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復婚交響曲最新章節列表 > Part 44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Part 440

不知怎麼,劉蝌蚪還是不知不覺,就鍍到了那家鞋的鋪面前,落地的玻璃窗,亮的刺眼。

她抬頭看了看,這座只有兩層樓的俄羅斯風格的建築,好似想把它記在她的骨子裡。

她記得,這一天,雪下的特別特別大,到處都是銀裝素裹.....

她還記得,爸媽從南方來看她,臨走,媽說:

“別總跟人耍小性子,好好珍惜,只要是個對你好的男人。”

爸說:

“快點生個孩子吧,那就穩定了。”

劉蝌蚪還是聽了老爸的話,偷偷去檢查下身體,為什麼久不見動靜。

在婦產醫院裡,我意外的見到了,天天扶著一個女人去做人工流產,而那個女人,正是他的老闆,而為這個女老板輕撫臉上碎髮的男人,正是她的新婚丈夫。

還是這個寒冷的季節,冬天,她離開了天天,正值十二月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她離開了。

然而,她沒有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疼,她想,自己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城市,更喜歡上了這個冬天裡,室內外溫差近五十六度的最北部城市。

在這樣的世界裡,在室內永遠這是以為外面如同春暖花開。

這種錯覺,而走出室外,進入冰雪,迎來的,會不會是一個重感冒。

而當她清醒的意識到,防寒冷,保曖,注意溫差帶給你的傷害,那麼,你就是這冰雪世界的主人。

更會是主宰自己世界的人。

“小夥子,醒醒,拿下你的工作證!”

薛餘被旅遊團的同伴推醒了。

他揉揉眼睛,一時有些發懵。

想起剛才腦子裡的一切,無非是把劉蝌蚪的真實經歷,又演繹了一遍:

做了一個半天劉蝌蚪的夢!

“什麼工作證?”

“你不是哪個旅遊局的公務員嗎?”

薛餘苦笑了下,搖了搖頭:

“對不起,您一定是記錯人了。”

是的,那個男人記錯了人,在薛伴我的提醒下,很快的意識到了。

接下來,被他尋找的那名公務員遊客,自動的站了起來,稀釋了大家對薛餘的關注。

可是,透過這麼一鬧騰,薛餘剛才的那個如同電視劇一樣的夢,再也無法復原。

他望著車上有說有笑的人們,想起也自己也曾與這種公務員的工作,擦肩而過。

薛餘的印象中,爸爸是最喜歡談論“正經工作”是什麼這個話題的。

在考公務員這個問題上,當年剛剛畢業的薛餘,也在方方面面的,一直能感受到父親的壓力。

薛餘也知道父親為什麼,那麼希望他考上公務員。

薛德珠經常拿出無數個佐證,來企圖來說服自己的兒子。

“我們同事畢業時有兩個選擇,去機關還是去企業,結果他選擇去企業,發現自己的退休金比去機關的同學少了不少。”

從這樣的人的經歷中,從此,薛餘的父親就認定了一個死理:

只有考上公務員,最次考上個事業編才算“正經工作”,其它工作“都是臨時的”。

不過,在薛餘找工作的那一年,國考尚未如後來般火熱。

薛餘在學校的雙選會上甚至發現,機關事業類單位招聘時,反而投簡歷的人不如去銀行的多。

“那時候公務員工資低,吸引力也不高。”

於是,薛餘並沒有怎麼複習,雖然薛德珠用心的幫自己報了名,又報了一個學習班。

但薛餘,還是“裸考上陣”敗北了,連面試都沒進去。

接下來,第二年裡,薛德珠還是不死心,又一次的動援兒子,繼續這樣的考試。

可是,那個時候的薛餘認識了劉蝌蚪。

這樣的女人的生活,才是薛餘喜歡的生活。

自由自在,率性,自我。

雖然,當時,母親也幫忙,給自己找了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並不低。

父親薛德珠聽了,也不分不悅,當時斬釘截鐵地對薛餘說:

“你要是去了,你一定會後悔的。”

果不其然,到了第二年,國考人數開始上升,報名人數突破百萬人大關,競爭比達到了50:1,父親薛德珠一度有些懊悔。

他後悔沒有用力阻止自己的兒子,更沒有努力讓自己的妻從加入自己的陣營。

不過很快的後來,薛餘就漸漸發現,父親所說的“正經工作”,其實更像一個圍城。

朋友說:

“我讀在職研究生的時候,發現每次大家聚餐,都會把幾個在機關工作的同學放在首座上,大家不外乎抱著一個心態,遲早有事能求到他們。但私下和他們聊天,其實待遇是透明的,並沒有什麼灰色收入,很多事情,辦事也已經規範化。”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最終,在畢業幾年以後,薛餘還是利用讀計算機的機會,重新領了一次畢業證,選擇了IT行業就業。

原因並非是要找份“正經工作”,而是在他所在的行業,國企開出的價碼,已經不低於外企了。

但是,創業其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

“最初創業,只是因為覺得自己不習慣朝九晚五的工作,想一邊賺錢一邊旅遊,自己當老闆,時間隨意安排。”

從歐洲旅遊中,來到了美國的哥哥家裡。

他跟薛拯說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其中的艱辛。

在今年年初,開了一家小型的電腦公司,主要做組裝電腦和品牌筆記本,還有電腦培訓。但自己財務報表的資料顯示,賠錢,賠錢,還是賠錢!

而今年年內,全國創業公司總量已經超過10萬家。

創業開始,他曾經想拉昔日的同學入夥:

“不為了拉來投資,只是自己同學放心,不會多吃多佔。”

結果,所有的同學都回絕了薛餘的好意,

“大家都說,自己也快30歲了,已經有份穩定工作了,不願意辭職過來。”

於是,劉金意只能事事自己上手,

“一家小公司,小到房屋水電暖氣、再到鄰里社群關係,大到辦照上稅開工資繳社保,事事都要自己操心,事事都要開支。”

最終,機構經營起來,與“一邊賺錢一邊旅遊”的初衷南轅北轍。

“自從開業了,就沒有晚上9點前回過家。”

創業之前,他熟讀諸多創業勵志書籍,一度夢想著自己能把店面開成連鎖的,最終融資上市,創業之後,才明白很多事情並不容易。

比處理公司內部事務和經營問題更複雜的,是面對社會上的事務,

“就是門口的掃地大爺,你都不能得罪,不然你家門口總是掛個‘小心地滑’的牌子,你說顧客還能上門麼?”

薛餘發現,創業之後才明白,社會是一個大學校,

“要說創業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性格磨平了,也磨圓了。但話說回來,也有了如今的見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