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801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01章

在目前這段時間內,需要羅傑親自插手的事情很少。

在吞併了環球音樂集團,以及【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之後,【量子娛樂】需要暫時停止擴張,將已經拿到手的資源充分消化。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盧西恩-格蘭奇,以及【量子娛樂】旗下各個子公司的決策層,已經是足夠應付局面。

基本上,除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大事,比如說【量子娛樂】的擴股融資計劃以外,其它的一些日常經營上的事務,是不需要董事會插手的。

這也是大多數運營走上正軌的大型公司的常態。

理論上來講,董事會確實是需要對公司的日常經營負責,但更多的情況下,這一職務都交給了總裁、CEO為首的決策層,董事會只會在大方向上進行把控。

最多,再親手抓一下核心的重點項目,不可能大大小小的事都一把抓,那根本忙不過來。

【量子娛樂】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

董事會只盯著擴股融資的計劃,其它事情一概不插手。

當然,不插手是一回事,過問還是要過問一下的,至少要對公司的基本狀況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僱傭來的職業經理人架空董事會,這種先例絕對不少見。

涉及資產百億美元以上的大公司的例子,每隔幾年、十幾年,也總會冒出一個來。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九十年代的迪士尼。

除了作為董事會主席,羅傑必須要關注【量子娛樂】的擴股融資計劃以外。

作為【Darkness】樂隊隊長的身份,也讓羅傑對【量子音樂】所提出的“【Darkness】樂隊&泰勒-斯威夫特”的計劃頗為的關注。

這項計劃,目前還處於樂隊和泰勒雙方的經紀人團隊之間的溝通階段。

在一開始,雙方的接觸進行的很順利。

無論是樂隊,還是泰勒-斯威夫特本人,合作的意願都很強烈。

不過,雙方的合作,卻是卡在了一個關鍵點上:巡迴演出。

泰勒-斯威夫特的經紀人團隊,對她的職業生涯有著非常清晰和嚴謹的規劃,每一個階段該做什麼,都是提前數年就已經在做準備的。

按照他們的規劃,只要泰勒的新專輯《愛的告白》取得不錯的成績,就會立刻啟動泰勒的第二場世界巡迴演唱會。

若是《愛的告白》專輯與樂隊的《逃離伊甸園》在營銷方面形成聯動,泰勒的經紀人表示,希望樂隊也能參與到巡演當中,與泰勒舉辦一場聯合巡演。

這,是兩張專輯合作的前提。

而樂隊一方,不提商業上面的事情會導致分心,單單只是安妮懷孕這件事,就讓她註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回到舞臺上。

其實雙方舉辦聯合巡演,無論是對於樂隊,還是對於泰勒,都是很有利的事情。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安妮的懷孕。

這屬於“不可抗力因素”。

當然,變通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安妮所提出的,找一個替補吉他手臨時加入樂隊,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在樂隊內部進行了一番討論之後,羅傑很快聯絡了【閃現】樂隊的吉姆。

兩人只是在電話裡聊了不到十分鐘,吉姆就表示,同意以臨時吉他手的身份加入樂隊,並且願意為此推遲或者取消【閃現】樂隊已經安排好的演出行程。

作為交換條件,在每一場演出當中,都需要對吉姆的身份做一個介紹,著重強調【閃現】樂隊這一點。

算是為吉姆的樂隊打一個廣告吧。

對於這一點,羅傑幾人自然是沒什麼異議的。

這種廣告對【閃現】樂隊有多少價值不太好去計算,但對於羅傑幾人來說,無非是在每場巡演上多說幾句話的事情。

如果是和一個沒有任何關係的樂手交涉,羅傑或許還會針對對方的這種要求,在其它方面壓低酬勞什麼的。

但對於吉姆,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雖然說由於地位差距日趨拉大,羅傑和吉姆的聯絡越來越少,但畢竟是高中同學。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校友”、“同學”這層身份,都是人際關係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解決掉吉他手的問題後,樂隊和泰勒,雙方經紀人團隊之間的談判進度瞬間就加快了許多。

對於雙方來講,這次合作本身所代表的東西,是要完全超過巡演本身所帶來的利益的。

對於這次巡演的規模,雙方都不打算搞得太大。

像是持續兩三年、在全球各地舉辦數百場演出的那種超大型巡演,並不適合兩位大牌巨星的合作。

甚至於,按照雙方經紀人團隊溝通的結果,雙方也不會在所有場次上,都同時出場。

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泰勒-斯威夫特獨自舉辦《愛的告白》全球巡演,【Darkness】樂隊則獨自舉辦《逃離伊甸園》全球巡演,然後在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十幾場關鍵場次上重合在一起。

這樣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一方面,雙方可以“借用”和“分享”彼此的名氣,將自己的粉絲擴充套件到其它群體當中去。

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資源的浪費。

無論是泰勒-斯威夫特,還是【Darkness】樂隊,都是完全有能力以一己之力,支撐起一場大規模的全球巡演的。

若是全程都保持聯合演出,也很難帶來多少額外的收入,反而會讓更多的粉絲買不到票。

畢竟,演出的場地,可以容納的觀眾數量是有限的,任何一場“正常的”巡演,也不可能把每一個場次都設定成可以容納十幾萬,甚至超過二十萬人的狂歡節。

對於樂隊和泰勒來講,這次巡演,最重要的,是藉助彼此的名氣,將粉絲擴充套件到另一個群體當中。

這當然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比如一些很“硬核”的搖滾粉絲會覺得泰勒-斯威夫特的歌太過於流行,內容也都是少女情事,過於沒有B格。

泰勒的粉絲當中,也會有不少人認為搖滾樂的風格太過於極端和暴躁。

一些極端粉絲,甚至會因為雙方之間的合作,而出現“脫粉”的情況。

但總體上來說,若是合作達成預想中的效果,對雙方所帶來的好處,肯定是要遠遠大於其弊端的。

雙方之間的合作意向都很強烈,而且因為關係足夠親近的緣故,許多細枝末節的利益上,也沒有過多地去爭取,不是你退一步,就是我讓一點。

在吉姆確定會以臨時吉他手的身份加入巡演之後,西奧多很快代表樂隊,與泰勒-斯威夫特的經紀人簽訂了一份意向性的協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份協議還涉及到【量子音樂】。

從十一月末的感恩節檔期開始,《愛的告白》和《逃離伊甸園》兩張專輯,就會逐步進入到發行前的宣傳和打榜階段。

透過預計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第一階段的宣傳,然後兩張專輯將會在三月份,北美傳統的春假期間發行。

而巡演的開啟,就要更遲一些了,至少也得到夏天,甚至是更晚的時候。

具體的開啟時間以及行程,將會在雙方的巡演團隊確定下初步的方案之後再進行討論。

除了“Darkness&泰勒-斯威夫特”的合作之外,在這個十一月份裡,【量子音樂】還宣佈了其它幾個“重磅”的訊息。

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的老牌金屬樂隊【金屬猴子】,將會正式開啟自己的告別巡演。

這支成立於八十年代的樂隊,二十多個年頭過去,也到了和粉絲們說再見的時候。

嚴格來說,加里-貝爾等人的年齡都不算大。

至少沒有大到必須要退休的地步。

在搖滾樂壇裡,一直唱到七八十歲的老炮,也是有不少的。

只是加里-貝爾等人大致是那種比較無欲無求的性子,錢賺夠了,就只想好好享受生活。

用加里-貝爾的話來說,成立了二十多年的【金屬猴子】,已經是到了該和歌迷們道別的時候。

人生剩下的時間,加里-貝爾希望更多地把時間和精力,當然,還有金錢,花費在自己的享受上。

【金屬猴子】也並非是【量子音樂】旗下,唯一一個在十一月份宣佈了重大計劃的樂隊。

隨著環球音樂集團被收購,環球旗下的明星,唱片合約也都轉到了【量子音樂】旗下來。

再加上一些在環球被收購之前,就被挖來的明星,【量子音樂】旗下,單單只是咖位穩定在一線的歌手和樂隊,就有兩位數之多。

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其它所有唱片公司之和,甚至還要略多一些。

諸如黑人歌手蕾哈娜、嘻哈組合黑眼豆豆合唱團等等明星,也都在【量子音樂】的提議下,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計劃。

或是一張大製作的錄音室專輯,或是一場大規模的巡演。

可以預見的是,2011到2012年,全球唱片業市場,將會是異常的繁榮。

競爭也會異常的激烈。

對於整個唱片業,以及對於【量子音樂】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而對於參與其中的明星們來說,也不是壞事。

每當有這種眾多大牌明星扎堆出專輯、巡演的盛況出現時,若是能夠從直接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很有可能就能更進一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巨星。

當然,若是在競爭中落敗,事業出現滑落,也並非是不可能的。

但每一個能夠走到一線位置上的巨星,本身都是踩著無數人的屍體爬到今天的位置上。

要說他們會懼怕競爭,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們只會擔心沒有東西可爭,因為那意味著他們的事業將陷入停滯,很長時間之內都無法更進一步。

而只要機會出現,永遠不要懷疑一位一線巨星的進取心。

至少年輕一代的巨星們,都還有著充足的動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隨著【量子音樂】一系列計劃的確定,在2011年度,【量子音樂】在眾多專案上的總預算也已經做了出來。

在整個2011年,【量子音樂】總計將推出超過200張錄音室專輯、籌備不少於50場巡演。

其中大約十分之一,屬於【量子音樂】旗下的大牌明星,屬於是“重點項目”。

雖然專案的數量很多,但實際上,【量子音樂】要花的錢卻並不多。

因為很多的明星,都希望能夠分享到更多的利益,從而選擇自己出一部分資金作為“股份”,參與到自己的專案當中去。

比如說泰勒-斯威夫特的《愛的告白》全球巡演,泰勒的經紀人就提出,泰勒自己出一半的資金,再加上歌手身份的分成,總計從巡演收入中拿走百分之六十五。

在簡單地談判過後,【量子音樂】也大體上同意了泰勒的要求。

也就是說,《愛的告白》全球巡演,預計不少於150場、總投資不低於兩億美元的巡演,【量子音樂】只需要出其中的一半,也就是一億美元左右。

總體算下來,【量子音樂】旗下,會在2011年內啟動的專案,除去明星自己帶資入股之外,【量子音樂】總計只需要拿出大約三十億五億美元。

而只要有哪怕一半的專案取得成功,預期的收入也會在百億美元以上。

這還是【量子音樂】在一年前修改了唱片合約,讓出了更多的利益給合作的明星們。

如若不然,收入還會再拔高一截。

——當然,前提是在舊的分成合約模式下,【量子音樂】依然能夠在一年內推動兩百多、接近三百個錄音室專輯和巡迴演出專案。

單單從這個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唱片業是多麼暴利的一個行業。

當然,和任何一個行業一樣,贏家通吃的現象,在唱片業裡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做到了行業巨頭這個位置,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本能地對競爭對手保持關注。

商業間諜這個說法或許不太好聽,也未必真的要做到電影裡的那種程度。

但在競爭對手內部安插幾個人,收集一些不算特別隱秘的訊息,卻是所有人都會去做的。

付出不了什麼成本,但一旦有所收穫,價值卻極其重要。

【量子音樂】在索尼、華納唱片中所安插或是收買的員工,就反饋來了訊息。

在2011年,這兩家公司,已經確定立項的所有專案,兩者相加,都還要比【量子音樂】少上一些,大約在一百二十多張新專輯,以及七十場左右的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