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何處望神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二章:定陶變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二章:定陶變局

王鐵柱與何無極拿下睢陽之後,洛陽的虞國軍隊直接撤回了鄴城,把洛陽的百姓和所有物資全部都擄掠一空。

正當王鐵柱與何無極準備進駐洛陽的時候,朱藥師的金牌使者又到了,這次的命令是要王鐵柱帶領一班人馬東進去擋住吳貞昌的叛軍,讓何無極繼續西進。

聽說洛陽已經唾手可得,使者面帶喜色:“何元帥即將收復洛陽,下一步拿下長安也是指日可待,恭喜恭喜啊”

“尊使,請你告訴我們黎陽那邊究竟是怎麼了,為什麼到今天我們才知道還有這二十多萬人馬的存在?怎麼又成了叛軍了?”何無極焦急的問到

“何元帥,不該打聽的就不要打聽,知道多了反而顧慮重重,有王元帥出馬,必定能擊敗叛軍平息下來”

“尊使,我王鐵柱是個粗人,煩請您告訴我們,這幾個月來金陵和黎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的糧草每次都不能按期送來,這樣下去怕是這兵不好帶了!”王鐵柱也瞧出來金陵和黎陽有事發生

“王元帥,你只管去平叛,金陵城裡也沒什麼大事,皇上一切安好。黎陽那邊有人叛變了而已,不必擔心”

見使者始終不肯透露,何王二人也只得領命,但彼此心裡都知道肯定是出大事了,不然不至於調動一半的人馬前去平叛,這可是朱藥師最後的家底了。

睢陽城外,何無極與王鐵柱並轡而行,原野上的野草已經全部長了起來,還有不少野花,時不時還有野狗和老鷹出沒。

“王兄,此去一定要保重,記得派心腹隨時傳遞信息,待我佔了洛陽留下一萬人駐守,也去東邊助你剿滅叛軍”

“何老弟,皇上的意思可是讓你把長安也拿下來,你這不是公然違抗聖旨嗎?”

“不不不,詔書上並沒有明寫讓我們打長安,何況我想漠北的虞國肯定也會南下,所以我們必須互為犄角才行,萬一叛軍聯合了漠北人,我們就危險了!”

“也罷,這次我一定速戰速決,先解決叛軍收復黎陽,再等你何老弟一起防禦漠北騎兵”

聽到速戰速決這四個字,何無極隱約有一絲擔憂,但王鐵柱出征在即,此時不適合說不吉利的話,於是就命人端來準備好的兩壇酒為王鐵柱壯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鐵柱接過酒就猛灌起來,片刻功夫便把空罈子拋在地上摔個爛碎,再一抹嘴:“好,自今日起,不滅叛軍,便不再飲酒!何老弟,你也保重,哥哥我滅了叛軍再來與你痛飲”

何無極挪開嘴上的半壇酒,吞了吞喉嚨:“好,王大哥,祝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吳貞昌自進佔新黎之後,兵分三路分別往東西南三個方向攻城略地。

各地的官吏都是朱藥師派來的新人,在本地沒有根基,吳貞昌的軍隊來勢洶洶,各城的大戶大姓要麼推舉本城官員出城投降,或者殺了守城官員投降。一時之間降官如潮,吳貞昌仍舊對他們委以原任。

但凡事也有例外,定陶的守將張奇雲早知道這些大戶大姓們靠不住,便以商議投降事宜為由,召集城中大戶大姓前來議事。

議事的結果就是這些大戶大姓的當家人大部分被砍了腦袋,家產也被充公。

張奇雲帶著軍民日夜加固城牆,掘開護城河淹沒城外低地。

等吳貞昌兵臨城下時,定陶城外已是泥沼遍

地,城牆上面也擺滿了防守用的滾木礌石等物。

這定陶城單留了北門外圍護城河沒有掘開,一馬平川,似乎是專門準備給吳貞昌來攻打的。

但吳貞昌的部下楊彥非常清楚,這北門外才是最危險的,吳軍若擺開架勢攻城,張奇雲帶騎兵衝出來,極可能把攻城的吳軍擊潰。

要是繞過定陶南下西進,張奇雲必定會出城去斷吳軍糧道。

如此一來只得先攻下定陶了,吳貞昌卻沒有聽從楊彥的建議:“定陶不過一城之地,兵不過三千,又無險可守,早晚必是我軍囊中之物。待城外水乾,四面圍住困也給困死了!”

楊彥不便強爭,只得聽從吳貞昌的命令繼續帶兵南下。

本來張奇雲是做好準備吸引吳軍攻打,以免吳軍直接南下金陵,但現在吳軍卻避開定陶直接往徐州去了。

張奇雲率軍去追趕楊彥,雙方又打了個平手,張奇雲只得退回定陶繼續固守。

吳貞昌一如既往的徵發各地青壯擴軍,新徵召的五萬人馬便來圍困定陶。

圍困的策略也很絕,在定陶外圍的打了幾十口井,再把定陶原先被掘掉的護城河的水徹底放掉。

定陶城裡糧草非常充足,但如今即將陷入無水可飲的地步,張奇雲決心突圍,但城外已經被挖的溝壑縱橫,看樣子已經是衝不出去了。

張奇雲不甘心坐以待斃,於是徵募死士待上親筆信突圍求援。

突圍異常順利,幾乎無人阻攔,張奇雲在城頭上看的真切,部下們都很興奮:“援軍一到,我們就可以裡應外合擊破敵軍了!”

張奇雲卻突然想起來一件事,臉色大變,趁著旁人興奮之際連忙回去又寫了一封親筆信,大意是請朝廷放棄定陶不要派援軍前來。

第二批死士帶上書信出城不到兩裡路就全部被亂箭射死。

果然,吳貞昌是要以定陶作為誘餌,誘使朱藥師派大軍前來救援,然後楊彥等幾路大軍一起回師合圍吃掉朱藥師派來增援的軍隊!

張奇雲暗罵自己不該派人出城求援,但此時自己已經無能為力,只得聽天由命了。

求援的書信很快送到金陵,朱藥師召集群臣議論,本來已經派了王鐵柱前去直撲新黎,收復淮北失地。但此時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單靠王鐵柱一支軍隊恐怕已經不能完成這個任務了。

這次廷議的結果是再派何無極率領剩下的軍隊前往定陶救援,命令已經出發的王鐵柱也趕去救援定陶。

朱藥師和他的臣子們也知道這定陶是個誘餌,但不去救援,以後便無人再願意堅守城池了。

這一回,只有傾盡全力擊破吳貞昌的包圍網救下定陶才有一線生機了。

朱藥師不禁想起那個雞肋的典故,搖了搖頭:“雞肋雞肋,反被其累!”

吳貞昌的計劃堪稱完美,可惜漏算了幾個人。

原本逃回鉅野休養生息的鍾志明凌雲等人,見吳軍來勢洶洶,便早早棄城逃往微山湖周邊一帶匿藏。

等何無極王鐵柱兩路人馬在定陶外圍與吳軍四路大軍廝殺之際,鍾志明與凌雲率軍北上襲佔了新黎及諸多城池。

但鍾志明凌雲畢竟人馬不多,一路是打下城池便放任不管,徑直也往定陶趕來增援。

吳軍人數眾多,把王鐵柱何無極等團團

圍住,佔了上風。

但王鐵柱驍勇無敵,吳軍始終無法擊潰梁軍,圍殲戰打成了僵持戰。

看著被王鐵柱一一錘殺的幾十名將校,吳貞昌有些懊悔,早知道當初在金陵就除去王鐵柱就省事了。

雙方人馬在定陶城外打成了南北對峙,何無極王鐵柱在南面紮下營寨,吳貞昌的軍隊在北面也築起土城。

土城築好之後,吳貞昌沒忘了定陶城裡缺水的軍民,築起高臺往城裡投射土石。

城內的張奇雲看著援軍就在十里之外紮營,但卻救不了他。雖有一腔熱血,無奈缺水之下,已經沒有多少戰力了。

但城外的吳貞昌並不想攻進城去,他要等著城裡的人向他求饒。

鍾志明軍的動向,吳軍也有所防備,已經派出人馬埋伏在東面北面。

鍾志明和凌雲本想從北邊衝殺過來打亂吳軍陣腳,與梁軍合兵一處。

可惜被埋伏的吳軍截住,靠著凌雲的雙板斧殺出一條血路才往北逃去。

這一戰下來,鍾志明和凌雲只剩了八百人馬,元氣大傷。二人一合計,只得逃回微山湖中的島上暫避吳軍。

吳貞昌是個聰明人,王鐵柱無人能敵,他便不去碰王鐵柱,集合了吳軍的精銳猛攻何無極大營。

王鐵柱的部下勸他救援何無極,王鐵柱卻拒絕了,倒不是要對兄弟落井下石,而是王鐵柱看出了吳貞昌的意圖。

吳貞昌猛攻何無極,何無極頂不住可以逃走,但若王鐵柱去救援何無極,自己的大營也會丟了,到那時才是最危險的。

吳貞昌很是得意,無論王鐵柱怎麼選,都避免不了梁軍敗退的局面。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場暴雨過來,阻擋住了吳軍,不僅阻擋住了吳軍,突然席捲而來的洪水也把梁軍衝的七零八落。

定陶城內的張奇雲跪地淋雨長嘯:“天不絕忠義之人!各位!你們看看!這是天意”

定陶城裡軍民把鍋碗瓢盆桶缸都拿出來接水,張奇雲也帶著士兵們掘出數十個大坑蓄水!

雨下的又急又猛,吳貞昌先是看著梁軍被沖垮,接著又輪到自己的土城被洪水沖壞。

大雨中,定陶城裡各家各戶的煙囪冒出了煙來,雨水加上明礬木炭,又燒開了用布濾掉泥土。

張奇雲派人敲著鑼提醒各家不要吃撐了,蓄水燒水,城裡賣瓦罐陶盆的一時間被擠破了門板。

吳貞昌在部下護衛下躲在了高臺之上,看著定陶城裡的炊煙和泡在水裡的吳軍大營。

大水退去之後,定陶城已經無法拿下了,梁軍也早已往西逃散。

吳貞昌望著齊腰深的泥沼無奈的下了撤軍的命令,此時有人報有故人前來。

吳貞昌正納悶間,張平南被人帶進來了。

“吳大人別來無恙,小可特來拜見,轉達大梁皇帝求和之意!”張平南在泥地裡面朝吳貞昌跪下

吳貞昌愣住了,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應對,梁軍已經無力北上,而他目前也無法南下了。

本來他也有了求和的打算,但此時議和,吳貞昌和他的部下究竟算什麼,是大梁的臣子,還是?

就算他答應議和,部下也不一定答應了,叛亂的事已經到了這一步,議和已經是不可能了。

“把他帶下去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