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何處望神州最新章節列表 > 番外篇:關於太監的一些看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番外篇:關於太監的一些看法

說起太監,我們總是以一種很鄙夷的目光去看待。其實關於太監,或說是宦官、中官,各自所處的位置不同,看法也不一樣。

最主流的當然是很反感的,認為太監禍國殃民的,這一類人主要是讀書人以及讀書人背後的官紳集團。平心而論,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滅亡,還真的不是太監造成的,有說秦漢唐明的,認真研究一下,這四朝滅亡主要是地方割據和黨爭造成的,宦官不過是士人集團拿來掩飾自己罪過的替罪羊。如果非要說是宦官的錯,那麼請問西晉、東晉、隋、宋、元、清這麼多朝代又是怎麼滅亡的?中國歷史上唯一到現在還存在的集團,就是官紳集團,說白了也就是利益集團,這部分人手握國家經濟命脈,大部分資源在他們手中,其他集團上位勢必損害他們的利益。所以實行了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雍正帝被罵死了,能夠靠宦官集團把全國的礦稅鹽稅查稅絲稅收上來的萬曆帝更是被黑出了血(國庫空虛的朝廷能夠打“三大徵”?)。可惜的是,官紳集團從古至今大部分時候是掌握著輿論的,所以他們想抹黑一個人實在是太容易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作為統治者,也即皇帝,對於宦官卻是視為左膀右臂。這倒不是說宦官不會給他戴綠帽,而是宦官是皇權的側影,皇權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宦官也只能依附於皇權,所以自古宦官真正想要謀反的還真沒幾個。漢唐明末年,清除了宦官集團,隨即皇權崩潰。宦官是皇帝的耳目,是皇帝忠實的奴僕,作為皇帝只能教訓使其收斂,而不能將其剷除。崇禎帝倒向了官紳集團,結果江南的賦稅

從大蟒蛇縮水成頭發絲,他是留下了勤政的美名,可是大明朝沒了。

大漢天下四百多年,到桓靈二帝,宦官是弄得烏煙瘴氣,但是從國家運轉層面看,國家尚在正常運轉,大將軍何進在高富帥官N代袁本初公子的攛掇下誅殺宦官,最後宦官是被滅完了,但是大漢王朝從那時起實際已名存實亡。

大唐是很多憤青心目中的盛世王朝,一個藩鎮都可以擺平外族入侵,一個使臣都可以借兵把印度給爆了。但是大唐的宦官是歷史上最瘋狂的,有帶兵打的越南人哭爹喊娘的,有廢立皇帝發動政變甚至給皇帝戴綠帽的都有,唐朝後期幾代君王都試圖誅除宦官集團, 最後終於成功,然後唐王朝被朱溫取代。一個叫張承業的宦官花了畢生心血去輔佐李克用父子滅了朱溫建立的梁國,建立了只是國號叫唐的後唐王朝。

大宋的宦官在前期很多都是武林高手,可以領兵作戰,可惜大宋朝鑑於唐代宦官的瘋狂,對宦官始終沒有從整體上重用。

大明的宦官,與其說是宦官,不如說是大明朝的情報部兼監察部和辦公廳,大明朝自從確立了“監閣共理”的行政運行機制,國家大事基本都是內閣與司禮監共同議決,皇帝多數時候只是會議主持人。這樣就不難理解大明朝除了太祖成祖兩位君王,其餘的朝代大臣都敢和皇帝爭執,都敢罵皇帝,所以大明有海瑞直接罵嘉靖是昏君,放大清你試試,除了滿門抄斬恐怕連祖墳都得被刨了。崇禎帝誅滅了魏忠賢,樹立了微信,但是從此大明朝的情報部門被摧毀,稅也收不上來,直

至最後崇禎帝在煤山吊死,陪著死的只有宦官王承恩。

作為宦官自己,他們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就複雜了,因為很多太監很可憐,不是戰俘就是家境太貧寒而來的,所以他們只能追逐金錢,所以太監貪財。當然貪戀權勢的不少,所以才有了那麼多大太監。太監中也不乏有抱負的,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也不在少數。ps:關於太監的戰鬥力,有人提出質疑。有興趣的可以去瞭解一下唐宋兩代太監上陣殺敵的軼事。

作為我們現代人,當然不希望再有太監,因為說到底這是一種野蠻和殘忍的制度下的產物。生理上的太監確實是沒有了,心理上的太監呢?

夜半酒醉,送一首百日歌博諸位一樂

百日紅,百日美,百里春風惹人醉

百日晴,百日好,百花從中不思歸

百日遊,百日樂,百日泛舟江湖中

百日勤,百日累,百日耕讀有幾回

百日春,當惜春,春去花落不可追

百日勞,百夜思,繩鋸木斷穿石水

百日夢,百日笑,且上頂峰問天高

百日言,百日歌,日日夜夜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