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八十六章 議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八十六章 議和?

福寧殿。

“陛下,大喜,大喜啊!”

雷允恭興高采烈地趕到御前。

“契丹的使臣已經在路上了,據探子回報,這次使臣來訪的是為了求和而來。”

聽到這則訊息,李傑微微一笑,而後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大手一揮。

“取地圖來!”

“是!”

不一會,四個內侍抬著一張長四米,寬兩米的巨幅地圖來到內殿。

地圖是大宋西夏交界圖。

此刻,沿邊地區已經插滿了紅旗。

凡是紅旗所立之處,皆有宋軍。

相對應的,契丹的部隊則是以綠色為標記。

縱觀整幅地圖,紅旗已經形成了一個口袋形狀,綠旗儼然成了甕中之鱉。

其實,如果有必要的話,宋軍可以隨時發起總攻,到時候,即便無法吃掉所有的契丹大軍。

但留下一半,肯定不是問題的。

只是,現在的態勢是,圍而不攻!

這是李傑特地下的命令。

至於,目的嘛。

這不是來了嗎?

契丹求和的使臣已經在路上了。

此次契丹的主使臣是蕭孝先。

蕭孝先是元妃蕭耨斤的兄弟,開泰五年(1016),元妃蕭耨斤生下未來的遼興宗耶律宗真。

當年,蕭孝先入仕,為南京統軍使,並且於當年迎娶耶律隆緒四女南陽公主。

近些年來,蕭耨斤母憑子貴,勢力愈發的膨脹。

連帶著,蕭孝先也成了遼國的實權人物。

不過,李傑一看到使臣的名單,立馬明白了一件事。

蕭耨斤的爭權,怕是引起了耶律隆緒的反感。

否則,耶律隆緒也不會讓蕭孝先來大宋求和。

畢竟,這次遼國來使的目的可是求和!

不論蕭孝先做什麼選擇,最終都是錯,總有人能從中挑出毛病,尤其是皇后蕭菩薩哥一系的人。

他們絕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即便談判結果遠超遼人的預期,待到蕭孝先還朝之後,依舊會受到責難。

也許到了那時,耶律隆緒還會默許。

“取硃筆!”

收回思緒,李傑對這一旁的劉茂勤吩咐道。

少頃,李傑站在梯子上接過硃筆,然後揮手在地圖上一圈。

這個圈子可不小。

只見析津府(古幽州,今北京)以南的數州,全都被劃在了紅圈之內。

緊接著,李傑隨手將硃筆一丟。

“將地圖送至中書。”

“同時,通知兩府,此次談判,以此為限,如果遼國能夠接受割地,那便談。”

“如果不願,那就繼續打!”

“是!”

劉茂勤目光火熱的看向地圖,心中的激動簡直難以自抑。

此時,他的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

官家當真雄主也!

隨便伸手一劃,就能左右天下局勢。

“下去吧。”

李傑不緊不慢的走到了木製樓梯,然後擺了擺手。

談判什麼的,暫時就交給兩府大臣去做。

當然。

他也會時刻關注。

免得景德舊事重演。

不得不說,宋朝的某些士大夫,絕對是‘談判天才’。

景德年間,明明是契丹的情況更窘迫。

結果呢?

和談,和談,最後談出了一個澶淵之盟。

這一回,有李傑在位,他可不會讓契丹人輕易抽身而退。

不扒了他們幾層皮,李傑絕對不會收手。

大不了,繼續打!

儘管財政方面不夠富裕,但真到了那時,李傑也不會吝惜錢財,國庫沒錢,就從內庫調。

以現有的財政,這場戰爭繼續打個一兩年也不是不行。

……

……

……

政事堂。

午後。

收到宮中的旨意後,寇準立刻將兩府大臣召集到了一起。

沒過多久,眾人先後來到正堂。

眾人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張巨幅地圖。

這時,地圖上的紅旗綠旗已經被拔掉了,所以,那一圈由硃筆劃出的痕跡就顯得格外顯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官家要繼續北伐?’

幾乎每一個人,都想到了這一點。

因為,這一點也不難猜。

大宋歷代帝王,哪個不是心心念念著燕雲之地?

太祖、太宗,皆是如此。

真宗雖然沒有表現出強烈的進取慾望,但若是沒有雍熙北伐在前,真宗多半也會效彷父輩,行北伐之事。

王欽若是最後一個到場的,他幾乎是掐著點踏入屋內的。

一進門,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寇準那張笑臉,第二眼,他才看到那張地圖。

看到地圖的那一刻,王欽若明顯愣了一下。

這,劃了紅圈是什麼意思?

官家想做什麼?

難不成是乘勝追擊,直接北伐?

念及至此,王欽若不禁微微蹙眉。

雖然前線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但他仍然是堅定的求和派。

打仗,有什麼好的?

就說河北路這場仗吧,打贏了,能有什麼收益?

什麼都沒有!

縱使能夠趁機奪回部分州府,又能怎樣?

後晉天福三年(936),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於契丹,至今已有將近百年的時間。

雖然幽雲之地生活了不少的漢人,但契丹好歹經營了百年時間,便是大宋打到了燕雲,後面能守得住嗎?

便是守得住,又需要花費多少錢財?

大宋有那麼多錢嗎?

顯而易見。

沒有!

因此,在王欽若看來,和契丹人打仗,完全是一件只有投入,卻沒有收益的賠本買賣。

雙方保持和平,每年丟給契丹三瓜兩棗(指歲幣),多好?

儘管大宋丟了些許面子,可卻贏得了裡子。

這叫,花小錢,辦大事。

另一邊。

眼看最後一位大臣到場,寇準輕咳兩聲,然後走到了地圖面前。

“剛剛宮裡傳來了陛下口諭。”

“契丹求和的使臣已經在來的路上,此次談判,這便是我大宋的底線!”

說著,寇準伸手朝著劃圈的地方一指。

“遊子離家近百載,也是時候歸鄉了。”

李傑的對策,可謂是非常和寇準的胃口。

對待契丹,就該強勢一點!

畢竟,前線打了勝仗的是大宋,而不是契丹!

左右觀察了一圈,王欽若眼見無人反對,心中不由暗罵。

‘一群應聲蟲!’

緊接著,他站了出來。

“此策,怕是不妥吧?”

“試問,契丹人能答應嗎?”

“幽雲之地,向來是契丹的禁臠,對方絕不可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