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活在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七三章鹿苑書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七三章鹿苑書院

官府創辦的書院一般叫“官學”,像某某縣學、某某府學,還有最高的國子監,這些都是納入官府管理體系的學校,主持的也是朝廷專門派來的官員理事。

但和後世一樣,求學的人太多,官學的位置有限,所以地方上的私人,甚至官員就出資興建了大量的私學,招募大儒名士授課,名氣折騰大了便叫做某某書院、而無名無聲的便叫做“私塾”、“學堂”。

提到書院就不得不說咱大中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了,像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鄭州的嵩陽書院,這四大書院盛極一時。

最早的官辦書院始於唐朝,盛於宋、元,解於清末,在民國之時進行了改制,一直傳到現在的小學、中學和大學。

宋時的書院就類似於現在的教育機構一般,來授課的先生在教授完課業之後,是需要領薪水的。

在識字率很高的大宋,找到“大字一籮筐”的人不少,但是能教學生做學問考科舉的人少之又少,至於有成功科舉經驗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原因是那些考中科舉的人都去做官了,除非有日子過得拮据或者有崇高理想的人才會在私人書院中授課。

鹿苑書院在其父主理時期,有學生百人,每界科舉考試在發解舉試中,透過縣試的有十人之多,過州試得中發解舉,到禮部參加省試的每界總會有兩三個,然後過省試得中皇榜,哪怕是吊車尾成績的,也會有一個。

所以鹿苑書院在當年可是名氣大的很,許多考科舉的士子慕名而來。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科舉考試所需要的錢財,一般農家更本是負擔不起的。

普通寒士在科舉及第者中佔比是極少數的,而且他們也並非貧苦人家出身,大多數是村裡一些擁有田畝數很多的鄉紳地主,那些穿補丁衣服,吃粗糧窩頭苦野菜的人家,除非人極其聰慧者,若不然其家人是不會浪費財力、物力來供養一個脫產的壯丁的。

一百多個學生,光是每月收納的學費都有五十多貫錢,當時來教學的先生每月的脩金和節假日的禮物、賞錢得有兩貫左右,當時書院還供給學生和先生一頓午餐,裡裡外外一個月下來能有三十多貫錢的純收入。

可惜自金老太公去世後,這書院不知咋滴,突然間就變了模樣,先是書院連發解舉試都過不了倆人,更不用說得中皇榜取得進士的名頭了。

書院沒了成績,名氣也就下去了,來應募求學的學子也就少了一大批,本來能有些結餘的銀錢也變的捉襟見肘,需要支出的銀錢卻是莫名其妙的增加。

錢不是重要的,但書院運轉卻萬萬離不開它,沒辦法,金老夫子就先砍了免費午餐,接著又提高了學費,這一下,本就不剩多少的學生更是跑了一大半。

如今這座擁有十數間大瓦房的學院,可憐巴巴就剩下了二十八個學生,哦不,今天又來了一個。

“狗兒,這就是你要讀的學院嗎?”

騎在馬上的王厚,嫌棄的瞅著破破爛爛的書院大門。

師也拜了,孔聖人也敬了,就意味著狗兒已經成了這家書院的學生,既然是自家書院,便容不得別人羞辱。

“呸,你個不學無知、只會舞刀弄棒的粗俗傢伙,哪裡曉得‘陋室銘’的典故!”

王厚撇撇嘴,扭頭吐口唾沫道:“俺爹說,大頭巾都是這個死要面子的德行,明明是破屋爛瓦,非要在臉上貼金!還‘陋室明’,那屋頂都破了大洞,屋裡可不就明亮麼!”

狗兒見那兩扇破大門口,有位帶小帽的娃子,正瞅著自己一行人看個不停,便翻身下地,對著王厚翻個白眼道:“還大頭巾,莫忘記你爹也是帶著‘文昌巾’的!”

王厚對不小心罵到了自家老爹的事,心裡也不怎麼在意,舌頭吐吐就算道過歉了,扭頭看狗兒下了馬,自己也趕緊跳了下來。

“狗兒,你真的就在這破書院上學了嗎?”

“當然啦!”狗兒整理整理衣服道:“雖說我要考的是別頭試,但裡面的學問,卻是做不得假,不進書院學習哪裡能過得解舉試!”

“可是……”

王厚瞅著狗兒不捨的道:“那我和十四怎麼辦?”

“咦,你倆也得進學啊!”

王厚驚訝的抬著手臂,指著面前的書院大聲道:“俺倆也進這破書院?”

“你這傢伙!莫要在人家門口亂吵!”

狗兒一把拽住他袖子到門口的大柳樹下,扭頭瞅瞅怒氣衝衝的把臉扭去一旁的小門童道:“你看你,我還沒進書院,就讓人家對我有了厭惡,若是這小門童轉身告了院長,那個兇老頭,嘖嘖嘖!”

無拘無束慣了,突然來個管束自己的人,一時半會狗兒還真不習慣。

“你倆不進這書院,你倆考的是武舉!”

武舉制度創始於唐代,興盛於明清,尤其是清朝,但是在重文輕武的宋代,武舉考試也僅僅流於形式,到元代後,甚至被一度廢止不行。

在唐朝,武舉考試內容主要有“試長垛、馬槍、翹關、擎重”。

其中“長垛”便是指射箭,“馬槍”指騎馬耍槍,“翹關”就指抬起城門門捎上的大木栓,“擎重”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舉重。

唐朝的武官武職系統,大多被世家門閥把持,能過武舉的舉子,也多是從這些門閥大族中產生,像下層的窮人家庭根本就沒法子競爭過他們。

比如說“馬槍”考試一項,就足以把大部分泥腿子出身的窮漢子排斥在外。

在古代養一匹戰馬,就相當於後世供養一輛汽車難度一般。

低層的老百姓根本承擔不起戰馬的開銷,即使拋開騎馬這項不談,要想過“翹關”、“擎重”這兩項,也必須經過充分的肌肉訓練。

“窮文富武”之說,並不是說來玩笑的,要想練武術,就得打熬筋骨,單單是吃倆餅子喝碗粥,是長不了力氣的,所以練武之人都要吃肉,吃肉就是要供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

但是吃肉可是大問題,哪怕是以富裕著稱的宋朝,民間百姓人家也做不到頓頓有肉,所以普通坊間的孩子,還真就比不過有錢人家的孩子力氣大,所以往往這兩項考試,也是比不過。

在宋朝,主持武舉考試的人是文官,所以就增設了一項“策對”課目。

要求應試者需熟知“武經七書”,也就是兵法兵書,然後再進行騎馬、射箭、舞大刀、扔大錘這些技藝考試,最後再進行殿試,也就是“面試”。

宋朝的武舉與後面的明、清兩代不同,它畢竟是由文人操控決定的,所以武舉選拔的意志是“為將者首重智取,非苛求個人武藝。”,然後選出了一大堆,只會紙上談兵的“大將”。

打仗,可不是螺螄殼裡做道場,唯有在戰爭中一步一步的實踐磨練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帥才!”

不過,純粹的武技考試,起碼還能選拔出弓馬技藝、膂力武術等上佳的勇士,像宋朝這樣的“策試”武舉就只能量產出一大批“揮斥方遒”的文將軍而已,再加上指揮軍隊的,還是只讀過兵法書籍的文官,很少有過戰場經驗,所以宋朝與北方蠻族的戰爭幾乎都是以“祈和”而結束。

“也是,考武舉麼,回頭在書肆裡買幾本兵書背上一背便是”王厚抬頭瞅瞅幾個帶著書童急急忙忙正往書院大門跑去的學子道:“你看狗兒,他們幾個都帶著書童你要不要也帶個?”

狗兒聞聽,便轉身去瞧那幾個學子,見他們幾個雖然年齡大小各異,但身上都穿著各種綾羅綢緞做成的衣衫,低頭看看自己,只有一件平淡樸素的青衫衣。

再抬頭看一下幾個胖學子後面,緊緊跟著的幾個揹著沉甸甸書簍的書童,好吧,這富貴氣息,真非一朝之日就能養成的。

“算啦!寒酸一些就寒酸一些,我是來求學做學文的,又不是來比身家的!”

狗兒安慰自己道:“龐大哥還得忙花茶和作坊的事兒,那幾個啞巴我又不願意帶他們,反正有這頭騾子,那些書簍就讓這畜牲幸苦一下便是!”

王厚點點頭道:“說的也是,那行了,你快進去吧,十四還等著我回去和他出城打獵呢,就不陪你了,走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著話王厚就翻身上馬,狗兒滿臉羨慕瞅著他道:“真羨慕你倆考武舉的,整日裡遊山玩水,沒事兒還能打打獵,賽賽馬!”

王厚呸一口道:“騎馬射箭那可是要考試的課目,俺倆可不是遊玩!算了,你這個連弓都拉不開的廢物!駕!”

馬蹄揚起的塵土恰到時機的堵住了狗兒的粗話。

咳咳咳!吸了一嗓子沙土的狗兒,連忙牽著大青騾子踢噠踢噠的往書院門口走去。

狗兒雖然被昨天那個威嚴肅穆的老頭子震懾的不敢造次,但畢竟是個少年郎,再加上又見識過人頭滾滾的軍陣,所以,這心裡頭雖然對書院有些敬畏,但也沒有畏手畏腳害怕。

柳樹地下到書院大門只有五十來步距離,幾個呼吸間,人便走到了門口,就當狗兒要拱手向衝著自己吸溜鼻涕的門童施禮時。

這書院裡面,突然傳來了幾聲梆子音。

然後吸溜鼻涕的門童就對著狗兒嘿嘿一笑,笑完了,倆手一伸,砰,兩扇大門便嚴嚴實實的關在了一起。

小崽子這不是想討打嗎?狗兒這個氣啊!擼起袖子就準備擂鼓一般的敲那大門,後來一想自己是來求學的,而且是第一天報道,怎麼也的有禮術。

便耐著性子拱手道:“小哥兒,我今天可是第一天來應名,這遲到之數可算不得吧!”

“不佔!”

大門裡傳來一句稚氣的童音。

“俺祖父說了,遲到了就要掏錢進來!你給俺五文錢便放你進門!”

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