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足壇第一後衛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8章 人滿為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8章 人滿為患

“這種情況下,你要這樣處理!看到了嗎?”

“對,就是這樣,你這樣發力,頂住進攻球員的話,就可以讓他找不到著力點,無法發揮出力量優勢了……”

拒絕了許多隊友的度假邀請的楊峰,回到國內的第一天,就出現在自己投資建造的訓練基地內。

在保持著自己的日常訓練之餘,楊峰最多的時間,就是與這批“足球苗子”一起,享受足球帶來的樂趣。

而有一名世界級中衛的言傳身教,對於“致遠”青訓基地內的許多防守位置上的小球員來說,都是收穫頗豐。

經過一年的系統化培養,各地區縣市球探輸送上來了大量的足球苗子,來填補“致遠”青訓基地的空缺。

這個整個東北地區,最大的青訓基地,終於逐漸“人滿為患”了。

“楊總,按照您的吩咐,我們多個訓練基地的一期工程已經建設完成。”

楊峰在休息之餘,也在聽著負責管理整個青訓體系的主管的報告。

一年時間的發展,由於自己要全身心投入到利物浦的比賽訓練之中,楊峰其實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關注國內青訓基地的問題。

但是基地框架構建好了之後,請來了大量來自歐洲專業人士,和球探,以及構建了監察機構之後,這個楊峰設想中的青訓基地,目前為止還算是做得相當不錯的。

多達近百名球探,在楊峰的投資之下,散佈在東三省加上內蒙大部,以兩人為一組負責一個地區的球員審查,搭配上國際與國內的青訓教練和一定的文職管理人員。

建設了以地級市為核心的“小型”青訓基地,尋找散落在人群中天才是一方面,也對所有愛好足球想要進行系統足球訓練的青少年,開出一道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雖然楊峰投資巨大,但是也只是對一些得到教練或者球探認可的小球員,進行適當的減免學費,或者免費,大多數“平庸”球員,還是需要交一筆學費的。

只不過,這種學費,也肯定是在承受範圍之內的。

“我們的各個地級市的訓練基地,如今也和“致遠”訓練基地相同,都頗有一些人滿為患的感覺。”

“甚至還有許多家長,明明孩子不適合踢球,卻也非要把孩子送到我們基地,交著一筆學費,只是為了我們的教育資源!”

何來的教育資源?

對於國人來說,孩子的成績才是第一位的。

而好的成績,離不開好的老師。

國家近些年在嚴厲打擊在職教師的私下補課行為,學校也正在進行減負號召,不過學生們想要輕鬆,但是高考的獨木橋就擺在那裡,尤其是名校名額稀少的東北地區,家長自然是不願孩子的成績受到影響。

補課!補課!補課!

與其他發達地區更願意送孩子進行一些藝術薰陶,藝術培訓,或者動手能力的培養相比。

東北地區的孩子,補課內容相當紮實。

數學,英語,物理,生物,化學。

至於文科,你自己背都不會,補課有啥子用。

說什麼學習方法,這兒的人可不認那些虛的。

成績是硬實力,一兩個月成績不見效,還想騙錢,滾球子吧。

而最吃香的,當然是一些在職的老師了。

小學老師,吃香,一線教師更懂得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初中老師,更吃香,中考得考個好高中,才有更好的平臺呀。

高中老師,那些好老師,都是家長眼中的如來佛祖,都想讓這些名師,“點化”自家的潑猴。

而楊峰的足球訓練基地,和多省教育部門,地區教育部門形成合作關係。

課餘時間,花費重金在各地從官方聘請最一流的名師,來基地內講課,輔導球員們的課程。

官方支援,全名校一線教師,就問你家長心動不心動……

當然這麼賣楊峰的面子,倒不是國家體育部門有多大的權力可以下命令,而是經濟社會,楊峰家裡各大公司的贊助和稅收可都是各地的支柱產業,領導們,還是要給一些面子的嘛!

什麼踢球影響學習,在歐洲這種青訓模式,每天只需要練習一小段時間,就可以在之後得到名師講課的機會,家長們是趨之若鶩。

使得各地區訓練基地的小球員都是人滿為患。

擴建基地的同時,也讓各地區訓練基地,不得不快速剔除一些明顯不適合踢球的學生,給其他人騰位置,騰球場,騰課堂……

聽著自己的訓練基地,儼然有發展成為,官方授權的,最大的“補習班基地”的趨勢,楊峰也是苦笑。

明明是足球青訓基地,現在卻有著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

竟然還有家長是專門為了讓學生,能夠來補課的……

也就是自己不差錢,要不多收些補課的學費,這投資不就賺回來一大筆……

當然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

比如,第一批被重點培養的球員之中,在沒到法定簽約年齡的時候。

就被國內兩家中超俱樂部給撬走了4人。

這兩支關內的北方球隊,訊息還算是靈通,就是手段有些讓人不齒。

全部都是私下給孩子父母一筆錢,就讓孩子加盟了這兩支球隊的青訓。

只能說球員的實力太出色,但是家長卻沒有足夠的眼界……

還好,這種事對於楊峰來說只是噁心人而已,楊峰不差那點青訓培養費,不至於像其他南方地區,個人培養機構那樣,拿全部身家做青訓,好不容易培養幾個苗子後,卻都被不地道挖走,沒有補償都將青訓進行不下去那樣慘。

但是為了遏制這種風氣,楊峰還是向足協進一步要求制定更低的年齡標準的培訓合同,並限制梯隊球員報名註冊。

楊峰提議,由各地青訓向足協申報在冊的小球員,而這些小球員換隊,都應該給培養球隊按照不同的級別,適當的補償,否則不能註冊。

不過,糟心事也就那麼幾件,大多數的訊息還是好消息的。

不斷上升的小球員人數,使得這個匯聚關外最多足球天才的核心基地球員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各年齡段梯隊在一年內全部建設完成。

“感覺,是時候,買一支球隊來玩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