羅傑操心,讓手下的人隨時關注,並安排一支會計師團隊做好財務方面的監督,防止索尼在分紅賬目上耍花樣,也就足夠了。

羅傑的精力,更多地還是放到了樂隊自身。

尤其是,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樂隊的工作計劃。

這次長達一個多月的假期將於四月初結束,重新集合之後,樂隊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新一部的《搖滾聖經》系列,《月之暗面》的錄製。

這張專輯的計劃書,實際上早在《搖滾聖經》系列還沒有真正被提上日程的時候,就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那點,也在過去的幾年裡,早就完善好了一切的細節,不需要再做任何的調整。

不過,除了《月之暗面》的錄製以外,樂隊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還沒有做出任何的安排。

準確地說,是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並由經紀人、mad唱片的運營團隊分別拿出了幾個備選的方案,但還沒有最終選定。

這幾個備選方案都是圍繞海外市場的推廣為核心,樂隊在北美本土的發展早已處於瓶頸,想要突破,必須將目光瞄準海外。

單以市場規模而言,北美流行音樂的市場確實足夠大,足以容納得下一小撮頂尖巨星的共同發展。

但想要成為超a,僅僅只在一個市場稱王稱霸,是絕對不夠的。

哪怕這塊市場叫做北美。

任何一個超a巨星,其影響力在全球範圍都是頂尖。

或者說,至少在全球主要音樂市場中,大部分地區有著頂尖的影響力。

擴張海外影響力有很多方式,而對於有著一定基礎的大牌明星,又能夠在短期內迅速見效的,自然是舉辦一次大型的海外巡迴演出。

無論是經紀人提出的方案,還是mad唱片提出的方案,都不止巡演一種,但在仔細對比過後,羅傑直接排除了其它所有的選擇,只在海外巡演的計劃中做最後的挑選。

巡演是已經確定的內容,而未定的,就是巡演的地點,或者說地區。

在全球的音樂市場,通常存在兩種劃分方式。

按照地域劃分,或者按照市場容量來劃分。

前者自然不必多說,後者就要有趣得多,比如說無論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極高的非洲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就絕對處於倒數。

而在地圖上看起來只佔了很小一塊地盤的朝鮮半島,準確地說是朝鮮半島的北部,這一塊彈丸之地,消費能力卻超出了領土幾乎相當於它近百倍的那個鄰居。

當然了,由於北棒那邊的音樂市場充斥著各種偶像團體,幾乎沒有流行之外其它一切音樂的生存空間,所以這塊市場對於主打搖滾的樂隊來說價值無限低。

事實上,在整個亞洲,對於搖滾樂隊而言,最有價值的市場是島國。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島國人對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在整個亞洲是最高的,這其中同樣也包含了搖滾文化。

再加上島國娛樂行業的繁榮,使得這裡的音樂市場價值高得驚人,尤其是演唱會門票的平均價格,幾乎能夠達到北美的十倍左右。

若是喜歡透過巡演賺錢的樂隊,島國幾乎是海外巡演必去的一站。

至於那些沒去的,不是不想,而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將自身的影響力從西方擴散到遠東。

在西奧多提出的備選計劃當中,就認為樂隊應該去東亞舉辦巡迴演出,其中島國自然是重中之重。

不過這個計劃最大的麻煩在於,單獨只是一個島國,支撐不起一個大型的巡演系列,必然要輾轉東亞多個國家,雜七雜八的手續方面極為的麻煩。

畢竟每一個國家的國情、法律等等都有所不同,除了海關簽證等等的不方便以外,單單只是演唱會的稽核,恐怕都需要長達幾個月的準備時間。

而mad唱片提出的方案就要更加合理一些,充分考慮到了前期準備工作的難度,將首輪海外巡演的地點放到了歐洲。

歐洲市場同樣對搖滾樂的接受度極高,而且由於英語本身就是歐盟的官方語言之一,哪怕是那些第一母語並非英語的國家,比如西班牙、德國等等,大部分公民也都會說,至少也是聽得懂英語。

不存在語言方面的障礙,也就使得歐洲的音樂市場和北美密不可分,幾乎可以視為一體。

從歷史上的資料來看,但凡是在北美取得成功的歌手和樂隊,在歐洲同樣可以取得成功。

反過來也是一樣。

再加上歐洲一體化早已完成,雖然各個國家都保留了自己的法律,但有歐盟協調,在不同國家舉辦巡迴演出,審批手續方面要相對簡單得多,流程也更快。

而且,樂隊將下一步擴張的重心放到歐洲,還有一個隱形的好處,就是可以為mad唱片的海外擴張提供側面的幫助。

盧西恩-格蘭奇一直對建立海外發行渠道念念不忘,每次見到羅傑的時候,都要推銷一番自己的“先佔領歐洲,再搞定南美,最後入侵亞洲”的戰略理論。

雖然說樂隊自身在歐洲站穩腳跟,對公司的發展只能起到很小的幫助,但總歸是有那麼一點用處的。

比如說,在收購某家歐洲的唱片公司的時候,對方公司的高層或許會考慮到未來老闆的影響力,從而同意出售。

不過,羅傑在考慮樂隊下一階段工作計劃的時候,並沒有將盧西恩-格蘭奇的擴張戰略納入考慮因素之中。

公司的擴張是公司的事,樂隊的工作是樂隊的事,雖然兩者都是樂隊的“產業”,但本質上仍然有所不同。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羅傑否決了mad唱片提出的歐洲巡演計劃,反而是在謹慎地評估之後,將其採納。

按照羅傑的想法,樂隊的海外戰略,第一步要以穩妥為主,而不是採取激進的策略。

根據這個原則,首先被排除掉的市場就是南美洲。

雖然南美的搖滾氛圍同樣狂熱,但那片市場卻是十分混亂,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第一面海外旗幟就插到南美,風險都太高了些。

非洲什麼的自然是想都不用想,根本不可能有人提出這麼不靠譜的提議。

在南美洲被首先排除掉之後,再去掉樂隊早已站穩腳跟的北美,剩下的就只能是亞洲或者歐洲。

羅傑心底確實很想回故鄉看看,但樂隊的海外擴張並不是旅遊,首要考慮的還是利益。

太平洋對岸不可描述國度的音樂市場雖然大,但盜版氾濫,消費能力偏低,這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做巡演,倒是沒必要考慮這個。

專輯可以盜版,演唱會卻是沒法盜版的,頂多出現黃牛票……

不過不可描述國度還有一個更為致命的問題,那就是那邊的歌迷,只有一小撮人會去聽中文以外的,其它語言的歌。

而這一小撮人中,又有絕大多數人只聽流行音樂、鄉村音樂,或者r&b。

甚至於,就連聽嘻哈的人,都比聽搖滾的多出了不知多少倍。

這就是一個很尷尬的事了。

在羅傑的記憶當中,前往太平洋對岸舉辦巡演的大牌搖滾樂隊有很多,但取得傳統意義上的成功的,卻連一半都不到,更不要說什麼大獲成功了。

若是排除掉不可描述國度,整個亞洲,可以選擇的市場就不多了。

印度雖然也算是一個“大國”,但那邊的音樂市場環境和非洲沒什麼區別,根本不需要考慮。

再排除掉幾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國家,可以被列入選擇範圍的,似乎就只剩下了東南方向的幾個小國。

再考慮到語言障礙、審批手續等方面的問題,相比起歐洲來說,亞洲確實不是最優先的選擇。

而且,在一年多之前,英國的雷丁&利茲音樂節當中,羅傑也深切地體會到了自己的樂隊,在歐洲同樣具備著不錯的粉絲基礎。

相比於情況不明朗的亞洲而言,去歐洲,不但審批手續上更方便,成功的把握也更大。

考慮到場地考察、當地政.府部門的審批、前期的宣傳等等,現在定下計劃,大約到九月份或者十月份,就可以開啟巡演。

“咦……怎麼感覺又快折騰到冬天去了……”

羅傑注意到這個時間,撓了撓頭。

如果將巡演的時間線拉長到三個月以上,後半程又是寒冬時節。

不久之前剛剛結束的那場巡演,最寒冷的那段時間,至今仍然讓羅傑心有餘悸。

想了想,羅傑大手一揮,在發給漢克的團隊的工作郵件中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冬季最寒冷的那兩個月,巡演的路線必須是在溫暖的南方。

如西班牙、義大利、希臘等這些歐洲南方的國家,即使是冬季,氣候也算得上溫暖,不會讓人感到十分寒冷。

只要在最寒冷的十一月到一月這段時間裡,避開北歐三兄弟,整個巡演的路線,就不會出現讓人無法忍受的嚴寒。

當然,這些地方羅傑也沒去過,是剛剛在網上查到的資料。

至於巡演的主題……

通常而言,巡演都是為了配合新專輯的宣傳工作,名字也往往直接套用新專輯的名字。

下半年的巡演,正好和《月之暗面》的發行相呼應。

但羅傑並不打算這麼做。

明年的格萊美,樂隊的衝獎專輯是《無名專輯》,這張專輯發行得“太早”,等到格萊美評選階段,熱度早就過去。

必須得做點什麼,重新炒熱這張專輯的熱度,否則一張發行了超過一年的作品,在衝獎時天然就處於不利的位置。

將樂隊的首次海外巡演冠以《無名專輯》的名字,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當然,不僅僅只是冠名的問題,而是要採取一系列的配合措施,不過這些細節,自然會由其它的專業人士負責完善,羅傑只需要提出一個方案。

片刻之後,羅傑在鍵盤上敲下最後一行字母,輕輕點選滑鼠,郵件傳送成功的提示出現。

發件箱裡,排在最頂端的一個標題,【無名專輯 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