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有一個小黑洞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4章 ‘月宮探路者’1號發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34章 ‘月宮探路者’1號發射

眼前的月球登陸探測器2號是備用探測器,它現在是處於跟已經蓄勢待發的已經裝到巨靈神2型重型可回收火箭裡的那個1號一樣是包裝好的,為的就是在確保1號萬一發射失敗的情況下,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重新發射一次,不耽誤探測計劃的時間節點。

當然就算是1號成功發射了,也不是說這顆2號就沒有什麼大用了,月球那麼大,想要將它探測完成光靠一臺登陸探測器那要探測到啥時候,就算是這臺登陸探測器的重量高達14.7噸,攜帶的各種探測器數量和相關的實驗載體也有好幾種,但是相關的探測任務想要全部高效的完成,肯定還是需要有更多的登陸探測器去加入到任務中的。

這個重量可能大家不太理解,那麼參考一下我國的嫦娥三號任務就知道了,跟嫦娥三號探測器一樣,‘月宮探路者’探測器也是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兩器組成。等探測器著陸月面後,在測控系統和地面應用系統支援下,探測器攜帶的有效載荷開展科學探測。

但是嫦娥三號的所有載荷加在一起的重量也只有3780公斤,如果除去著陸器下降時需要的減速燃料等其它重量,那麼它的乾重也只有1220公斤,具體到玉兔號月球車的重量那就只有140公斤了,這個數字一對比就可以知道14.7噸的總重量是個什麼概念了吧?

總重快比嫦娥三號重近4倍,乾重也重達10.4噸,要知道一輛重型牽引車一般也就在8到9噸的重量,它的乾重比一輛重型卡車都還要重,可以多攜帶多少探測裝置和實驗載體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就算是這樣,一臺登陸探測器的探測範圍也很小,但是月球需要探測的範圍那麼大,各種地質條件都有,光靠它一臺肯定不行的,所以就算是1號探測器順利的發射成功了,2號備用探測器也會在隨後發射到月球的不同區域去執行探測任務的。

正因為如此它是包裝好的,不可能為了雷天唐的參觀就重新把它開啟讓它做實際的動作展示,所以這邊瞭解了一下情況後雷天唐就帶著凱拉跟在張漢修的後面去火星登陸探測器那邊去參觀了,‘新家園開拓者號’火星登陸探測器的測試工作可還是一直都在進行著的,那裡更有看頭。

滿足了好奇心以後,雷天唐也就不好繼續打擾張漢修他們的工作了,帶著凱拉自己在基地裡到處逛逛,等正式發射的時候再過去看看就好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次的發射任務當然也有媒體在關注,雖然現在登月探測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之前完成這項工作就可都是國家力量才能完成這樣複雜的系統工程的,這次無限引力集團這樣的一家私人企業也要進行這樣的探月工程,本身的新聞關注度就很高了,更何況這家企業的名字叫無限引力集團呢!

這個名字就代表著新聞關注度!不過因為現在還沒有開始發射,所以到現場的記者不多,不過這些頭鐵的選擇早到的記者們也沒有辜負他們的等待,拍到雷天唐和凱拉現身的場面也能夠吸引一波關注度了。

不過就算是發射成功了,前面一段時間大家也就最多關注一下,因為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探測器能否成功的登陸月球,這才是這個發射任務是否真正成功的標誌。

在記者們的鏡頭和網友們的關注下,捆綁了2個輔助助推器的‘巨靈神2型’重型可回收火箭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拔地而起,劃過了一道優美的弧線順利升空,將‘月宮探路者’1號探測器直接發射至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接下來它還需要飛行幾天的時間才能到達月球,那個時候正式的登陸程式才會啟動,而大家跟關注的也是那個時候,不過就算是成功發射了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一個成就了。

熊安臺還有張漢修以及這個專案的所有參與者都非常的興奮,當天晚上除了必要的值班監控人員以外,其他人都跟雷天唐一起在食堂裡舉行了一個小的慶祝活動,當然更重要的慶祝活動也是要等登陸探測器成功降落月球表面並正式開始工作以後才會進行,那個時候就可以全員參與了!

“歡迎各位領導來我們‘蓋亞’基地視察!”雷天唐笑著跟公司在基地的高層一起迎接了來參觀探測器登陸行動的領導們。

離成功發射‘月宮探路者’1號探測器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探測器飛得倒是挺快,也就不到5天時間吧就到了月球附近,探測器開始點火減速,經過主發動機約5分鐘的點火工作,探測器成功進入100公里X400公里的橢圓環月軌道。

這代表著著陸程式就要開始了,這個時候這次任務的關注度就非常高了,連很多領導也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見證這最後一步,這可不是滿足什麼好奇心,月球登陸探測器登陸這些領導們誰都看過,沒有什麼稀奇的地方。

他們選擇在這個時候過來參觀視察,為的還是給無限引力集團打氣,畢竟這次任務也是開創了一個歷史了,私人公司全面參與到探月計劃中來到目前為止可就這麼一家,無論是在哪個國家都應該被重視的,更別說這家公司還是無限引力集團了!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無限引力集團的這次發射任務國家方面也是深入參與到其中的,早在無限引力集團的‘月宮探路者’1號探測器設計之初,國家方面就對這次任務提供了很多的幫助,嫦娥系列任務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的送了過來,讓深空實驗室少走了很多彎路。

後面更是在後續的探測器設計中也提供了很多的幫助,當然了,無限引力集團的全新設計也為國家的後續探月計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技術的交流進步就在這樣的合作中達成了,算是一個深入合作的典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