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18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188

楊小豔第一次見萬慧來抹起眼淚,還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甚至臉上似乎還有了笑意。

“慧來,不用愁,還有寶寶的豔姨呢。我一定把這兩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

楊小豔邊說,邊用手去拍拍萬慧來的肚子。

萬慧來用力摔開了楊小豔的手說:

“就你能耐!能當姨,還能當爹不成?我說的是這孩子還沒有出生,就成了單親娃,心疼孩子可憐!”

萬慧來最後的長音,終於逗笑了楊小豔,萬慧來顧不得哭了,轉頭用十分驚奇的眼神看著楊小豔,說:

“小豔,你不是傻了吧?”

“我傻什麼呀?我聽的懂!咱這個大寶貝,生下來就沒有了爹,是個單親娃。這有什麼呀,你就既當娘來又當爹,兩個孩子一起拉扯著長大,我還能幫襯,不是這樣嗎?”

萬慧來被楊小豔氣的的語塞,一時不知說什麼才好,眼淚又一次撲簌簌的掉了下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這是什麼命呢?懷第一個孩子時,爸爸沒見著一面,就......”

楊小豔聽到這裡,搶起話頭,讓萬慧來的眼淚都跟鼻涕混在一起,竟沒有察覺。

“對,對!這薛拯出生的時候,真的就是遇上了天災!好在有薛德珠......哎?慧來!你跟薛德珠離了婚,可薛拯不還是姓他的姓嗎?”

這句話,真的讓萬慧來崩不住了,她衝楊小豔喊道:

“小豔!你陪我,可不是來給我添堵的!”

萬慧來說完,一抹眼淚,轉身獨自一個人走開了。

楊小豔朝萬慧來招手喊了兩嗓子:

“慧來!慧來!你等等我,看你這大小姐脾氣......”

此時的楊小豔,也只是喊了兩聲,並不見她挪動腳步,真的就去追萬慧來的跡象。

看著萬慧來頭也不回的,漸漸遠去了。

楊小豔望著萬慧來最近剪的短髮,若有所思。

在過去的日子裡,已經習慣了她的長髮,有一天,就追問起剪髮的原因。

據萬慧來講,她自己過去由於喜歡,因此,一直留著長髮。

她說甚至一度認為薛德珠是喜歡自己留著長髮的。

但她看到楊櫻留的是長髮,又知道了“情書事件”。

想起結婚的時候,她曾問過薛德珠,是不是喜歡女性留長髮。

薛德珠說:

“慧來,我說真話,你別不高興。我的印象中,女人最美的頭髮,就是五號頭。從珍珠媽媽,再到張淑媽媽......當然,你梳什麼,我都喜歡。”

萬慧來,當時聽了心裡五味雜陳,當然第一反應就是不太開心。

因為薛德珠的這句話,說明他和自己的審美是不同的。

但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就是堅持留著長髮。

離婚那天,回到家裡,拿起剪刀,手起刀落,從此,就是這個“五號頭”的形象了。

萬慧來說,她就想和楊櫻不一樣,雖然她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但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就是過不去這個坎兒,腦子裡,總是能想起薛德珠跑上臺去,給楊櫻摘下那雙破鞋的鏡頭......

楊小豔想到這裡,自言自語:

“慧來,這個坎兒,我幫你邁過來了。”

說完話,她朝著與慧來相反的方向,歡快的邁開了步子。

一個小時以後,楊小豔到了薛德珠的單位---機場。

機場的變化之大,讓楊小豔張大了嘴巴。

而她此時就站在新建的候機樓面前。

候機樓竣工投入使用,是從今年的四月份剛剛開始的。

嶄新和宏偉的建築,讓楊小豔頓感為薛德珠身在這樣的單位自豪。

從1972年起,國家開始有計劃分步驟的建設大房身機場。

在機場西區投資了108萬元,建設候機樓一座。

站在候機樓前,感覺此時,自己也是國之棟樑。

其中,薛德珠所在的辦公樓,是一建築面積為2750平方米,總投資50萬元的兩幢公辦樓之一。

兩幢辦公樓的總建築面積達到了3000平方米。

而前面是一望無際的停機坪,修建停機坪8968平方米,停車場12600平方米。

這是透過空軍和民航對機場的共同改造完成的。

機場已完全具備了保證運營幾種機型起降的能力。

六十年代年開始,機場航班很少,每週5班起降的飛機。

到了七十年代初,國家採取票價大幅下調和放寬乘機限度,

加了幾條航線,增加了5個航班,旅客量明顯上升。

薛德珠剛來時,參加了油庫六十年代後期最初的建設。

除庫內油罐區外,建有151平方米的泵房和桶裝庫。

對於這些,他如數家珍。

再後來,薛德珠被調到了貨運。

每個航班空運貨物僅有幾十公斤的重量。

所以對於貨運來說,機場要求旅客只做隨機票運輸。

每單規定發運貨件,不超過40 × 60 ×100釐米,單件重量不超

過80公斤。

禁止發運易炸、易燃、放射性物資。

對於這些要求,只能靠薛德珠等工作人員,按民航貨運手冊對旅客逐一執行和解答。

因為在這段時間裡,航空貨運沒有專門機構,也沒有專人負責這項業務。

收貨和運貨,只能由售票處營業員受理。

貨物到達及空運出港配載裝機均由值機員辦理。

所以,薛德珠在貨運的時候,是一人兼數職的。

既能當售票員,甚至還客串過裝卸工。

那個時候,機場還沒有倉庫。

進出港的貨物全部由一臺解放牌汽車及3個裝卸工完成裝運工作。

飛機到達了,會在車箱內一端擺放卸機貨物、另一端則擺放裝機貨物。

裝卸完畢後,由值機員數一下總件數,無誤即可運送到市內售票處。

售票處則僅有一個三十平方米的小庫房。

進出貨物分別擺放,由營業員按照貨單通知取貨。

而到了1974年的今天,運輸服務中隊成立了。

在機場候機樓地下室,還設立了貨運倉庫約150平方米,專門的配庫管員2人,專門負責進出港貨物的保管工作。

貨物收運和配載裝機還是由售票處營業員和值機員辦理。

貨源組織工作由中隊領導負責。

這個時候,貨運還是處於找米下鍋狀態,領導組織全體運輸職工,可以說是透過各種渠道和關係,走進工貿企業單位挖掘空運貨源。

為這件事情,薛德珠和同事們正在開會,楊小豔透過薛德珠同事引導,站在了會議室的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