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750章 出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50章 出路

“我正打算和你說這個事情。”

盧西恩-格蘭奇放下手中的咖啡杯,看向羅傑,說道:“前段時間,環球的道格-莫里斯私下裡找過我。”

“哦?”

羅傑的眉毛微微挑起,露出好奇的神色。

這一瞬間,羅傑想到了很多東西。

道格-莫里斯聯絡上盧西恩-格蘭奇,為的肯定不是主動送【量子音樂】一批人手,而是其它的東西。

下意識地,羅傑就想到了道格-莫里斯正在做的那件事。

這,也是逼迫維旺迪妥協的一環?

想起道格-莫里斯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的承諾,羅傑不由得感到一陣疑惑。

不過,雖然想不太明白道格-莫里斯到底在策劃著什麼,但羅傑至少是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盧西恩-格蘭奇和道格-莫里斯之間,在這件事上已經有了默契。

盧西恩-格蘭奇思考了一會,稍稍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口說道:“具體的情況是這樣的,在和我們開戰之後,環球可以說是元氣大傷,大量明星的出走,嚴重地妨礙了環球的內容產出能力。不過……依靠著強大的發行資源,至少在短時間內,環球的營收能力還是能夠保證的,而在這個行業,只要有時間,以環球的底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對於這些情況,羅傑還是很瞭解的,清楚盧西恩-格蘭奇說的沒錯。

環球的強大,在於它崛起的第一個十年裡,正是維旺迪集團處於最強盛的時期。

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而這些,幾乎全都“屬於”環球音樂集團。

持續了十多年,接連不斷的大手筆併購,讓環球從一個暴發戶,變成了當今流行樂壇“底蘊”最為深厚的唱片業巨頭。

所謂暴發戶,也是有一個極限的。

當暴發戶爆發的程度太高,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再有人將其當做是一個暴發戶來看待。

某種程度上來說,無論是過去的環球音樂集團,還是現在的【量子音樂】,都是屬於此類。

不同的地方在於,環球音樂集團的“爆發程度”,比【量子音樂】可要離譜多了。

絕大多數情況下,“底蘊”這個東西只能靠積累。

但若是一個暴發戶砸錢的能力過於恐怖,所謂的“底蘊”,其實也是能夠買來的。

單單只是從收購寶麗金唱片至今,環球音樂集團一路走到現在,花費在收購、併購方面的錢,加起來少說也在五百億美元以上。

這些被環球收入囊中的大大小小,總計數百家唱片公司,就是環球音樂集團的“底蘊”所在。

依靠著這些,尤其是環球最強大的一環,所有唱片公司當中最為完善的全球發行體系,即便是在短時間內,完全失去內容產出能力,環球的營收也能想辦法從其它地方彌補回來。

比如說,重新發行一些自有版權的經典老專輯,比如說加強版權方面的運作等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何況,環球的內容產出能力最多只能說是“元氣大傷”,而不至於說完全沒有。

若是不惜透支未來發展的潛力,至少在數年內,維持住現在的營收水平不下降,甚至是有所回升,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可以說,以維旺迪集團的尿性,如果不是失去了控股權,絕對會這麼做。

即便是現在,在持股份額只是排在第二位的情況下,維旺迪仍然不止一次地試圖透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來影響環球音樂集團的決策,透支公司的未來潛力,追求短期內的高額利潤以及分紅。

只不過,維旺迪的這種算盤,全都被樂隊派去股東大會的代理人給擋了回去。

不過,作為第二大股東,維旺迪還是有足夠的權利,繞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

當然,【量子娛樂】同樣也有權這麼做就是了。

事實上,兩者都沒少幹這樣的事。

維旺迪是知道自己守不住環球音樂集團這座金礦,拖延與【量子娛樂】的談判,一方面是為了爭取更多的籌碼,逼迫【量子娛樂】抬價。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這段時間裡,儘可能地從註定要失去的環球身上撈錢。

既然留不住,那就從它的身上攝取更多的利益。

這是最為典型的商人思維,只講利益,完全不考慮其它。

在這種局面之下,道格-莫里斯想要逼迫維旺迪儘快放棄環球音樂集團的股份,讓環球抱上【量子娛樂】的大腿,就不得不想點別的辦法。

至於思路倒也不算複雜。

既然維旺迪不肯放棄環球,是看上了環球的吸金能力,那麼只要讓環球失去繼續吸金的能力,或者最起碼是削弱這一點,自然就能讓維旺迪做出讓步。

但是,這樣做卻是有一些麻煩。

首先,是道格-莫里斯個人。

無論是為了自己對環球音樂集團的“熱愛”也好,還是身為一名職業經理人,為自己的聲譽考慮,道格-莫里斯都不能做出那種太過於明顯的,直接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比如說將本來應該賺錢的合約,改動一下數字,變成無論怎麼做都會賠錢。

——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想賺錢或許困難,但想賠本,卻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這麼做,很容易讓維旺迪抓到把柄,有充分的理由啟動道格-莫里斯合約中的解約條款,甚至還可以要求道格-莫里斯賠償環球音樂集團的損失。

——任何一位職業經理人,為了防止其出賣公司利益以滿足個人私利,合約中必然都有十分嚴苛的限制性條款存在。

除了這個理由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道格-莫里斯希望趕走維旺迪,讓環球音樂集團投入【量子娛樂】的懷抱,但卻並不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對環球音樂集團的未來潛力造成太大的破壞。

否則,若是環球音樂集團從一個會下金蛋的母雞變成了累贅,【量子娛樂】也不是白痴,根本不可能以原來的條件來接納環球。

甚至於,乾脆放棄環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在這個圈子裡摸爬滾打這麼多年,道格-莫里斯從來都不敢相信所謂的承諾。

經過盧西恩-格蘭奇的一番解說,羅傑也大致明白了,道格-莫里斯和盧西恩-格蘭奇兩人究竟在搞什麼東西。

簡單來說,盧西恩-格蘭奇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手,來補充【量子音樂】的職位空缺,以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

而道格-莫里斯,則需要將環球音樂集團的大批核心員工“送”到【量子音樂】,以此來削弱環球音樂集團的全方位綜合實力,而又能確保維旺迪一旦低頭讓步,環球與【量子音樂】成功合併之後,又不會產生實質性的損失。

——兩家公司一旦合併,這些人自然而然就回到了原本的工作崗位上,連適應期都不需要。

一旦失去大量的核心員工,環球音樂集團在短期內,別說賺錢,就連維持正常的運轉都會遇到很大的問題。

對於財務狀況極差的維旺迪來說,這樣的環球音樂集團,已經不再是自己所迫切需要的吸金工具,而是一個累贅。

若是維旺迪依然像十幾年前那樣財大氣粗倒也就罷了,有充足的資本去等待,甚至是推動環球回到正規上去。

但以現在維旺迪糟糕透頂的財務狀況來說,根本沒有那個時間。

只要看不到環球的盈利狀況在短時間內好轉的可能,維旺迪直接放棄環球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至於說不甘心?

到了那個時候,對於維旺迪來說,止損,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至於是否會讓敵人得了便宜,根本沒有多餘的閒心去考慮這些問題。

這也從來都不是維旺迪的作風。

“我們已經初步達成了一致,會從環球挖角大約三萬名員工,從製作到發行環節的都有,全部是最出色的核心團隊成員。”

盧西恩-格蘭奇笑著說道:“三萬人這個數字很微妙,略低於環球在全球各地正式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正好讓維旺迪沒有充分的理由直接插手。

而其中幾個核心發行團隊,總計大約五千名員工的離職,會讓環球在整個歐洲的發行渠道都出現問題,雖然不至於無法運轉,但卻必然不會像以前那麼出色。”

說到這種程度,羅傑已經是懂了盧西恩-格蘭奇話裡的意思。

三萬名員工,雖然不足以填補【量子音樂】的缺口,但短時間內卻已經是夠用了。

考慮到這三萬員工,都是環球音樂集團的核心骨幹,也不能以簡單的人數來體現他們的價值。

只要用得好,說不定,比五六萬普通員工都更加的有用。

同樣的,對於環球音樂集團來說,失去三萬員工,這個數字看起來多,但在道格-莫里斯的暗中影響之下,失去三萬名核心團隊成員,這影響可就大了。

透過這種“自殘”的方式,來逼迫維旺迪離開環球,也符合道格-莫里斯的利益。

以及,許多和道格-莫里斯捆綁在一起的環球高層們的利益。

若是計劃進行的順利,無論是【量子娛樂】,還是環球音樂集團,都會從中受益。

唯一受到了利益損害的,唯有維旺迪集團而已。

當然,除了他們自己,也沒有多少人會去在乎他們的想法。

因為債務問題爆發之後接連幾次的“騷操作”,維旺迪在自己的子公司內不得人心,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若是遇到了什麼利益衝突,肯站在維旺迪這邊的人,終究是少數中的少數。

“既然你心裡有數,那我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羅傑仔細想了想盧西恩-格蘭奇所說的這些東西,雖然隱約察覺到,這裡邊的東西並不僅僅只是對方說出來的這些,還有更深層次的謀劃並沒有直言。

不過,出於對盧西恩-格蘭奇的信任,羅傑並沒有追問太多。

無論如何,從環球音樂集團挖角一批人手,即便出現什麼問題,也是環球的問題,損失不到【量子娛樂】頭上來。

哪怕是最壞的情況下,也不至於壞到讓羅傑無法接受。

想了想,羅傑又叮囑道:“這個計劃你再完善一下,拿到董事會上討論討論,儘可能多準備一些預案,不要出了什麼岔子。”

羅傑本想說的是,不要只顧著【量子娛樂】,同時也要防備著維旺迪那邊,在環球搞什麼亂七八糟的動作。

不過猶豫了一下,羅傑還是沒有把這句提醒的話說出來。

倒不是因為有什麼顧慮,而是沒有那個必要。

盧西恩-格蘭奇的能力,絕不至於在這些事情上犯什麼明顯的錯誤。

“我會的。”

盧西恩-格蘭奇明白,自己雖然深受羅傑的信任,但該有的流程還是絕對不能省略的。

一些重要的決策,必須要拿到董事會上進行討論,只有透過之後,才能執行,這是最基本的規矩。

哪怕是華特迪士尼當年那位暴君,在這件事上也不敢胡來,更不要說一直“循規蹈矩”的盧西恩-格蘭奇了。

當然,這裡的“循規蹈矩”,是指在制度、流程,以及恪守規矩方面。

而在公司的運營上,盧西恩-格蘭奇卻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時常會有連最有想象力的年輕人都做不出來的天馬行空之舉。

正是有了盧西恩-格蘭奇的才幹,以及公司內大大小小無數個核心團隊的努力,再加上樂隊的“財力支援”,【量子娛樂】才能在短短數年內,發展到如今這樣的規模。

——不管樂隊是透過什麼樣的方法“融(keng)資(qian)”,在數年之內,分幾次,為【量子娛樂】弄來了總計數百億美元的鉅款,這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這個舉動,也讓【量子娛樂】揹負上了沉重的債務就是了。

不過,儘管這樣做很危險,但樂隊沒有其它的選擇。

想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迅速崛起,又不想放棄對公司的控制權,高槓桿的負債,可以說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