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4章 幼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74章 幼稚?

“致命的弱點?”

費迪南德立刻好奇了起來,追問道:“那是什麼?”

“繼承人。”

羅傑沒有隱瞞地意思,直接說道:“老默多克已經快要八十歲了,但他仍然沒有給自己培養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關於默多克家族的“繼承權內鬥”,這都不能算是什麼新聞了。

全世界都知道,老默多克的兩個兒子和六個女兒之間,除了大女兒魯登斯斯-默多克對繼承家產完全沒有興趣之外,其餘的五個人,為了爭奪繼承權,幾乎已經是將彼此視為不死不休的仇人。

數百億美元的家產,在這筆錢面前,足以讓最親密的親人反目成仇了。

當然,這也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家產之爭,同時也是因為,默多克的六個子女,分別由他的三任妻子所生。

而默多克和他的三任妻子之間的恩怨情仇,簡直可以拍出一部數百集的超長篇家庭倫理劇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幾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之間,肯定是站在自己的母親這一邊,彼此之間的關係能好得起來才見鬼了呢。

而且年齡也是一個大問題。

默多克的大女兒魯登斯斯-默多克出生於1958年,而最小的女兒克洛伊-默多克則出生於2003年,相差足足45歲。

(注:這個年齡差是真的。)

事實上,在默多克家族當中,除了年齡最小的,默多克與第三任妻子,美籍華裔的鄧女士所生的兩個“零零後”女兒,因為年齡太小的緣故,還沒有過多地參與到這場“家產之爭”中之外,其餘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彼此之間早已是水火不容。

大女兒魯登斯斯-默多克自己雖然不怎麼在乎這些,但她的丈夫卻是新聞集團的高管,為了保住丈夫的財富和地位,魯登斯斯-默多克雖然不會主動去爭奪什麼,但卻也是死死地握著手中的信託股權,堅決不肯退讓半分。

就連老默多克自己,希望用錢來買下魯登斯斯-默多克手中的股份,都被後者以強硬的態度拒絕。

至於兩個兒子,長子拉克蘭-默多克和次子詹姆斯-默多克之間,那就更是無法調和了。

拉克蘭-默多克由於出生更早的緣故,早早地就被老默多克欽定了“繼承人”的身份。

但或許是天生平庸,也或許是教育的問題,總之,拉克蘭-默多克在一系列的“考驗”中,表現得完全不像是一個合格的商人,更加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儘管拉克蘭-默多克頂著一個“副首席執行官”的名頭,名義上是整個新聞集團的第三把手,僅次於他的父親魯伯特-默多克,以及新聞集團的CEO彼特-切爾寧,但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的實權。

而且,在新聞集團內部,拉克蘭-默多克也處處受到排擠,與默多克家族的其它“盟友”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

而默多克的小兒子,詹姆斯-默多克,用老默多克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天生的商人”。

和霍華德-休斯、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等著名的天才一樣,詹姆斯-默多克也是哈佛大學著名的“退學生”當中的一員。

1995年,詹姆斯-默多克從哈佛退學,與朋友創辦了唱片公司Ruckus,並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1996年,詹姆斯-默多克將Ruckus以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自己的父親,並以此為跳板,進入新聞集團工作。

在超過十年的時間裡,詹姆斯-默多克幾乎是以每兩年一次的速度,高效而穩定地晉升著,如今已經是新聞集團國際公司的執行董事長。

雖然在“職位”上,詹姆斯-默多克遠遠無法和自己的哥哥,以及姐夫相提並論,但在實權上,詹姆斯-默多克可以說是整個新聞集團當中,排在前五的人之一。

但是,詹姆斯-默多克在爭奪繼承權這一件事上,卻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那就是,在老默多克給詹姆斯-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股份當中,幾乎全部是沒有投票權的A類股份。

雖然持股比例與大兒子拉克蘭-默多克相同,但在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當中的話語權,卻是相差太多了。

沒有投票權,就意味著詹姆斯-默多克只能透過拉攏盟友的方式,為自己爭取話語權。

但即便如此,憑藉著在商業上驚人的才華,詹姆斯-默多克仍然是被老默多克視為最傑出的繼承人。

至於股權的問題,至少在老默多克還活著的時候,並不需要太過擔心。

雖然說,和老默多克本人相比起來,詹姆斯-默多克所謂的“天才”,其實也就是在普通人當中比較出色的程度。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怎麼看,在默多克家族的下一代當中,詹姆斯-默多克,都是唯一一個,有那個能力和手腕,能夠讓新聞集團的發展不至於倒退的人。

甚至,運氣好的話,還有可能讓新聞集團更進一步。

絕大多數對新聞集團保持關注的人,也都認為,詹姆斯-默多克,會是老默多克最好的繼承人,沒有之一。

哪怕是老默多克自己,同樣也是這麼想的。

否則,也不可能將新聞集團在整個歐洲的業務,幾乎都完全交給詹姆斯-默多克來負責。

雖然這會讓默多克家族的內鬥更嚴重,但和讓拉克蘭-默多克,或者其它人繼承新聞集團相比起來,這點“隱患”還是能夠接受的。

身為高盛集團的高層,費迪南德對於默多克家族裡的這些破事,不說是瞭如指掌,但至少公開的部分還是很清楚的。

聽了羅傑的話,費迪南德直接反駁道:“我不認同你的觀點,詹姆斯-默多克完全有那個能力繼承默多克家族。”

“我承認,詹姆斯-默多克是個不錯的繼承者。”

羅傑點了點頭,又反問道:“如果詹姆斯因為【竊聽門】事件而入獄呢?”

“如果失去了詹姆斯,默多克家族確實是沒有什麼算得上合格的人才了……”

費迪南德自言自語地說了幾句,忽然意識到了什麼,猛地抬起頭,看向羅傑:“你手上有指向詹姆斯-默多克的證據?”

羅傑把這個條件擺到桌面上來,意思已經是很明顯了。

作為“平等合作”的底氣,能夠“幹掉”詹姆斯-默多克,這就是【量子娛樂】的底氣所在。

費迪南德認真地思索了片刻,不得不承認,若是【量子娛樂】手中有這麼一張牌,高盛確實是有必要慎重考慮對方的提議。

若是在其它時間,將詹姆斯-默多克送進監獄,對新聞集團的影響確實不小,但也不至於讓其產生什麼巨大的動盪。

但現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若是來上這麼一手,絕對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加速新聞集團的崩潰。

這個過程被成倍的加快之後,沒有了足夠多時間的“緩衝”,也就減少了出現意料之外的變數的可能性。

若是高盛有意瓜分新聞集團的“遺產”,這一點,還是很有價值的。

仔細考慮了一會之後,費迪南德對羅傑說道:“我沒有權利對你承諾什麼,麻煩你稍等一會,我要向上級進行彙報。”

羅傑也知道,費迪南德雖然名義上是高盛的高管之一,但卻沒有進入決策層。

這種大事,費迪南德根本沒有權利單獨決定,必須要向上彙報。

“我再強調一下我們的條件。”

羅傑開口重複道:“【量子娛樂】、康卡斯特、高盛,我們三家聯手對付新聞集團,事成之後,電影業務部分的業務歸【量子娛樂】,其它業務,北美地區歸高盛,海外歸康卡斯特。”

除去電影業務之外,新聞集團的資產主要就是在電視網和傳統媒體方面。

考慮到康卡斯特即將完成對NBC環球的併購,想要拿下新聞集團在北美地區的傳媒業務,是有很大難度的。

這個難度,主要是在“反壟斷法案”這一點上。

NBC電視網和福克斯電視網一旦合併,立刻就會成為北美第一大電視網,而且是將差距甩開到第二名的根本沒有絲毫可能追上的程度。

反壟斷部門,基本上不太可能透過這一項審批。

因此,在仔細權衡過後,康卡斯特的高層,要求在這一次合作當中,取得新聞集團的海外傳媒業務,從而邁出向海外擴張的步伐。

頓了頓,羅傑再次強調道:“在這件事上,【量子娛樂】和康卡斯特已經達成了一致,如果高盛不同意,我們可以問問美林、摩根,或者花旗的想法。”

拉上高盛入場,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作為華爾街的巨頭之一,高盛手中的現金流極為的充沛。

不考慮其它,單單只是高盛手中的現金,就能在這個計劃中發揮極為重要的價值。

康卡斯特確實是有錢,但在併購NBC環球的交易中,已經基本上掏空了康卡斯特手中的現金流。

就算透過融資、貸款等方式再籌集到一筆資金,數目也不會太多。

至於【量子娛樂】,手中的錢就連吃下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都是十分吃力的,更不要說其它了。

拉攏一家有充沛資金的合作方入場,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一家找上高盛,純粹是因為在併購環球音樂集團的事情當中,【量子娛樂】和高盛之間建立起了還算不錯的交情。

若是高盛不同意,再找其它合作方就是了。

有錢,同時又對新聞集團的傳媒業務“可能感興趣”的大公司,又不是只有高盛一家。

“我記下了。”

費迪南德點點頭,說道:“在有了結果之後,我們會第一時間和你聯絡。”

“這幾天我都在紐約。”

羅傑伸出手,和費迪南德握了一下,很識趣地提出告辭:“我會在紐約停留大概三四天左右,我的聯繫方式你是知道的。”

……

羅傑離開之後,費迪南德直接來到勞爾德-貝蘭克梵的辦公室。

作為高盛歷史上唯一一個“底層出身”的CEO,勞爾德-貝蘭克梵工作態度,是絕對敬業的。

由於出身的緣故,勞爾德-貝蘭克梵在崛起的路上,沒少受到各種各樣的歧視。

因此,在為人處世上,勞爾德-貝蘭克梵就更加的小心翼翼,不敢給自己的反對者哪怕一點點雞蛋裡挑骨頭的機會。

當然,能夠坐上高盛的CEO的位置,而且還能在這個位置上坐穩,勞爾德-貝蘭克梵的手段也是非常高明的,而且絕對不缺乏鐵桿的支持者。

費迪南德,就是勞爾德-貝蘭克梵絕對意義上的親信之一,屬於最受信任的手下。

“大概情況就是這樣了……”

費迪南德詳細地將羅傑的提議說了一遍之後,就站在一旁,等待著勞爾德-貝蘭克梵的決定。

“有趣的提議。”

勞爾德-貝蘭克梵點了點頭,沒有立刻做出評價,而是反問道:“你的想法呢?”

費迪南德不清楚,勞爾德-貝蘭克梵這麼問,是真的想要聽自己的意見,還是某種考驗。

不過那都不重要。

沒有人不想更進一步,費迪南德同樣是有野心的人。

在前來找勞爾德-貝蘭克梵彙報之前,費迪南德就仔細地思考過,若是讓自己來做決定,自己該如何選擇。

想了想,費迪南德如實說道:“這取決於我們的董事會是否對收購一家傳媒集團有興趣。就我的個人看法,新聞集團在北美地區的傳媒業務,價值大約在四百億美元左右,如果能夠以三百億美元以內的成本吃進,回報率是非常理想的。不過我們不擅長經營實業,若是參與到這個計劃當中,最好的選擇,也是低價收購之後轉手賣掉,最多保留部分股份。”

頓了頓,費迪南德又說道:“聽說迪士尼的內亂已經結束,如今的掌權者,那個‘微笑的米老鼠’野心勃勃,而且籌集到了大量的資金,試圖將迪士尼從一個電影製片廠,轉型成一個跨行業的傳媒巨頭,或許他們會是一個不錯的買家。”

“想法不錯。”

勞爾德-貝蘭克梵點了點頭,但就在費迪南德露出喜色的時候,勞爾德-貝蘭克梵又說道:“可惜這個想法還是太幼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