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5章 我可是天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15章 我可是天才!

(注:安魂彌撒的另一個譯名叫“以淚洗面”樂隊,兩個名字都是對的,叫安魂彌撒是我的個人習慣。)

嚴格來說,安魂彌撒樂隊的風格並非是“哥特金屬”,而是“哥特式交響金屬”。

這和悲情劇院這種傳統的“哥特金屬”樂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如果不考慮語種方面的因素,安魂彌撒樂隊的風格反而是要更加接近於夜願這種交響/歌劇金屬樂隊。

尤其是在1995年的專輯《Inferno》發行之後,樂隊的作品當中,交響金屬樂的痕跡更加的濃重。

但若是摒除這些表現手法上的東西,單單只看樂隊作品中的“精神核心”,在安魂彌撒樂隊的幾乎所有作品當中,都充滿了一種黑暗、冰冷、絕望的情緒。

而從表現手法上來看,將厚重的古典音樂,用現代化的電子樂來展現出來,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暗潮(Darkwave)”音樂的風格。

而在搖滾樂的發展歷史上,“暗潮”這個詞彙,一向是和“哥特”密不可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事實上,最早期的暗潮、哥特搖滾,和金屬樂的關聯不大,反而是朋克搖滾的一種更加陰暗、極端的表現形式。

但隨著搖滾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金屬樂隊開始在自己的音樂當中融入暗潮、哥特的元素。

經過了整個八十年代的醞釀,最終,在九十年代,哥特金屬、暗潮金屬(黑金屬)開始迅速的爆發,席捲整個歐洲搖滾樂壇。

在這一期間,湧現出了大量出色的樂隊。

安魂彌撒,就是其中之一。

那種極致陰暗、冰冷,但在無盡的絕望之中,又隱約透露出一絲希望的感覺,是安魂彌撒樂隊最大的成功之處。

儘管那一絲希望看上去極為渺茫,難以捕捉,但卻是無盡黑暗之中,唯一的一點微光。

選定了安魂彌撒樂隊,作為《搖滾聖經》系列“哥特金屬篇”的“原作者”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簡單了許多。

在安魂彌撒樂隊當中,經典的專輯並不少。

1995年的《痛苦地獄(Inferno)》和1999年的《伊洛迪亞(Elodia)》,都堪稱“神作”。

然而,要論羅傑最為喜歡的,還是發行於1997年的專輯《靜默(Stille)》。

(注:專輯名都是德語/芬蘭語,不是英語。)

這張專輯整體來講,要比《痛苦地獄》和《伊洛迪亞》都要差一些。

《痛苦地獄》對於“哥特式交響金屬”有著極強的開創性。

而《伊洛迪亞》那宏大到極點的史詩感,是絕大多數搖滾樂都難以做到的。

畢竟,不是每一張專輯,都能請來倫敦交響樂團這個級別的伴奏團隊。

然而,在《靜默》專輯當中,卻是有一首歌,可以說是在整個暗潮、哥特風格的搖滾樂中,讓羅傑最為喜歡的一首。

也正是因為這首歌,羅傑才喜歡上了這支用德語和芬蘭語這種羅傑完全聽不懂的語言來唱歌的樂隊。

這首歌,就是《時光大道(Die.Strasse.Der.Zeit)》。

這首長達十四分鐘四十二秒的歌曲,絕對稱得上哥特金屬的史詩之作。

和《郊區的耶穌》、《波西米亞狂想曲》等等的“長歌”,那種典型的多個段落或者說篇章疊加的方式不同,《時光大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段落劃分。

但在接近十五分鍾的時間裡,卻是沒有哪怕一秒鐘會顯得多餘。

甚至於,在聆聽這首歌的時候,你只會覺得它的時間太短了。

意猶未盡。

僅僅只是憑藉著“自己喜歡”這個理由,就足以讓羅傑決定,將《時光大道》這首歌作為《搖滾聖經-哥特金屬篇》的核心單曲。

在絕大多數暗潮、哥特風格濃重的樂隊當中,一張專輯的整體性,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靜默》這張專輯也不例外。

整張專輯渾然一體,若是隨意拆分,反而是一種破壞。

將一張專輯視為一個整體的話,並不是說,隨便挑一些好歌組合在一起,就必然能起到出色的效果的。

若是不考慮專輯整體風格的延續性和統一性,那麼,即便是每一首歌單獨拿出來都是經典,但整張專輯的口碑卻有可能變得很差。

在過去,羅傑也吃到過這方面的“教訓”。

《搖滾聖經》的重金屬篇,《所羅門之鑰》,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當然,從商業角度來講,這張專輯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失敗”。

反而,是樂隊有史以來最為暢銷的幾張專輯之一。

但在口碑上,這張專輯所得到的差評,是要遠遠多於其它的專輯的。

因此,在之後的專輯上,羅傑都會更加的注重整體性。

這樣做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雖然幾乎沒有再出過銷量超越《所羅門之鑰》的專輯,但卻是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張“差評作品”。

確切地來說,自從2003年《所羅門之鑰》專輯發行之後,在樂隊自己的作品當中,唯一在銷量上超越它的,就是在2007年發行的專輯《披頭士》。

單純以銷量而論,《所羅門之鑰》的銷量,在樂隊至今為止所有作品當中,可以排入前三的位置。

但在口碑上,《所羅門之鑰》不說是最差的,但也肯定處在倒數前幾之列。

口碑差,其實不單單只是影響了這張專輯的“名聲”,對於它的商業成績也是有很顯著的影響的。

對於一張商業化的專輯來說,透過專輯銷售所產生的直接收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甚至,在如今這個年代,都不能算是主要部分。

更加重要的,是它的一系列衍生版權所創造出的源源不斷的收入和利潤。

這一部分,雖然也是很大程度上和銷量掛鉤,但卻同樣也要受到專輯口碑的影響。

對於現在的樂隊而言,一張專輯能賺多少錢是次要。

反正,以樂隊現在的商業號召力,只要不是專輯的質量太差,收入也低不到哪裡去。

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音樂方面所帶來的收入,在樂隊的整體收入當中所佔的比例不會太高。

沒有經濟上的負擔,口碑,對於樂隊來說,反而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在確定一張專輯的“歌單”時,羅傑首先要考慮的,也是這方面的因素。

在慎重考慮了數天之後,羅傑並沒有找到一些非常合適的,能夠嵌入《靜默》這張專輯之中,在提升專輯整體質量的同時,又不對專輯的整體性和統一性構成負面影響的單曲。

因此,羅傑最終決定,將原版的《靜默》專輯照搬出來,一首歌都不改。

這張專輯只有八首歌,但時長最短的一首也有將近五分半鍾,超過十分鐘的“超長單曲”就足有三首。

這樣算下來,《靜默》專輯的總體時長其實並不短,甚至還可以說很長,達到了七十二分鐘左右。

七十二分鐘的總時長,這已經是遠遠超過一張唱片主流時長的數字了。

對於這個時長,羅傑也表示大體滿意。

長度長一些沒關係,大不了在製作的過程中多花費一些時間和成本。

只要能夠讓歌迷們感到滿意,就已經是夠了。

七十二分鐘的時長,雖然不至於說每一首歌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但從整張專輯的角度來講,卻是沒有哪怕一個小節的音符是多餘的。

“完美”到這種程度,即便是在《搖滾聖經》系列當中,也只有《月之暗面》這張專輯才真正做到了這一點。

當然,考慮到兩種音樂風格的受眾範圍之間的差距,羅傑也很清醒。

無論是商業成績,還是口碑,《靜默》都不可能超越《月之暗面》。

哥特金屬在歐洲雖然有著一批非常狂熱的粉絲,但在歐洲以外的地區,受眾就要小太多了。

而受眾面小,也意味著《靜默》這張專輯,很難在頒獎季取得太過驚人的成就。

格萊美雖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審美固化”問題。

但和隔壁的奧斯卡比起來,還是要更加的大眾化一些。

那些分類獎項暫且不說,每一屆格萊美上,獲得重量級獎項的,肯定不會是屬於維京金屬這種極端小眾的型別。

哥特金屬的受眾範圍雖然沒有小到維京金屬的那種程度,但在這方面,天然就不佔太多的優勢。

即便是靠著樂隊自身影響力的加持,也絕對不可能達到《月之暗面》那種在商業上爆發,同時又幾乎橫掃頒獎季的程度。

當然,《月之暗面》這種在商業成績和專業口碑方面同時取得巨大爆發的專輯,放眼整個流行樂壇數十年的歷史,也沒出過多少。

達不到《月之暗面》的程度,才是正常的。

若是要求每一張專輯都是《月之暗面》,那,這《搖滾聖經》系列可就沒法做下去了。

在確定了使用《靜默》專輯,作為樂隊的新專輯之後,羅傑猶豫了一下。

“靜默”這個名字,羅傑並不是十分的滿意。

Stille這個單詞來自於德語,是“安靜的”、“沉默的”意思。

在完成了改編之後,這張專輯將會被改成英語,繼續用這個單詞,就顯得有些不太合適了。

而羅傑也不太想簡單粗暴地將其翻譯成“Silent”。

雖然說,這個單詞很符合整張專輯的氛圍,但這個名字,卻顯得略微有些“沒有特色”。

在《搖滾聖經》系列當中,也不是每一張專輯,羅傑都會沿用前世的名字。

比如說剛剛發行不久的《逃離伊甸園》,就是羅傑修改過後的結果。

不過,一時半會之間,羅傑也很難想到一個合適的專輯名,乾脆暫時將這件事放到一邊,先行修改歌詞和編曲。

編曲方面的改動要相對容易一些,只需要根據樂隊自身的特色進行適當的“潤色”,使之更加符合樂隊的風格即可。

對於任何一支搖滾樂隊,甚至是對於任何一名有著基本職業素養的歌手來說,“翻唱”,都不僅僅是完全照搬原版,而是要拿出點“自己的東西”來。

一方面,這會使得“新歌”更符合自身的特點。

另一方面,也是對歌迷的一種尊重。

當然,在演唱會上向前輩致敬的時候,那又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總之,這項改編工作,在過去的一系列專輯當中,羅傑早已是輕車熟路,做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困難。

無非只是進度快慢的問題,大不了多花費一些時間便是了。

最複雜的地方在於歌詞。

要將德語翻譯成英語不難,但在翻譯過後,還要保留歌詞中原本的韻味,卻是相對困難的多的一件事。

這件事,羅傑也不太可能假手他人。

誰知道那些翻譯是否可靠?

若是專輯上市,“翻譯歌詞”的事情傳了出去,天知道那些八卦媒體會腦補出什麼東西來。

就好像將金庸的小說翻譯成英文,有幾個老外能看懂那種“武俠”的味道?

儘管說,德語和英語本身就同根同源,翻譯起來的難度要小得多。

但問題在於,羅傑壓根不懂德語。

光靠字典和各種翻譯軟體?

那得翻譯成個什麼樣子……

一段時間下來,羅傑都一直為這個問題而苦惱不已。

直到安妮看出了羅傑的煩悶,追問之下,羅傑一不小心說漏了嘴。

“我想把一些德語歌詞翻譯成英語,但是……我不能請一個翻譯來做這件工作。”

羅傑這番話幾乎是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在安妮面前,羅傑已經是漸漸卸下了自己所有的防備,完全沒有在開口前考慮任何的“後果”。

這話一出,羅傑立刻就後悔了。

安妮這麼聰明的傢伙,只是這一句話,就已經是透露出了太多的資訊。

但偏偏,羅傑自己,又是有太多的秘密不能對安妮名言的了。

難道要告訴安妮:“你的老公來自另一個世界”?

不過,安妮卻是什麼都沒有問,意味深長地看了羅傑一眼,開口道:“歌詞呢?拿來吧,我幫你搞定。”

“你?”

羅傑有些詫異。

“有什麼問題嗎?我是誰?我可是天才!”

安妮微微抬起下巴,驕傲地說道:“本小姐會漢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還有一點點日語,一共十幾種語言。”

安妮的小臉上寫滿了驕傲,幾乎寫著“快來誇我”幾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