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召喚群雄帝王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一章:離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一章:離間

趙長青繼承兩地氣運一事,深受江湖中人矚目。

可以預料的是,因為他皇帝的身份,未來的江湖,必然會重新塑造格局。

自從上古先秦分崩離析之後,便再也沒有任何朝代的皇帝能夠在武道一途中達到像趙長青這種程度。

不論是哪個國家勢大,甚至是稱霸,都不能而且無法改變掉江湖的格局。

但是現在卻不同了,出來一位陸地神仙境界巔峰的皇帝,而且還繼承了兩國國運,已經打破了江湖和廟堂的平衡。

平衡一旦被打破,等待的,就是格局的重新洗牌。

黃丞那邊倒也是不辱使命。

耐住性子,等到了涼帝的親召。

對於他來說,在涼國的使命算是完成一大半了。

但是他不想止於此,原因很簡單,他想透過這次出使涼國,獲得一定的功勳,然後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謀取更多的福利。

他明白,在太初這一朝,所謂的家世顯赫已經不是國家考量人才的唯一標準了,今朝天子,大有重用寒門的勢頭,所以,想要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衣食無憂,恐怕還需要大量的功勳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

一場春闈的科舉考試,皇帝陛下重用了四位寒門子弟,讓他們去往楚地立功勳。

楚國被滅國不久,經歷了一場戰火的洗禮之後,很多的地方都需要重新建設,正是可以大撈政績的最佳時機。

毫不違言的說,在哪裡稍微一折騰,都能輕而易舉的幹出一番政績。

在楚地那個地方幹個一段時間,將來回到中央的時候,可就是有功之臣了,一定會被皇帝重用的。

但是他們這些世家出身的呢?

想要給家族的子弟安排一個去往楚地的差事,都難如登天。

也是從這一刻起,黃丞明白了一些事情。

想要為這個國家在多做一些貢獻,希望家族的後世子孫們,啃著老本依然還能夠活下去。

他能夠預料到,將來的世家子弟身份,再也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累贅。

世家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時間,已經從仁宗皇帝駕崩那天開始徹底結束了。

黃丞與涼帝徐鳳雲進行了短暫的溝通。

他們都沒有主動提及邊疆矛盾一事。

都想從對方的口吻中察覺出一些意圖。

但是,他們都沒有給彼此機會。

透過這次短暫的會談,徐鳳雲只給李義君說了一句話,“將魏國朝臣的檔案資料重新做吧。”

李義君沒有反對,點頭答應。

他們這一次,都看錯了這位大智若愚的魏國禮部尚書黃丞。

能夠擔任一朝尚書位置的人,可都是人尖子啊,豈有泛泛之輩?

但是,他們根據調查魏臣得知的檔案都一致認為,黃丞不過是徒有虛名之輩罷了。

然而經過多日不見斧鉞明爭暗鬥,他們都對這位‘徒有虛名’的禮部尚書刮目相看。

這就是魏仁宗皇帝給趙長青留下來的一個班底。

正是因為有他們這些人輔佐已故的魏仁宗皇帝,魏國百姓們才會有人說,仁宗一朝實為中興之治。

所謂的中興之治,可不是全靠仁宗皇帝一人完成的,這需要很多厲害的人物共同輔佐,禮部尚書黃丞就是其中之一。

沈萬三這邊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他選擇了一種直接了當的方式,那便是和宋國同歸於盡。

這樣的做法,可謂讓魏國雪上加霜,但是,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其它辦法了。

宋國怎麼做,魏國便加倍奉還給他。

雖然宋國是普天之下最富裕的國家,但是魏國卻是天底下最遼闊的國家,其疆域領土要遠超他國,依靠如此龐大的領土,倒是可以和宋國進行一場無硝煙的對決。

趙長青回到京城之後,看了這幾日反對諸國的方法和後效。

雖然說日子比以前更加難過了,但是趙長青絕對有理由足夠的理由相信,魏國定能披荊斬棘,安然度過此次難關。

宣政殿裡。

諸葛亮等人都是憂心忡忡。

趙長青卻一臉輕鬆,他向諸位大臣們笑了笑,開口道:“四國如此針對我大魏,無非就是覺得,今時今日的魏國,對他們產生了威脅,今日朕還偏要讓他們瞧瞧,今日之魏國,非是一些陰謀詭計就可以對付的了得。計算式連橫,他們也不行。”

諸葛亮知道這是皇帝陛下在鼓舞人心,於是趁機說道:“即使是四國再次對我國爆發戰爭,哪也沒什麼好怕的,大不了兩敗俱傷,到時候在搞財政,也為時不晚。”

趙雲點了點頭,也是說道:“今天向四國低頭,明日,他們只會變本加厲,倒不如一勞永逸,和他們抗爭到底,也讓天下人看看,今日魏國的實力。”

趙長青對他二人的發言很是滿意。

此間之事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四國之間的明爭暗鬥,還在持續著,誰也不願意退卻半步。

待眾臣走後,諸葛亮留了下來,向趙長青說了一條可行的計策,“微臣認為,四國並非鐵桶一塊,我們可以逐漸離間他們,以圖迅速打破他們的封鎖。”

趙長青對這個計策來了興趣,他問道:“你是說離間計?”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沒錯,離間之計,與端國合謀。”

趙長青道:“他會答應?”

諸葛亮道:“答不答應,其實都無所謂,只要我們將事情做了,讓他們互相生起嫌疑就好了。”

趙長青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既然有了計謀,那便去做,聊勝於無。

諸葛亮思慮再三,覺得還是去請賈詡出山的比較好。

本來,最合適的人選應該是自己,但是,自己需要操持國政,無法脫身,只能讓賈詡代行。

滿朝文武,唯有賈詡出使端國,才能夠令自己放心。

趙長青也同意了這一點。

諸葛亮推薦人選,他還是比較放心的。

不過,諸葛亮倒是特別想自己前去,這樣的話,能夠更好的把握和端國商談的分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提議經他自己的提議說出來,趙長青也不答應,因為現在,的確就是用人之際。

諸葛亮一走,這麼大的一塊疆域版圖,著實不好管理。

對於目前的各國處境而言,戰事一觸即發。

可天下萬民,總有一個期許,那便是希望戰事不會發生。

居安不思危,這非智者所為。

賈詡同意前往端國,這是他第一次出使外國,但是卻顯得異常淡定。

看樣子,他是胸有成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