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活在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七八章不能只讀聖賢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七八章不能只讀聖賢書

老百姓們為什麼會痛恨封建官僚?

其一,自古以來就講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封建官僚制度下的官員,按照官階享有特權。

例如當街殺人,若罪犯是普通老百姓,那就得押進大牢準備砍頭,但若是官員,就有可能罰錢贖罪,或者僅僅罷免官職。

其二,人治大於法治。

皇帝任命親信擔任重要的權利決策層,下面的各級官員也是有樣學樣,然後一連二,二串三,結黨營私,為了權利和利益互相攻詰,一件本來好好的治民之政,推行到地方州縣就變了味道。

最後是不平等的社會地位。

封建社會,等級地位都有嚴格的劃分,甚至寫進了律法中。

別說老百姓看見官要磕頭下拜,就連大家都是官員,一些品級低的看到了上官也得磕頭跪拜。

皇帝的威儀是不容折辱的,那麼代表他治理百姓的官府機構和牧民官,也是不容羞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民告官,先不講究案情,告狀的苦主,會被審案的官員,先按倒在地打上一通板子,更不用說圍攻衙門這種形同造反的罪過。

哪怕你有天大的委屈,官府也會先治你對衙門不敬的罪責。

就這樣,原本張村、李村為了自家五百畝水田地事兒而抱團向朝廷要公道的村民。

就被“公正”執法的官員們統統下了大獄,罪名是“對官府不敬”,那些鬧事兒的百姓,連夜被押解去了龍州,剩下的爛攤子就甩手給地方官府進行處理。

這時候就能看到地方官員的難處了,上官們拍拍屁股走了,但是問題還是沒解決,並且這矛盾激化的更大,作為治理地方的官員,這時候再面對老百姓就得小心翼翼了,沒辦法,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全縣百姓看待衙門的眼光,都帶著一股子疏離感和怨憤感,有些膽大的甚至還敢對著衙門咒罵。

這不,自上週州衙上官押解著犯人回了龍州,隔三差五,甚至一天裡總有那麼七八個讀書相公,結伴到官衙前,指著大門咒罵坐在大堂上審問案子的李縣令。

一開始李縣令還派人出來把讀書相公請進衙門裡談話,但是慢慢的他發現,站在衙門口咒罵的人,不減反增。

一怒之下,就動了板子,這一下,可算是捅了馬蜂窩。

前面說了,宋朝的官大多是從讀書人中產生的,所以讀書相公,雖然還不是官,但是在民間百姓們眼中,就已經是半個官了。

別的不說,單單是往來的同窗好友,先生座師,以及他的同窗好友,保不齊就有一個在朝廷中央擔任著重要官職人物。

讀書人愛抱團,再加上他們有背景有勢力,而且極好面子。

為民請命結果被黑心官員責罰,這就是名聲,一時間紛紛發言譴責這種目無王法的行為,甚至還給朝廷負責糾察官員違法犯罪之事的御史言官們去信。

百姓對官員講王法,官字兩張口,人家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官員對官員講王法,那就是真的講王法。

所以李縣令在官場的名聲一時大噪,不過是負面的名聲。

戰爭結束了,有些人的膽子就大了,對做官也有了重新的認識,比如說閒賦在家大半年的孫主薄的大哥。

今天就收到了他老師給他郵寄來的密信,除了日常的寒暄

,最重要的就是這最後五個字:“有空缺,速來”。

“吾弟,為兄此去臨安,不知何時再能與你相見,家中諸事請多多操勞,若是有難題,就寫信與我。”

這時代交通極其不便利,臨安距離祐川足有數千裡之多,來往就得倆月時間,做官的又是公務繁忙,輕易不能請來假期,他倆人這麼一別除非有一方退休或者升官,十年二十年的就沒機會再見。

紅腫著眼圈的孫主薄,對著兄長抱了一抱,再施禮道:“兄長放心,母親和侄子我自會細心照顧好,你且安心前去。”

騎在馬背上的兄長,抬頭對著天空中展翅飛翔的鳥雀瞅一眼兒,低下頭來滿面紅光道:“那母親這裡就先勞煩你了,等我在京都站穩了腳,就派人來接她們過去。”

這個時代,講究嫡庶之分,除非嫡長子家中敗落,一般情況下,家中老人會跟在老大這邊。

另外一種,是家中父母守在老宅,兒子們出外做官做事。

倆人扭頭看看女眷那邊,見幾人已經互相告別完畢,僕人們也準備齊全,騎在馬上的兄長,便珍重的對著弟弟道聲告別,護送的家丁頭目便吆喝著隊伍啟程出發。

駕車的馬伕凌空抖一下鞭梢,拉車的馬兒便邁開蹄子走了出去,四輛馬車外加六匹騾馬,一行人迤邐的走出縣城,走在隊伍最後面的孫大郎瞅一眼四周,便壓低聲音對著送行的兄弟道:

“二弟,為兄只能幫你到這裡了,剩下的事兒,就看你怎麼運作了!”

孫主薄神秘一笑,對他道:“兄長放心,那邊我已經商量好了,一切罪名都會記到他的頭上。”

“嗯,商量好了便成!對了,對那邊你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有州衙這頭,更不能幹坐著等,任命文書沒到你手裡之前,一切都有變故。”

原本笑容隨和,一臉輕鬆的孫主薄,突聞此話,這眉頭瞬間就皺到了一起。

拉著兄長的衣袖緊張道:“哥哥,我可是給那參軍喂的飽飽的,他總不能變卦吧!”

“不好說,畢竟那邊也不會坐以待斃。”

孫主薄嘆口氣,對著兄長鞠一躬道:“那我明日就去州衙公幹一趟,徹底把這件事情的跟腳敲定。”

“最好!最好!”

馬上的兄長扭頭看看後面的縣城道:“行了,弟弟,就送到這裡吧!若有什麼事情記得去信來問我,為兄到了京都也會找門路幫你的!”

孫主薄感激道:“謝過兄長了,請一路當心!”

就當孫主薄送兄長離去的同時,縣衙縣尉廳裡,劉三郎對著公案後面的劉縣尉嘿嘿笑道:“叔父,這一下那老家夥就沒法再賴在任上不走了,等他罷了職,您就能搬去主薄廳裡坐了。”

劉縣尉捧著茶碗,瞅一眼他道:“不一定!”

“什麼不一定?貪汙受賄,再加上激起民亂這兩件大罪,都不能讓他罷官入職嗎?”劉三郎一臉驚訝的問道。

“我說的接任主薄之職的事兒!”

劉三郎皺眉道:“我們可是和東邊商量好的,他接縣令,叔父接主薄廳,難道他敢耍賴?或者是州裡有變故?”

劉縣尉喝一口茶水,瞅一眼皺著眉頭努力琢磨的侄子道:“呵呵,都不是!”

“那是?”劉三郎瞪著眼睛看他道。

劉縣尉嘿嘿一笑:“論品級他是比我多半級,但是論資歷某家可不比他差到哪裡,這縣令的位子我也能坐”

說到這裡,劉縣尉站起身走下臺來,道:“若是在內州我自然爭搶不過他,但是這裡可是邊州,縣裡的任命吳帥也是有權利決策的,所以……”

話說這兒,劉縣尉突然閉口了,急的劉三郎趕緊問道:“所以什麼?”

“所以你明天去一趟龍州城!”

“去龍州城幹嘛?要是找吳帥走關係,自然要去沔州啊!”

劉縣尉呵呵一笑,“咱們和吳帥又沒交情,直愣愣的去,他能幫咱們?”

“可是去龍州我們又能幹嘛?”劉三郎疑惑的問道。

“你爹爹來信了,說過段時間吳帥會派人到龍州處理一些事情,且來的人地位很高,我們可以趁這機會搭上這條線。”

說著話,劉縣尉轉身回到公案上,從桌兜裡掏出兩封書信道:“你到時候拿著這個去!”

劉三郎接過來,好奇的問道:“是給呂知州和蘇通判的信嗎?”

“不是!”

劉縣尉眨著眼笑道:“是給趙大狗的!”

“趙大狗?”劉三郎吃了一驚:“聽說他只是管煤球作坊的小廳官,叔父的大事兒他能幫上忙?”

“三郎啊!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如今的狗兒你可不能小看了他!”

劉三郎努力的回想一下,經常被自己踢來踢去趙大狗,實在是想象不到他能高到哪裡。

“叔父,趙大狗也只是被蘇通判看好,可沒聽說他被提拔重用的訊息啊!若不然怎麼會被安排一個管作坊的小官職。”

“呵呵呵!”

劉縣尉也不解釋,只是從桌兜裡又拿出一封信,遞給他道:“你爹爹的信,你要不要看,看過了你就曉得原因。”

儘管劉三郎特好奇,但是提到他爹,立馬把頭扭去一旁,輕哼道:“我不看!”

“你啊你,也不曉得有多大氣性,都這麼長時間了,還沒消氣。”

話說完,就把信封放到桌子一旁,然後打個哈切道:“今晚早點睡,明早早點出發,多帶幾個人,到了州城找到趙大狗後就把信遞給他,他自然曉的怎麼做!”

劉三郎道聲是,低下頭,就胳膊底下拿出書來,攤開了繼續看,劉縣尉見了就搖搖頭,起身揹著雙手走出了官廳回了後衙。

通判廳裡也就只剩下劉三郎一個人了,好一會兒,他才爆出一句驚歎。

“這傢伙,好大的運氣!連爹爹都如此推崇他!”

就當劉三郎滿懷著希望準備去龍州城找趙大狗時,原唐家村村址,唐老大揹著雙手走在廢墟一般的村路上,他後面,數十道身影正在廢物中翻找著什麼。

“找到了找到了!”

一道粗大的嗓門對著唐老大背影喊道:“大哥,這書冊真是藏的嚴密,兄弟我找了好久才找到!”

唐老大還沒說話,旁邊一人突然插話道:“那是因為你笨!”

“老三,別以為你披了一身官衣我就不敢罵你了!”

“吆是嗎?有膽子你就開口罵啊!你要是開口,兄弟我會親自把你送去大牢,說不得你也能撞個運氣換身官衣穿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