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7章 股東大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77章 股東大會

【量子音樂】針對環球的上下游渠道攻勢是全方位的。

但威脅最大的,仍然是Spotify。

對於娛樂行業來說,無論是唱片業還是好萊塢,每一個新渠道的出現,都意味著一輪新的動盪。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可能。

畢竟,並不是所有的新渠道都具備改變行業格局的能力。

以唱片業為例,在最近的六十年裡,儘管新渠道有很多,但實際可以稱得上改變行業格局的,僅僅只有兩次:CD唱片的出現,以及數字音樂的誕生。

前者讓唱片業進入了急速發展的快車道,在短短十年裡,全球唱片業的市場價值翻了數十倍。

索尼能夠成為唱片業巨頭之一,很大程度上,也是靠著CD唱片的功勞。

——畢竟索尼唱片的母公司,索尼集團,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至少可以排在世界前三,給索尼唱片的支援,也是其它唱片公司無法得到的。

至於數字音樂的誕生,中間的的一系列過程和連鎖反應太過複雜就不提了,只說結論:環球的崛起和百代的衰落,至少有一半的“功勞”要放在數字音樂上。

在過去幾十年裡,新的技術,以及新的渠道,當然不僅僅只是CD唱片和數字音樂。

但僅僅只有這兩個,稱得上是對整個唱片業造成了革命性的影響,至於其它,最多只能說是舊有渠道的有效補充,影響力算不上大。

如果按照機率來說,流媒體音樂平臺,似乎更大的可能也只是一個“渠道補充”,而很難成為與CD、數字音樂一樣,對唱片業構成顛覆性影響的新渠道。

畢竟,若是從本質上來看,流媒體音樂平臺依然是數字唱片那一套,只是改變了運作模式。

而且,這種運作模式並非無法模仿的。

——想想看,在後世,有多少和Spotify一樣的流媒體音樂平臺?就連iTunes,都放棄了堅持買斷制,而改為以Spotify模式為主。

無論這種模式能否獲得成功,未來流媒體音樂平臺的市場,絕對不會由Spotify獨佔。

對於環球而言,要考慮的就是兩個問題。

第一,Spotify模式能否成功?

第二,假設Spotify模式取得成功,是接受Spotify較為苛刻的條件,還是與未來新興的流媒體音樂平臺合作,哪一個選擇對環球而言更有利?

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在最近一次環球音樂集團的股東大會上討論,並且做出決策的。

“如果是其它時間,這個思路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點,現在,環球正面臨困境!”

道格-莫里斯敲著桌子,大聲反駁著。

看那表情,就差直接說出這位股東提出的這兩個問題,全是廢話。

道格-莫里斯的話,頓時引起一陣喧譁,一個個股東和代理人,互相竊竊私語起來。

不得不說,環球的股權結構複雜,小股東的數量也極多。

而並不是每一個股東,都會隨時對環球音樂集團,乃至於唱片業的事態保持長期的關注。

事實上,有為數不少的股東,之所以投資環球,僅僅只是因為有利可圖,本身並不關心唱片業的事情。

雖然這種人比較少,但在環球音樂集團內部,確實也有一小部分股東,一直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環球與【量子音樂】開戰的事情。

當然了,訊息蔽塞到這種程度的人終歸是極少數個例,在旁人的提醒之下,也立刻明白了過來,頓時露出或專注、或凝重的申請,慎重地考慮著這件事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比如說,手中這筆環球的股份,是儘快脫手套現,還是繼續持有,甚至於是冒險增持環球的股份,以圖謀更大的利益?

且不提股東們各自不通的想法,道格-莫里斯敲了敲桌子,將眾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大聲道:“現在的情況很明顯,環球被Spotify排斥在外。如果我們的競爭對手利用這個機會,以新渠道的盈利點為誘惑,拉攏和挖角我們旗下的創作者和版權供應方,環球會十分的被動!”

事實上,環球與Spotify談判破裂的訊息僅僅才傳出去兩天,原本與環球合作的版權供應方,就有兩家直接委託律師支付了違約金,終止了與環球的合作。

對於環球這樣的巨無霸來說,版權庫是非常龐大的,數量在七位數以上。

但這七位數的音樂版權,並非每一首歌的版權都屬於環球自身,更多的,反而是一些小的版權方,自身沒有運作能力,將版權委託環球代為運作,環球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比如說一些獨立歌手,或者乾脆是投資音樂版權的個人和投資機構等等。

這些個人和機構,單一一家,手中的版權數量沒有多少,往往也沒有單獨運作版權收入的能力。

但若是考慮到它們的龐大數量,所有版權相加,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自有版權和代理版權,這個比例,對於其它的巨頭而言,大約是一半對一半。

比如說,在百代衰落之前,自身有125萬首歌的版權,另外還有大約130萬首歌的版權屬於其它合作方,但由百代代為運作。

如今的華納和索尼,自身版權和外來版權差不多就是這個比例。

但卻有兩家例外:環球和【量子音樂】。

環球是成立的時間太短,自身的版權庫數量偏低,只有幾十萬首歌。

而外來合作方提供的版權數量,加起來卻超過了三百萬首,比例幾乎達到了一比五到一比六。

【量子音樂】則完全相反,自身版權數量高達125萬首,而代理運作的版權數量,連五十萬都不到。

對於環球而言,版權合作方的重要性,是遠遠高於其它唱片公司的。

一家兩家的小合作方,代表的版權數量少則幾首,多則幾千首,對環球的影響不大。

但讓道格-莫里斯重視的,卻是這件事所產生的影響。

現在只有兩家終止合作,再過上一段時間呢?

要知道,現在挖角挖的最狠的,可就是【量子音樂】。

一方面利用新渠道的未來收益,誘惑環球的版權合作方。

另一方面,【量子音樂】也針對不同的版權合作方,提出了相當優惠的抽成比例,甚至還願意替對方支付一定比例的違約金,以降低對方離開環球的成本。

有一些不能在股東大會上明說的資料,也讓道格-莫里斯感到十分的擔憂。

比如說,在【量子音樂】內埋下的那一顆釘子,那名叫做劉易斯的經紀人,前段時間就傳來過訊息,【量子音樂】為了這一次挖角,共計開出了高達二十億美元的預算!

其中,一半用來挖角環球旗下的歌手、明星,乃至於音樂製作人。

另一半,就是專門用來挖角這些版權合作方的。

在全球都在銀根緊縮的這段時期裡,二十億美元,可以做的事情簡直太多了!

稍稍停頓了幾分鐘,給各位股東和代理人充分的思考時間。

而後,道格-莫里斯再次開口,朗聲道:“各位股東,我的提議是,接受Spotify的條件,先取得流媒體音樂渠道的入場資格,並且儘快穩住合作方的信心,至於一些賬面上的損失,這個時候,還是不要在意為好。”

“‘一些賬面上的損失?’”

來自華爾街的一位股東揚起手中的報表,嗤笑道:“根據這份報表,如果我們接受Spotify的條件,我們將會在未來三年內,總計損失高達一億美元的利潤!”

“另外!”

這位股東抬高了聲音,大聲道:“Spotify要求環球至少簽訂十五年的合約,這意味著假如未來流媒體音樂版權的價值提升,環球的損失會更大,這就是你所說的‘一些賬面上的損失’?!”

這名股東口中的“損失”當然不是指虧損。

但按照這間會議室裡大多數人的思維來講,如果一次本該有一億美元利潤的交易,只賺到了八千萬美元,他不會認為自己賺了八千萬美元,而是認為自己虧損了兩千萬。

這就是典型的商人思維。

這番話,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道格-莫里斯分明看到,有不少人在聽了這番話之後,不住地點頭贊同。

心裡微微嘆了一口氣,道格-莫里斯很快打起精神。

沒有與那位股東爭辯,這種事,爭論下去,只會讓各位股東更加意識到,接受Spotify的條件會“損失”多少錢,而不會關注到另一個方面。

道格-莫里斯很清楚這些股東的心態:接受Spotify的條件,虧損就在眼前。

而拒絕Spotify的條件,虧損那也是以後的事了。

哪怕有很多合作方被挖走,環球至少也能得到一大筆違約金的賠償。

若是以後的局勢不妙,大不了賣掉環球的股份走人就是了。

道格-莫里斯毫不懷疑,若是環球陷入了無可挽回的困境,包括維旺迪在內,這間屋子裡,會與環球同進同退的人,絕對不超過一掌之數。

但若是能夠給他們充分的信心,在座的這些人,全部都會是環球音樂集團的鐵桿盟友!

雖然不是每一位盟友都“有用”,但大多都掌握著相當優質的資源。

這股力量聯合起來,卻也讓環球在各個方面都能擁有極為強大的優勢。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明知引入更多的股東,會失去對公司的掌控權,但仍然會在“不是十分缺乏資金”的情況下進行擴股融資。

哪怕引來的股東都是一群牆頭草,但在這道牆沒有出現倒塌跡象之前,他們就是自己最堅定的盟友和最可靠的合作者。

很快,道格-莫里斯理清了思路,沒有與之前反對自己的那位股東爭辯什麼,而是直接進入了下一個環節:“大家投票吧,是否接受Spotify的條件,由各位股東一起來決定!”

股東大會的投票流程其實很簡單。

由環球的高層丟擲一個議題,並且提前將相關的資料發給各位股東。

而後,在股東大會上,各位股東按照手中的股權份額計算投票權的權重,可以表示支援,或者反對。

在這種時間相對充裕的股東大會上,若是股東或者他的代理人認為有必要,也可以花費幾分鐘的時間來闡述自己支援或者反對的理由。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西方社會從中世紀起就留下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大人物往往有很強烈的表達需求,而人們應該盡力滿足這樣的需求。

例如議會制,例如選舉演講的制度,都是在支援這一“傳統”。

在股東大會上,當然也不會例外。

作為環球音樂集團最大的股東,維旺迪集團的代表很快就做出了選擇,支援道格-莫里斯的提議,接受Spotify的條件,以承受可以預期的虧損為代價,盡最大可能挽留環球的合作者。

維旺迪握有環球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股權,這已經是非常高的一個數字了。

要知道,得到“贊同票”的底線,僅僅只是百分之五十一而已。

百分之四十,距離百分之五十一,已經非常接近了。

但接下來的投票流程,卻讓道格-莫里斯皺眉不已。

先是來自華爾街的幾位代表,在高盛集團的帶頭之下,投下了反對票。

高盛握有環球近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雖然還不到維旺迪的一半,但卻也是環球內部一股不可忽視的聲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加上其它幾位同樣來自華爾街的股東,這一股聲音絕對不低。

然而,更加讓道格-莫里斯擔憂的,是高盛所表現出的態度!

在最近幾年,環球的股東大會上,高盛還是第一次與維旺迪唱反調!

用有些擔憂地眼神看了一眼維旺迪的代理人,道格-莫里斯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明顯的驚詫,不由得心下一沉。

這份驚詫,意味著維旺迪在股東大會召開之前,甚至是投票流程開始之前,都不知道高盛已經站到了對立面上。

當然,如今說對立還太早了,或許高盛僅僅只是反對接受Spotify的條件,可能會導致自己手中股份價值下降。

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這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很快從擔憂中回過神來,道格-莫里斯將目光望向下一個股東。

和之前的幾位代理人不同,這位來自矽谷的股東,是親自來的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