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186 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186 1

一間醫院婦產科的走廊裡,牆邊的長條凳子上,坐滿了幾個女人。

站在走廊的兩邊,有幾個病患的家屬。

“萬慧來!”

醫生辦公室的門開了,傳出來裡面的喊聲。

醫生見外面沒有人應,又提高了些音量:

“萬慧來!再沒有人應,就喊下一個了!”

“到!萬慧來在這!”

一個男同志的回應,讓整個走廊裡的人都精神了起來。

正靠在窗邊吸菸的薛德珠,聽到喊聲,忙掐滅了著火的菸頭,嘴裡邊響亮的答應著,邊用手往水泥窗臺上死死的按著煙火,然後把滅掉火的菸頭,放進了上衣的口袋裡,跑了過來。

萬慧來還歪在長凳子上香香的睡著,她兩邊的女人都在望向薛德珠,面面相覷的表情,無疑都是一個意思:

“來婦產科看病的萬慧來,是個男的?”

眾目睽睽之下,薛德珠先跑到了醫生的辦公室,沒到門口,就被醫生喝住:

“這是婦產科,男人禁止放內!”

薛德珠聽到醫生的話,兩隻腳象被釘子釘在了門口,但由於跑步速度太快,身體還是不由自主的兩邊搖拍著,撞的辦公室的門來回“叮噹”作響,十分滑稽搞笑。

裡面的女醫生生氣的說:

“萬慧來是個女性,你搗什麼亂?不在的話,我喊下一個了。”

“萬慧來是我媳婦,在,在的!”

醫生十分不解,耐著性子說:

“那你幫著答應什麼呀?讓你媳婦進來呀!”

薛德珠好像才反應過來似的,說:

“好!您等等,醫生!我媳婦昨晚一夜沒睡,這會兒睡著了。”

醫生聽了,忙擺手說:

“快點,快點吧!別耽誤時間了。”

薛德珠來到萬慧來的身前,喊了“慧來”兩聲,他雖然急的鼻頭都出了汗,但聲音不高,萬慧來還在酣睡著。

兩邊的女人,也才意識到,睡在自己身邊的這個女人就是萬慧來,見薛德珠只用嘴喊,並不管用,便幫忙推了兩把:

“同志!同志!醒醒!該輪到你了。”

萬慧來醒了,有些費力的挺起懷胎幾個月的身體,睜開眼睛看了看周圍,她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但她第一反應卻是用惡狠狠的眼神,瞪了一眼薛德珠。

此時的萬慧來穿著一套寬鬆的男式綠軍裝,兩隻烏黑的長辮子,已剪成了利落的“五號頭”。

這種短髮在年輕的女性當中特別流行。

萬慧來的這下意識的“瞪人”和新鮮的時髦髮型,是一段故事要說的。

在中國,髮型似乎能在某一方面,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想想歷史上,人們每一次對新潮時尚的追寵,似乎也都是從“頭”開始。

辛亥革命的時候,是從剪辮子開始的,剪掉了辮子也就意味著與多少年的封建社會脫了鉤。1957年上映的電影《女籃五號》曾風靡一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引發諸多女性紛紛效仿片中人物梳起“五號頭”。

快二十年的時間了,這種“五號頭”髮型的魅力,卻愈加濃烈。

究其原因,這個髮型還來源於一部電影。

電影《女籃五號》大致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在解放前,上海有一個籃球隊,老闆的女兒叫林潔。

林潔和球隊的主將田振華有一段纏綿曲折的愛情故事。

而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女籃五號”是他們的女兒林小潔。

這部影片以簡練、樸素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一群,以“女藍五號”林小潔為代表的,籃球女運動員和她們的指導——一位老籃球名將的生活故事。

透過富有真實性的日常生活細節描寫,特別是由新中國培養出來的,青年業餘女籃球員和從舊中國磨練出來的籃球老將在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上的鮮明對比,深深地吸引了觀眾。

但這種生動、活潑的感覺和足夠輕鬆愉快的感受,讓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無論如何都無法不被影響和感染。

於是,主人公的髮型,便被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在女性的審美中,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所以,因為影片的走紅,影片中“女藍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冠之名曰“五號頭”。

一直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這些年。

其實短髮,早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了,只是有所區別。

那時的短髮劉海、鬢角、髮根,比起“五號頭”略有些長罷了。

五四運動以後,女學生剪掉長髮,變成齊耳短髮,給人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該就是“五號頭”的前身。

到了後來,一些已婚的婦女,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

但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略有些婉約和飄逸。

而到了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由於很多軍中女戰士的引領,最後有很多農村的婦女,也都相繼開始留這種髮型。

髮型,基本和電影《地道戰》裡女主角差不多,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

而再到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職員們,開始留著比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到了五十年代時,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髮型的名字當然還沒有叫響。

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雖然很多人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卻也有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而叫“***頭”。

由髮型的名字來推測,可能***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

“五號頭”流行於五十年代末,普極了很長的時期,成為那個年代婦女的標準髮式。

當時工農兵的典型形象中的成年婦女,大多都是“五號頭”。

很多的電影形象,如《海港》中的方海珍,《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杜娟山》的柯湘,《沙家濱》中的女新四軍衛生員等,都是那種樸素實用的齊耳短髮。

舞臺的一些文藝演出,女主角大多也是五號頭。

很多文藝作品中,也都差不多會有一個勇敢的女孩,為了和男同志一樣上前線、進突擊隊,毅然剪掉長辮子,留起了五號頭。

以此表現革命的堅決性,以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

“婦女能頂半邊天”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所以各行各業的女性,為了表達男女平等的意願,更是為了從“三從四德”封建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紛紛剪掉大辮子,留起了“五號頭”。

“五號頭”因其適合運動,更被運動員和時尚女性青睞。

其內涵是陽光、青春、活力,也更為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