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師道成聖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76章雙神爭勢【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76章雙神爭勢【四】

若非眾人能夠感受到,新宇的規則之力的動向,只怕眼前的一幕,會被眾人當做一場夢境。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當伏羲察覺劍俠客眼中,閃爍出一抹殺意,頓時心中暗道不好。

眼下十殿閻王那些蠢貨,竟然沒有跟隨而來,顯然自己一人難以抵擋眾人,雖然十殿閻王助力不大,但是也能牽制最少一位敵人,如今的境地,伏羲怎敢多留,頓時轉身便走,化為流光直奔九重霄而去。

進入九重霄之中,伏羲尚可依靠規則之力,與劍俠客等人一抗,可是處於這凡間,他們的實力都被壓制,伏羲有如何敢與對方交手?若是被對方牽制此中,他絕對要隕落凡間了。

“殺。”

劍俠客也只是心中念頭剛剛閃爍,便見到伏羲化為流光而去,眼下他們遁入凡間,實力都被凡間的規則壓制,甚至他們都不敢動用超過凡間的能量,若不然不管他們是否契合新宇的規則,就算是不被凡間規則泯滅,亦要身受重傷而逃。

而今如此難得之機,劍俠客等人若是不能僅僅抓住,想要斬殺伏羲,無疑是要費盡力氣,甚至還不能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九道流光,自凡間直奔天界,可是凡間的眾生,卻沒有任何關注,也只有那些凡間的強者,能夠與漫天的血芒對抗,尚可有一絲察覺,也不敢分神他處。

此時,一座山峰之處,那光頭和尚地藏,遙看九道流光消散之處,嘴角不禁輕輕的一橋,暗暗的嘀咕了一句:“哼,想要發現我的蹤跡?豈不知神主早有防備,又如何能能被爾等宵小探查得知?”

山峰之巔,一座恢弘的寺廟屹立此處,地藏轉身快速登頂,來到最中心的大殿之處。

此時,七名和尚端坐中心,手中緩緩撬動木魚,四周詠誦的經文,釋放出一道道威嚴,令人不由自主靜心的氣氛。

“師尊。”

當地藏踏足大殿之內,七位僧人睜眼凝視,見到來人乃是地藏,急忙起身恭迎,目送地藏緩步走到了,最中心的蒲團前方。

“爾等不必以師尊相稱,事到如今,爾等也該出世,恢復原本的記憶了。”

此言,說的七人大為迷茫,可是源自對師尊的尊重之情,七位僧人倒是沒有開口,說出他們心中的疑惑,只是靜悄悄的站在前方,等待師尊繼續出口,為他們解惑就是了。

看著面前七位神態各異的僧人,地藏亦是微微一笑,直接揮手丟擲七枚寶珠,這金光四濺的七枚寶珠,乃是佛門至寶舍利子,亦是七人轉世九次,封印其中的佛力。

如此七枚至寶一出,頓時整個山峰都籠罩濃濃的金光,四周血氣轟然消散,便是那些距離山峰近一些的生靈,亦是眼中恢復清明,疑惑的看著四周,紛紛向山峰叩拜,雙手合十讚頌此山之神。

“爾等道友該出世,蕩平寰宇,掃除一切陰霾,令眾生向善,復凡間之太平。”

此言自地藏口中傳蕩之後,七枚舍利子紛紛,自七位僧人頭頂而入。

片刻之餘,七位僧人便端坐煉化之上,滿臉喜意的互相對望一眼,再次向地藏拱手一拜,口中同時傳出:“吾等謝道友護法之恩,道友當為我佛道第一神。”

“爾等此言差矣,昔日我乃佛門高僧,也只是凡神罷了,而今我乃天道守護人,自甘居於神主之下,神主便是我意,神主便是我隨,如影,如夢,非為佛門而為,故不入佛門之道。雖我以僧人之身行於世間,但我心已非向佛之意,與爾等則有不同。”

說到這裡,見到七位僧人流露出疑惑之情,地藏也是微微一笑,並不開口說出太多的解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護佑爾等,乃是受神主所託。此乃佛門大興,取代妖宗之勢。大勢所趨,乃神主所定,佛門之興,乃是規則所行。日後佛門衰敗,便是大道歸一之時。屆時心存善念之輩,皆入神主淨土之地。

爾等受命轉世,乃是挑選心善之輩,無論妖魔,亦是鬼怪,人族也好,異人也罷,只要心存善念之徒,皆要收入佛門。非僧,非徒,只為庇護所行,故此你們心中要有分寸,莫要心存私念,到時萬劫不復,愧對神主之恩。”

地藏看著已經恢復記憶的七人,嘴角含著一抹笑容,心中也是大為感嘆,不想著新宇三劫過去,還有這麼一道劫難,這般的劫難,合該佛門大興,對此地藏也是大為佩服,神主佈下如此後手。

“吾等明白。”

七位能夠轉世,倒是知道魏央之意,不用地藏如此慎重之言,他們自然心中小心翼翼,不敢有半點的私念摻雜。

不過地藏這般的嚴肅的警告,令他們更是慎重以待,也算是敲了一個不小的警鐘,讓他們的心中,不敢升起有半點的私念。

“那便去吧?開宗立派,乃是你們成就大勢之際,而普度眾生才是你們的責任,勿因小利,而矇蔽內心,勿以機緣,便矇蔽了雙眼,屆時悔之已晚。”

雖然知道文殊與六位器靈,準確的來言,已經擁有人身的轉世體,絕對不會背叛魏央,也並非是心存惡念之輩,但是地藏還是嗦一番。

便是以人族為己任的伏羲,也因為自己的利益,選擇與魏央背道而馳,甚至因為各種的緣故,竟然令如同兄弟的二皇隕落,誰能保證他們不會背叛?不會因為私慾導致他們違背了內心?

不過人心善變,人心也有忠誠不渝之輩,究竟能夠走到哪一步,誰也不曾知曉,只能任由時間來證明一切。

文殊等人駕馭坐下金蓮,紛紛離開此山,亦是沒有一起同往,七人各自佔據名山佈道,無論種族,無論類別,只要願意居於佛門聽道,他們皆是傳授於佛法。

一時間,凡間佛光大作,四周名山之地,人人得以清明,故俯首拜佛,自稱佛門弟子。大道輪迴,萬載時光,如水流逝,誰也未曾想到,萬載之後,佛門在新宇之中大盛。

隨著佛門弟子越來越多,得道高僧各自離開七座名山,也在各地名山古蹟開設廟宇,凡間的血芒越來越弱,生靈自然為之清醒,得以令殺孽抵消,凡間也越發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