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宋假聖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拜訪老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九章 拜訪老師

送走李霖他們一行人,陸子非去幫弱弱把她惦記的奶糖拿了出來,陸離去上班,弟弟殺人事件也沒有什麼進展,又變成孤家寡人了,收拾好東西告訴了母親一聲,說他要去拜訪老師,騎著馬,戴著虎子兩個人奔向了驪山。

驪山屬於秦嶺一脈,山上樹木蔥蔥鬱郁,驪山最有名氣的當然是楊貴妃洗過澡的華清池了,老師名諱叫張永旭,字,穆寧,年歲不大,三十幾歲,進學時不清楚為什麼要選這麼一個地方,現在看來老師還是有先見之明的,這個地方雖小,可沒有遭到戰爭的侵蝕,山腳的村莊一片祥和,和自己相愛的人在這裡一起看日出日落,共度一生也不錯,不過他的性子不合適。

看著這一番景象,站在山腰脫口而出“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虎子一臉崇拜的看著陸子非,咱也聽不懂,咱也不敢問,不過能出口成章,那就是文曲星。

“想喝酒啊!我家裡有,來喝,出去幾年不知道學問怎麼樣,這變化還真不小,來了不進來,站在那裡招風嗎?”陸子非轉過身看到老師一臉戲謔的看著自己。

陸子非急忙作揖說道:“三載未歸家,老師還記得我這不孝弟子,弟子慚愧。”

“當初你是事出有因,你不那樣做老師才會看不起你,就算以後不能再續科舉之路,老師也清楚你是個有擔當的好男兒,只是為難你了,連雞都沒殺過的人,在激烈的戰場硬生生的成了三年。”張永旭教出最好的學生就是陸子非了,這個學生的遭遇也讓他不勝唏噓。

陸子非回答道:“事情已經過去,我問過別人,弟子還可以繼續參加科舉,但是三年時間弟子比他人的學問差距已體現出來,這次來也是想向老師求救的。”

張永旭說“今天剛好學生不多,讓你師孃弄幾個菜,我們師徒二人喝幾杯。”

“那學生恭敬不如從命,我離開的時候師孃已懷胎十月,不知是給我生了個師弟還是師妹。”陸子非也調侃張永旭。

張永旭也算是中年得子比較開心,再加上他們伉儷情深,沒在意陸子非的語氣說道“是你師弟,今年剛三歲,整日裡調皮搗蛋,你師孃整日費盡了心思。”嘴上是這樣說,臉上的笑意怎麼都掩飾不住,這也許就是為人父的快樂吧。

陸子非和老師進了那座熟悉的柴扉小院,看到一個胖墩墩的男孩滿院子追著一直大公雞跑,自己滿身狼狽,也不在乎,還是興沖沖的繼續追,房間裡師孃出來後看到這每日都要上演的場景,也頗為無奈,相公把兒子寵上了天,說好的慈母多敗兒呢?眼角瞟到了進來的兩人,說道:“有客人來了,你還不管管你兒子。”

陸子非上前一步說:“三年不見,師孃身體可好。”

晏彩霞看這少年的面容好熟悉,有點想不起來,三年,對了“你

是小非吧?當時你中了案首,我還問你老師了,他就是不給我說你去那裡了,快進來坐,師孃去給你倒水。”

張永旭抱著兒子,陸子非發現自己很喜歡小孩,問他:“老師,師弟叫什麼名字。”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剝去上面的一層油紙,放到了他的嘴邊,胖墩第一次見這個人,只是看著自己的父親,張永旭笑著說“你師兄給你就吃,看我做什麼,大名一個單字-載,小命叫鵬飛。”胖墩一口咬在嘴裡,好甜。

陸子非坐好後晏彩霞給師徒二人添了水,就要抱著兒子出去,三歲的孩子牙都長齊了,奶糖在嘴裡轉了個圈就完了,就這樣看著陸子非,不讓誰報,陸子非笑呵呵的讓虎子從包裹裡拿出了一包,給了胖墩,胖墩直接用自己的小手撕開紙,看到裡面全是,這才讓他娘拉著手出去。陸子非在後面說“師孃每天給他不要吃太多,糖吃多了容易掉牙。”

張永旭說“你都全給他了,你覺著讓他少吃點可以麼?”

陸子非說“沒事,我家也有一個比師弟小的妹子,我給他做了很多,過兩天我讓人再給師弟送些過來,老師也不要拒絕,自家做的,不值什麼錢,這壇酒和這包茶葉是我帶給您的,有時間您嚐嚐,學生親手做的,市面上還沒有賣的,老師就當嚐個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永旭知道這個弟子家境還好,也不和他客氣,開玩笑說道:“好茶葉老師喝過不少,房子裡還有很多有人送的,你的估計也就那樣吧,倒是酒怎麼樣,好的話吃飯的時候可以喝了。”

陸子非說道:“老師若不滿意,學生就為您跑遍整個大宋也要尋到您滿意的酒。”

張永旭用手指著陸子非笑了笑說“你的學業荒廢的差不多了吧,詩賦以你的才情老師到不擔心,但經、論、策才是重中之重,我來到驪山都快十年了,啟蒙之學倒是教的,州試,省試和殿試我都教不了你,這些東西你要經常和別人切磋,討論,州試,你要請教提舉,觀察一州之政,省試和殿試我都沒參加過,你現在什麼想法。”

陸子非說:“這次來一是看望老師和師孃,二是想讓老師給我指條路,我也告知家人,過段時間要去外出求學,我的首選地是洛陽,接下來是蘇州,最後是東京。

張永旭沒想到這個弟子會這樣說,他問道:“為什麼首選地不是東京,東京是大宋文化氣息最重的地方,也是大儒最多的地方,透過州試,去東京參加省試,學問是一方面,名氣也是一方面,想要名氣高,我想東京也是首選之地。”

陸子非說“我也知道老師說的有道理,東京是大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可處於這樣的城市中,面對喧囂,燈紅酒綠,紅袖添香,我不覺著誰還有心思溫習功課。”

張永旭欣慰的說到:“看來過去三年給你的人生新增了不少的色彩,就憑你這份認知,就當浮一大白,昌黎先生曾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一塊你要比我這

個老師強,老師再問問你,你讀書是為了什麼?”

陸子非滿頭大汗的說:“老師,還能愉快的聊天麼?你這話傳出去讓弟子還怎麼做人啊!”

張永旭看到陸子非緊張的樣子笑道:“看你那點出息,孔子師從老子,誰敢說孔子不如老子,有聖人在前,你怕什麼,逗你呢?說說後面的問題。”

陸子非說“弟子讀書是為了明理”

張永旭說“那明了理能怎麼樣,升官發財?為老百姓創造出一個太平盛世?還是你自己立地成聖?家人身體健康?皇上勤政愛民?大臣忠心國事?”

一連串的問題讓陸子非不知怎麼回答,他想了一會說道:“明了理我就知道我讀的書說的是什麼,怎麼樣去做才是對的,怎樣才會將書本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古今往來,都是讀書明理的人改變著這個世界,包括老師提到的孔聖,讀書只是指引我們人生的一個方向,也不是說不讀書就沒出息,因為書是一種傳承,幾千年來讀書人留下來的結晶,我們可以參考他們的思想,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讀史知興衰,只有讀了,我們才能理解,明白其中的意思。”

張永旭看到陸子非停了下來,對他說:“繼續說啊!你說我幫你記錄。”

陸子非繼續道:“我把讀書總結為四個字‘行知合一’,總的來說就是‘行知互容’‘行知並進’‘行而後知’。”

張永旭咬文嚼字不知道多少年了,陸子非剛說完他就聽出了問題,他問道:“你的最後一句‘行而後知’不是和你的思想發生衝突了嗎?”

陸子非解釋到:“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親身履歷而後知,書本中沒有記載的東西,那就需要我們親身去經歷,只有經歷過你才會知道它為什麼會是這樣。”

張永旭感嘆道:“你的學問我教不了你了,當年你就無比聰慧,你有今天這份見識和感悟是老師沒有想到的,能當你的老師,也是我張穆寧一生的驕傲,還有什麼思想嗎?說出來讓老師也見識一下。”

陸子非說“讀書明理這是最初的理念,那麼行知合一是我們實際行動的理念,我想最終的理念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陸子非說完最後一個字,張永旭已經站起來了,不停的股掌為這個優秀的學生鼓掌,“你等我一會”陸子非不知道老師在寫什麼,能看到他在那奮筆疾書,不一會他將一封信交到陸子非說中說“既然你要去洛陽,我給你推薦你個老師,他是我的好友,和現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范仲淹是同科,天聖年間一甲進士邵雍,字堯夫,他遊學天下,學富五車,因不習慣官場的束縛加上父母年事已高,隱居在洛陽,地點我給你寫在信的背面,你到時候找到他,將信給他,他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後世研究陸子非的後人將今天的這場對話成為“驪山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