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搖滾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872章 自帶專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72章 自帶專案?

目前,《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已經在包括北美在內,全球大部分市場下檔。

雖然還有幾個小的市場還在上映,但票房的潛力基本上已經耗盡,全球票房總數將將超過二十億美元,僅次於《阿凡達》,位列票房總榜的第二位。

這個成績,足以體現出《星球大戰》這個品牌恐怖的影響力。

相較於製片和宣發相加總計五億多美元的投入,僅僅只是透過票房,就能產生數億美元的盈利。

而作為一個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強影響力的系列,《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主要盈利點還是在周邊版權上。

短短幾個月時間,《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周邊銷量就屢屢打破記錄,單單只是在北美地區,就賣出了價值超過七億美元的周邊產品。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之中。

其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的,便是影片當中的智慧機器人BB-8的模型、手辦等等。

根據二十世紀福克斯市場部門的調查結果,預計這部影片,將為周邊產品帶來總計超過票房數字兩倍以上的銷售業績。

根據授權合同,根據周邊產品型別的不同,二十世紀福克斯可以從中分享最低百分之二十,最高百分之六十的銷售分成。

再加上DVD版權、錄像帶租賃版權等等的版權收入,一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至少能夠為二十世紀福克斯帶來超過十億美元的短期利潤。

而長期利潤則可能高達這個數字的三倍!

即便是在以暴利而著稱的好萊塢,《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恐怖的吸金能力,也足以讓任何人為之驚歎。

一部大獲成功的影片,必然會讓電影的主創團隊身價倍增。

除了幾位主演之外,作為影片的導演,杜克-羅森伯格在這幾個月內,接到了數十份意向性的邀請,其中不乏投資在一億美元以上的大製作。

影片徹底下檔之後,一直跟隨劇組跑宣傳的杜克終於閒了下來,跑到安妮的夢幻莊園,來“參觀”樂隊的專輯錄製。

陪著杜克參觀了一下莊園內的錄音室,羅傑再一次開口恭喜道:“恭喜你,終於邁出了成為頂級導演的關鍵一步。”

所謂“頂級導演”有很多不同的標準。

諸如文藝片導演,奧斯卡的獎盃數量就是最大的評判標準,商業成績反而是次要。

而像是邁克爾-貝這樣的導演,儘管一直被影評人,甚至是許多的影迷所詬病,但他的電影就是能賺錢,這一點不服不行。

羅傑很清楚,杜克-羅森伯格想要做的,就是一位成功的商業片導演,票房成績,就是唯一的標準。

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履歷,杜克-羅森伯格已經是從好萊塢的二線導演,一步跨越到了一線。

而且,還是一線導演當中最為出色的幾個人之一,距離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的“巨頭”只有一步之遙。

娛樂圈是一個無比現實的地方,而且這裡的人們往往信奉一個“真理”:成功者往往會繼續成功下去。

因此,追捧成功者,一直都是娛樂圈裡最常見的一幕。

至少在搞砸一部大製作之前,杜克-羅森伯格,都會是好萊塢內最炙手可熱的導演之一。

不,以《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二十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再加上杜克-羅森伯格猶太裔的身份,他可以獲得比一般人更高的“容錯率”,即便是搞砸一兩部大製作,也頂多是地位有些動搖,不至於徹底垮掉。

而若是繼續成功下去……

只需要兩三部成績不錯的大製作——不需要像《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這麼恐怖,只要讓投資方賺錢就行——杜克-羅森伯格就能穩穩地跨過那條線,成為好萊塢最頂級的商業導演之一。

按照更加容易理解的話來說,就是有資格拿到傳說中的“二十加二十合約”的水準,即兩千萬美元基礎片酬外加百分之二十前期票房分成。

哪怕是到了羅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在好萊塢,這樣的片酬,也是導演這個職業的天花板,演員倒是有個別的幾個能夠突破這一“上限”的,但也僅僅只限於某些大賣的系列電影的核心演員。

例如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海盜船長約翰尼-德普等等。

不過導演嘛……

就沒有人能夠超越這一“極限”了。

在好萊塢,所有的導演,最“終極”的追求,就是拿到傳說中的“二十加二十合約”。

憑藉著《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震驚好萊塢的商業成績,杜克-羅森伯格距離這一層級已經非常接近了。

但想要真正跨過這一步,僅僅只憑藉著一部大賣的影片是絕對不夠的。

想了一會,羅傑有些好奇地問道:“你接下來有什麼計劃?”

大約是覺得這樣問容易產生誤會,羅傑連忙又補充道:“別誤會,我知道【量子影業】已經容不下你了,我只是好奇而已。”

羅傑很清楚,以【量子影業】的規模,又是一家只負責制片,沒有獨立發行能力的電影公司,肯定是容不下杜克-羅森伯格這尊“大佛”的。

就像是當初的樂隊,在有了充足的底氣之後,毫不猶豫地離開二十世紀娛樂一樣。

人往高處走,這本就是人之常情。

以杜克-羅森伯格現在的“咖位”,要說只有六大才有資格和他合作是有些誇張了,但除了六大之外,也就好萊塢一線公司當中最頂尖的那幾家,例如獅門、藝匠等等,才有這個資本。

這不僅僅只是給不給得起片酬的問題,而是小公司,根本運作不起規模足夠大的電影專案。

“我現在最需要的是休息,這幾年忙著《星球大戰》的專案,已經很久沒有好好休息過了,我打算先去度個假。”

杜克-羅森伯格笑了笑,說道:“至於工作,等度假回來再考慮吧。不過應該是不會再接手《星球大戰》的續作了,《X戰警》或者《蜘蛛俠》這種已經成熟的系列電影也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從這番話就可以看得出來,杜克-羅森伯格對於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

不接手成熟的大熱電影續集,主要還是為了自己的“品牌”考慮。

事實上,在圈內一直有傳言,說《星球大戰》這個品牌,哪怕是在導演的位置上栓上一頭豬,也能賺錢。

一個過於成熟、粉絲基礎廣泛的系列電影,無論是對於導演,還是對於演員來說,都不利於個人品牌的經營。

因為影片的成功,更多的原因會被歸結於這個系列本身,而不是導演、演員這些參與者。

舉個簡單的栗子,如果杜克-羅森伯格拿下二十億美元票房的影片不是《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而是任何一部原創電影,或者是改編電影的首部,只靠這一成績,就足以讓杜克-羅森伯格拿下“二十加二十”的導演合約。

但因為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星球大戰》,所以杜克-羅森伯格距離那個層級僅僅只是無限接近,而沒有直接跨過那道門檻。

在這部電影之前,杜克-羅森伯格迫切需要“成功”的履歷,而在得到了這份履歷之後,杜克需要的,卻是經營自身這個“品牌”,在不同的階段,自然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聽到杜克將《X戰警》、《蜘蛛俠》等超級英雄系列排除在外,羅傑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異樣的神色。

有著前世的經驗,羅傑很清楚,未來的好萊塢,是超級英雄電影的時代。

雖然說不是只有超級英雄電影能賺錢,但若是排除掉這些系列,具備大熱潛力的選擇就少了大半。

在未來幾年,甚至就連《變形金剛》這個品牌都徹底爛掉。

能和超級英雄比拼的系列,除了《星球大戰》、《星際迷航》之外,也就只剩下那個要到宇宙去飆車的光頭天團。

剩下的票房大火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單部出現,最多拍上一兩部續集,很難經營成長期的系列。

當然,憑藉著《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成績打底,杜克-羅森伯格倒也不用擔心沒有合適的片約。

在任何一個行業裡,不說做到頂尖,只要擁有出色的履歷打底,永遠都是“工作找人”,而不是反過來。

“看來二十世紀福克斯那邊要給《星球大戰》的續作找個新導演了,聽說他們已經把計劃提上日程了。”

羅傑沒什麼猶豫,直接說道:“如果你已經想好了不再繼續拍這個系列,我會跟公司那邊打招呼,大家和平分手,好聚好散。”

在好萊塢,分分合合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是杜克自己不願意繼續拍《星球大戰》這個系列,二十世紀福克斯也不可能去強迫他。

畢竟,雙方只是簽了一部片約,杜克-羅森伯格並沒有義務繼續為二十世紀福克斯工作。

當然,有了羅傑這個“大BOSS”發話,二十世紀福克斯那邊在放人的時候,也會更加的痛快一點。

“那就謝謝你了。”

杜克-羅森伯格很“不客氣”地接受了羅傑的好意,說道:“如果二十世紀福克斯有其它合適的專案,可以讓他們和我的經紀人聯絡。”

表現得“不客氣”,是將彼此視為自己人的態度。

從第一部《搖滾聖經》改編電影《郊區的耶穌》開始,杜克-羅森伯格和羅傑之間已經有了接近十年的交情。

雙方都可以說,是看著對方一步步成長起來,成為各自行業內的頂尖人物。

這樣的交情,早已不是單純的商業合作關係,而是相當要好的朋友。

對於朋友的好意,自然是不需要拒絕。

至於提起和二十世紀福克斯“有條件地”繼續合作的意向,也是看在雙方的關係上。

以杜克現在的成績,未來主要的合作物件多半是六大或者稍遜一籌的一線公司。

而在這些公司當中,由於羅傑和他的樂隊在二十世紀福克斯掌握著大量的股份,若是條件相差不多,杜克的首選,肯定是二十世紀福克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這也是在“條件差不多”的前提之下的。

能夠在娛樂圈混出頭的人,都會把交情和生意分得很清楚,交情是交情,但為了交情,去影響自己的職業規劃,那就絕對不可能了。

“二十世紀福克斯……”

羅傑想了想,印象中,二十世紀福克斯似乎在最近沒有什麼大手筆的投資計劃。

當然,《X戰警》、《鐵血戰士》等幾個已經成熟的系列電影沒有計算在內。

這些電影,都是會以相對固定的頻率推出新作,穩賺不虧的錢誰不喜歡?

如果不是怕榨乾系列電影的潛力,二十世紀福克斯甚至恨不得每年都拍一部續集。

在記憶中搜尋了片刻,羅傑很確定地說道:“據我所知,目前已經確定立項的大製作,都是續集電影,要麼就是一些投資三五千萬美元的中等製作,這些專案你應該都是不接的。”

說著,羅傑忽然想到了什麼,打量了一下杜克,開口道:“如果你有合適的專案,也可以找我們合作啊!我保證,二十世紀福克斯給出的條件一定是六大之中最好的。”

突然提起這件事,是因為羅傑忽然想了起來,在兩人剛認識的時候,就是杜克-羅森伯格帶著一份專案計劃書毛遂自薦,找上門來。

雖然那個專案最終被否決了,改為拍攝《郊區的耶穌》改編電影,不過這件事還是讓羅傑印象深刻。

至少,這意味著,杜克-羅森伯格並不是那種只會接過劇本拍片的導演,而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若是杜克有什麼靠譜的專案,只要能透過二十世紀福克斯的稽核,哪怕公司沒錢投資,羅傑也是很樂意以樂隊或者私人的名義去投資,然後交給二十世紀福克斯進行運作的。

“自帶專案拉投資嗎?”

聽了羅傑的話,杜克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

思索了片刻,杜克點點頭,說道:“等我度假回來,我們約個時間好好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