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13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130

三月初的一個傍晚,剛剛下過小雨加雪的天,還是霧濛濛的,

楊桃和幾個女同事,一同站在“摩電”站點在等車,

她穿了件時髦的“列寧服”式藍色大衣,尺寸正好合身,

裡面是一件火紅色厚實的高領針織衫,外面搭一條雪白的毛線圍脖,

幾樣顏色把楊桃的臉蛋襯托的更加粉嫩。

楊桃站在離同事有些距離的地方,用腳踢著路旁的小石塊,

她對同事們的談笑,好像並不感興趣。

一位胖墩墩的女人說:

“這摩電是咱長春的一個風景呀,記得我上學的時候,就坐這一趟,

兩條平行線上的綠皮車箱,從晨曦的車站出發,來到學校,

最後駛向媽媽的工廠。”

另一個女孩子驚奇的喊道:

“喲,你說起話來像作詩呢。”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有才吧?”

旁邊的一位男同事明顯的不服了:

“練口條,是吧?我們曲藝組的,還能輸給你們?

聽著,我就單說說這趟摩電的線路,各位聽好了:

漢口大街西廣場,老水塔下立斜陽

勝利公園舊學堂,白菊路市場

建設街郵局,八一電影院

摩電駛向紅旗街商店

西安大路西安橋,西安橋外客車廠

西安廣場再向西,二〇八醫院

北邊有莊稼,往來有車馬

終點站和平大路人流熙攘!”

沒有等這幾個同事說話,周圍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原來是等這趟摩電的人多了起來,聽到這位男人的即興表演,

不由為他鼓起掌。

“摩電來了!”

行駛在漢口大街上的53路有軌電車

黃海牌公交車行駛在空曠的街道上,威風凜凜。

因為公交線路車次少,人們翹首盼望著來車。

幾個楊桃的同事上了車,坐在實木長椅上,像鞦韆一樣的搖晃著。

大家都被剛才的談笑聲感染了,有些興奮,話也多了起來。

一個女孩子喊著:

“售票員阿姨好年輕漂亮!”

同事裡有一位小夥子,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向前面剛剛走進來的一位大姐喊著:

“大姐,這裡有座!”

胖墩墩的女孩子馬上笑他:

“你故意讓座,期待漂亮的售票員阿姨誇獎你吧?

看來你沒少幹這種事!

建議車上的小男孩子不要刻意模仿這位大哥哥的行為!”

大家聽了,笑成一團。可是,楊桃既便是擠在這樣的一群人裡,

還只是淡淡的樣子。

同事一個個下了車,只有楊桃跟他們依依道了別,

果斷而故意的錯過了家門口的站點,

她來到了去機場的長途汽車站,看著有的線路,

竟是用載重卡車架上帆布篷代替客車,

把車廂裡墊上些幹稻草,坐車的人們也只是坐在這些乾草之上。

她還是有些擔心去機場的車是這種,還好,透過詢問,有兩種車可以選,

一種是可以乘時速50公里左右的燃煤火車,另一種就是郊線的公共汽車了。

而往機場去的路是西安大路及迎賓路段,腳踏車也是可行的。

楊桃記得紀良每次來找她,都是騎臺腳踏車,這個年代,有部腳踏車當然不得了。

這是城裡追風趕浪的青年人才能擁有的,當然,也有許多年輕人,

騎腳踏車是為了能帶個女朋友坐在前梁更是招搖過市,

而街面的腳踏車,彼此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或吵吵罵罵或拳腳相加結束紛爭,

而更多的人,則是不會捨得4分錢的車票,只是步行.

特別是在郊外,10-20公里路步行是小菜一碟,

如果碰巧搭上順路的馬車或拖拉機,需要拿出支香菸感謝人家相助,

好在路上行人真不是很多.

楊桃還是第一次來到大房身機場,她是透過和紀良處物件,

才對機場更關注,

知道了這裡的歷史,而過去的紀良,好像並沒有過多的,

跟自己透落關於機場的資訊。

但似乎老長春人都知道,大房身機場離市中心10公里,

方位在長春的西邊,還知道那裡地勢平坦,淨空條件良好。

用紀良後來的話說:

機場標高231.1米,佔地總面積300萬平方米,

周邊有5個自然屯,飛行等級為4D級。

1941年就有了大房身機場,那時候,

還是日本統治東北時期的民航機場。

楊桃在紀良的一個學習本上,還看到了大房身機場的具體描述:

機場內修建東西方向的瀝清跑道1條,建有候機樓1幢(建築面積1140平方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場內建有停機坪、機庫、車庫、宿舍工作間等。

楊萬啟自從楊桃跟紀良見了面,第一次跟人聊天,必聊起大房身機場的話題,

楊家人,都把這個機場的歷史能流利的背下來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

四天後,第一批蘇聯紅軍空運進駐長春,大房身機場被蘇軍接管。

第二年的春天,蘇聯軍隊開始撤離長春,東北民主聯軍解放了長春。

後來,東北民主聯軍主動撤出長春後,國民黨軍隊佔領長春,

接管了大房身機場,1948年,機場成為國民黨空軍騷擾解放區的主要空軍基地。

成了國民黨在東北戰場上最北端的孤立據點,

同年5月,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郊區,佔領了大房身機場,

包圍和封鎖了長春市區。

1948年10月16日那天,很多長春人都記得這機場的激戰。

被人民解放軍困守在長春的國民軍隊出動8000餘人,

向解放軍陣地大房身機場發起猛烈攻勢,企圖佔領機場突圍。

保衛機場陣地的人民解放軍455團2營指戰員英勇抗擊,

殲敵2000人,但卻有108名解放軍指戰員英勇獻身,

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大房身機場陣地。

解放後,大房身機場內建有無名烈士墓一座,

每到清明,很多學校都有師生來掃墓和敬獻花圈。

那次激戰中,機場內的建築物大部被炮火損毀。

三天後,整個長春終於解放了。

第二年,駐長春的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二航空學校將機場開始修復。

1961年10月,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

將吉林省民航管理處和長春航空站,由長春大屯機場遷人大房身機場,

得到空軍司令部批准,大房身機場成為軍民合用機場。

1962年經國家民航總局批准,長春民用航空站加人國內幹線航班飛行,

航線為瀋陽一長春一哈爾濱當日往返,

由北京第一飛行大隊機長徐作誥著皮夾克“飛行服”駕駛伊爾14飛機首航。

由“飛行服”三個字,紀良讓楊桃傷心的事情,又一次浮現在她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