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4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24章

忍得難受的不止是安妮,羅傑同樣是如此。

雖然說,懷孕期間,中間的那幾個月裡,某些事情是不影響的。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兩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過親密接觸了。

即便是如此,羅傑還是硬逼著自己強忍了下來,也沒有在外面進行過“偷吃”。

就連羅傑自己,都對此感到不可思議。

然而,阿曼達的出生,並不意味著這段“苦行僧”生活的結束。

按照醫生的叮囑,至少還要再多忍上一個多月。

雖然有些煩躁,不過羅傑還是決定繼續忍下去。

反正,已經憋了這麼久,也不差這一個多月了。

在家裡陪伴了安妮母女幾天,羅傑便是在安妮的催促下,回到馬裡布海灘,繼續錄製《寂靜嶺》專輯。

雖然同處於大洛杉磯地區,但位於馬裡布海灘的羅傑-克里斯蒂安莊園,和位於比弗利山莊的安妮的夢幻莊園,兩者之間的距離還是挺遠的。

若是駕車的話,算上因為道路規劃等原因而造成的“繞行”,單程就有超過四十公裡。

再加上洛杉磯的交通狀況,若是每天往返,單單只是在路上,就要花去好幾個小時。

當然,這是駕車的情況。

在和胖子簡單商議了一番之後,羅傑直接讓西奧多出面聯絡,租了一架最多可乘坐四個人的小型直升機回來。

倒不是說捨不得直接買上一架,而是購買直升機和買私人飛機一樣,是要提前下訂單預定的。

而羅傑又不願意等,於是也就只能租了。

羅傑的保鏢威廉就有直升機駕照,倒也不擔心租回來沒人開的問題。

有了這架直升機,往返比弗利山莊和馬裡布海灘之間的“通勤時間”,就會被縮短到不到一個小時,而且這還是往返的時間。

雖然租賃直升機的費用不算便宜,不過為了每天都能回家陪伴妻女,羅傑倒也不在乎這點額外的開支。

以羅傑的收入來說,別說養上一架民用的小型直升機了,就算養上一架支奴幹,也不存在養不起的問題。

——當然,後者會涉及金錢之外的麻煩,羅傑還不至於蠢到那個地步去。

七月下旬重新回到錄音室,或許是有了阿曼達降生的“喜悅”,羅傑的工作效率明顯比過去提升了不少。

僅僅只是四天,就完成了原本預計要十天左右才能做完的工作,徹底將《寂靜嶺》這張專輯,除了吉他和女聲以外的部分全部錄製完畢。

剩下的那些,就是安妮的事情了。

等到阿曼達稍微長大一點,至少是一歲左右,基本斷奶之後,安妮才會慢慢補完剩下的部分。

這樣雖然麻煩一點,但從“效率”上來說,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樂隊結束了【誕生】巡演,返回北美之後,《寂靜嶺》專輯的後期制作正好完成,可以提上宣發日程。

當然,若是不順利,可能就要拖延下去了。

這取決於阿曼達的成長是否如預期的那樣。

畢竟,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情況都不同,有些到兩三歲,都還離不開母乳的,也不能說是罕見。

雖然說,有保姆照看著,需要安妮去管的事情也不算多,但只要一天不能“徹底脫身”,安妮也沒法全心投入到樂隊的工作當中去。

事實上,有很多的女明星,都是因為生了孩子之後,需要照料孩子,脫不開身等因素,逐漸從娛樂圈淡出的。

當然,反例也同樣多。

還是那句話,金錢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麻煩,但仍然有一部分,是取決於“自身情況”。

而後者,往往和運氣有很大的關係。

甚至於,在阿曼達出生之後,安妮一度考慮過“退休”,讓羅傑重新為樂隊物色一個合適的吉他手。

“我看那個吉姆就挺不錯的,他再怎麼愛炫技,憑你的本事,也壓得住他。”

這是安妮的原話。

對這個提議,羅傑自然是不會同意。

其實羅傑很清楚,樂隊能有今天,自己的“功勞”只能佔一部分。

安妮的“吸粉”能力,同樣是功不可沒。

高挑纖細的身材,近乎完美的臉蛋,酷到極點的性格,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再加上一手華麗到了極致的吉他。

對於喜愛搖滾樂的歌迷們來說,這簡直是最完美的女神模板。

在樂隊粉絲的調查當中,安妮的個人粉絲比例,一向是和羅傑差不多的,甚至很多時候還會超過羅傑。

就在羅傑和安妮公開“婚訊”之後,一直到現在,西奧多的經紀人公司那裡,還時不時能收到安妮的粉絲給羅傑寄的刀片。

尤其是在阿曼達的照片被安妮上傳到News.Feed之後,這種“快遞”的數量又明顯增多了起來。

對於這些傢伙,羅傑沒什麼好感,但卻也不至於因此而做點什麼。

畢竟人家只是口頭上叫囂一番。

“搶”了別人的夢中女神,還不讓人罵兩句了?

在這種心態之下,羅傑偶爾聽到安妮的粉絲在網路上罵自己的段子,反而還會覺得頗為有趣。

咳咳,扯遠了。

總之,不考慮其它,單單只是安妮個人的吸粉能力,就決定了她對樂隊的重要性。

若是換掉安妮,肯定是要有不少粉絲脫粉,樂隊也很可能因此而無法繼續維持超A巨星的咖位。

即便是勉強還能維持的住,粉絲基數也會有極大的下滑。

更不要說,安妮除了吉他手這個身份之外,還擔任著樂隊的“女聲主唱”的任務。

就算以後樂隊的作品可以取消掉“女聲”部分,但高音,卻始終是羅傑的短板。

在低音、中音方面,羅傑略顯嘶啞的嗓音,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

因為“前身的特殊嗜好”,羅傑的聲帶、嗓子,乃至於肺部,都有一定的損傷,而且是不可修復的那種。

從一名“搖滾主唱”的角度而言,這帶給了羅傑好的方面,但同時也有壞的地方。

好的一面在於,這種損傷,帶給了羅傑一副嘶啞,但卻魅力十足的嗓音。

就像鮑勃-迪倫那樣。

很多人無法欣賞那種帶有濃烈個人印記的聲音,但卻有更多的人愛它愛得著魔。

而壞的一面在於,那些損傷,尤其是肺部的損傷,導致羅傑很難駕馭高音。

不是說唱不唱的好的問題,而是壓根唱不上去。

這就使得,樂隊裡承擔“高音部”的任務,都是壓在了安妮的身上。

雖然說,搖滾樂並非一定要依賴高音,但每一支搖滾樂隊,都至少是能夠駕馭的了高音的。

尤其是在那些經典作品中,出現高音唱法的頻率是很高的。

若是安妮退出樂隊,樂隊不單單是要找一個新的吉他手,同時還要再找一位承擔高音部的“副主唱”。

十幾年來,無論是羅傑,還是其他人,都早已習慣了樂隊現在的配置,並對此非常滿意。

若是換了人,還要帶來磨合上的問題,麻煩不說,時間成本也是頗高。

雖然說,在搖滾樂壇裡,有很多樂隊都是不斷的換人。

但卻也有很多的頂級樂隊,從進入到一個“穩定期”之後,樂隊的陣容就再也沒有變化過。

一旦某個位置出現了不得不換人的情況,那樂隊的成績也會一落千丈,甚至乾脆解散。

後者當中,羅傑印象最深的一個例子,莫過於羅傑前世最為喜歡的樂隊,齊柏林飛艇。

當1980年,樂隊的鼓手約翰-伯納姆死於飲酒過量而導致的嘔吐物窒息之後,樂隊便是立刻解散。

雖然後來進行過多次的重組,但每一次,都沒有能夠重新找回當初的影響力。

經過這麼多年的默契合作,羅傑早已不想再去與什麼新的隊友磨合。

或許會根據樂隊的需要,尋找一些新的“編外成員”進來,比如說這次會參與到《寂靜嶺》專輯和【誕生】巡演當中的芝加哥交響樂團。

但固定、長期的正式成員,永遠都只會有羅傑、安妮、胖子,還有賈森四人。

若是其中任何一個人想要離開這個圈子,或者因為某種原因而不得不退出樂隊,在羅傑的心目當中,那也是【Darkness】樂隊到了解散的時候了。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為時過早。

哪怕真的是因為阿曼達的緣故,安妮遲遲無法“歸隊”,在羅傑的計劃當中,樂隊最多也就是暫時休息上一段時間。

最少幾個月,最多一兩年,遲早還是要重新回來的。

以樂隊在過去長達十多年時間裡所積累下的人氣,這一段時間,對樂隊的人氣等等各方面,肯定是有所影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只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這些影響,都是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在娛樂圈,一個明星因為某些原因,在大眾的視野中“消失”個一兩年的時間,是常有的事。

有不少人會因此一蹶不振,畢竟,這是一個善忘的地方。

但在得當的運作之下,這方面的損失,往往也是可以被減小到最低。

甚至偶爾還會有一些明星,在“巔峰期”時,因為無法更進一步,而主動“銷聲匿跡”。

這是為了勾起歌迷、影迷們的“懷念”之情,從而在“復出”的時候,藉助這股懷念,在事業上更進一步。

當然,這麼做無異於賭博,而能夠賭贏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羅傑不會主動去選擇這條路,但若是安妮遲遲無法“歸隊”的話,說不得,也只能這麼去做了。

當然,那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眼下來說,樂隊最為重要的事情,還是【誕生】巡演的前期籌備。

其它的事情倒是不需要羅傑幾人過多地去操心,漢克和他的團隊所制定的計劃書早已得到了羅傑的認可。

而且,演出方面的細節,早已經和【量子音樂】,還有泰勒-斯威夫特以及她的團隊進行過確認,不可能這個時候再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

樂隊幾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巡演正式開始之前,完成與新“隊友”的磨合,幫助吉姆迅速融入樂隊當中。

當然,還有演出歌單的排練。

在這方面,壓力最大的人依然是吉姆。

好在,在之前的幾個月,羅傑、胖子和賈森三人忙於《寂靜嶺》專輯的時候,吉姆已經是一個人練習著樂隊的曲目,練習了很久。

至少在“熟練度”這一點上,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也足以完成與羅傑幾人的初步磨合,形成一個整體。

失誤?

這當然是會有。

即便是安妮來做這個吉他手,在現場演出的時候,樂隊也從來不可能做到整場演出下來都沒有一次失誤。

但這正是現場的魅力所在。

有失誤不要緊,只要現場的氣氛營造得足夠出色,歌迷們便會為此買賬。

而若是能夠再有一兩次不錯的臨場發揮,便足以成為一場出色的演出。

如果是那種超大型的現場,有著許多巧妙而精心設計的細節,再加上完美的舞臺效果,便會被歌迷們奉為“經典”。

比如說,幾年前的那場【狂暴之路】音樂節,別說時至今日了,即便再過上十年、二十年,依然會被搖滾樂迷們津津樂道、不斷提起。

就如同羅傑前世,那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一樣,只要“搖滾樂”這種音樂型別還存在一天,就永遠不可能被人們所淡忘。

這次的【誕生】巡演,羅傑心知肚明,它的經典程度絕對不可能超越【狂暴之路】。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狂暴之路】音樂節,樂隊是不考慮盈利,甚至是不惜成本,唯一追求的,便是製造搖滾音樂歷史上最為盛大的一場狂歡盛宴。

而【誕生】世界巡迴演唱會,最為首要的一個目的,或者最起碼說是主要目的之一,卻是賺錢。

要賺錢,必然就要在成本方面有所控制,場面上自然而然就要小得多了。

更不要說,還缺少了樂隊的“支柱”之一,安妮。

吉姆的加入,雖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陣容上的缺失,但對於【Darkness】樂隊這個招牌來講,安妮的缺陣,本身就是一種遺憾。

當然,【誕生】巡演所存在的目的,本就不是超越【狂暴之路】,倒也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