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宋假聖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七章 范仲淹和韓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九十七章 范仲淹和韓琦

王則這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你說你一個校尉造什麼反,帶領著百十個人就想推翻朝廷,並不是每個癩蛤蟆都能吃到天鵝肉。

一次又一次的造反使得趙禎臉上很沒面子,他自認在位時期一心都撲在了老百姓身上,在陸子非沒有出現之前,他想吃頓好的都需要考慮一下。

河北的情況杜衍比較清楚,因為他在河北做過經略使,而且皇上把難題拋出來了,作為臣子你得主動站出來為皇上排憂解難。

“一個校尉造反不足為慮,宣毅軍沒有動是因為韓琦擔心北邊的遼國的動向,朝廷給河北東路一道聖旨,臣以為叛亂很快就能平息。”

杜衍的話趙禎點了點頭,事實上確實是像他說的那樣,一個小的叛亂在他接到手裡的奏摺時就沒有放在心上,接二連三的叛亂對他的威信打擊太大了。

那麼問題來了,誰去平叛,這是眼睛能看到,手能摸到的功勞,樞密院、兵部加上皇上三方勢力的人都有可能去,是個人去都能拿到這個功勞。

最好的人選是狄青,平定儂智高,攻佔大理,以他的能力去貝州擒拿王則可以說手到擒來,但文人會讓狄青去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中書的人都看向杜衍,可杜衍盯著腳尖不抬頭,好像腳底下有什麼絕世美女吸引著他一樣,張升倒是有些意動,但他知道在自己心照不宣的小團體裡,文彥博是最需要這個資本的人。

這時候作為攪屎棍的王拱辰站出來了,他說道:“我認為望北候是最合適的人選,他熟悉北方的環境,再一個他對戰事不是紙上談兵。”

曾經同一個陣營的小夥伴在各自登上自己的巔峰後開始了分道揚鑣的道路,王拱辰純粹是噁心文彥博,既然我去不了,我也要讓你去不了。

有人推薦陸子非當然會有人出來反對了,最不想讓陸子非上戰場的必須是宋祁,現在他是參知政事,在這方面有很大的發言權,所以他理所當然的站了出來。

“望北候在外為國家征戰兩年,今天皇上都是念其辛苦沒讓來參加早朝,朝廷又不止望北候一個能打仗的人,這麼無休止的用一個人,沒有道理的。”

現在是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陸子非相比狄青來說更能讓文人接受一點,文彥博有點站不住了,真要讓皇上強行通過了這個決策,那自己在樞密院的位置可就不保了。

沒等他說章得象這個牆頭草又站出來說道:“臣舉薦德州知州賈昌朝,德州靠近貝州,賈昌朝又是深諳兵法之道,對付一個小小的校尉臣以為還是很輕鬆的。”

趙禎感覺這些人越說越離譜了,再說一會說不定會把奄奄一息的呂夷簡抬出來,賈昌朝再回來安置到那去,攪屎棍之稱果真是名不虛傳。

掌得象的提議都沒過眾人的腦子就被否決掉了,陸子非滅掉大理給他父親掙回來一個侯爵,王則這個小蟊賊再怎麼說也能給個子爵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官職小的人都想為家裡掙一份家業,官職大的想利用這次機會謀求更大的利益,反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現在的朝

堂已經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時候了,大家都差不多,我沒有怕你的必要。

文彥博看到局勢一步步的脫離自己的掌控,到嘴的肥肉被人搶走,不由得也有點焦急,作為樞密使他擔心他那一系的官員不理解他的意思,在他人看來你都是樞密使了還在乎那點功勞。

在功勞面前沒有人能不動心,這就是所謂的人性,趙禎坐在龍椅上微微眯了眯眼睛,這種關頭他坐在上面將每個人的表情都看的很清楚,他喜歡這種感覺。

“樞密使去吧!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去視察一番河北兩路的軍事,我希望下次不要再發生這種兒戲似的事情了,順便告訴韓琦,看好北方的遼人。”

趙禎對此已經顯得不耐煩了,大理是他功績的體現,他不想看到這樣叛亂無休止的發生,他需要有人強勢的鎮壓王則叛亂,他正是看準了文彥博立功心切這一點。

狄青和文彥博之間的事情,在朝堂上沒有掀起任何波瀾,也沒人提起,好像就跟沒發生過一樣,文彥博去平叛,順利的話他回來會在軍方有了絕對的權威,狄青那時候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韓琦經略河北,王則叛亂的訊息他的奏摺比密諜司的慢一點,當他知道宣毅軍的一個校尉造反時,他的內心是不敢相信的。

貝州在他的印象中就是窮鄉僻壤,他們的生活基本都是政府支助,長期的抵禦北方遼人入侵,那裡的潛力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慶曆新政失敗後,韓琦由一個理想主義者變成了現實主義者,他不在想那些虛無縹緲的事情,到了河北以後,勤練兵,多囤田,廣積糧,修城建寨,他將自己的權利在這裡發揮到了極致。

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韓琦在沉下心做這件事的時候才發現只要給他時間,將積累積攢到超出界限時,遼國就不足為慮,僅憑一腔熱血是勝不了遼國的。

他對朝廷派來平叛的人也很好奇,這是擺明送功勞的,大理的訊息他也聽到了,他不相信朝堂那群人能經的住這個白送的誘惑。

“大人,這種功勞我們自己就可以啊!為什麼非要等朝廷派兵來,您不需要······。”

韓琦停下腳步看著自己的屬官說道:“兵部、樞密院、皇上的聖旨,你告訴我,我們有哪一項,你可知道,我們如果像你說的那樣做了,功勞也會變成犯罪,你信不信。”

屬官心裡和朝堂的那些人差不多,看見功勞就踏不開步子,自己是以被貶的身份治理河北,而他能再次啟用的原因就是儂智高叛亂,這其中的道理他比誰都懂。

“下官沒有大人的高瞻遠矚。”

看來屬官內心還是不以為然,韓琦也不想為他多解釋那麼多,只是淡淡的說道:“只要讓河北的民生恢復正常生活,抵禦住遼國的入侵,這就是最大的功勞,不要整天想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說完不理還在懵懂中的屬官,韓琦就帶著幾個護衛出城了,今天他要去巡查遼宋兩國的榷場,陸子非建立這個榷場後,最大的受利者是那些吸血鬼一樣的商人,雖然他們拿走了大頭,但河

北的百姓還是能喝到一點湯水。

對衙門來說稅收是最直接的好處,有了錢他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河北離不開榷場,遼國也離不開,在那裡韓琦可以瞭解到遼國最新的訊息,這些對別人無關緊要的小道消息對他來說卻無比重要。

對付遼國這個龐然大物,在正面不能直接對抗時,那就要從別處下手,經濟、農業、商業都是另類的戰爭,而遼國不擅長的正是他們宋人擅長的。

而在西北的范仲淹已經早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河北雖然有榷場,但西北在范仲淹手裡全力的支援商人,只要是去西夏、青塘、回紇,回鶻的商人,都會受到西北軍方的保護。

這樣的情勢下,商人都是蜂擁而至,除去泉州、廣州、登州這幾個特殊的海港外,西北就成了大宋第二大交易市場,在范仲淹的手裡,長安有可能恢復到盛唐時的繁榮。

蔥蔥鬱郁的麥田預示著生命的希望,范仲淹很喜歡看著這一幕,別的都是虛的,只有實實在在糧食才是正道、王道,他只後悔自己領悟到這個道理有點遲。

這個想法和韓琦基本保持一致,他們致力於改革的國家矛盾實際上是選擇了一個最蠢的辦法,難怪當時他和陸子非通訊時陸子非告訴他,無論他怎麼做都不會成功。

大理成為大宋的土地也讓范仲淹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改革方式,這種方式同樣也有弊病,但卻比當初他那個直來直去的方式要好得多,在擁有了足夠的土地後,朝廷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消滅冗官、冗兵、冗費問題。

陸子非向外擴張的辦法並不是他第一個使用,每當土地兼併嚴重到無法阻擋的時候,那這個王朝即將就要面臨滅亡,新王朝開始,大家又重新分地,這樣週而復始的迴圈造成了一代代的王朝更替,所以土地永遠是中華大地上最核心的問題。

種世衡見范仲淹心情很好就說道:“大人是想到什麼開心的事了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范仲淹笑道:“望北侯覆滅大理這件事要是放在太祖、太宗時期封個異姓王都不為過,本朝的話可能有點難,除非他能像皇上封給他的侯爵名字一樣,收復燕雲十六州。”

種世衡說道:“我跟望北侯接觸的時間不多,但他給我的感覺是看不透,聽說他早就發下了這樣的宏願,要說在本朝誰能完成這個驚世目標,我覺著也唯有他了。”

范仲淹看到種世衡便秘的表情說道:“想笑就笑,別把身體給憋壞了,當初我就是和他在這裡相識的,他當日在這裡對我說過的那些計劃全都實現了,西夏傳回的訊息你也聽到了,根已經爛了。”

種世衡說道:“狄青陷入朝堂那個泥潭之中,張岊回來的可能性也不大,西北軍大人怎麼看。”

“西北軍當初就是一支實驗隊伍,現在已經發揮了他的作用,有生之年你別像再看到他們了,起一支新軍很有必要,未來不管局勢朝著那個方向發展,有一支可戰之兵,我們隨時都能應付局面。”

“大人說的正是屬下所想,難道我和大人是傳說中的心有靈犀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