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700章 割肉還是賣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00章 割肉還是賣血?

兩天之後,【量子娛樂】的一間會議室裡。

這已經是公司高層在兩天之內,第三次討論高盛的提案了。

“單說這個提案本身,問題不大,細節上值得再商榷,但是確實是可以談的。”

羅傑皺著眉頭,強調著自己的觀點:“事實上,如果併購環球失敗,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可能,【量子音樂】的業務也會受到重創,甚至保不住四大的位置,跌落成準一線甚至是二線水準的公司,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會在幾年之內失去全部的市場份額,走向破產。從這個角度來看,高盛提出的‘計劃失敗補償方案’雖然有些獅子大開口,但其實對我們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在和費迪南德商談的時候,羅傑下意識地認為,對方提出的這個方案太過於離譜。

尤其是“計劃失敗補償”這部分的條款,要價都超過整個環球音樂集團的價值了。

當然,是按照環球現在的情況來計算的。

但回去仔細一想,若是併購環球失敗,【量子音樂】多半自身難保。

畢竟,這只是建立在【量子娛樂】併購環球音樂集團失敗的基礎上才會成立的合約。

而這個前提,基本上意味著【量子音樂】在這場戰爭中失敗。

反正都是個死,早一點還是晚一點,死於失去市場還是死於債務危機,似乎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在羅傑看來,與其過度地擔心失敗的後果,反而不如將精力用於思考如何去贏。

未雨綢繆是必要的,但卻不應該因噎廢食。

“問題不在那個提案本身,而是我們看不懂高盛的目的。根據我們打探到的訊息,高盛增持了新聞集團的股份,持股比例大約佔到百分之九左右,而我們還不知道,高盛是用什麼籌碼換到的這筆股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盧西恩-格蘭奇皺著眉頭,說道:“在這個時候入股新聞集團,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我們的盟友向我們隱瞞了這件事,這也是一個不好的訊號。”

胖子也在這次會議上,聽了好一會,終於忍不住開口道:“他們有什麼目的暫且不說。高盛會不會是直接注資換取的股份?據我所知,新聞集團的資金鏈似乎比較緊張?他們和我們合作的前提不就是要借一筆資金嗎?”

“不可能。缺錢的是默多克家族,不是新聞集團,這不能混為一談。”羅傑搖了搖頭,說道:“何況,現在傳媒行業的格局非常的穩定,新聞集團沒有新的擴張方向,就算給他們一大筆資金,也沒有地方去花。”

“不是缺錢的話……”胖子想了想,隱晦地問道:“會不會是之前你說過的那個原因?”

羅傑清楚胖子問的是“竊聽門”事件。

其實早在2003年,竊聽門就已經暴露出了一些徵兆。

但在新聞集團的努力公關,和依靠“特殊渠道”的壓制之下,這些事情都被當做是個例來處理,而非是普遍性的大規模案件。

就像是……

Emmm,算了,為了不遭到降維打擊,還是不要舉例了。

外界對於“竊聽門”的關注不多,但這麼多年,總有一些有心人會注意到什麼。

若是再起上一些好奇心,順著蛛絲馬跡追查下去,或許未必找得到什麼證據,但卻也有不小的可能抓住新聞集團的把柄。

如果高盛集團在這方面有所收穫,藉此與新聞集團達成什麼協議,可能性還是有的。

就像是羅傑當初推動【量子娛樂】與默多克家族的合作,就是藉助一起證據確鑿的竊聽案件,順手賣了個人情給老狐狸的小兒子,詹姆斯-默多克,從而與默多克家族有了往來。

不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高盛是用什麼籌碼得到新聞集團的股份。

而是增持股份這件事本身所代表的意義。

新聞集團是一家上市公司,按照相關的規定,有大股東決定增持或者減持股份的時候,必須要向市場公開。

但高盛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隱瞞了訊息。

如果不是泰勒誤打誤撞的提醒,羅傑專門讓米蘭達-斯特裡普找人調查了一下高盛,恐怕都還不知道這個訊息。

違反證券交易的相關規定,會讓高盛收到一筆少則數十萬美元,多則上億美元的罰單。

這筆錢對高盛來說不痛不癢,但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汙點。

一家投資銀行被證監會罰錢?多少有些丟人,同時也會導致一部分的投資者對高盛的信心出現動搖。

以高盛的體量而言,哪怕只是極少的一部分投資者對高盛不再信任,這損失也要比一億美元大得多。

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高盛是不可能平白無故給自己潑髒水。

若是往好的想,這只是一次“正常的商業投資”,也不是說不通。

但在這個微妙的時間點,再加上高盛和新聞集團不約而同遮遮掩掩的舉動,很難不讓人有所懷疑。

也並不一定是說,他們就是在針對【量子娛樂】。

也有可能是有其它什麼謀劃。

但無論是羅傑,還是盧西恩-格蘭奇,在得到確切的證據,至少是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推論之前,都不敢貿然將賭注押在高盛和新聞集團的“善意”上。

“話題不要扯遠了,回到高盛的提案上來。”

羅傑感到有些頭痛,收回不知道發散到哪去的思緒,敲了敲桌子,沉聲道:“現在距離環球的股東大會還有三週左右,如果我們決定收購高盛手中的股份,必須在那之前完成交易和股權轉讓手續。考慮到和高盛談判所需要的時間,我們必須儘快做決定了。”

涉及幾十億美元的交易,哪怕是大體的內容能夠敲定,最終落實到合約裡的,少則數十條,多則四位數的條款,也需要雙方組成一個龐大的談判團隊,逐條逐項去談上很長一段時間。

倒不如說,大半個月的時間完成這筆談判,時間已經是緊張得不能再緊張了。

而要啟動談判,卻是有一個前提:【量子娛樂】這邊至少要決定,是否接受高盛集團所提出的基礎條件。

如果不接受,除非是能夠提出一個新的條件,並說服高盛接受,否則也沒有談判的必要了。

“我傾向於拒絕。”

盧西恩-格蘭奇的語氣顯得很猶豫,顯然並沒有完全拿定主意。

這一點,從他的話語中就可以看出來。

在說到“拒絕”的時候,盧西恩-格蘭奇用的是“傾向”,而不是“認為”、“選擇”之類的詞彙。

停頓了幾秒鐘,盧西恩-格蘭奇補充道:“我們現在無法確定高盛是敵是友,按照他們提出的這個方案,我們要承擔的風險太大了。從價效比的角度來講,這筆交易我們會非常的吃虧,幾乎相當於拿著幾十億美元去拉斯維加斯玩二十一點!”

這個比喻不算準確,但卻很形象。

眾所周知,在賭場中,不乏一夜暴富的例子,但當樣本數量足夠大的時候,你會發現,賺錢的永遠是賭場,而客戶則總是在輸。

這就是成本、預期利潤,以及風險,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在這一筆交易中,如果將高盛集團看做是開賭場的,【量子娛樂】就是把所有籌碼都推上賭桌All.In的賭客。

或許賭客有一夜暴富的可能,但更加有可能出現的事情,卻是血本無歸。

“但是……”

羅傑也顯得不是很堅定,語氣中有著和盧西恩-格蘭奇一樣的猶豫:“高盛手中的股份,對我們的計劃很重要。如果不能得到這些股份,我們有超過一半的機率無法完成對環球的收購。”

這場戰爭,關機不是在於勝負,而是在贏得戰爭之後,是否能夠順利地將“戰利品”收入囊中。

如果單單只是為了擊垮環球,【量子娛樂】根本沒有必要搞這麼多花裡胡哨的騷操作。

只要抓住環球音樂集團的“黑金醜聞”窮追猛打,同時不斷對環球進行挖角,就足夠了。

失去了大量的簽約創作者,環球遲早會丟掉現有的市場。

RCA唱片的衰敗,就是因為內容產出全靠貓王一個人支撐,在貓王離去之後,沒有新的高質量內容,自然而然地也就失去了其核心競爭力。

但是,對【量子娛樂】來說,僅僅只是擊垮環球,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量子娛樂】也會遭受極大的損失。

如果不能在贏得勝利之後將損失彌補回來,這場戰爭就沒有任何贏家,只會是雙輸的結果。

事實上,在環球的拼死反擊之下,【量子音樂】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已經是岌岌可危,不斷徘徊在百分之十這個危險的“紅線”附近。

按照市場部門的預測,如果與環球音樂集團的“戰爭”不能在六月份之前結束,自MAD唱片時代以來,公司將首次在一個財報年度中出現虧損。

而且根據這場戰爭結束的時間,虧損的數額最高可能高達十位數!

這可不是委內瑞拉幣,而是美元!

只有在贏得這場戰爭之後,再將環球旗下,對【量子娛樂】有較高價值的資產同時收入囊中,這場戰爭,才是有意義的。

這裡有兩個前提,一是要贏,而是要順利地拿走“屬於自己”的“戰利品”。

高盛手中這筆環球音樂集團的股份,百分之二十七點一,四分之一多一些,說多不多,說少卻也不少。

尤其是以環球的股權構架而言,這個數字非常的微妙,在勝負的天平上,是相當有分量,甚至可能是最具分量的一枚砝碼。

如果僅僅只是無法拿下高盛手中的股份倒還罷了,會很大程度上降低併購環球的可能性。

若是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談判破裂之下,高盛對【量子娛樂】完全死心,堅決地站在維旺迪那一方,那絕對是一個糟糕透頂的訊息。

確實,對於唱片而言而言,高盛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來者”,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有限。

但是,架不住高盛有錢啊!

這可是為數不多的,比美聯儲還有錢的機構之一。

再加上高盛在北美,乃至於全球範圍內,超出行業之外的恐怖影響力,也足以為環球音樂集團帶來巨大的幫助。

在決定與環球開戰之初,評估高盛作為環球的股東,可能帶來的影響的時候,【量子娛樂】就是以“高盛不會將自己綁死在環球身上”為基礎來推斷勝率的。

在羅傑和盧西恩-格蘭奇等人看來,不需要到局面不可逆轉,只要環球出現足夠大的危機,在利益的驅使之下,高盛必然會像所有華爾街的寡頭一樣,毫不猶豫地拋棄掉環球。

而隨著“戰爭”進行到現在,【量子娛樂】和環球音樂集團之間早已沒有了和解的可能。

確保高盛會在“恰當的時間”拋棄掉這艘正在下沉,名為“環球音樂集團”的大船,就更加的重要。

無論是羅傑,還是盧西恩-格蘭奇,亦或是其它有資格坐進這間會議室裡的人,都認可一件事,那就是,為了確保高盛不會綁死在環球身上,【量子娛樂】可以,甚至是有必要為此付出足夠的代價。

唯一的分歧點在於,這個代價,上限究竟是多少。

“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

胖子當了半天的透明人之後,忽然再次插話,看向羅傑,問道:“我記得你上次說過,高盛還提出了其它的方案?”

“沒錯,他們提出可以用我們手中的優質資產去換。”

羅傑點了點頭,又是疑惑地問道:“但是這有什麼意義嗎?難道你願意把《搖滾聖經》的版權拱手讓人?”

在羅傑看來,費迪南德提出的這些條件,完全是為了最後一個方案而扔出的煙霧彈。

就是一個談判中很常見的技巧,先提出幾個對方無論如何不可能接受的條件,同時以此來降低對方的心理預期,再丟擲一個會讓人很心疼,但是卻更加“合理”的提議,這樣一來,對方就有很大的可能會點頭。

哪怕,最終的方案是讓人賣血,但無論如何,總比割肉要強得多。

下意識地,羅傑直接將這些“煙霧彈”給忽略了過去。

“《搖滾聖經》的版權當然不可能。”

胖子搖了搖頭,說道:“但是,我們手中有的可不止是《搖滾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