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平凡人的飯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二二章 再次借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二二章 再次借宿

深秋時節,路兩邊壓彎的稻田,已泛出金黃,微風吹過,好似在不停地向人們點頭,穆珍與胡國慶邊走邊欣賞著這收穫在即的田野,心裡有說不出的暢快。走上河堤,岸兩邊的槐花樹下不知何時已鋪上一層黃金,雖然沒有熠熠生輝,在陽光的照射下,也顯得十分耀眼。

穆珍被這秋色所吸引,隨口吟出一句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

“好詩,好詩!”胡國慶讚道。

“你對這首《燕歌行》也有印象麼?”穆珍問道。

“沒有,我真的沒有讀過,只是聽著這詩寫得自然,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秋風,接著是自然中的草木,作者隨後離開靜物,又轉向有生命力且讓人民喜愛的那些飛鳥,秩序安排得當,好似順手攆來一樣,環環相扣,讓人觸情生情。下面一定是寫情的句子!”胡國慶這番作評,是穆珍沒有想到的,穆珍雖然早年對這首詩讀過好多遍,並且還能隨口說出來,但卻從未理解得這麼精闢,他為胡國慶的理解力所歎服。

“你猜得很對,下面就是由景而發,寫對人的思念之情,我看到這秋色,只顧隨口唸叨古詩了,你剛才說的有重要的事情與我商量,我還沒有聽你想說什麼事呢?”穆珍停下對古詩的作評,立即轉換了話題。

“先從我個人的事情說起,自從我入校以來,每天晚上都難以入睡,好想有個伴兒陪著我,所以我想讓你跟我回家去住,一來解決我的孤寂,二來我在學習上也有個可以問詢的老師,你看可以不?”胡國慶的話立即勾起了穆珍的回憶。

“當年在濱湖中學時,假如不是跟著同學住,也許不會惹出那段似情非情的人情債來,而今胡國慶又想著讓自己跟著去住,是喜是憂,難以說得清!”穆珍想著,沒有說話。

胡國慶看著穆珍不吱聲的表情,有點疑惑地問說道:“你有什麼難處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沒,沒有!”穆珍好似從睡夢中剛剛清醒過來一樣回應道。

“那你怎麼不說話啊?”胡國慶接著問道。

“你娘同意嗎?”穆珍找個理由反問道。

“我已經與她細說咱倆認識的事情,她很贊成,也很歡迎你到我們家陪著我住!”胡國慶不加思索地說。

“我怕去你家給你們添麻煩!”穆珍故意找個藉口,又不便說自己以前的事情。

“那添什麼麻煩,我娘還怕你不同意,所以特意讓我與你商量呢!”胡國慶高興起來,在胡國慶看來,穆珍說的話,都沒有表示反對,那就是同意去陪自己,所以略顯興奮地繼續說道:“你帶不帶鋪蓋都可以,反正我那裡都齊全!咱就這麼說定了,你不信現在就跟我去家裡看看!”

穆珍略微遲疑了一下,胡國慶見狀,拉起穆珍的手說:“走吧,咱現在就去我家看看,假如你不滿意,我也不強求你來!”說完拉起穆珍就向自己家中走去。

沿著河堤走去,幾分鐘光景,便看到河堤下的村子,穆珍知道,這村就是下李村,胡國慶跟自己提過,這村位於河道彎裡,先人們看好這塊風水,據老人們說村處河灣,人丁興旺出才子,於是下李村的先人們便在此落腳成村,在這裡繁衍生息已有百餘年的歷史。

站在河堤上望去,村落蓋得非常緊湊,各家院子不算很大,倒也顯得錯落有致,別具一格。穆珍跟著胡國慶下了河堤,進入村裡的東西大道,一路向東,然後又向南拐去,大約又走了幾分鐘,胡國慶在一家門口停了下來,從外觀上看,清一色的紅磚紅瓦房院落,院門上著鎖,胡國慶拿出鑰匙,開啟了大門上的大鎖,”吱呀“一聲推開了那兩扇木製的大門,說是大門,其實兩扇木門與房門寬不了多少,木門兩邊用紅磚壘成的牆頭,剛剛遮擋住成年人的視線,木門上方用農村常見的紅瓦砌成的門樓,為大門遮風擋雨。走進院子,便看到四間正房與兩間配房圍成的長方形院落,院子裡收拾得十分乾淨,胡國慶開啟了正房靠東頭的一間房屋,裡面收拾得很整潔,靠東牆放著一張大床,這是一張農村常見的大床,從床頭上很明顯看到床上鋪著用高梁杆織成的箔,箔的上面是新褥子,褥子上配有嶄新的白藍方格的新被單,被單上平整地疊放著一床大紅被子。靠西牆擺放著一張兩頭帶書箱的寫字檯,與寫字檯並排放著一個單人書桌,寫字檯上放著胡國慶的學習用書。在寫字檯上方有掛著一隻有一米長的白熾燈管,這在農村是很少見的。除了這些,在屋內從南窗到東牆斜拉著一根晾衣繩,上面簡單地搭著胡國慶的幾件夏天衣服。

穆珍仔細地掃視了整間屋子,從這房間可以看出,主人是一個愛乾淨的人,也是一個十分講究的人,這讓他想到自己在家住的那張床來,那是母親用簡易的板與磚搭起來的,雖然簡陋,倒也顯結實,與之相比,已經大相徑庭,小巫見大巫了!這種大床,在穆珍看來,只有家庭條件稍好的人家才給孩子配上的。穆珍沒有想到,從這張床看來,胡國慶家裡的條件相當的不錯,並且走進這間佈置得簡易的小屋,立即讓穆珍感受到胡國慶的家長一定是一個略有文化,並且還是勤勞致富的家長。

“快過來看!”胡國慶招呼穆珍道。

穆珍走過去,看到寫字檯的一角放著一隻毛筆,旁邊還有一個老式的硯臺,胡國慶指著這硯臺說:“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留下來的。傳到我這兒至少也有上百年了!”

“你祖上也是書香門第了!”穆珍問道。

“聽我爺爺講,不僅是書香門第,而且村裡出了父子三秀才就出自我們家,但是由於家裡並不富裕,所以每考中,就將紅頂子賣了換幾個錢,然後到鄉試時再去考了來,你可知道,這村裡有三個秀才,縣官經過此村,是必須下轎的,以示對讀書人的尊重。”胡國慶說到這裡有些得意。

“你家祖上還是小有名氣的啊!”穆珍由衷地誇讚道。

“那都作古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胡國慶大聲朗誦出剛學過不久的***那首《沁園春雪》,逗得兩人齊聲笑起來。

“此地定有靈,你當是人傑,至今憶古人,怎能不成功?”穆珍隨即附和了一首打油歪詩,這首詩真的連打油詩也難稱得上,但是卻道出穆珍的心聲,他相信面前的胡國慶將來一定會小有成功,超過他的先人,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

“你這詩正中下懷,我們都能成功,不過你對這裡還滿意吧?”胡國慶問道。

“當然,想說不滿意都難!”穆珍打一進來,對這裡的環境就十分知足,所以很直爽地回應著。

“那就好,你可以搬到我家陪我住了,從這到咱學校,假如不是繞到學校大門,不足一裡路,比咱離學校近的不多吧!”胡國慶說得很實際,他曾經踩著預備鈴聲向學校衝去,到教室竟然還沒有聽到上課鈴聲。

穆珍很滿意,他真的沒有理由拒絕胡國慶的盛情,他將再一次過上借宿的日子,這一次等待他的將是什麼,他自己心裡明白,這完全取決於自己,他相信有此才子陪伴,一定會有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