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黴運陰陽眼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2章 神經電生理的討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22章 神經電生理的討論

關於張坤講述中神經電生理的應用,也是葉南天生前最重要的研究,已經從探索慢慢走向成熟。[燃^文^書庫][][774][buy][com]dm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葉南天研究的神經電生理的應用中,對於外科手術,尤其是腦神經外科和微創手術有巨大的臨床意義。

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神經電生理變化,來確定病灶的體積,切除區域,若做到最好的程度就是病灶完全切除,而不影響到正常功能區。

葉南天當初之所以研究這一塊,就是因為葉濤的特殊情況。

所有檢測方式都無法檢測出葉濤病灶的區域和大小,所以葉南天就寄託於神經電生理反應。

一個人的神經電生理反應是非常靈敏的,透過機器捕捉,可以微縮到零點幾毫米的區域。

在遇到張坤之前,葉南天就是希望透過手術中神經電生理的反應,來確定葉濤病灶的大小。

當時在葉南天過世前,這項研究已經趨於完美,十分接近成熟,所以葉南天才會不分晝夜的加緊研究速度,結果卻不幸猝死。

此時此刻,張坤回憶著腦海裡葉南天遺留下來的知識,從面色平淡到侃侃而談。

因為他突然想明白了,葉南天一生都在為葉濤的病情而努力。

從高中開始他就自學醫書基礎,考高分數更是直入清華北大,他卻依舊選擇了醫學院。

他一生低調,幾乎從不參與醫學界的各種學術交流,在博士畢業後也很少在各種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所以葉南天在醫學界才名聲不顯。

可是只有完全繼承了葉南天醫學的張坤才知道,葉南天一身醫術,尤其是對於腦神經外科的研究已經到了什麼程度。

神經電生理雖然很早就被人提出,但是對其臨床應用方面卻很匱乏,而葉南天的研究卻將其在腦神經外科中的作用發揮到了最大。

既然你生前名聲不顯,那你死後,我就讓你萬人矚目。

終歸不能讓你白來這人世間一回。

張坤已經打定主意,等這次學術交流會後,他會抓緊時間將葉南天遺留下的關於神經電生理的課題,做一篇完整的論文,然後以葉南天和他兩人聯名的方式發表出去。

也許這是自己能為葉南天所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張坤一邊思緒散發,一邊依舊侃侃而談。

臺下所有人,從一開始的不屑,到驚訝,到嚴肅,到悉心聆聽。

一番演講持續了近半個小時,比之之前所有人的講說都要長,可是所有人,沒一個露出一絲不耐的神色。

直到張坤說完最後一個字,宣佈演講完畢,然後幾乎瞬間,就有四五只手舉了起來,卻是到了提問討論環節了。

五人舉起手後,發現其他人,幾人相視一眼,然後四人先放了下來,然後由那田教授率先發問。

“請問張醫師,如果使用神經電生理技術的話,麻醉誘導問題如何解決?”

張坤幾乎想也不想的道:“區域性浸入式麻醉,可最大限度的減少麻醉誘因。”

聽完,田教授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後另一人連忙舉起手來發問:“張醫師,關於神經電生理的應用,是否已經進入臨床階段?有臨床依據嗎?”

“有的,在一年前,我便開始在我的手術中應用到了這項技術,無一失敗,臨床成功率百分之百。”

張坤話一說完,臺下一片驚疑聲,還不時傳來陣陣討論聲。

“那張醫師,既然神經電生理的應用已經經過臨床的實驗,可是為什麼我們在醫學界裡從沒有聽聞過類似的論文?”

“我沒時間!”

張坤話剛一說完,下面一片愕然,似乎不明所以,張坤只得再說一句:“因為沒時間寫論文,所以暫時還沒發表!”

聽完張坤的解說,圓桌旁幾人明顯眼角一顫,還有數人臉上盡是哭笑不得之色。

對他們而言,論文發表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聲望,名譽,而聲望和名譽就代表著他們的價值,和醫學界地位。

這麼重要的事,居然一個沒時間寫就打發了?

這對他們而言,當真是完全無法理解。

看到這,張坤頓了頓,然後又加了句:“不過接下來我會抽時間,將關於神經電生理的全部研究成果做成一整篇論文,然後投稿釋出,到時候還請大家支援。”

聽到這,一些醫學前輩這才點點頭。

“張主任,請問神經電生理應用除了腦神經外科,是否還能應用於其他領域,比如骨傷外科。”

“理論上是可以的,畢竟神經電生理是全身神經的反應,任何部位的異動都會引動神經電生理的變化,所以理論上可行,不過除了腦神經外科外,其他我並沒有深入研究,所以還不能完全肯定。”

“張醫師,請問……。”

在這一刻,會議大廳進入了今天最熱烈的討論氛圍,所有人都圍繞著張坤所說的神經電生理應用發問,張坤也一一解答。

對神經電生理的研究,葉南天確實十分的深入,所以大多都能完整的解說出來。

張坤每解決一個問題,臺下就會有人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或恍然大悟。

有些東西就是如此,在沒懂之前總是雲遮霧罩,可一旦捅破了那一層紙,其實就這麼簡單。

在座的都是醫學界的大拿,基礎之深厚肯定毋庸置疑,所以對張坤所說的研究成果,接受起來沒有任何障礙。

一場討論下來,大家都感覺收穫良多。

張坤下來之後,又兩位教授上臺演說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上午下來,場面氣氛熱烈而又不失禮儀。

而坐在會議廳兩側的年輕醫生更是深感收穫良多。

學術討論一直持續到中午,然後在醫院食堂舉行了一場小型的酒會,所有人全部參與。

期間,張坤多次被這些醫學前輩誇獎,無非是年輕有為,後浪推前浪,總之都是些張坤聽膩了的,沒辦法,張坤的年紀實在太過年輕,不管他做出什麼驚人之舉,總會有諸如此類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