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3章 【Darkness】樂隊又回來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43章 【Darkness】樂隊又回來了!

“你要的‘紀念版DEMO’專輯。”

一段時間之後,仍然是羅傑-克里斯蒂安莊園的錄音室裡,羅傑將一盒沒有封面的CD遞給泰勒。

在樂隊排練期間,泰勒-斯威夫特除了中間因為“突然有靈感要寫歌”離開過幾天之外,一直和樂隊呆在一起。

不過這中間並沒有發生什麼喜聞樂見的事情,畢竟是自己的“晚輩”,太熟,不好下手。

泰勒留在羅傑-克里斯蒂安莊園的理由,也僅僅只是因為需要透過《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以及樂隊的排練,來為自己的新專輯尋找靈感。

——雖然對於泰勒本人來講,“另一種方式”才是更多的靈感源泉,但對於任何創作型的歌手來說,音樂本身,尤其是出色的音樂本身,本就是最好的靈感來源之一。

從泰勒的表現來看,樂隊的排練,確實是給了她不少的靈感來源。

短短一個月時間,泰勒已經初步完成了超過二十首歌的基本框架。

當然,也僅僅只是框架,其中的大部分,甚至只是一小段基礎旋律而已。

真正花費時間的,是在將這些連作品都算不上的“草稿”慢慢補充更完整,填充成一首完整的歌。

這個過程,即使是對那些寫歌速度極快的人來說,往往也要數月的時間。

不過這些工作完全可以回去以後慢慢做,對於一首歌來講,只要有了一段可以充當為核心的旋律,剩下的就只需要花費時間慢慢將其打磨完整。

一直到樂隊的排練完成,開始為正式的錄製準備時,泰勒-斯威夫特才終於心滿意足地提出告辭。

不過臨走的時候,泰勒還是向樂隊提出了“要求”,希望得到一份《逃離伊甸園》的DEMO唱片,作為紀念。

一般來說,無論是歌手還是樂隊,至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DEMO唱片都是不會公開發行的。

當然,也有人會選擇性地發行一部分DEMO專輯出來,不過通常都是半賣半送的性質,或者乾脆作為正式專輯的附贈品贈送,指望這玩意賺錢,再大牌的明星也做不到。

所謂DEMO,僅僅只是在正式錄製時作為一個“標尺”來使用,具體的根據個人的習慣而有所不同。

比如說羅傑的樂隊,在製作DEMO專輯的時候,就會只注重於音準、節拍、速度等等,而不會去考慮樂器的音色是否悅耳好聽,唱腔是否能夠帶動聽眾的感情等等。

這種DEMO專輯,若是站在欣賞音樂的角度,自然是“毫無美感”可言的,但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卻可以從中聽到很多東西。

不過,泰勒索要這份DEMO,倒不是為了研究什麼。

畢竟,樂隊的排練完全對她開放,沒有絲毫的保密,要學什麼東西,直接旁觀排練,或者乾脆向羅傑、胖子、安妮或是賈森詢問,都比單單靠著一張DEMO悶頭研究要有用得多。

之所以索要這張唱片,真就如她所說的那樣,僅僅只是留個紀念而已。

畢竟,雖然雙方相識已久,但真正的合作,這還是第一次。

“謝謝,我的專輯開始籌備之後,我也會儘快送一份DEMO過來的。”

泰勒朝羅傑擺了擺手,坐進車裡。

然後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搖下車窗,又補了一句:“羅傑叔叔,再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句調侃再次讓羅傑哭笑不得。

不過,這其實是人際交往中相當常見的一件事。

泰勒的父親,斯科特-斯威夫特比胖子大上幾歲,但卻是同輩人。

胖子比羅傑大上幾歲,同樣是同一輩。

到了羅傑和泰勒這裡,雖然說羅傑比泰勒大不了幾歲,按理來說應該也是“同輩”,但因為各自的家庭和朋友的緣故,羅傑就變成了“叔叔”。

不單單只是朋友之間,在遠親之間,這種問題就更多。

比如說羅傑的前世,就有一個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舅舅”,簡直讓人無fxxk說。

不提這些錯綜複雜的“輩分關係”,送走泰勒,羅傑和樂隊的搭檔們,很快就開始了《逃離伊甸園》的正式錄製。

此時,時間已經是九月底,很快就要進入十月份。

在這張專輯開始錄製之前,單單只是花在排練上的時間,就用去了樂隊一個多月。

對於絕大多數明星來說,這個準備時間都不算長。

甚至一些推出新作比較慢,追求精雕細琢的歌手和樂隊,會在排練上花費半年以上的時間,用一整年乃至於更長的時間去完成一張專輯。

當然了,任何一個歌手或者樂隊,所謂的“花費XX年”籌備一張專輯,這一宣傳口號的可信度都要打一個折扣。

花費xx年,或許是真的。

但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們肯定不會只專注於這一張專輯的籌備和錄製,而是會被其它的工作分走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例如說拍廣告,進行巡迴演出等等。

在宣傳專輯的時候,絕對不會將這些事情所花費掉的時間計算進去。

即便如此,至少在【量子音樂】成立之後,樂隊花費在專輯籌備上的時間,仍然要遠遠低於流行樂壇的平均水準。

像強尼-卡什那樣,一生錄製超過一千五百首歌的,放眼全球流行樂壇百年歷史,也就僅此一例而已。

更何況,樂隊雖然在一張專輯上花費的時間偏短,但推出新專輯的速度並不算快,大部分時間,其實是浪費在了與音樂無關的“其它事”上。

不過,換成任何一個人,都會做出和樂隊一樣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因為羅傑自帶的“外掛”,樂隊不需要在創作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儘管用於整張專輯的時間減少了,但專輯的質量並不會因此而下降,這就足夠了。

儘管被羅傑改了個名字,但《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本質上來說,依然是和前世那張專輯一樣,是一張精選專輯。

所謂的精選,自然是指每一首歌都是精品,任何一首歌單獨拿出來,放到其它的專輯裡,都絕對夠得上“主打歌”的標準。

或許並非所有的歌手和樂隊都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但樂隊顯然是不可能在這一塊“放水”。

有著羅傑從前世帶來的無數經典作品,樂隊根本不需要為沒有好歌而擔憂。

但即便是精選專輯,仍然是有主次之分的。

任何人,任何樂隊,都不可能保證,自己的所有“經典作品”,質量都完全穩定,讓人無法分出高下來。

論個人喜好,或許每個人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但要說以“歌曲質量”,或者“大眾審美”來評判,任何一張專輯裡的歌曲,都能排出一個順序來。

或許其中部分歌曲的排名先後會存在爭議,但至少是排得出來的。

就拿《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來舉例,對於任何一位老鷹樂隊的歌迷而言,如果讓他們以“最受大眾歡迎”,而非“自己最喜歡”的標準來做一個排序,這張專輯裡排名最靠前的兩首歌,毫無疑問,必然是《加州旅館(Hotel.ia)》和《亡命之徒(Desperado)》。

大多數路人粉絲或許會投票給知名度更高的《加州旅館》,但對於老鷹樂隊的鐵粉來說,《亡命之徒》同樣是一首無論歌曲質量還是其“代表性”,都不遜色於《加州旅館》的經典。

這兩首歌之中,哪一首更加出色,或者說更能代表老鷹樂隊,只能是憑藉著個人喜好來做出選擇。

因為它們都是一樣的出色。

但和《逃離伊甸園》專輯中的其它作品,乃至於老鷹樂隊的其它所有作品相比起來,《加州旅館》和《亡命之徒》這兩首歌,無疑是最出色的兩首,經典之中的經典。

為了確保這兩首歌能夠以“最出色的效果”完成錄製,一番探討之後,樂隊決定將它們留到最後。

在錄音工作中的狀態曲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況,但對於樂隊來說,往往在錄製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會因為無法進入狀態,而導致錄製的效率不高,而且也幾乎沒有出現過那種突然靈光一閃,超出“計劃”之外的精彩發揮。

比如說某一個不在原本計劃當中,但效果頗為出色的顫音等等。

歌曲雖然是有曲譜的,但無論是人聲還是彈奏,即便是照著同樣一份曲譜,演奏出來的東西,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但隨著錄音的進行,樂隊漸入佳境之下,無論是工作的效率,還是錄音的質量,都會隨之不斷的提升。

——這裡的質量提升,並非是指在一開始,錄製的作品質量“不合格”。而是到了後半段,樂隊經常能夠有超水平發揮的情況出現。

因此,在察覺到這一點之後,樂隊每一次錄製新專輯的時候,都會將比較“重要”的歌放到後面來錄。

除非檔期比較緊張,需要儘早將所謂的“主打歌”錄製出來,拿去打榜。

《逃離伊甸園》自然是沒有這個問題的。

【量子音樂】雖然公開了專輯的計劃,但並沒有確定正式發行的時間。

不單單是沒有對外公佈,對內,也並未真正確定下來一個“有著明確時間表”的宣發計劃,而是要根據樂隊的錄製進度進行調整。

一般來說,這不會是一個普遍採取的策略。

絕大多數的“主流唱片公司”,在一張專輯立項的同時,就會將宣發計劃填滿日程表,嚴格按照計劃來執行。

也就是說,需要歌手和樂隊來配合宣發部門的工作,調整自己的錄製節奏,而不是反過來。

這樣做的好處,除了可以減少宣發資金成本的浪費之外,更重要的是節省人力成本的浪費。

前者即便浪費也不會太多,對於有足夠商業號召力的明星,大部分唱片公司還是能夠“容忍”這種程度的浪費的。

但後者,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麻煩,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其它專案的進展,所以唱片公司都在儘可能地避免這麼做。

不過身為【量子音樂】的老闆,樂隊在這方面享受一些“特權”,誰也無法對此說什麼。

儘管這個國度的每一個人都在標榜著“平等”,但真正的平等,無論在世界上的哪一個角落,都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

……

在時隔……不記得多少年之後,樂隊在這張全新的《逃離伊甸園》專輯上,放棄了已經用了很久的分軌錄製,再一次回到全隊合錄的“老路”上去。

這種方式,別說現在了,即便是幾十年前,搖滾樂最為興盛的那個年代,用的人都不多。

原因無它,時間和精力的成本太過高昂。

儘管合錄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給一張錄音室專輯賦予出色的“現場感”,讓聽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但每錄製一段音軌,都要全樂隊的人一起演奏一遍,效率高不起來不說,錄製起來也很累人。

而且,若非採用品質足夠好——通常意義上也就意味著足夠昂貴——的播放裝置,絕大多數人根本聽不出來合錄和分軌錄製出來的專輯有什麼區別。

這也是為什麼,除了一開始的幾張專輯以外,後來樂隊漸漸放棄了這種錄音方式。

反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聽不出來兩種錄音方式的區別在哪,何必浪費那個時間?

合錄的方式,單單只是花費的時間,就至少是分軌錄製的三四倍。

若是中間有人卡了進度,這個差距還會更大。

之所以在時隔……忘記了多少年之後,再次“回到”合錄的老路上來,倒也不是樂隊吃飽了閒得沒事幹。

這張專輯,除了在商業上,是樂隊近幾年來最重要的專輯以外,還有另外一項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衝獎。

自2005年的《月之暗面》橫掃格萊美之後,樂隊已經是很久沒有出現在格萊美的頒獎舞臺上了。

唯一一次參加格萊美,還是作為頒獎和演出的嘉賓,而不是領獎。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後面的《迷途之家》等專輯就比《月之暗面》差了多少,而是以樂隊現在的“江湖地位”,沒有必要去和“後來者”爭奪這些榮譽,壓根沒有申報格萊美。

格萊美的光環,對樂隊來說已經不再是多麼重要的加分項。

當然,說可有可無還是有點誇張了,只是確實算不上太過重要就是了。

但在“闊別”四年之後,無論是出於穩固地位,還是其它的考量,樂隊都有必要提醒一下學院派的那些“專業人士”,【Darkness】樂隊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