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活在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七一章拜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七一章拜師

金府的管家兼門子兼雜役聽見門響,衝正在彎腰擇菜的廚娘嘆口氣,丟掉手裡的掃把,慢悠悠的開啟院門,見是一位才十幾歲的小娃,便疑惑的問道:“小娃娃,你要找誰?”

“小子姓趙名大狗,小名狗兒,是特意來向金老夫子求學的,這是蘇通判寫的薦信,麻煩老伯轉交一下!”

“求學?”

金木根瞅一眼狗兒,尤其是手中提著的一串黃紙包裹的禮品,眼珠子一轉滿臉大笑道:“不用不用!哦不,是好好好,那啥,快快請進!”

說著話,人便開啟了兩扇木門,殷勤的招呼狗兒進來,又轉身對著擇菜的廚娘大聲的喊道:“老婆子快去屋裡喊大郎出來,有人來送錢,奧不,是送禮,嗯,求學來了!”

狗兒看著面前異常興奮的門子,心裡就有些異樣的感覺,但見他招呼的熱情,只好點點頭,慢慢的走進了院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你個瞎老婆子,沒看到來客人了麼,還在哪兒擇什麼菜,快去喊大郎來,再砌壺茶水端過來!”

把狗兒引進屋裡的金木根一扭頭見廚娘還蹲在院裡弄那野菜葉子,翻個白眼,嘴裡就衝著她一陣口吐芬芳。

廚娘蹲在地上還不怎麼顯,可一站起來就看出其不同了,宋代平均男子的身高換算成現在的計量尺數,一般在一米六到一米六五左右,一米七以上便是少有的大高個子了,若是能長到一米八一般會被稱呼為“力士”,而女子的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至一米五五之間,一米六的都屬於鳳毛麟角的存在。

在同時期,東面倭國的倭人男子平均只有一米四至一米五,女子平均一米三左右,所以他們被笑稱為矮人,為了改良種族基因只好各種引渡。

卻說這個擇菜的廚娘,四十歲的年紀身子居然和引狗兒進來的金木根一般高。

只見她擦擦雙手,瞅一眼狗兒,再扭頭瞪一眼正在喋喋不休的金木根,伸手一點道:“閉嘴!”

一嗓子喊出,嚇得金木根立刻閉上了嘴巴,狗兒見他嘴唇哆嗦了一下,吐出一句:“粗魯婆子”,就撇去她不管,繼續招呼狗兒。

狗兒坐在客座上,抬頭瞅這大廳,除了正中牆上掛著一副孔夫子的畫像,四周只有一些簡單的木制家具,好一副儉樸的環境,閉眼一想,治學文的大師,那個不是艱苦樸素的模樣,若是整天在奢華的氛圍中生活,也就沒法再靜下心來研讀詩文。

正所謂“文以載道,樸素自然”,這個金夫子必然是才華橫溢之輩,和自己爹爹比,應該不差。

狗兒越發覺得自己若是能拜進他門下,想必考個進士應該不難吧,所以神情一恭,端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不敢有絲毫不敬之意,從而惹金夫子厭惡。

一柱香之後,前去後宅請人的高個子女使,咚咚咚的踏著步伐走過來,對著正給狗兒倒茶水的金木根道:“大郎說他今日有事兒不便接客,來人梀脩留下,人且離去!”

狗兒一愣,這啥意思?梀脩留下,是同意收自己這個學生啦?但是再有事,出來見自己一面也算一回事兒啊?這不清不白的一句話是要做啥?難道說……

狗兒一拍腦袋,心裡暗道:“原來這夫子是要考驗自己啊!想想‘

三顧茅廬’、‘程門立雪’的典故,嘿嘿嘿。”

狗兒連忙起身拱手道:“既然夫子有事兒,那小子明日再來拜過!”

話說完,就對著孔聖人的畫像鞠三躬才轉身過去,穩穩當當的走出門外。

送狗兒出去的劉老根看狗兒禮數周到,很是一通誇讚,還告訴狗兒不用擔心,他會幫忙替狗兒說話,秒懂的狗兒趕緊從錢袋裡掏出一把銅錢遞給他,道聲“辛苦辛苦”,才踏出了院門。

早在門外等候的龐大郎見狗兒一小會兒就出來了,走過去疑惑的問道:“小狗兒,咋這麼快就出來了?拜完師啦?”

狗兒微微一笑,對著他神神秘秘的說道:“你聽說過三顧茅廬嗎?”

劉備請軍師出山的典故,走街串巷的說書人早宣揚的三歲小兒都曉得了,龐大郎自然也知道。

“狗兒,你是說這學究要考驗你?”

狗兒點點頭道:“是啊!留下了我的梀脩,卻不見我的面,這種不正常的事情,自然是在考驗我這個學生到底有沒有禮數,值不值得他收進門下了!”

龐大郎聽狗兒這麼說,滿臉敬佩道:“夫子果然是夫子啊,不像那些只看錢的老學究,對了,你明日還要來嗎?”

“那自然!”狗兒返身上馬,咧嘴笑道:“這才請了一次,還有兩關哩!”

龐大郎也騎上馬對狗兒建言獻計道:“那明日再來時多備些禮物,讓他挑不出毛病來!”

“是極是極!務必不讓他挑出毛病來!”

同樣說這句話的孫主薄拿著自己寫的文書遞給李縣令檢視。

鴻門宴鴻門宴,最少也得讓人家吃一口菜吧,但是肚裡憋著火氣的李縣令,更本沒給這幫人機會,那些前來商談的亂民代表,剛進了衙門就被眾衙役用漁網抓了起來。

結果還不等李縣令洋洋得意,外面的亂民就開始衝衙,幾十個衙差哪裡能擋的住群情激憤的亂民,只會灰頭土臉的撤回了衙門裡,也虧了帶隊的差役是個老手,把大門給及時關住了,這才把人給擋在了外頭,不至於讓亂民攪和了縣衙。

官差們跑回了窩,亂民們也沒了法子,大家夥只是來抱不平的,可真沒打算造反,再加上官府的餘威,所以眾人亂糟糟的罵了一通,又把新做的大門用石頭砸出個大坑,見天色已晚,便散了夥回家再商量對策去了。

當亂民衝擊衙門時,可把坐在大堂上的李縣令給嚇出了一聲冷汗,後來見堵門的亂民漸漸散去,這才回覆了膽氣。

祐川縣發生了百姓衝擊官府的事情,乃是大事件,搞不好就能變成潑天般的大罪,這一下縣裡的三巨頭再不敢掉以輕心了,耍小性的劉縣尉也重新回了大堂。

這件事雖說不至於丟了腦袋,但是事後兒三個人的烏紗帽估計的丟了,為了官帽著想,三人嘀嘀咕咕一頓商量,決定用春秋筆法把事情兒經過精心修改了一遍。

首先亂民衝撞官府,被寫成“官差抓痞子無賴漢,引起大量百姓圍觀!”

接著寫案情,這一點,三個人沒有隱瞞,畢竟這件事兒是為了辦好上面派下來的公務事兒才引起了的。

“安置唐

家村村民遷移至原劉家村位置,其餘諸事皆順,唯五百畝水田地問題無法安置,原地公田只有五百畝旱田,為不失唐家村村民對官府不滿,下官只好就近在張村和李村徵調了五百畝置換田,再給每戶補錢二十貫,就當下官籌措銀錢之時,兩村村民突然出手,打傷衙役官差數人,為維護官府體面現已把鬧事兒百姓拘在牢內,請上官早早差人前來處理,以下是鬧事百姓認罪供詞。”

一口氣唸完公文的司理參軍,扭頭對蹲在地上磨匕首的一個黑大漢道:“崔三哥,這好好的祐川縣突然出了亂子,咱們是不是得派人去看看?”

黑大漢只顧磨匕首沒功夫回話他,這參軍便轉身對另外一個正喝茶水的漢子道:“魯參軍怎麼看?”

魯參軍嗯一聲,扭頭瞅一眼仍舊在磨匕首的漢子,才回他道:“雷老弟!這件事兒兩位上官可否知曉?”

雷參軍咳嗽一聲道:“還沒!下面的兄弟們直接給了我,這不,剛開啟,才曉得這會兒事兒。”

“沒報上去,你個龜孫子先多個什麼嘴,難道害怕腳上的小鞋穿得不夠多?”

蹲地上的黑漢子,握著磨好的匕首一邊回屋一邊衝著說話的人罵道。

雖說品階相同,但是人家是錄事參軍,且資歷老到,挨他兩句罵也不算啥,雷參軍就賠笑的倒了一盞茶水遞給他道:“我只是想問問兩位哥哥,這封文書接下來咋辦?”

“能咋辦!”黑大漢接過茶水喝一口道:“先遞給王籤判和賀書記還有那幾個判官再說,什麼事情,咱們只管跑腿,做主的還是那兩位,莫要亂了規矩。”

旁邊的魯參軍也點頭說是,問話的雷參軍便招手喚過門口伺候的差役道:“去,把公文遞給王籤判和賀書記,歸檔完畢交給知州和通判。”

衙役道聲諾,便拱手接過他遞來的文書,轉身向籤書廳走去。

在宋一朝,州(府)衙門的主官是知州(知府),副職為通判。

他們下邊再設四位屬官即諸曹官,有:錄事參軍、司戶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

這四大參軍的職責,分別是總管本州司法刑獄的錄事參軍,也叫“刑獄總管”,明間俗稱大宋提刑官的便是。

司戶參軍是主管戶籍、賦稅和倉庫的差事,司理參軍類似於檢察官,司法參軍主管刑事偵查。

在明清時期盛行的“師爺”一般是官員私人聘請,而宋朝這些幕僚全是正式官員,像籤書判官廳公事、節度判官、觀察判官、節度推官、觀察推官(觀察支使)、節度掌書記等幕職官。

在這之外,還有管兵的兵馬都監,管官學的教授,以及隨事而設的監當官,狗兒的官名,嚴格意義上算便是屬於這個“監當官”。

看著這些官很多,但是放到一州十幾萬百姓,任他們長上八條胳膊也幹不完公事,所以在明面上,事情是這幫官在幹,實際上還是由下屬吏員去幹。

這些官吏幹的所有事兒加在一起便是知州要幹的事兒。

涉及到軍政、民政、財政、司法、監察等諸方要事。

而通判就是把知州幹過的事兒再幹一遍,其次,再替皇帝明目張膽的限制和監視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