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2章 百分之二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72章 百分之二十

雖然在前期做了足夠多的準備,但與環球音樂集團開戰,依然打亂了樂隊的許多計劃。

尤其是當環球將突破口瞄準了那批來自黑人天王的版權,將勞倫斯兄妹牽扯進來的時候。

為了儘快搞定勞倫斯家族,以及【蟲子】樂隊的保羅起訴所帶來的一系列麻煩,樂隊甚至連《血腥統治》的宣發都有些顧不上了。

這也導致,這張專輯的銷量並不出色。

若是按照《搖滾聖經》系列作為標準,甚至可以說是很難看。

發行一個月,實體專輯僅僅只賣出了四百萬張出頭,數字的付費下載數量也僅有不到六千萬首/次,相當於不到五百萬張專輯的銷量。

實體加數字,總計890多萬,接近900萬張的銷量,在如今這個實體唱片產業大規模萎靡的情況下,已經是非常出色的成績了。

但若是和《搖滾聖經》系列相比起來,這個數字卻顯得很難看。

除去這張《血腥統治》,《搖滾聖經》系列當中,哪怕是銷量最低的一張,實體專輯加上數字專輯,全球總銷量也超過了兩千萬。

——當然,這是按照“出貨量”來計算的,而非零售端銷量。

雖然說《血腥統治》本身的風格就不具備太強的商業屬性,但以樂隊的商業號召力,以及【量子音樂】的運作能力,再加上《搖滾聖經》系列的加成,怎麼說都不應該只有這點數字。

Slayer的《血腥統治》銷量確實很差,但一方面,Slayer本身就是一支小眾樂隊,另一方面,他們簽約的只是一個小廠牌,專輯的發行渠道很差,宣發投入也很低。

一張專輯的質量和風格,確實會對銷量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但更加重要的,還是歌手、樂隊的商業號召力,廠牌的名氣,以及足夠多的宣發投入。

只要這幾個條件得到滿足,哪怕是一張爛到家的專輯,也是可以做到大賣的。

這樣的先例,在唱片業數十年的歷史中從來都不少見。

《血腥統治》在商業上的“失敗”,虧本倒是不至於,但在高昂的宣發投入之下,這樣的銷量也確實沒有什麼賺頭。

若是再考慮到資金回籠的週期,以及樂隊自身的時間成本,至少這張專輯絕對算不上成功。

根據麥克唐納的報告,這張專輯之所以“遭遇滑鐵盧”,最大的原因,除了專輯的商業屬性過低之外,還在於它正好在【量子音樂】與環球音樂集團開戰的這個時間點發行。

《血腥統治》正式發行之前兩週多一點,【量子音樂】剛剛給環球送上了一份“大禮”,理所當然地,環球也要“禮尚往來”一番,在背後做了許多的小動作,打壓《血腥統治》的銷量。

以環球音樂集團所掌握的資源,哪怕是陷入了困境,想要給競爭對手的專案搞點破壞,還是很容易的。

不用多複雜的手段,只需要買通一些大的連鎖經銷商,例如7-11等等。

甚至都不需要買通他們的股東或者真正的掌權者,只需要買通下邊具體負責辦事的人,在物流、入庫等環節“合理地”拖延一些時間,或是在安排貨架的時候,將《血腥統治》放在較差的位置上,就足以對這張專輯造成不小的影響。

再加上收買水軍和職業樂評人去抹黑《血腥統治》這張專輯,引導負面口碑等等,都是非常簡單有效的做法。

這些動作花不了多少錢,但效果卻很明顯,環球音樂集團自然不可能放過。

如果是正常的商業競爭,環球或許不會用到這些手段,至少也會保持剋制,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否則,大家都這麼搞起來,誰都別想好好做生意了。

不過,既然雙方已經正式開戰,那麼用上稍微“越線”一些的手段,也是被預設許可的。

《血腥統治》本身的商業屬性就偏弱,再加上環球音樂集團的出手打壓,導致這張專輯的銷量非常的不理想。

按照【量子音樂】市場部門給出的評估,根據環球接下來繼續針對這張專輯的出手力度,《血腥統治》的最終銷量,最高不會超過一千五百萬,最低則可能連一千萬張都達不到。

——在如今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年代,像十年前那樣,讓一張專輯在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保持銷量曲線平穩,早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如今,一張專輯的運作週期往往更長,但一旦正式發行,都會儘可能低將所有的潛在購買者,在第一個星期就趕進零售店裡掏錢購買。

一個月下來,《血腥統治》的市場潛力,至少在北美、歐洲等幾個主要市場,已經是消耗的差不多了。

雖然如亞洲等一些地區上市較晚,還有一定的潛力可挖,但這些地區從來都不是搖滾樂的傳統地盤,能夠貢獻的銷量聊勝於無。

按照市場部門的提議,在《血腥統治》這張專輯上,【量子音樂】應該考慮減少後續宣發資源的投入,以便節約成本。

對於這個提案,羅傑沒怎麼多想,就直接批准了。

眼下【量子娛樂】所面臨的局面太過於複雜,樂隊根本沒有時間將精力浪費在一張專輯,或者某個具體的專案上。

與環球的競爭,那批燙手的版權,還有與勞倫斯家族合作的推動,這三件事情,無論哪一件,都足以消耗掉樂隊的全部精力了。

在這種心態之下,羅傑乾脆讓胖子和賈森取消了後續的宣傳計劃,暫時盯著公司的運營。

至於羅傑自己,則是頻繁地與勞倫斯兄妹會面,爭取著對方的支援。

安妮去了倫敦,試圖從英國最大的銀行之一,巴洛克銀行那裡得到資金的支援。

在安妮那邊傳來確定的訊息之前,與波士頓財團聯手圖謀新聞集團的計劃,自然是不可能去提的。

不過,另一項合作,雙方卻是很快達成了一致:由勞倫斯兄妹負責搞定那一批版權所帶來的一系列麻煩,而【量子音樂】代理運作這批版權的佣金降低至百分之五。

考慮到渠道、人力等方面的成本,百分之十的佣金,【量子音樂】也只能說是小賺而已。

降低到百分之五,能夠保本就不錯了,更大的可能則是要產生虧損。

這批版權,如今每年都能產生大約三億美元左右的營收,其中勞倫斯兄妹佔據六成的份額,也就是一億八千萬美元。

五個百分點的佣金,每年就是近千萬美元。

這筆錢倒是不算太多,但在雙方新的協議當中,還有一項補充條款:【量子音樂】的代理運營權,勞倫斯兄妹在一年之內,有權無條件收回。

也就是說,在未來一年之內,如果勞倫斯兄妹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將這批版權的運營權收回,交給別的公司來運作。

這批版權本身的收益,對【量子音樂】來說倒是沒有太大的價值。

但重要的是,由於這批版權的質量極為出色,以此為籌碼,完全可以帶動【量子音樂】手中一百多萬首歌的版權收入。

諸如捆綁銷售、捆綁授權之類的操作,在音樂版權運作當中簡直不要太常見。

以高質量的歌曲版權帶動那些不太值錢的版權,一向是唱片公司的慣用手段。

——事實上,當初時代華納選擇成立華納唱片,就是因為不願意在這一方面遭受其它唱片公司的“剝削”,降低華納兄弟影業使用音樂版權的成本。

羅傑也很清楚,勞倫斯兄妹之所以要在協議裡註明“無條件回收權”,是為了等一個結果。

等【量子音樂】與環球音樂集團之間的戰爭分出勝負。

如果【量子音樂】贏了,那就一切好說,該合作的事情就繼續合作下去。

如果最後的贏家是環球音樂集團,那麼勞倫斯兄妹可以立刻抽身走人,與環球或者索尼進行合作。

有能力將這批版權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的,又不是僅僅只有【量子音樂】一家。

僅僅只是這一個協議,勞倫斯兄妹的立場,已經是表現得很明顯了:看在過去的合作上,對【量子音樂】表現出一定的善意和傾向性。

但真正決定勞倫斯兄妹立場的,仍然是【量子音樂】和環球音樂集團之間,誰能給出更大的利益。

如果雙方的條件差不多,甚至【量子音樂】給出的條件稍差一些,但只要差的不是太離譜,或許大衛-勞倫斯和米拉-勞倫斯,都會更傾向於與【量子音樂】合作。

但如果環球音樂集團願意給出遠遠超過【量子音樂】的好處,勞倫斯兄妹則必然反水,與環球結為盟友。

這也很符合大多數西方商人的慣性思維:人情的價值有限,唯有利益才是永恆。

即便有時願意主動承擔鉅額的虧損,那也是為了更長遠的利益去考量。

這種思維模式,和遠東那種人情社會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即使在東方,人情社會,那也是過去的事了。

現在,雖然還沒有到西方這樣一切只看利益的程度,但也早已有了這樣的苗頭。

對於這種行為,羅傑自然是十分不喜歡的。

但是不喜歡也沒辦法,現在是羅傑和【量子音樂】有求於人,對於勞倫斯兄妹表現出來的態度,羅傑也只能忍下這口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量子音樂】是一飛沖天,還是就此沉淪,至少有一半,是取決於勞倫斯兄妹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真的打了羅傑的臉,羅傑也不會輕易和勞倫斯兄妹翻臉。

更何況,勞倫斯兄妹所做的,只是“所有人都會做的選擇”,只是這個選擇,在勞倫斯兄妹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情況下,讓羅傑感到了一些反感。

這點個人喜惡,在【量子音樂】的未來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你覺得一百四十億美元不夠的話,我們可以繼續談。”

羅傑-克里斯蒂安莊園的客廳裡,大衛-勞倫斯很認真地看著羅傑,開口道:“但是入股【量子娛樂】,這是底線。最起碼,也必須要讓我們入股【量子音樂】。”

勞倫斯兄妹提出的條件,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就是入股【量子娛樂】,從而獲得一張成為娛樂業巨頭的入場券。

最起碼,也要憑藉手中的股份,成為唱片業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不過,這卻是羅傑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是【量子娛樂】或者【量子音樂】不能接受其它資金,而是樂隊必須在公司內牢牢掌握著主導權。

創始人被趕出自家公司的先例,在任何一個領域都不少見。

樂隊這麼拼了命地擴張,可不是為了給他人做嫁衣的。

更何況,即便是擴股融資,在羅傑眼裡,以勞倫斯兄妹所掌握的資源,也是完全不夠格的。

畢竟兩人根本沒有進入繼承順位,勞倫斯家族的資源再龐大,兩人也動用不了多少,能夠為【量子娛樂】提供的幫助有限。

確切地說,除了資金本身以外,兩人能夠為【量子娛樂】帶來的,遠遠低於他們索要的股份。

如果換成是勞倫斯家族提出同樣的要求,羅傑或許同樣會感到為難,但卻不會完全拒絕談判。

為難的原因也不是不願意接受勞倫斯家族的入股,而是雙方之間的股權、主導權分配。

“大衛,入股可以,但百分之四十九這個比例絕對沒得談。”

兩人已經談了很多次,羅傑終於稍稍鬆口,說道:“最多百分之十五,在全面擴張之前,我要確保對【量子娛樂】有絕對掌控權。”

讓出去百分之十五的股權,再算上期權池裡的百分之十,樂隊仍然牢牢掌握著【量子娛樂】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

這已經足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樂隊的意志都可以在【量子娛樂】內得到通行。

若是能夠贏下這一場戰爭,【量子娛樂】會進入一個快速擴張的階段。

到了那個時候,隨著一個個新的“盟友”的加入,樂隊手中的股份還會被稀釋,但因為基礎足夠好的緣故,想要保留話語權還是很輕鬆的。

當然,那是未來的事了。

“百分之十五太低了。”

大衛-勞倫斯考慮了片刻,開口道:“百分之二十,外加未來十年擴股融資的優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