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失落喚響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惹大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八章 惹大事

常玉郎在這山林裡轉悠了半天,寒著一張冷臉扯了一堆長長短短的藤條回來,他現在十分懷疑自己當初是不是腦抽了,為什麼非要探究王中到底是什麼來歷。

回到空地休息了一會,卻看見林子裡的王中像個神經病一樣,每次哈的一聲大吼,一刀將一棵樹砍成兩斷,然後不等樹倒下來便躲到一邊打坐。

過了一會,又是起來猛的一刀,砍斷一棵樹,然後又坐下來打坐,如此週而復始,也不知道在故弄什麼玄虛。

不過常玉郎多看了幾次之後,眼神也不自覺的有些緊縮了起來,比碗口還粗的大樹,這貨竟然一刀就能砍成兩斷,也不知道是這刀太過鋒利,還是這人力氣太大,總之匪夷所思。

至於功力精深,這個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相處這麼多天,王中的武功境界如何,他好歹還是有點感知的。

可這樣一來,王中的實力,好像又成了一個謎團,秘密也變得更多了,讓常玉郎心頭一陣疑惑,這人到底是個什麼身份?

那邊王中卻沒察覺到常玉郎的不尋常,經過連續不斷的反覆試驗,他感覺自己離抓住那一瞬間的變化已經十分近了,只要再多試幾次,他一定能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雖然過多的施展,已經讓他的經脈開始產生輕微的刺痛,但依舊沒有阻止他尋根究底的決心,再有一次打坐之後,再次揮刀的瞬間,他忽然有了一種明悟。

這一剎那,時光彷彿變得流動的十分緩慢,真氣在他體內刮過的痛楚被十倍的放大,而那一瞬間發生的變化,也讓他終於得嘗所願的捕捉到了。

在他揮刀的一瞬間,原本弱小的真氣,彷彿經過了一場魔術一般,瞬間泵張了有十倍的張力出來,產生的結果最後便是,他這一刀下去,幾乎有著十倍真氣催動的威力。

這種變化只在真氣離體的一瞬間發生,既在體內也在體外,不離體不會爆發,離體之後也是一閃而逝,所以十分難以察覺。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自然功還有這種爆發的效果?”感知到了其中的變化之後,王中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自己熟悉的雙手,這怎麼看都不是他這個才將將煉成了一個真氣迴圈的菜鳥所能爆發出來的手段吧。

而且,就算是自然功真的有這種特性,但一下子將近十倍的增幅,是不是也太過BUG了一些?這完全就不符合常理啊。

可儘管他自己都不願意相信,但這確確實實的發生了。

王中又試著催動了兩刀,有了前車之鑑,他現在真的能夠真切的把握住這一瞬間的氣機變化了,若不是體內的經脈已經開始刺痛異常,他說不定還要繼續試探。

“罷了!今天就先到這裡吧,等真氣恢復,內力再壯大一點之後,再看看。”

體內的經脈孱弱,連續施展多次已經造成了負擔累累,所以才會逐漸刺痛,王中就算想繼續探究,也不得不先放棄了。

回頭再看樹林裡,滿地的樹木橫七豎八的倒在地上,這片林子中間已經被他清出了一大塊的空地。

“常兄弟,幹活了!”王中朝著常玉郎那邊喊了一聲,便開始挑選合適的樹木。

常玉郎巴巴的跑了過來,跟著王中一起開始把木頭往河邊拖,開始木筏大計。

只不過王中暫時不能用真氣和刀法,截斷木材也成了難題,他只能拿狼牙刀當斧頭一下下的砍了,看得常玉郎又是暗中直皺眉頭,剛才不是挺神勇的麼?

一刀一棵,一刀一棵,怎麼我這一加入,就變成啄木鳥了?

常玉郎不露聲色,王中自然也就亦無所覺,兩人合作起來,倒是將木筏的雛形很快拾掇了出來,幾十削得平實的木頭,在河邊並排排開,足足有一丈多寬,將近兩丈長短。

用藤蔓捆紮嚴實,王中又用幾根木楔子將剝下來的驢皮憑鋪在了木筏上,倒是整出了一片舒適的所在。

做完之後,兩人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之推進水裡,用一根藤蔓編成的繩子,將之索在插入岸邊泥土之中的一根木樁子上。

常玉郎看了一下在水中沉浮了半晌,最後還是浮上來了的木排,忍不住直皺眉,除了天熱的時候,他可不怎麼喜歡游水,尤其現在還是冬天。

“恩公,這,真的,能行?”常玉郎指著木筏,忍不住帶著最大的疑問問道。

王中看了一眼水裡的筏子,沉吟了一下才道:“應該可以吧,對了,你這一下提醒了我,還少兩件東西。”

常玉郎十分想說:什麼叫應該?現在這天兒,掉水裡還有半條命嗎?

但王中已經十分乾脆的就往回走了,又在樹林裡忙活了一會,拿來了兩幅四尺來長的木板,一頭細一頭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中順勢遞給了常玉郎一支:“給,一人一支,沒竹篙,只能用這個當槳了。”

常玉郎有些無語,但也只能老實的接過了這支船槳,兩人接著便朝木筏上邁了上去。

王中身手靈活,雖然這木筏在水上沉浮不定,但還是很輕易的就站上了木筏。

他上去試著在上面小小的走了兩步,發現這木筏做的還行,至少,他的鞋面兒,都還沒溼,木頭有一半還浮在水面上。

常玉郎也在岸邊一點,輕輕躍了上來,木筏稍微晃盪了一下,穩住了,總算讓他放下心來。只不過一看著那些絞緊的藤蔓繩索,他又有點腦殼痛起來,這玩意兒被水一泡,能撐個幾天還真不一定,但願能趕緊脫離松平縣,到時候找個地方上岸,弄兩匹馬上路,豈不是快活的許多?

兩人上了木筏,王中抽刀就欲挑起岸上的木樁,但這時,林子中間忽然傳來聲聲驢叫,響徹環宇。

王中動作頓時一停,常玉郎臉上一寒:“不會把這貨也帶上吧。”

半個時辰之後,兩人一驢,一齊踏在木筏之上,木頭雖然沉下去了大半,但好歹還是浮著,加上水流平緩,王中和常玉郎一人一邊坐著,擺著船槳就漂了下去。

木筏漂動,灰色的綠尾巴在常玉郎的肩頭一甩,常玉郎頓時心中恨恨:“早晚把你這頭呆貨也烤了吃了。”

本來好好站著的驢子,一瞬間就跪了下去,木筏一個浪頭,好險沒翻掉。

“怎麼了?”王中有些奇怪,這驢子剛才還好好的,怎麼忽然之間就跪了。

常玉郎忍不住在無人看到的地方翻了白眼:“哦,沒事,可能這驢子暈船吧。”

王中疑惑了的看了他一眼,然後又瞅了瞅驢子,這畜生不知怎滴,跪著就再也不肯起來了,而且縮肩扯頸的,好像十分害怕一樣。

他忍不住也嘀咕了一句:“嘖,難不成驢子還真的暈船?”

些許插曲,如風而逝,兩人划著簡易的船槳,木筏隨著輕柔的水流,朝著下游一點點漂移。

松平縣內的這條郭伯河,從偏西一點的地方,由北至南,穿過整個松平縣,一直到了立盛縣內,才會匯入另外一條大洪河,大洪河匯聚一些山澗溪流之後,又會被山脈地形分割成無數小的支流。

其中有一條,一直流到安州縣附近,匯合了其他幾條小河,又喚做清瀝江,沿著清瀝江,一直可以流到梧州府去。

其實若是有船的話,一直這樣走水路也不錯,但是可惜沒有。

而且王中做的這木筏肯定是到不了那麼遠的,等到過了松平縣這段,還是要上岸找牲畜代步。

郭伯河的名稱由來,據說是久遠以前,這條河上有個叫做郭伯的人,每天駕著漁船渡鄉親們往來兩岸,分文不取,而且隨叫隨到。

久而久之,大夥就把這條河喚做了郭伯河,而郭伯經常渡人的渡口,則被稱作慈心渡口。

後來郭伯去世,在當地人的要求下,縣尊便派人在河口修了廟宇,封敕郭伯為郭伯河河神,流傳下來,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王中與常玉郎兩人從上游坐著木筏一路往下飄之時,卻不知下游三十裡之外的慈心渡口,正在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活動。

慈心渡口封船禁渡,渡口岸上卻是鑼鼓喧天,彩旗昭彰,人聲鼎沸之下,還有耍龍舞獅噴火吐球的雜耍表演,活脫脫的一個大型趕集現場。

但渡口的壩子上,卻是由兩排精銳的士兵把守,壩子上也立起了高高的綵樓,綵樓之中,賓客往來,樓下還不時傳來牲畜的叫喚,吵雜不堪。

今日是縣尊大人祭河神的日子,所以五里八鄉的人都跑來了此處,等著看河神祭典。有那隔得遠的,甚至頭兩天就過來了,要不然,這附近的崗子上,也不會到處都是人,如此的熱鬧。

只不過,從早上一直等到中午,這河神祭典,一直都沒有開始,倒是那些耍子生意,火爆的不行。

眾人翹首以盼,一直等到未時三刻,渡口壩子上的綵樓才傳來鬧哄哄的動靜,緊接著,便響起了厚重的鼓點聲。

鼓聲一起,四周崗子上的各種耍子全都消停了下來,將近一炷香之後,壩子上的綵樓附近,官兵終於開始動彈起來。

牽牛的牽牛,趕羊的趕羊,抬轎奉燈的抬轎奉燈,敲鑼打鼓的敲鑼打鼓,倒把一應事情全都包圓了。

先是三牲祭祀,接著又是縣尊親自上前念告天祭文,最後又奉上珍貴供品,一應步驟十分繁瑣,但在官兵的維持下,一切都進展的井然有序。

王中與常玉郎兩人漂著漂著,前面的河灣忽然變得寬闊起來,風中忽然傳來隱約的喧鬧與鼓點聲,讓王中有些驚疑起來。

“你聽到什麼聲音沒有?”王中回頭朝著常玉郎喊了一下,接著又仔細聆聽:“好像有人在敲鑼打鼓。”

常玉郎臉色不怎麼好看,其實在王中發現之前,他早就聽到了。敲鑼打鼓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祭拜河神嘛,人間很常見的景象。

只是這河神別人不知道,他卻是能有感應的,這世上哪有什麼神啊仙的,一應神怪,皆由人而生。

就在他剛想回答之際,他鼻端忽地就聞到了一股子怪異味道,這種味道一般人聞不到,只有像他這樣的人才能察覺。

常玉郎頓時心驚,眼角的餘光不由自主的就朝著水下面瞟去,不知何時,水下多了一團巨大的黑影,看樣子甚至不會比這木筏小。

王中卻沒注意到常玉郎的變化,還在那仔細聆聽風中傳來的聲音,又道:“真的,我真的聽到了,咚咚咚的,有人在敲鼓,前面莫不是有人在辦喜事?這樣濃重?哎,你聽到沒啊?”

常玉郎哪有心情糾結什麼鼓聲不鼓聲,連忙回了一句:“聽到了,反正不幹咱們的事。”

說話的同時,無形的氣息,卻在暗中流露,他背後甚至冒出了一個同樣的常玉郎,兩者疊在一起,如同重影。

只不過這大白天的,雖然日頭不甚,但那虛幻的“常玉郎”,卻好似痛苦不堪,一股無形的威勢,在暗中流轉。

河面之下,那龐大的黑影慢了一下,然後緩緩的沉入水底,消失不見。

這時木筏已經漂過河灣,前方開闊的兩岸,顯然是一個彼此對應的渡口。

兩邊都是人山人海,右邊伸進河裡的壩子上,甚至還有無數兵甲齊全的官兵,壩子的最前方,靠近河邊之處,一個官袍之人,正將一張寫滿文字的黃紙投入身前的火堆之中,熊熊燃燒。

而隨著他的一聲令下,一個丈許大小扎著紙人紙花的竹排被推了出來,竹排的中間,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打扮得喜慶洋洋的,坐在竹排上一動不動。

正在此時,上游忽然一陣陰風陡然逆刮而來,王中兩人所在的木筏與竹排同時出現在了兩岸眾人的視野之中。

“這是在幹嘛?”

木筏上,面對兩岸人山人海的注視,王中心中著實有點發毛,忍不住乾嚥了一口,嘀咕了一句。

常玉郎也跟著聳動了一下喉頭,忍不住道:“咱們,好像,又惹大事了?”

“為什麼叫又?”王中問道。

常玉郎終於忍不住罵了一句:“我他媽怎麼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