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召喚大縱橫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 督造大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章 督造大使

在知道了徐氏夫婦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之後,一種自然而然的牴觸感就在江言心底升起。哪怕江河因為要巡視海州的造船所,而給江言放了幾天假,和父母好好團聚。

可剛入家門,江言就感覺到一種深深的隔絕感。

“言兒,怎麼了?”徐張氏見兒子回來之後,一改往日,竟然沉默寡言起來。

這話雖然是在問江言,可徐氏夫婦都知道其中根底。別說江言,就是他們二人在說出江言不是他們的兒子之後,心底裡對江言也會有一種牴觸。

“我沒事,皇帝讓我先回來,等車馬南行再隨行離開。”

雖然徐氏夫婦也要隨儀仗歸京,但啟程之後,不用說也知道,無論是王美人還是皇帝,都不會他們常能見到。

故此,這幾天,就成了江言能和養父母最後久聚的時光了。

可被這種阻隔感,隔絕了的三人,卻沒了能夠交流的話,直直挨到天明……

另一邊,江河也在這幾日巡視了海州的海船製造廠。

嚴格來說,大宋的海船並不全在海州製造。但由於當初為了對付徐然,海州被選定為海船的集中製造地,和海軍最主要的訓練場所。各式海船製造的工坊,也逐漸在海州聚集,才幾年功夫,就讓海州成為了大宋最大的海船製造基地。

沿著海邊,足足數里,全是在勞作的船匠。晾曬中的木板擺放一地,而迎接皇帝巡視的官員,也有一百多人。

“煥章!這就是海州的造船廠了!”江河指著眼前龐大的造船廠,對已經心生嚮往的汪大淵道。

汪大淵字煥章。

雖說在前世,他屢次出海,熟悉海上事物,可卻也沒見過如此雄偉的造船廠,據他粗略估計,僅是這一家造船廠,一年就能造出數十艘三十丈長的海船。

不過,這只是汪大淵自己的估計。事實上,由於技術的落後,這家造船廠目前最大的海船,也只有二十五丈長,且僅有幾艘。大部分都是十幾丈長的小海船。

當然,這十幾丈長的海船,在大宋來說,也是世間頂尖的水平了。相比於只會製造漁船的扶桑來說,大宋的海軍天然處於無敵狀態。

至於西方的羅馬,或許掌握著更加現今的船隻製造技巧。不過羅馬造的船隻是為了在地中海上航行,和大宋需要面對的問題有著天然的不同。

“陛下,這造船廠怕是有兩萬人一起勞作吧?”汪大淵有些不敢相信,他之前見過最大的造船廠,也不過是有三千名勞工。

江河當然不知具體情況,示意一旁官員回答。

“這位大人,您真是好眼力。這家造船廠上上下下一共有一萬八千六百多名勞工,算上治安隊伍、上下吏員,真的有兩萬人!”

不光是汪大淵,江河也對這個數字十分滿意。“這個徐為,辦事能力還是不錯的!”

又問道:“這樣的造船廠,一共有幾家?”

“回陛下,這是海州規模最大的造船廠了,此外還有三家,負責製造小型艦船的,也有萬人上下。除了這四家大的,還有十餘家小型造船廠,各有其職。”

瞭解了基本情況之後,造船廠的官員帶領皇帝陛下及一眾隨行人員深入參觀了造船廠。

造船廠內來往工人,排程有序,號子聲穿破雲霄。船塢內,正在組裝三艘二十丈長的海船,其中有一艘已經快要組裝完畢。

眾人的參觀並未打擾組裝的進行,江河也由此可以一睹船隻的組裝。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沒有讓江河心底生出一絲厭煩,反而在他心中逐漸畫出一張巨大的藍圖。

“煥章,這艘船,可看出有什麼毛病嗎?”

“回陛下,這艘船,造式古樸,臣實在沒有見過,只能簡單評鑑。”

“沒事,說說吧!”

汪大淵走進看了看,最終評價道:“這船並非是基於海船建造的,臣在外也見到了水中停泊了兩艘新建好的船隻,也都屬此行列。”

“什麼意思?”江河道:“煥章是說這船不適合海上航行?”

“差不多!”汪大淵一連指出了船隻的幾個問題,最後下了一個結論。“此船在內海行船,尚且無異,若要遠洋航行,則等同送死!”

這話一出,造船廠內陪同的幾個官員瞬間把臉耷拉下來,他們幾人奉命造船,若是出了問題,他們是首當其衝的。

一名官員立刻反駁道:“這位大人,我等奉命造船,本是為了討伐徐然,後來徐然敗亡,陛下命我等督造東渡戰船二百四十艘。都是用於近海乘渡所用,自然要適合近海往來了!”

“的確!本官也沒說此船不合適。可扶桑在東,中間波濤二千餘裡,難免遇到風暴。此船船底甚平,吃水太淺,若遇風浪,則船翻人亡,豈可不在意?”

“這……”幾位督造官被說得無力辯解。

畢竟幾人不過是官僚而已,對於專業知識並不熟悉。他們這些督造當局,可不是來督造的,而是來做當局的,自然辯不過汪大淵。

“那這船真的就就百無一用嗎?”江河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把真金白銀砸錯了地方。

汪大淵立刻回應。“並非如此,陛下,此船不過暫時發現有些小毛病。船體究竟如何,臣還需仔細觀察一番。”

“嗯!準了!”江河當即下令暫停這船的組建工作,讓所有勞工下來,僅讓汪大淵上去觀察情況。只見汪大淵讓隨行的徒弟拿來一個箱子,就提著箱子上了空無一人的海船。

開啟箱子,各色工具擺得分明,汪大淵拿出來一個小錘子,在船上敲敲打打,有拿出各色工具,一一試驗了一番,船下的江河等的不耐煩了,汪大淵卻很來勁,對江河道:

“陛下,這甲板並沒什麼大的毛病,臣還需入內檢驗一番,不過用時太長,怕陛下等不及!”

“就不能快些檢測嗎?”江河可不想一天就視察了這一艘船。

“這……”汪大淵很為難,向江河解釋清了原委。“陛下,臣實在不能以一時推測出這船的具體情況。海船一絲一毫都不能放鬆,一旦一處地方出了問題,可能會葬送數十百人的姓名啊!”

“那愛卿就先下來吧!朕命人看好此船,讓卿隨時監測就是!”

汪大淵點了點頭。“如此也好!”

江河當即調來二百衛士,護住了海船,不讓任何人靠近。便與眾人繼續去參觀造船廠的其他工序。

製造海船,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木料變成可以在滄海中馳騁的巨輪,自然需要無數工序。

在海州造船,正好可以就近採用泰山、沂蒙山內的巨木,還好此時巨木還有很多,江河並未因為原料而耽擱太多經費。

大部分的經費都用於運輸、製造上了。

採來的巨木運到海州,要分到各地切割、晾曬、浸泡、塗漆、光是準備製造海船必備的木板,就需要數年功夫。

還好江河之前已經下令囤積不少,又蒐集了民間資源,對此並不缺乏。

待原料準備完畢,就需要海船模型,把原料根據用途製成各個區塊,最後組裝,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航,就可以正式交付使用。

目前在海州,江河已擁有四十多艘長度超過二十丈的大型海船,小型海船也有一百多艘。除了基礎的海員外,大概可以運輸將近兩萬人渡海。

若是再加上可供排程的民間運力,江河現在已經可以支援運送三萬人抵達扶桑。運輸週期在二十天左右。

於此同時,海軍船塢內還在源源不斷地建造各式海船。江河相信,等到今年春天,進攻扶桑的海船就會處於飽和的狀態。

而江河也已經準備好在那時率領軍隊渡海,遠征扶桑。

一天遊覽下來,江河信心大增,甚至打算提前派遣一隊兩三千人的部隊入駐扶桑,作為先鋒。

當晚,江河召集法正、張諒、王猛、王壽、齊凌、汪大淵、楚平、趙採、郭陽等隨行人員,召開了此行第一次軍政會議。

以往處理事務,江河都是軍政分離,軍事則與法正、張諒、王壽等商議。政事則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商議。

此次軍政兩界都受到了召喚,讓所有人都趕到驚奇。

自大宋建國之後,江河就刻意地分隔軍政兩事。武人不干政,文人不掌兵,一直是江河奉行的對內準則,不說巡行的時候,就是尋常在京,文武官員都不常見。

而處於文官和武官中間尷尬的兵部,則成了江河重點照看的物件。一年來,兵部因此遭受黜落者,六品以上的就有八人。

江河當然知道這些人其實不大可能聯結文武,但他還是以此放出訊號。這種做法立刻取得了成效,不光是文人避諱武人,武人也遠離文人。就算是婚姻上,文武也不敢相互聯姻,只敢在自己的圈子內挑選佳婿、良配。

眾人落座,文武官員也不敢有任何眼神上的交流。

“今日召喚諸位,是朕有些錯誤估計了海運之事!”江河有些沾沾自喜。畢竟在還沒見到自己命人建造出來的海船之前,江河一直是比較保守地看待此事。

當聽到手下如實彙報的時候,他還以為是官員為了討好自己而大放衛星。等到了海州,真真正正地看過之後,江河才意識到了自己和東瀛在科技上的差距。

同行而來的狗古智卑狗,看到水寨中密密麻麻的艦船,當場就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江河擺出一副天朝上國的威儀,內心也被深深震撼。

前世江河生在海邊,當然見過海船,可當他見到自己的海船之後,發現大宋的海船也沒有那麼不堪。反而在他融入這個時空後,竟然也感覺出來一絲壯觀。

“徐卿,此事你辦得不錯!”江河立刻對徐為表示讚揚。

得了皇帝陛下的認可,徐為誠惶誠恐地回答。“能讓陛下滿意,臣便知足了!”

“朕打算繼續讓戶部撥款,在吳州、越州兩地興修海船廠,諸位以為如何?”

被誇獎了的徐為差點沒反應過來。

不是說我做的不錯嗎?為什麼還要在別的地方建廠?

就在徐為愣神的功夫,專業人員汪大淵先予以認可。“臣以為此事可行!”

徐為連忙看過去,心道:“不對啊!陛下不是封你為海州海船督造使嗎?你怎麼還向著外人?”

汪大淵解釋道:“如今海州等幾家造船廠已經接近極限,泰山供給原料有限,若想繼續擴大產量,只能在其他地方建造船廠。”

“吳州、越州臨近山區,巨木頗豐,原料充足。且吳越兩地良港眾多,距離東瀛也更近,之後的海洋貿易值得大力發展。相比於海州具有更大的優勢,臣贊同!”

“孝直、景略?你們二人有何意見?”江河把目光望向兩位肱骨。一個是能被劉備認為謀主的頂尖謀士,一個是輔佐苻堅雄霸北方的千古良相,二人若是認同,江河當然可以放心。

二人相視一眼,也表示沒有異議。

“煥章所言,已經至矣!”法正道:“不過此事,還得問問趙郎中,戶部究竟能拿出多少錢來。”

被眾人目光聚集的趙採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儘管他只是一個郎中,但論資歷,比法正還要深上一些,而他品階尚低的原因也不是什麼能力不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趙採久在外為刺史,是江河信得過的地方官。之所以招入京城,還是因為趙採久為江河鎮守一方,在地方上封無可封。所以招入京城,先授以郎中,陪同江河巡遊鍍金,才好給他繼續升遷。

作為外出最大的戶部官員,趙採雖然只是個郎中,卻負責朝廷與小朝廷之間的交流,自然熟悉戶部情況。

“戶部如今國庫內大約有六十五萬萬錢,今年戶部報上的全年支出大概有四十五萬萬錢,尚有二十萬萬的留餘。”

八月算民,連同秋稅,現在的朝廷正是財大氣粗的時候。

“那好!撥出五萬萬錢,作為專款,修建吳越兩地造船廠和一應費用!”江河又對汪大淵道:“煥章的能力朕今日也見到了,朕現在即封卿為正三品海船督造大使,負責海、吳、越三地,海船督造事物!務必為我大宋造出天下一流的海船!”

“多謝陛下封賞!”汪大淵也愣住了,他本以為皇帝會另行挑選官吏擔任吳越的海船督造使,來作為競爭者,督促自己。沒想到皇帝竟然一下子把三地海船督造都交給了自己!

汪大淵感激涕零,謝過江河,會議也終於迎來的最重要的軍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