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活在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四章守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四章守歲

回到家時這天已經是到了正午, 狗剩幾個還沒有回來,狗兒就沒再管他們,反正每個人兜裡都有錢,餓了在街上買些吃便是。

以前聽爹爹說過,那些繁華大城裡逢年過節總會有官府安排的伶人和雜耍藝人推著花車,踩著高蹺一群群的在街上表演。

彩旗紅燈飄的滿大街都是,男男女女的百姓坊民穿著漂亮的衣服,拖家帶口的遊玩在各個街市上,走的累了就到賣飯食的攤子上吃一口香甜的夜宵吃飽喝足後接著遊逛,通宵達旦的玩耍,好不熱鬧。

那場面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據說南邊的成都府城就有這樣的盛大場景,有機會了就去哪裡看一看。

舔了舔嘴唇上的米粒,狗兒把碗筷放進了木桶裡,告訴小康把鍋碗刷乾淨,就帶著大康去了曹阿婆家。

下午要捏角子了,但自己還不會啊!

曹阿婆很忙,正月裡,祐川這裡的習俗是要把整個月每天要吃的炊餅一類的乾糧提前備足,然後整個正月就可以安安靜靜的過年了。

俗話說,正月裡窮忙活,一年都受窮。

習俗啥的不重要,重點是忙了一年了,好不容易到了正月,除了要緊的生意,一般都會停下來歇一歇,一家人坐一起聊聊或者出去轉轉玩玩。

所以家家戶戶,會蒸炊餅的人家就自己蒸,不會蒸的就出來買,兩邊也差不了多少錢。

狗兒家的炊餅也早備好了,滿滿當當的四麻袋,沒辦法人多,一個個還巨能吃。

“阿婆,還在忙啊!”

狗兒過來時,阿婆正忙的不可開交,蒸鍋前面排了一長溜人,連曹阿汝都被抓了壯丁,乖乖的坐在一旁的板凳上負責收錢,至於曹阿寶,被眾人喊的滴溜溜亂轉,狗兒見狀便擼起袖子上前幫忙。

阿婆見了趕緊道:“小狗兒,你不用下手了人多也沒有用,蒸籠只有一個,急也沒用,你快忙你的去吧!”

“沒事的阿婆,你既要揉麵糰又要看顧著蒸籠哪裡忙的過來,小子我也沒啥事,就讓俺幫你燒火吧!”說完就坐在了爐灶前。

曹阿婆要給眼前的客人裝饅頭,一時間也顧不上狗兒,等終於有機會喘氣了,才想起狗兒。

這時候已經是過了足足一個時辰了,曹阿婆趕緊把狗兒喊了起來不好意思的道:“一忙起來,就什麼也顧不得了,害你在老身這兒忙活了一下午!”

狗兒趕緊道:“無妨無妨!”

阿婆又道:“小狗兒你過來是有什麼事嗎?”

狗兒不好意思的道:“俺想問問這個角子該怎麼包!”

阿婆道:“包角子說起來倒是簡單,真正要捏起來,還是要費些勁兒的,一時半會的也說不清,正好家裡也沒有包呢,你今晚上喊了他們幾個小郎過來,一起學學,正好晚上一起在這裡吃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狗兒趕緊擺手道:“那怎麼好意思,俺們幾個看起來歲數不大,吃起來確實不少!”

曹阿婆呵呵笑道:“沒啥事的,再怎麼著管你們幾個小郎一頓飯吃還是可以的,聽阿婆的,今晚就喊了他們過來,你要是不過來老婆子就親自過去請你們來!”

聽她這麼說,狗兒只好點頭應

了下來。

又忙活了好一陣,天色早已經不晚了,來買炊餅的客人陸陸續續的都拎著走了,剩下的一些還沒買到的,狗兒就讓他們先交了訂錢,留下姓名和地址,明天再一家一家的給他們送過去。

見人少了,曹阿婆就催著狗兒回家喊他們過來,這邊剛好裝了鍋,讓阿寶照看著火,自己收拾收拾包角子的材料,等狗兒過來,就可以包了。

狗兒見狀,趕緊跑了回去,正好幾個人都在家便喊了人過去。

“捏角子,一定要把上下麵皮捏在一起,不然放鍋裡一煮就會破了皮,裡面的餡兒就全漏了出來!”

一邊給狗兒幾個講解著,一邊把手裡捏好的角子放在了旁邊的乾淨木板子上。

這小玩意兒看起來不大,捏起來真費勁,一時間幾個小娃滿臉都是麵粉,東一道西一條,整個一大花臉。

狗兒費勁的捏了一個歪歪扭扭的角子,輕輕的放在一旁,重重得喘口氣道:“阿婆這小東西捏起來可真費勁!”

曹阿婆哈哈一笑道:“不費勁的,是你們幾個小郎太生疏了,等你們捏多了,就會熟練起來!”

狗兒趕緊點點頭。

曹阿婆家捏的是白菜豬肉餡兒的,裡面又放了芝麻香油,老遠聞著就一股香味兒,攙著幾人是猛咽口水,阿婆見狀就讓曹阿寶去屋裡搬出個小泥爐子,架上個小鐵鍋裝滿水就燒了起來。

等水燒開,端著木板就對狗兒道:“煮角子也要當心,這個漏勺要拖著鍋底攪動,一定要輕,免得把角子皮給碰掉了!”

狗兒趕緊點頭道:“曉得了!”

煮角子很快的,水滾三次,就已經是熟了,喊了阿寶去屋裡端來一摞陶碗,就拿個漏勺撈出了鍋裡的角子,鍋小所以並不多,每人碗裡只分了兩三個,就重新放了生角子慢慢煮。

等阿汝把醋從屋裡拿出來,幾個人就哈著滾燙的熱氣,吸溜吸溜的吃了起來。

一個字,香!

三個角子更本是不夠吃的,狗兒還好些,吃的斯斯文文,旁邊的大傻一口一個就已經進了肚,吃完就瞅著狗兒道:“大郎哥,俺沒嚐出啥味!”

狗兒白了他一眼道:“那就等著下一鍋!”

大傻不放棄便扭過頭來了盯著阿汝看個不停,長長的嘆了口氣,最終是沒有開口要,狗兒也就欣慰的放下了手裡的棍子。

一口氣煮了四鍋,狗兒幾個也一口氣連吃了四輪,見曹阿婆又要端起放角子的板子,狗兒趕緊伸手攔道:“阿婆,俺們吃飽了,莫要再煮了!”

曹阿婆呵呵笑道:“小狗兒莫要騙我,老身雖老,但是眼睛不瞎,你看大傻,碗裡乾淨的像洗過的一樣,這哪裡是吃飽的樣子!”

說完就把一板子生角子煮了進去,狗兒嘆口氣,瞅瞅後面僅剩的四木託生角子,暗暗想道:“這些都煮完也不夠俺們吃的!”

回家的路上,狗兒不停的想著包角子的步驟,旁邊除了大傻早已經忘的一乾二淨,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記著一些,每人補充著說一點,步驟也就出來了。

回了家,幾個人又吃了些晚飯,剛剛在曹阿婆家,狗兒攔著他們幾個,所以都沒有放開了吃

,回了自己家,狗兒怕他們後半夜會餓,就把幾個冷炊餅熱了吃。

包角子得用熟肉,胡屠夫送過來的肉還是生的,得明天先煮熟了才行。

聽著遠遠的傳來二更的梆子音,狗兒沉沉的閉上了眼,明天便是除夕,這多災多難的一年終於是過去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北朝王相公的這首《元日》,幾乎每年都會被父親唸叨出來,尤其是三杯黃酒下肚,腦袋合著手掌輕輕的打著節奏,唱一句便夾起個鹽豆子,放進嘴裡嚼一嚼,贊聲:

“美味佳餚入我口,今夜又把元日唱。”

然後接著原先的曲子繼續唱,一晚上便這麼過去。

母親總是看不慣他窮酸樣子,每當他唱的時候就會領著狗兒出去串門兒,東走一家西逛一家,這家抓把甜瓜子,那家嘗一口甜水酒,等把肚子混飽,就會回了家。

覺是不能睡的,半夜三更也不知道幹啥,就扯出一張白布在上面細細的秀著各種花朵。

孃親原本打算繡九百九十九朵花,後來爹爹說,這個數只能皇帝家用,所以孃親就改成了六百六十六朵,她說等繡夠了,狗兒就可以娶媳婦了。

記憶是不能老翻的,因為留下的大多是苦難的場景,所以狗兒就明智的停止了回憶。

看著大鐵鍋裡的肉塊兒冒出了香味兒,狗兒的口水就不爭氣的老往外流,努力的吞嚥了幾口,扭頭看看後面,幾個人抱著膝蓋乖乖的蹲在鍋邊,肚子裡的咕嚕聲加上一溜咽口水的吞嚥音,合成一曲獨特的二重奏。

這時候的肉還不太熟,把幾塊豬皮重新翻到下面,這樣子熱水就會把生硬的豬皮慢慢煮熟,裡面的肉也就正好熟了。

水一開,爐膛裡的火苗就要變成小火,蓋上鍋蓋讓它慢慢煮著,等什麼時候筷子能輕而易舉的插進豬皮裡面,就代表著肉煮熟了。

趁著時間把包角子的白菜洗乾淨,又拿出昂貴的香料,用根擀麵杖慢慢的碾成粉末狀,從鍋裡撈出最小的一塊兒豬肉,用菜刀細細的剁成碎肉,學著曹阿婆的樣子慢慢的攪拌成香味撲鼻的餡兒料,這才放到一邊。

又拿出個大木桶,把買來的麥面統統倒了進去,放些水慢慢的攪和,然後揉捏,等它變成光滑的麵糰也放在一邊。

這時候,大鐵鍋裡的肉已經是徹底熟了,早就等不及的大傻,趕緊用筷子插出一小塊兒肉,急吼吼的撕咬著吃了起來。

拿個陶盆,把骨頭和肉塊分做兩堆,把大肉塊放進,擦的是一點水珠都沒有的小罈子裡,再撒上均勻的鹽巴,醃肉就這麼簡單地做成了,找了塊兒細密的麻布蓋在上面,再扣上蓋子,哪怕是放到秋天,這肉都不會壞掉。

大鐵鍋裡的肉湯也不能浪費,掏在一個小瓦罐裡,每次做飯放上一些,這菜就會變得油汪汪一片。

骨頭上的碎肉慢慢剃下來,裝在盤子裡蘸著醬醋就可以當做待客的硬菜。

至於骨頭,不在鍋裡煮上幾個輪迴是不會輕易丟掉的。

所以說豬,渾身都是寶貝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