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請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卷,莫思量 第四章 意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卷,莫思量 第四章 意義

“在這個世間,當一件事出現兩個或以上的‘巧合’時,就有理由懷疑這不會是‘巧合’那麼簡單,多半會是出於某人的算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比如,言信的父兄得知訊息後會選擇隱瞞拖延,約莫會拖延多久後又會暗中知會,這是都不出所料的。

比如,監察司那名暗吏有些年輕氣盛,對言信身世或者天賦有些許偏見,我只需使用語言挑撥種下暗示法,就會結出惡念的種子,順利的藉助言信的手除掉那名‘暗吏’。

再比如,言信為了急著見我,一定會很衝動。

一切,都符合我的推算。”

寫到這裡,顧書冷停下筆,認真想了想,再接上一句:“我已經將真意強行提升到修行路上的第五境:知神境,但還是因“命格”所限,仍舊無法真正的修行。距離每十六年“回溯”一次就會越來越近,希望這次跟監察司的賭局會有所收穫。否則再不找到‘那個人’,得到那個關建物,我這‘一世’大概也就到頭了。”

筆尖再次停頓,在硯臺上蘸了蘸墨水,猶豫片刻,還是沒有寫上那句權衡了許久的“我的天賦‘直覺’告訴我,這場在上原城鮮少會有的大雨,多半是某位七境大修士在裡面的手筆,甚至有可能是八境出手。也就是說這座城很可能會在‘不更改原著劇情’的情況下,出現七境或者八境大修士之間的交鋒”。

七境大修士能夠做到‘山水坐堂’的超凡入聖,在他們‘坐堂’的地域內,不僅能夠攪動一方天地氣象行雲布雨,還能輕易捕捉到涉及自身的天機以及命數,感應到他人的窺視以及算計。所以往往一位七境大修士,幾乎很難在他們‘坐堂’的主場內與他們交鋒,不論是在明裡或者暗中。

顧書冷不確定這位出手的大修士會不會精通‘天機術’,所以也沒有信心寫出來後,會不會被對方來自冥冥之‘天機’之中捕捉到他。

他神色凝重的思量片刻後,最終在紙張的下角,只寫上日期:大豐王朝元祥八年七月十五中元節。

顧書冷深深嘆息一口氣,隨手將寫好的紙張放在一旁晾乾,暗想:自己終歸是太過弱小,就連自己想要做什麼,都要深思熟慮細細思量,哪怕自己也有‘主場’的優勢,還是得乖乖當孫子,想想都憋屈。

正此時,少年蘇寧端茶過來,瞥了一眼紙張上滿滿的‘符文’,很有規律的一排排。有些納悶,問道:“公子,為何你每天都在寫這種奇奇怪怪的‘符文’,你看得懂嗎?”

他很疑惑,自己與公子從小長大,都沒發現他從哪學來的古怪符文。

顧書冷微微笑了笑,他自然是看得懂,只是這個世界的人不會有人看得懂,唯一能看得懂的那位,就已經在幾十年前死了。他更不會去說與第二個人聽,不然他寫的那麼多日記,那麼多秘密,豈不是曝光。

他沒有回答蘇寧問題,只是對蘇寧說道:“柳山山和平陽朝回來了沒。”

“柳山山派人送信回來說,要等雨徹底停了,才好把那批藥材運回來,畢竟這場雨下的沒有徵兆,出門前都沒有準備雨具。至於平陽朝...”

蘇寧彎彎的柳葉眉挑了挑,說著柳山山的時候有些無奈。

然後,他蹙了蹙眉頭,似乎有些厭惡‘平陽朝’這個名字,但還是如實說道:“他說,他可能最近都不會回來了,他還說,還說..”

蘇寧遲疑著不知該如何說,顧書冷伸了個懶腰,好看的眼線拉得極長,似乎猜出他所想,笑著接話道:“他是不是說,我要是真的加入了監察司,與朝廷黑狗為伍,他就會另尋出路,是這麼說的吧。”

蘇寧啞口,憤憤道:“他實在是太無禮了,枉費公子的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

顧書冷撲哧一笑,也不太過在意這位從小就很較真,也很純真的記賬少年的抱怨,只是沒好氣道:“要記住,不要因為你救過別人,就可以理所當然的讓別人必須為你效死。如果每個人都像那些家臣、死士的活法,那麼這個世道,該多麼無趣啊。”

聽得有些矛盾的少年有些語塞,在他認為,救人性命,不該就是以命相報的嗎。想反駁卻到了嘴邊變成言不達意的“可是,可是....”

顧書冷搖了搖頭,輕聲道:“你別忘了,他也是個苦命人,能夠比他還要悲慘的身世,在這個世道或許有很多很多,多到數不過來,但卻最令人敬佩的還是只有他們魯國和曹家。”

蘇寧一愣,他才想起一些流傳至今的傳聞,心中不免變得有些複雜,一時間不知所措。

傳聞中,在當時還是以宗門為統治核心的‘天下宗門制’時代,遠不如現今的安穩。世間人分兩種人,一種是能夠修行的,另一種是不能修行只能當一輩子的平凡人。

修士之間的鬥爭,往往毫無顧忌的波及無辜普通人,而大多修士也從不以為然,視不能修煉的普通人為牛羊的現象習以為常。

能夠奮起反抗的也並非沒有,但往往都是以更慘烈的屠殺而終結,在後來漫長歲月裡大多數普通人都已經接受了命運。

但在更後來,有個三代皆出儒家聖人的曹家,為了能夠給普通人請命,立安生之地。在付出了很多犧牲後,甚至以消耗大量的儒家氣數,饋贈天下大多數都不能修行的普通百姓,另闢蹊徑以凡人‘養浩氣’抵抗天下暴虐的修士。

也由此,曹家於魯豫州應‘運’立國,當時無數身負儒士氣數的讀書人紛紛甘願捨棄‘儒家氣運’,以入世‘賢士’身份投身魯國。

一時間魯國成為儒家氣運最為繁盛的聖地,遠超江南南澤聯盟的春秋書院,造成了魯豫州十九州之地內無宗門生存的大好景象。

只是後來,大豐王朝橫掃中原山河的那些年,魯國曹家三位聖人不願十九州數千萬人生靈塗炭,接受了當時大兵壓境的大豐王朝招降,成為附屬國。

只是當時作為談判的大豐王朝總兵大元帥江嶽離奇暴斃,那位大豐皇帝憤怒之下毅然撕毀約定,下令覆滅魯國。

但是魯國作為一個延續了上百年,可以為了生存與自由,有著敢於與天下宗門抗爭的精神,又如何會引頸受戮。

是以魯國十九州數千萬人,上到但凡能走動的老人,下到十歲稚童,哪怕平時柔弱的女子,人人才皆是鐵骨錚錚。如同世間最烈的劍修一般寧死不折劍,幾乎每一個人都在那一場血腥的戰役中赴死。

就連魯國的國都城都成了可以媲美鬼谷酆都城的鬼城,十九州之內屍骸更是不計其數,造成的荒涼景象到現今都無法添補的代價。

當時的魯國曹家聖人帶著無數的書院士子鎮守國門,人人皆是劍雨中高歌死,無一人苟活。

連同三位聖人戰死後,分別散盡執掌的當代儒家氣數,散入天地之中。才有了後世讀書人不需拜入儒道供奉儒聖,人人都可以讀書養浩然氣,存正氣。*(注1、2)

據後世記載,在那一場戰役中,哪怕在戰場上能夠做到大片大片屠戮士卒的大豐王朝六七境大修士,都有數十人真氣耗盡,力竭戰死。

這才就有了後世流傳歌頌的“魯國人人皆英傑”“魯國精神永不朽”的說法。

所以,在那個動盪不堪的二三十年間,最讓人記住的,不僅僅是大豐王朝無敵的鐵蹄、輕易屠殺修士的符文重器。也不是世間那些強大修士一人一劍闖入軍陣廝殺的豪氣,還有著太多令人聞之淚下可歌可泣的事蹟。

如今,或許只有他們草堂四人知道,顧草堂那名醫師,曾經叫曹陽平。他的家族,就是當年魯國曹家的偏遠分支,在那場魯國幾乎死絕的戰役中存活下來極少的一部分。

只是當時的曹陽平都還沒出生,大概還不會有國仇這個想法,即使自小被長輩灌輸其中道理,仍是不顯得根深蒂固。

然而除了國仇,還有家恨。

蘇寧至今還仍記得,當年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裡,公子帶著他第二次出城。

在一個很偏僻的一個小村莊中,有一位年輕人跪在私塾門前痛哭,一次又一次向著門內重重磕頭。隔著雨幕都能老遠聽見他嘴裡聲嘶力竭的怨恨聲和痛哭聲,那一句句“百無一用是書生,百無一用是書生”至今還留在少年蘇寧記憶中。

那一天,他的家族在魯國滅過二十年後,仍被監察司諜子在遠離南方魯豫州數萬裡之遙的西北邊塞之地找到,家族內不論老小,除了他再無一個活人。

那一天,他丟棄了筆,拿起了劍,從此世間再無一位心只讀書養浩然正氣的曹家後人曹陽平,只有揹負起國仇家恨的平陽朝。

那時候蘇寧就想過,難道世間人不該是既能有銅錢數,又能填飽肚子,平平安安的活著嗎。像這般的打打殺殺,冤冤相報到何時是個頭。

顧書冷既沒有蘇寧這般純粹的天真,也不會有言信那樣多愁善感。

他只是有些感慨,當時寫書的時候,關於魯國的慘事是為了給大豐王朝橫掃天下後,漸漸失去讀書人的人心,導致國力開始下滑而寫的鋪墊之一。

但無可厚非,魯國這一段只是自己一時間熱血上頭,才臨時加上去的。

只是當自己真的到了書中,親耳聽聞事蹟,親眼所見那一段劇情的後續帶來深遠的影響的時候,竟然有些不忍。

他忽然有些自嘲,心中暗道自己難道還想立牌坊不成。

如果跟著原著走,這個世界的後面還會再發生一些既讓人痛恨又悲憤的狗血劇情,如果自己要是真的像言信那般事事操心,自己豈不是心肌梗塞死。

再不然,難道還要動手去把原劇情改得稀里嘩啦?

他忽然沉默,想起了前世的自己,當初豪氣幹雲埋頭寫出那本自以為滿意的作品。到最後撲得每日鬱鬱寡歡,看著書圈裡一個情節又一個情節被讀者批的一無是處,到最後連自豪的勇氣都沒有。

這些畫面猶如昨日,歷歷在目。

顧書冷不禁捫心自問,自己穿越重生在自己筆下的書中,到底有沒有意義,意義在哪。

——————————————————————————

*(注1):當時的儒家各派雖說是學院形式,但仍是十分看中傳承,並沒有似曹家三代聖人那般無私,分佈的各大書院需要供奉儒家歷代先祖,心誠意滿才能儒道‘通靈’,否則也只是普通讀書人。

*(注2):這個世界儒家所說的“吾善養浩然之氣”,與‘正氣’之間,有大同,存小異。

‘浩然氣’博大、高遠。“正氣”則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