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我全家都是穿來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八十九章 遊刃有餘(兩更合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八十九章 遊刃有餘(兩更合一)

這不嘛,富貴今日又來找當地鏢局老闆。

“貴爺,還各村收什麼,咱就沒聽說過那東西還要花銀錢的。

我直接讓兄弟們在山下等山貨的時候,別像木頭似的站那傻等,留幾人守著車輛,剩下人就去順手割紅毛柳白毛柳。

回頭摞在山貨上拉回來,給您送去,您放心,指定辦妥妥的。”

宋富貴拍下鏢局老闆的肩膀笑道:“那和兄弟們說一聲,回頭等忙完這陣的,我請大夥吃飯。”

“哎呦,貴爺,那您真是給他們臉,他們哪配有那福分,不就是出點力氣算個屁。倒是貴爺您今日,賞個臉,別著急走唄。您從進院,我就讓屋裡的張羅飯菜,雞都殺完了,蘑菇也泡上啦,留下喝點兒,啊?”

宋富貴一甩頭髮,“不行,我得去看看房子蓋的咋樣,手裡的事一樣接一樣,改日吧。”

富貴出門駕車就走。

之所以特意來囑咐準備紅毛柳白毛柳條子,是為福生的二哥宋福喜準備的。

福生說了:

咱不能挺貴的猴頭菇和松茸之類的蘑菇,一大袋子一大袋子的那麼向外賣。

那成啥啦,好東西也看起來像不值錢。

弄些紅毛柳和白毛柳編筐,編出一個個紅色白色大大小小的花籃,到時普通幹蘑用袋子裝,敞開袋口賣。

好蘑菇和咱們特產椴樹木耳要用花籃裝。

人參採下來處理好後,那更要根據年限、等級、分根裝在木盒裡。盒子裡錦緞包裹,木盒外刻會寧長白山字樣。

甚至最頭等的參,不僅要用木盒錦緞,而是皮包裝,弄個手拎,一個小箱裡裝一根頭等參。

造成一種,要讓所有的買家以及躍躍欲試想買的顧客認為,會寧賣的真是稀有難得的好東西,買一樣少一樣,凡是買此類只認會寧出產。

相應的,包裝上來,價錢就要提高。

提價並不可怕。

好東西就是這樣,除了貴,它沒毛病。

拎個包裝盒出門,都要讓買家有無上優越感,老百姓憑外包裝就能知曉,竊竊私語,這人拎的是長白山的貴物什啊。

福生這麼一形容,富貴就懂啦。

這就相當於福生當初應試,那些舉子們配備的考籃,好考籃,人有面兒。

只要錢給到位,別說皮箱裝參了,咱家都能給你安倆軲轆讓買家一路拉著走。

而這一攤搞包裝的活計,宋福生打算給二哥福喜,讓福喜拉起隊伍來掙這份單獨的錢。

可宋福喜這人,不太善於跑這些事兒。

宋富貴就想著,在福喜人還沒到會寧前,他順手將原料給張羅起來,包括裝參的木頭最好都給運來攢足。這樣福喜人一到,只需要帶人手安安心心做活就行。

富貴去給福喜跑木頭的事去啦。

熱的他,到了鄉下人家二話不說,拿起水舀子就咕嚕嚕舀缸裡水喝,顧不上用井水洗臉,坐在小板凳上,接過老鄉遞來的乾糧三兩口就吃下肚。

邊囫圇咽著饅頭邊囑咐道:

“別看我讓你們村伐木,但不可將小樹給伐掉。

咱們縣太爺,前一陣去下面走動,一直強調一句話。

掙錢雖要緊,但不可忘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句話,為子子孫孫,咱們也要在採伐時多注意。”

富貴從鄉下趕回縣裡後已是傍晚,連家都沒回又跑到對著黃龍府那條官道的城門處,推門進了一個大院子。

這是極為寬敞的院子,是以前會寧那個失火的倉場衙。

從失火後,這裡就遺棄成了廢址。

估計當初那位在任知縣也很願意以此藉口蓋新倉場,因為能合理的貪一筆啊,這一處就被徹底扔在那。

沒被燒乾淨的辦公房屋和庫房,被閒置幾年很是破敗不堪。

這回宋福生打算重新啟用,招人手重新歸攏這裡,給千里馬鏢局養騾子用。

地方很大,錢佩英那裡山貨放不下,這裡還能存一些貨。

在這件事上,阿爺和馬老太還跟在宋福生的屁股後面唸叨過:

你單獨整個賬目,那千里馬對外不是落在富貴和四壯的名頭上嗎?

以富貴和四壯名義,向縣衙交點租子錢,你給便宜些就行。

讓人說你白用公家東西犯不上。

咱想腐敗也不能貪那點便宜不是?用不著為三瓜倆棗被人揪小辮子。

自從宋福生做官,家裡人都很注意。

“貴爺。”

“貴爺。”

富貴進院邊點頭邊開始檢視進度,衝在房頂上搭瓦的工匠們喊話,再快一些。

家人快到了,大量的車馬面臨安置。

來到倉場後院,這裡正露天支起二十多口大鍋,漢子們在光膀子炒著東西。

“貴爺,您來啦。小的給您泡一碗新炒的,正要與您說呢,小的聞著今日火頭炒出的比前些日的香,焦香,聞著也香。就是麻煩,小的們先用大火炒燒,又用小火翻炒。”

“噢?泡一碗我嚐嚐。”

宋富貴喝的不是別的,正是用婆婆丁的根莖炒出的茶。

婆婆丁根,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中藥作用。

宋福生和富貴說,放話出去,收一些婆婆丁根,咱們少量的炒一炒,製作一些婆婆丁根茶。

每年三月份,朝廷會派專員從這裡路過,帶東西去遊牧民族互市。

知道以前互市叫什麼嗎?

叫茶馬互市。

聽聽這名就該知曉,那面有多麼缺茶,用珍貴的馬匹換。

可是南方真正產茶的大茶園子還都沒有收復回來,咱們本朝人喝茶都費勁,就不用說遊牧民族了,估計他們都缺好幾年茶喝啦。

咱們這婆婆丁根茶製作出來,雖和正常茶葉口感略有差異,但是它也挺頂事兒,泡出來是茶水樣,喝起來也挺香。

更何況遊牧民族那裡的地理環境,婆婆丁非常非常稀少,他們想吃婆婆丁還沒有吶。

所以,存上一些婆婆丁根茶去試試運氣。

明年三月,專員一到,與派出的官員好好講講,讓帶著這婆婆丁根茶,幫忙給咱千里馬最好換回一些馬匹。

富貴第一次聽著話時,表情發傻,聽的雲山霧罩,總覺得這是異想天開。

用那隨處可見的婆婆丁根換極貴的馬?

要不是宋福生從不說大話,換個人,富貴都不帶信的。

就這樣,富貴抱著那萬分之一的可能,收婆婆丁根又花不了幾個錢,無非就是費些功夫,聽從宋福生的話就支起了這一攤。

還別說,自從喝上了這種根茶,家裡人還離不開了,沒事兒就泡點根茶去去火。

“恩,香,這種火頭炒出來的確實香,以後就照這麼整。”

富貴留下話,忙碌了一天,這才回家。

……

郊外的地頭。

阿爺坐在窩棚前,一手搖著蒲扇,一邊吃著西瓜,看巡檢衙役們押著一隊從柳將軍那裡換來的人犯向他走來。

那些人犯,臉上各個刻著字,幹了一天活,早就被磋磨夠嗆,看到阿爺,眼裡才算有些亮光。

因為見到阿爺就說明他們徹底能歇歇了,睡在這地頭搭起的大片窩棚裡。

夜裡的活計,至多就是和看守他們的衙役,一起防止這一大片菜地別被偷就行。

並且這位老爺子,在犯人們心中,心腸那算非常的好。

以前他們在柳將軍那裡,常年累月只提供給他們用摻了木屑做的窩窩頭。

自從來了會寧,他們這一隊犯人,白日幹活,清理道邊雜草擴路,夜晚睡窩棚裡看守菜地,老爺子會白給他們菜吃。

蘿蔔,野菜等等,讓他們熬湯。

最讓他們覺得老爺子人好的是,還給粗鹽吃。

“回來啦。”

“對不住,老爺子,屬下這就送您回家,今日回來有些晚。”

宋阿爺指著剩下的西瓜對巡檢卒吏們說:

“不忙,都吃點兒,一人一塊,咱自家種的可甜啦,不夠再敲幾個。秋老虎熱的人心慌,吃這個哇涼的正好。”

又指著留點紅的西瓜皮說,“這都是我啃的,給那些今日表現好的犯人也吃點吧。我和你說,這西瓜白才是好東西呢。”

以前,家窮,西瓜白咱都不會便宜給外人,要留著醃鹹菜。

衙役們將四個大西瓜和阿爺摘下的一筐菜放在車上,這一隊巡檢隊的頭領,又幫忙給阿爺脖上掛個驅蚊艾草包,別一道被蚊子咬著,這才扶著老爺子上車。

親自駕車回城,將縣太爺的爺送回縣衙。

……

按照現代時間算,晚上都七點多鍾了,錢佩英才帶著閨女和一幫男娃子從山貨站向家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米壽,金寶,二郎,蒜苗子,還有另兩位節氣姑娘的弟弟早就入學啦。

這六個孩子,晚上下學堂就背書包去找錢佩英。

錢掌櫃給他們做飯啊,做的好吃。

宋會計宋胖丫還能給他們輔導作業,吃完飯就坐在旁邊默寫今日學了啥,不會的就問姐。

今日,宋胖丫看守這六位做作業時,還特意關心了二郎和米壽的心理成長。

單獨叫出去說話。

二郎年紀大,和金寶、蒜苗子他們在識字小班裡待著。

她怕二郎哥心裡不舒服,說了一番:二郎哥,凡是能讀書就是好的。你不知曉,我有多羨慕你能坐在學堂裡。

結果二郎疑惑說:班裡有好些比他年紀大的,他也不算大呀。

宋茯苓又跑去關心弟弟米壽。

錢米壽的問題是,他年紀太小,小豆包卻在預備科舉的班裡待著,坐在第一排第一桌的位置。

那個大班裡,全是十四五歲以上,甚至二十多歲的人都有很多。

“你能跟上程序嗎?”

米壽反問:“姐,我什麼時候跟不上過。”

“那有沒有人,拿你是我爹公子卻姓錢說事?有人私議不要憋著,要回家說,姐給你想招收拾他。”

米壽上下掃了眼他姐,表情極其像宋福生:

“哪壺不開提哪壺,他們瘋啦?敢私議這種事。

就算背後嚼過舌根,也不能讓我知曉不是?

倒是各個當面都想交好我。

對了,姐,閻同窗有相約我去他家坐坐,可我一想,他已生了娃,還生了倆。

我這個同窗叔叔要是登門總不能空手去吧,要給小侄子們一些見面禮的,太費錢了,我就沒應。”

宋茯苓:“……”

你哪裡像同窗叔叔。

真不知道那位二十多歲姓閻的,找你個小豆丁去家裡做客有什麼可聊的。

和你呼呼哈哈做遊戲嗎?

此時,金寶、米壽,二郎、蒜苗子帶著兩位節氣姑娘的弟弟,一字排開,正走在錢佩英和宋茯苓的前面。

走路的姿勢那叫一個大搖大擺。

六個男娃有斜跨書包的,有雙肩背書包的,還有金寶不好好揹包,將書包甩在肩膀上的。

所過商戶門口,那些店家不管米壽他們會不會回應,都會笑著一點頭。

當看見後面戴著帷帽的錢佩英和宋茯苓時,更是躬下身子默默行禮。

在路邊玩耍的小孩子們,有的在扭著手指,羨慕的看著大哥哥們,他們背的那書包真好看。

聽爹孃說,這幾位大哥哥是縣太爺家的。

蒜苗子今天心情格外不錯,還在路過道邊的小孩子時揮揮手。

錢佩英一行人快到點心店時,王婆子的聲音就傳來:

“蒜苗子,你又不好好走道,離老遠就看你甩個膀子。”

像個盲流子。

怎麼的,這條街是你罩著啊。

“奶,別在外面叫蒜苗子,我叫王子帥。”

“你帥不帥給我惹急了也揍你。”

馬老太示意丫鬟們將店門鎖好,扯過宋茯苓的手問錢佩英:“你今兒給做的啥飯?”

“捏些韭菜雞蛋餡餃子,你們呢。”

“這就對了,別對付,胖丫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我瞧著她從來這裡又長小手指頭那麼高。俺們吃的過水麵條。”

在馬老太將小孫女的手夾在腋下,笑著和錢佩英說話時,不早不晚正正好好就出現一堆巡邏的衙役。

衙役在百米多外,一路跟著。

所以說,地位不同,有些東西已然不知不覺的變了。

而改變這一切的宋福生,還在帶頭加班中。

眼下,縣衙二堂治事之堂全部打通,成了一間大辦公室。

別的縣衙有為縣丞縣尉主簿單獨準備的辦公室,但在會寧這裡已經不存在。

所有官員都在大辦公室裡辦公。

宋福生抬眼就能看到誰在開小差,誰在忙正事。

官員們的吃食更是統一起來,什麼年底分發伙食尾子,沒有。

午飯和晚上加班的飯食,盒飯。

一素一肉,一碗湯,一碟小鹹菜,主食大餅子或二米飯。

為避免浪費,晚上加班,廚吏會來大辦公間確認誰吃誰不吃,你能吃幾碗飯。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廚吏是沒有資格進治事之堂的,更不用提哪有膽兒問知縣他們吃幾碗飯。

宋福生看了眼更漏,心算媳婦應是下班回家了,他開始洗筆,“今日就到這裡,你們忙完也早些回去休息。”

辦公間的所有官員立馬站起身,在辦公桌前,彎腰恭送知縣大人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