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召喚大縱橫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五章 印刷工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五章 印刷工業

江河的探索當然不止這些,還有很多事情他早早安排下去,不過現今還沒有沒有浮出水面罷了。

目前,他就是要以無敵的軍隊守衛自己的領地,在他的治下進行一場試驗。

在這場試驗當中找到對付世家的辦法,把土地從世家手中解放出來。因為其中可能會走許多彎路,所以江河才不肯率軍出戰,一統天下。

畢竟如今自己地盤突然得來,本來就來不及消化,若是積極冒進,恐怕反而得不償失。古來突然勃興,突然衰落者,委實多矣。

陳淵雖然不解江河說得“一千八百年以後”是個什麼意思,大抵覺得是說自己才智突出,放在很久以後也能顯於眾人吧!

“那當然了,你當皇帝家學能淺薄得了嗎?如今天下士子,若是出身世家倒還好說,想讀書嗎書大抵都有,就算沒有花費重金也可求得。”

“可若出身寒門,讀書何其難也!不讀書又如何能知道古今之事?先啟了蒙,明了句讀,懂得了禮法,寫得了文章,中間多少坎坷?哪一樣不要名師教導,花費萬千?”

隨著陳淵的一陣嘆息,江河卻是聽出了什麼,腦袋裡靈光一閃而過。

此前,江河也在推廣文化事業。但僅僅是從政府角度出發,聘請大儒授課,增加講師薪水。要不然就是從穿越者的角度出發,建造紙坊,普及紙張。

可是紙張它不等同於書啊!

江河猛地一拍腦袋。活字印刷術自己怎麼給忘了!怎還能讓士子們用手抄書,這樣不行!太慢了!太貴了!江河在這方面完全是個急性子,不待陳淵在旁,就飛奔回府。

陳淵看著江河一拍腦袋就一溜煙地跑回城內,自然十分不解。沒了江河,他也失了兩分興致,草草轉了一圈也就打道回宮了。

回到幕府的江河忙令吏員傳來宋老。

宋應星看上去足有七旬,江河可真怕他出什麼意外。特地囑咐請來時候一定要慢,不要催促。

可是就算如此,宋應星還是很快來到。江河一手挽過宋老。

“宋老近日可好啊?”

“好著呢,如今朝廷在柱國的治理下,可是越來越好了。糧價降了不少,百姓都讚歎您呢!”

江河一聽,這宋應星也是老油條了。自己分明問他的是他身體好不好,卻反而誇到自己頭上。

“嗨,穀賤傷農,古今宜理。不過這次叫您來還真不是為的這糧食。您復原的曲轅犁我已讓人仿製千把,贈與洛陽周圍農戶了。”

“這可是仁政啊!”宋應星聽聞,眼裡放光。“不知柱國叫我前來,所為何事?自從入了柱國軍中,小老兒可是一刻沒停啊,上個月剛寫完的農業全書,如今還在審校呢。”

自從宋應星被江河召喚到大陳之後,可就一直讓江河敲詐,不斷工作。不停地把明朝的各項經驗、發明在大陳傳授、復原。真是一刻都不停歇。

“誒唷,可萬萬不敢把宋老累壞了。”江河眉開眼笑,有宋應星這尊牛人,真是省卻了他無數功夫。“這不嘛,我聽聞洛陽士子抄書麻煩,便想起畢昇的活字印刷來了。若是有了活字印刷,那天下士子讀書可就要方便多了。”

宋應星聽了江河之言,也頗為贊同。“嗯,這活字印刷卻是該極早推行。這事說來倒也簡單,只是需要柱國批下人手,我今日就可以開始研究。當年畢昇用的是泥活字,到了元朝又有人用木活字,到了我那時候連銅活字都有了,不知柱國想要哪一種?”

“哦?這還有差別?”

“當然有了,泥活字製作簡單,遇到生僻字即做即用。木活字倒是可以比泥活字保留時間長些,但是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又容易和藥劑粘在一起,比泥活字難多了。”

江河聞言明了了一些,又問道:“那銅活字呢?”

“銅活字自然使用時間最久,畢竟是金屬打造,儲存時間很長。但是製作困難,也最耗錢。”

“嗯先研究泥活字吧,最好先把這活字印刷給推廣出去,把書的價格先降下來!然後再逐漸改用銅活字,經久耐用,反而可以降低費用。”

宋應星點了點頭。“柱國果然英明,那臣這就去辦,還請柱國給臣批下些工匠。”

江河大筆一揮,直接從城外調走了五十名工匠,供宋應星差遣。

宋應星退下之後,便用召集來的工匠在洛陽周圍採集土樣。江河又批給他在城北幾間大院子,供他研究。很快,製作泥活字的泥料就選擇好了。

透過窮舉法,製作泥活字的火候也尋找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試刻字了。由於印刷是要刻反字,江河又特地找來幾位篆刻大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甚至天下文人之首的蘇東坡聽聞訊息也前往幫助,他寫下範字,讓人刻出。再放到爐火中烤制。短短一個時辰後,數百枚嶄新的泥活字就展現在人們面前。

兩日不到,宋應星就把這項技術帶到世間。因為火候掌控還是有些不足,這數百枚示例中有幾枚徹底裂掉,而字上出現細小裂縫的也有一些,但是成功的泥範字卻有九成以上。

不得不說,此次試驗很成功。宋應星連忙將此事報告給江河。就連江河都沒想到宋應星竟然這麼給力。三天都不到就把這件事搞定了,他連忙駕馬來到試驗場地。

當看清了眼前的泥範字的時候他不由心裡激動。在歷史上活字印刷術並未大規模使用,這並不是活字印刷術沒有效用,而是統治者沒有意識到他的重要性,甚至在明清時期還有專門的抄書人。

這活字印刷術也是一項大投入,低回報的事情,沒有人會去做。若是沒有政府的大力推廣,很難見到回報。

可這些在江河面前,完全不是事兒!

自己要糧有糧,要人有人,可以可勁兒折騰。江河還怕做不好,耽誤自己傳播文化了呢!

“好!既然活字如此簡單就製作成功,不如先以一本書籍為本,造出全部活字,開始試印刷!”江河十分珍惜時間,當天下午就讓他們投入到試印刷書籍的程序中。

“那要印什麼呢?”

江河想了想。“印論語吧。論語字數少,又是士子不可缺少的經書,大大印刷,廣推天下,肯定不是壞事!”

下達了命令,整個院落發出無限熱情,投入到製作泥活字的程序中。蘇東坡等一眾士子寫個不停,篆刻師父刻個不停,爐火上火焰熊熊,整個工廠都迸發出無限熱情。

就連江河都看得手癢,上前刻了幾個泥活字,突然一想,自己完全可以調更多人前來啊!於是一紙詔令,又宣來百餘工匠。

看著工場內,眾人幹得熱火朝天,江河沒等多久就得到了學而一篇。

論語學而篇不過五百字,工匠們把這一篇的內容所有字都刻了五遍,放到爐火中燒製。一個時辰後就燒成了,而且除去壞字,完全可以供三套同時印刷。若是補上百餘個壞字,可以同時印刷五套!

短短七八頁紙的內容,卻令江河深為觸動,自己這是真正參與到改變歷史的程序中去了。那個“而”字還是自己刻的呢!

不過很快,新的問題擺在了江河面前。雖然江河在大陳生活了數年,已經完全適應了沒有符號和大陳所用的字型。但是僅僅在剛才,江河親手刻了幾個字,就感覺這些現用字型實在是不如簡體字好用。

江河所使用的簡體字與大陳用的字型以及後世現行的繁體字是三個互有交集的圓圈。

在江河看來,雖然大陳的字型已經很是簡潔,卻還有更簡潔的必要諸如:馬、車、難、觀這些常用字,寫作簡體十分簡單。而大陳這幾個字所用的字型就是繁體字,寫起來還是比較復雜的。

不過江河仍然沒有提出,他認為改革文字,是很重要的決定,斷然不是自己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他打算一會召集重臣們商量一下此時。同時還有那文字符號,是否可以用到書中,以及文字排版問題,到底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還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不知是不是江河在場的緣故,場內的工匠的創作熱情被爆發出來。而士子更是直接對整部論語下手,因為主要用字在學而篇就出現不少。眾人把不常用字造了三四個,又把常用字多多造了。一天下來竟然把論語印得七七八八。

江河看著手中半部論語,差點懵逼。這樣高效的速度簡直震撼了江河。因為第一次印刷,書籍製造得還很是粗糙,只是把字印在紙上而已。還控制不好墨水,印得深一張淺一張的。

就算如此,江河還是十分振奮。按照這個速度,幾天之後製作完備的論語就可以成批印製。

幾日後,江河翻看著手中墨香未散的論語,喜從中來。突然想起來,既然有了活字印刷何必只印這一部經。

於是提筆寫下詔令,繼續擴大印刷坊。同時向外張貼告示以供給口糧每月百錢的待遇徵募學徒。因為各處缺人都是不少,江河直接大筆一揮,徵募不限人數。

如今洛陽糧價已經從一百二十錢,降到了近百錢,這樣的待遇足夠養活的起人來。江河又給工匠們定下五級待遇,除了學徒外,每升一級便有相應待遇。江河重視工匠,把最高一級的匠師的待遇等同於七品文官的待遇。

大陳對於工匠一直是特殊管理。因為工匠無需從事農桑,都由官府養之,所造器物也不能私自販賣,生活全靠官府供養,還時不時剋扣一些,生活困頓。

可自從江河主政以來,整個洛陽的工匠就一直沒有停下來。這樣的高強度的勞動,也換來江河的優厚待遇。江河更是直接授予,洛陽城中幾位大師級工匠“大匠師”的稱號,予以五品官員待遇,賜下洛陽宅邸和千石糧食。

因為江河下達的詔令,整個洛陽的閒散人等盡數聚集,投身工籍。一日間,洛陽的工籍人就增長了六百餘。

同時,江河又下令,凡是入工籍十年以上者可以隨時申報,予以脫籍。

雖然這是脫籍的號令,可卻把對工匠的禁錮解開了。那些原本因為加入工籍要接受官府官職,永世不得脫籍望而卻步的人也大起了膽子,前去報名。

這些報名前來的學徒,江河直接把他們歸屬到洛陽的各處工地,分給各工匠為徒,直接上手,實踐出真知。

這突然增加的經費,讓房玄齡叫苦不迭。可江河卻不這麼認為,這些工匠可都是財富,他們工作三十年不知能為國家創造多少財富,這一點口糧又算什麼?

大不了多採些礦,練些銅。前不久新上任的河東太守在河東郡中條山附近發現了河東田氏的遺留銅礦。河東太守上書江河,說在礦場附近發現錢幣模範,說河東田氏很有可能犯了私自鑄幣的罪狀。

江河當然不在意已經被他貶成三品世家的河東田氏,倒是中條山的銅礦讓他突然想起來,中條山可是中國八大銅礦產地之一!

消滅了河東田氏在河東郡的盤踞勢力後,河東田氏的田畝盡數歸為官田,礦場也就停歇下來。江河從洛陽派去數百工匠,打算重新啟用中條山銅礦,並在河東新設鑄幣所,開始制幣。

河東田氏留給江河的遺產還遠不止這些,河東郡可還有著一個巨大的鹽池,那裡產出的鹽不計其數。江河又在河東設立鹽官,主管鹽業徵收鹽稅。

對河東的開發使得河東成為江河的錢袋子,根據房玄齡預計,今歲河東的鹽稅和鑄幣所得就可達到萬萬之巨,用洛陽糧價換算,就是百萬石。與河東郡一年上繳賦稅都相差無幾。

突然多出來的一百萬石稅入,直接被江河用於振興工業。不止是城外在建的工業區和城內興起的印刷坊,那些江河又把目光放到了鋼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