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召喚大縱橫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六章 封禪泰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六章 封禪泰山

“這昌邑城,是東西之樞紐,南北之通衢。東接齊魯,西連韓魏,外瀕黃河,內臨泗水。實在是天機造化,氣數所……”

“打住打住!”江河蹙眉道:“以前你說你自己是世家出身我還不信,現在也信了幾分,你這說半天不著調的性子,實在和那些酸腐的儒士差不多。”

任乾行了一禮。“多謝陛下。”

“謝什麼?”

“謝陛下賜。”

“朕賜了什麼?”江河懷疑剛才任乾就是在下套。

“陛下方才誇讚下臣徒屬孔孟,是儒家門徒,這是賜了下臣一個出身。以後下臣就可以憑此言說四海,自詡儒門中人。”任乾道:“我與外人說自己是莒縣任氏之後,可卻沒人相信,今日有了陛下之語,也算能讓下臣認祖歸宗了!”

“好了!快說你是如何治理的吧!再不說都快到刺史府了!”

的確快到刺史府了,這刺史府江河也住了一年多光景,隨著眼前事物漸趨熟悉起來,江河甚至還認出了幾家商鋪。

“嘿嘿!陛下,下臣說了,這昌邑是商貿之城,真正的居民只佔了一半。這居民難以管控,所以臣把居民區設在僻靜地方,而把昌邑城的重要位置,設成商業區。”

“商分行商座商。昌邑的行商甚多,大多集中在城北的泗水碼頭,哪裡可真是髒亂差,卻是生錢的好地方。這城中的多是座商。雖然大多兼著行商的買賣,卻因為在城中有店鋪,就被下臣給拿捏了!”

“怎麼拿捏?”江河有些奇怪。座商洛陽也有很多,可偏偏城中就是烏煙瘴氣,一橫一豎的主幹道上倒是好些,但凡走入坊間小巷,那可真是糞便開會。

人、馬、牛、羊,幹的、稀的、半乾半稀的,今天的、昨天的、前天的。應有盡有。

“若是讓城中的捕盜來管,那需要的人力可太多了!臣以把商業區分成陣列,進行連坐。每月平定優劣高下。對於街道處理差的組加大稅賦!對於街道處理得好的組減輕一部分賦稅。”

“減去的賦稅不用太多,增長的賦稅也不用太少,達到一種既可以讓其獲利,完不成又會失去很大一筆收入。讓這些商人們心疼!這街道自然就管理好了。”

“原來如此,卻實不失為一種辦法!你寫封信給劉累讓他試試!”

在昌邑簡單修整幾日之後,江河也並未在運州停留太久。二月底,隊伍再次啟程,直奔東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次的目標是泰州。目標有兩處,一是奉高,江河要去封禪泰山。

說是封禪,其實封和禪是分開的。封泰山,禪亭亭山和云云山。這三處,都不需要江河親去,江河只負責抵達奉高的明堂,祭拜一下泰山山神。

這泰山山神,自然無需多說,就是之後道教演化出來的東嶽大帝。在閻羅王這個舶來品沒有進入中國之前,東嶽大帝是扮演著這個角色的。

哪怕是在閻羅王進入中國,並且逐漸融入民間信仰之後,東嶽大帝仍然扮演著地府中的重要角色,甚至還與南極長生大帝、酆都大帝、地藏菩薩、太乙救苦天尊的職能相互重疊。

當然,這些神靈在宗教典籍中的由來,也相當隱晦,尤其是南極長生大帝,化身無數。以上諸人,除了地藏菩薩這個大概借鑑了中國的外國神祇外,可能都是一尊神靈的化身而已。

無論如何,這幽冥教主的位置有誰來坐,江河並不關心。但眼下東嶽大帝毫無疑問地坐穩了這個位置。

這樣的神靈,自然是極早就被歷代帝王大加封賞,從漢代的泰山元帥,封到了宋代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大帝。

不過自宋真宗之後,便沒有皇帝來親自封賞泰山山神了。

其中原因,自然不必多說。

不過在這個時空,除了創下偉業的大陳開國皇帝之外,也有兩個皇帝前來封泰山,江河此來,以來是為了完成對前世封禪泰山行為的一種繼承。

和別的皇帝不同,這次封禪泰山並不正式,甚至江河不會出面封禪。只是派遣禮部官員上山封禪,江河則是在明堂中簡單祭拜完之後,美美地等著禮部官員回來就奔赴下一站。

封泰山的祝詞,禮部年前就整備妥當,被派來封泰山的官員也是一臉苦大仇深。玉皇頂多麼巍峨,就是在二十一世紀,山路早已修建好了,爬上去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而在這天然綠化做到極致的二世紀,山路難行,且多是土路,石板路壓根沒有。

皇帝的鑾輦在山下等著,禮部的官員是跑斷了腿。

帶著詔書來到泰山頂上,封泰山山神。這次的封泰山,禮部擬出的神號,江河挺不滿意,大筆一揮自己寫了一個。

反正自己是皇帝,封泰山做個師門,泰山也得願意。

至於什麼自己的統治權利是泰山授予的……江河哪裡會信。提筆寫下:太華真人東嶽青華仁聖天齊大帝含德執法天尊。

瞎編的名諱扣在的泰山頭上,江河感覺有種說不出的喜感,但又覺得有些不妙。畢竟真的有人會相信這泰山山神,並把自己給泰山扣上的名諱當做它的神諱。

想到這裡,江河大感無語,只想著趕快結束這場封禪,南下遊歷江南。

可封結束了,禪可沒有結束。

禮部突然提議,除了禪亭亭山和云云山外,要增禪梁甫山。對此,江河並不感冒,不管這梁甫山的由來。

梁甫山,又名梁父山。是封泰山之後,必禪之處。除此之外,漢代張衡寫了一篇名為《梁父吟》的文章,比喻仕途兇險,也被諸葛亮極為推崇。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說得就是這事。

既然禮部強烈要求增加禪山的名單,江河也沒話說。畢竟這次封禪並不正式。雖然江河如今身體不怎麼好,卻也有信心活個一二十年。還有大批的功績沒有建立,他怎能提前敬告天地?

不知禮部的官員是不是嫌棄腿沒有跑斷,竟然提出這樣的要求。亭亭山祠被江河維修得好好的,甚至云云山祠也事前修整好了,只有梁父山,因為臨時加上,還需事後建祠。

歷時數日,禮部官員把泰州的四座山跑了個遍,隊伍也終於可以南下。

畢竟,相比於封禪泰山,下一站,才更讓江河心動。

當年項羽來到關中,有人勸他定都在此,他卻急於東歸,理由也很簡單: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而今,江大郎,兜兜轉轉,在中國逛了一大圈,終於又要回到王家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