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16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168

今年年初,由於國家有關政策的變化,城市有些企業單位招工,開始招收社會青年。

有部分招工檔案規定:招收社會青年不足部分,可招收復員軍人和下鄉知青。

楊小豔集體戶的知青們聽說了這個訊息,覺得這是知青回城的重要轉機。

知青們興奮的地徹夜難眠,返城激動的心情真的難以言表。

大家在暢想著以後的生活,以及這裡幾年來難忘的一切。

更預感到,隨著知識青年的大量返城,都會開始新的生活,那麼,這段難忘記的知青插隊生活也要隨之結束了。

談到這裡,大家有的熱淚盈眶。

有人說,當年,一起坐著卡車,兩邊紅紅的標語上寫著:

我們上山下鄉,奔赴廣闊天地,大有做為。

這樣的字跡和場面仍歷歷在目。

當時的青春熱血在胸膛裡升騰的情景也仍然記憶猶新。

被大家譽為“詩人”的一個女知青說:

“我們上山下鄉這些知青,作為社會歷史的一朵浪花,也許會成為過去,甚至將被遺忘。但我們知青們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這片土地,對我們這些親歷者來說,卻是一段銘心刻骨的記憶。”

她邊說著,邊在每個人的日記本上寫了一句話:

“這裡,我們與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這裡,更成了我們全部知青的第二故鄉。”

還在腦子裡浮現著這些美麗的詩句時,天快亮了,他們才安靜的睡了。

可是,楊小豔的返城經歷並不順利。

雖然楊小豔也看到了自己返城的希望,也和大一家一樣高興得難以言表,也高喊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終於可以回家了!”

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

一批批的返城分配工作名單中,居然沒有她。

當時,每一批的名單看後,就像一盆冰涼的水潑到了楊小豔的頭上,令她不知所措。

但一次次的失望,並仍沒有讓她灰心。

楊小豔開始,四處打聽奔走,一趟趟地跑知青辦,並和招工人員瞭解情況。

最後,在斷斷續續的交談中,她終於知道:

是由於哥哥的問題,楊小豔被屢屢刷下。

其實,楊小豔沒有回城的事,她難過的程度,真的遠遠不如自己的父母。

楊青和王秀玲,看到女兒一個集體戶的知青夥伴先後返城,高興地參加了工作,而女兒仍然留在農村回不了城。

當時他們的心情真可謂悲傷到了極點。

他們每每見到熟人時,很不自然地低下了頭,一副沮喪與無奈的樣子。

慢慢的集體戶的女知識青年都回城了,只餘下了楊小豔。

冬日的一天晚上,整個知青點楊小豔一個人看家。

知青點是兩間對面屋的房子,一間男知識青年住的房間,對門就是女知識青年的房間。

由於同伴們陸續回城,走的差不多了,男青年那個房間也只餘下兩個人。

這天是大隊開大會,兩個男青年都去了。

楊小豔留在家裡,要一邊蒸第二天早上知青們吃的花捲,一邊燒著兩邊房間的火炕。

這間集體戶,離村挺遠的,其實是屬於四不靠的。

過去大家都在的時候,楊小豔從沒有感覺這裡是偏遠的。

她出去到房子旁邊臨時搭建的小倉房去找柴禾時,看到暗夜裡,四周的田地,被白茫茫的大雪覆蓋著。

遠遠望去,村裡的星星點點的燈光,離自己是那樣的遙遠。

楊小豔看著身後知青點的偌大的房子,象孤獨的挺立在沒有人煙的雪源之中。

她禁不住打了一個冷顫。

楊小豔回到了屋內,把從外面拿回來的柴禾,往外間地上一放,快步來到女知青的那間宿舍,看到桌子上的小鬧鐘,已是晚上十點。

她有些擔心的,往窗外那個通向村子的小路,望了又望。

雖然夜色漆黑,但楊小豔還是能判斷出來,那兩個男知青沒有回來。

因為他們走夜路一定會拿著手電,這一帶會經常有狼出現的。

這麼晚了,還沒有開完會?

楊小豔嘆了口氣。

她來到外間,開始往灶裡湊柴禾,然後,手裡和著小麥麵粉和玉米麵粉兩參的溼麵糰。

外面一陣冷風,吹的門扇“吱嘎”作響,楊小豔突然感覺後背涼颼颼的。

楊小豔看了下門栓,確定是落了鎖。

她高聲唱起了歌,以為這樣,是可以為自己壯膽氣的。

楊小豔邊唱著歌,邊沉浸在這些歌詞的意境之中,似乎是可以,讓自己不再憑空暇想著周圍環境的可怕。

看著身邊的那只盛水的大缸,她的腦子裡,想起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剛來集體戶的當年冬天裡,曾經喝著帶冰碴的水缸裡的涼水,鬧了半個月的肚子。

而室外的廁所,晚上起夜,就格外的不方便。

每一次去廁所,都是兩個以上的女生一起互相陪伴。

楊小豔那次鬧肚子,可是說讓大家記憶深刻。

那段時間的夜裡,集體戶裡的女知青,每個人都陪楊小豔去過廁所。

後來,快過年了,隊裡殺年豬。

年豬的重頭戲是吃肥肉,灌血腸,肉湯燉酸菜,豬頭得留到二月二,其他的要醃製鹹臘肉(不同於南方的臘肉)。

室外的地上就是厚厚的雪,可以把需要儲存的食物放在這些雪裡。

雪裡的溫度零下三十多度,是為食物保鮮的良好環境。

過年時,這零下三十度的感覺,非常奇妙,大家圍著熱氣騰騰的殺豬菜,構成一幅祥和的生活氛圍。

當然,知青們在一起過年,這個場景免不了,是一個難忘的記憶。

而外面鋪天蓋地的大雪,對北方來說,是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

老人們說,冬天就是有大雪才好。

能抑制細菌滋生,細菌病毒怕自然界的雪。

楊小豔小時候,姥姥告訴她,天上掉下來的都是好東西,把雪水存上,能治小孩的雪口病。

直到現在,她每年的冬天,還願意用雪化的水來清洗物件和衣物。

楊小豔和了面,切了酸菜,嗓子由於唱的久了,有些發乾。

她蹲在灶前,準備拉風匣,用急火做出明天早上的菜,再在鍋邊,貼上些花捲。

拉風匣,是為了助燃。

楊小豔停止了唱歌。

“吱嘎!吱嘎!”

隨著木質風匣枯燥而單調的,抽拉的響聲,楊小豔豎起了耳朵:

這次的“吱嘎!吱嘎!”,並不是風匣聲!

是人走在雪地上的鞋的聲音!

楊小豔聽著聽著,這聲音從後窗,一點點移至大門。

此時,這腳步聲,就在自己坐著的外間的門外,停了下來。

楊小豔的頭發絲,都豎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