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召喚大縱橫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青苗之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青苗之法

時間轉眼來到了昭泰五年二月初一。

與平常的初一不同,二月初一可有一件大事,那便是規劃!

這是已經立下來十多年的規矩,三位平章與六部尚書及御史中丞、鴻臚寺卿、大理寺卿如期而至。今年又不同以往,昭泰皇帝已經在位五年,今年剛好是建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年份,不可謂不重要。

這樣的密會,直接在千機閣內召開。狹窄的樓閣內,正好適合這樣的小會。殿內只留下上述十二位重臣以及內廷總管郭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要不是皇帝和十二位大臣需要人來伺候,郭濟其實也要被拒之門外。千機閣外,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為了召開這場會議,江河提前多日就把射聲軍調入宮中佈防,以防止機密洩露。

雖然已是二月,天氣卻還不太暖和,郭濟親手點燃了閣內的幾個火爐,又開啟閣樓上的小窗,便留在一旁伺候。

和往日朝會不同,十二位大臣都有坐席,皇帝也不過略高一點。

“今日召集諸位,也不用朕明言為了何事,各部逐一彙報吧!”

隨著皇帝隨意的一句,諸位大臣依次彙報了去年工作的完成情況和對今年工作的計劃。不得不說,幾部做出的彙報,較之以往強了太多,江河挑不出什麼毛病,只能頻頻點頭,偶爾插上兩句,提出自己的看法。

由於江河無以復加的威望,幾位大臣雖然久居高位,在面對皇帝的批評時候也不得不恭敬萬分,接受皇帝的指示。

匯報工作進行得很快,只過了兩三個時辰各個衙門就基本彙報完成。就連對今年工作的規劃,也在賜宴之後一個小時內結束了。

見工作完成得如此順利,江河也沒有放走幾人的意思。

“朕統御天下,業已五載,然困於宮囿,未能查民之全貌。較之於朕,諸位卿公可知民之憂乎?”

幾位大臣相視一望,先後說出自己的看法。

平章法正作為百官之首,第一個發言。

“陛下,臣等雖然聯絡君民,然地位愈隆,權柄愈重,自決於民,臣等慚愧。”

“何必慚愧,卿等皆國之幹城,身肩重任,豈能日日無所事事,只去觀察百姓?可四方牧伯,明者實少,不得不仰賴諸位卿家。”

江河解釋道:“所謂天命者,實則人心也。不知民,而能得人心者,朕未所聞也。”

“曩者,晉王作逆,四海沸騰。諸侯不以惠愛為德,相互傾軋,攻伐周鄰,乃至天下動盪,生民有倒懸之急。當此之時,朕發壟畝,知天下之所欲安,故提三尺青鋒,投身卒伍,乃定有天下。”

“而今,天下已安,朕懷天命,而恭登大位。每每思之,不由忐忑。身居紫宮,隔絕於民,不知民之所思,不能以人主而饋於其民,是朕之所過哉!然朕有開國克定之功,百姓雖然有怨,也可容忍,至於百年,未可知也!”

聽了江河的話,滿座公卿無不歎服。

“陛下長謀遠慮,臣等未及!”

“大宋有如此之君,實是天下之福矣!”

群臣們的馬屁,被江河坦然接下,又聽他道:“諸位卿家,可有餘策,以濟天下乎?”

皇帝的話,讓群臣相覷,終於站出來一個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此人身著緋紅官袍,頭上烏紗,戴得緊實。肅穆的臉上帶著三分恭敬,將近八尺的身高,也不像是個南人。

“陛下,臣刑部尚書王安石,有事啟奏。”

“介甫有何良策,益於百姓?”

“臣有青苗法一則,願陛下行之!”

江河聞言,臉瞬間變得與王安石的臉一般黑。

青苗法,你不是驗證過了嗎?

而且青苗法也不是王安石的獨創,它最早被用於唐末割據時期。即向即將耕種,卻不能承擔耕種費用的貧困農民借錢,再待秋收時還清所欠欠款,再補上利息。

按照常理來說,青苗法透過國家承擔風險,既可以擴大生產,又可以一直兼併。甚至農民交還的本息,還能補貼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在使用之初的確很成功。

可等到王安石為相,大舉推行青苗法後,雖然初見成效,可卻由於用力過猛,各州各地都被分配的數額,更有官吏為了自己的前途,攤派青苗款。

這樣,原本富足的百姓,卻不得不去借自己本就不需要的錢。而青苗的利息也越來越重,從兩三分,一路飆升到四五分。官吏們又附上了許多名頭,使之變成地方敲詐百姓的手段與苛政。

王安石可不是大老粗,他一見江河臉色一黑,心底一緊。

他當然知道青苗法的弊端,可在他眼中,這一次不一樣。畢竟,他已經在北宋進行過了一次嘗試,知道了許多在未實行青苗法時所不知道的後果。

何況,他也有能夠勸服江河的理由。

“陛下,臣之所行青苗法,與陛下創立的兩家銀行,有很大關係。”

“哦?王卿是想著用銀行來開設科目?”

“正是!臣思以官府代辦青苗,極有可能導致苛政。與追求前途的官吏不同,陛下所創立之銀行,實是商業組織。兩家銀行雖然都有朝廷背景,卻因力量不足,無法強迫地方。”

“嘖。”江河沉吟一會兒,感覺有些道理。

倒是和後世的農村糧食支助補貼差不多,不過相較於後世的純粹補貼,大宋的青苗法看起來就有些……

這也沒辦法,大宋窮啊。別說給糧食支助補貼了,就是光取消農業稅,大宋就少了三分之二的收入,一下子就會讓收入赤字嚴重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可相較來說,青苗法的確可以幫助各地振興。且收益的,不止是農業發達的地區,江河甚至還舉一反三。

是不是也可以搞出來一個幫助農民開墾荒地的科目呢?是不是也可以搞出來一個幫助農民購買農具、家畜的科目呢?

甚至農村建房,自己也可以提供貸款。

這些專項資金,只要是用於農業,就以低於市場的利息,給予貸款,進而促進農業振興。

念及至此,江河的思路彷彿被徹底開啟。而且江河也由此轉變了思路。

既然青苗法的弊端,自己已然知曉,那麼憑藉自己的威望和朝廷眼下極高的行動能力,小心控制青苗法,最大程度削減其弊端,甚至是完全杜絕,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事情。

甚至,如果青苗法出現了反噬狀態,有害於國家,成為了苛政。江河難道就會對此徹底一無所知?

在這一點上,江河還是很有自信的,看看自己的文臣團體,可能能極早發現這一狀態的。

況且,就算青苗法執行之初,肯定是有益的,這在唐末以及北宋都得到了印證。如果青苗法最後,真的成為了苛政,江河也不會怕。

畢竟,連北宋都能輕易把青苗法給停下來。江河又為何不可呢?

思慮萬千,江河終於認可了王安石的獻計,並將自己的想法說出,認為可以擴大科目,在利息方面也提出利息可以極低,甚至可以不索要利息。

只要能振興農業,四海昇平,那江河就別無所求了。

此言一出,不光是被得到了認可的王安石,殿上所有的大臣,乃至於侍候在一旁的郭濟都為之動容,齊聲呼道:

“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