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封神之我要當昏君最新章節列表 > 300.安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00.安撫

焚燒霍亂天下之書冊.....

焚燒巫祝傳承之書冊.....

這幾句話直接把一些膽小的臣子嚇得打了個擺子。

饒是以商容等三朝老臣的閱歷,也不好受。

誰不知道巫祝的影響力?

真要真麼幹,估計得被罵到死都不止。

群臣紛紛上諫,紂王作為主導者肯定捱罵,他們這些臣子不勸諫,同樣討不到好。

“夠了。”子受一巴掌拍碎桌案,瓜果零食滾了一地。

目光掃過整個大殿,許多人情不自禁打了個哆嗦。

“不焚書,則巫祝一道仍會蠱惑百姓,禍亂朝綱,唯有斷絕傳承,國家社稷方才有安寧之日!”

子受說得冠冕堂皇。

焚書說說就行,朝臣有知情權沒有行政權。

他都已經偷偷摸摸讓玄鳥衛蒐集巫祝相關書冊了,還怕誰中途掐了不成?

找個地方把書冊一放,火一點就完事,不用經過任何人同意。

特意在朝臣面前提起,也不過是為了擴大影響與傳播速度。

群臣心中惶惶,巫祝代表神權,掌握著君權的紂王敵視巫祝,實際上是一個正常現象。

只不過紂王的做法有點兒太激進了,之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後有了囊血射天,盈土鞭地,還有神權人授,弄出了個孟姜女。

這樣循序漸進,不讓巫祝再度發聲,還可以接受,凡事都要一步步來。

怎麼突然就一步跨越到焚書了?

焚燒巫祝傳承下來的書冊,這就和挖人祖墳差不多,這事兒誰幹啊?

就算真要幹,也不能由紂王親自提出來啊!

找個臣子背鍋不就行了,你看那個費仲就挺適合。

“陛下,切不可焚書!巫祝傳承千年,雖有惹人非議之處,卻也有它的道理!”

“老臣從未聽聞有焚燒書冊之事,多方諸侯對巫祝一道深信不疑,甚至有以巫祝統御臣民之人,如此施為,必失諸侯之心,此為取禍之道,還望陛下三思!”

立刻就有一大票人站出來力阻:“焚書不可取,還請陛下三思!”

這麼多人勸諫,無異於給子受吃了顆定心丸。

要是群臣都同意了,他還真不一定動手,可阻止的這麼激烈,做事不帶猶豫的。

“此事朕已定下,退朝!”

子受一揮袖,大搖大擺退朝。

文武百官在殿中呆愣了片刻後,一個個都面色焦急。

離殿後三三兩兩低聲交談著,極為不安。

很快,殿上發生的一切便在有心人(子受自己)的推動下在朝歌傳播開來。

紂王要焚燒巫祝書冊的訊息,掀起了滔天波瀾。

現在可正是信奉巫祝的諸侯入朝歌的時候啊!

當下是最糟糕的時間!

“紂王昏庸如斯,竟行此惡毒之事,莫非忘了武乙之事?”

“我等決不能讓其得逞!”

也不知是哪間府邸,聚集了不少衣著華麗的公侯。

其中一個寬袍大袖的中年人咆哮著,正是越侯。

試探沒試探出什麼東西,還把兒子弄沒了,倒也不算沒得徹底,畢竟屍首還掛在行刑臺。

他本就信奉巫祝,家裡頭還供養著不少巫女,諸侯貴族大多如此,傳聞一出,心喜無比。

紂王完全是在作死啊!

兒子的仇,能報!

“越侯說的不錯,巫祝傳承千年,其中自有道理,皆是學問,紂王竟然敢如此大逆不道,有何顏面為人君?我等定要一起上書……”

“對,如若紂王膽敢焚書,此等昏君,我必反了他!”

“慎言慎言!”

“有何可慎?紂王此舉用意,你們還不明白?”

“誰不知道這焚書與變法都是在針對我等諸侯?”

“那怎麼辦?”

“.....”

大大小小百來個諸侯從府中離去。

其實這裡頭最大的諸侯,只到了越侯這個等級,真正重量級的四方諸侯根本沒露頭。

不過雖然僅有百來諸侯,但他們的侍衛可不少。

群情憤動之下,聲勢浩大。

他們倒也剋制,只是宣揚紂王欲焚書的事情,也沒妄動兵刃,揮舞拳頭大呼口號,請紂王三思。

弄得朝歌混亂不堪,執金吾雷開如臨大敵,開始驅趕。

子受呆在宮裡,仍有雪片般的奏疏不斷上諫,不少在外地休沐的大臣,也匆匆敢了回來,希望紂王用更緩和的手段來控制輿論。

但他們想岔了。

子受決定焚書,並不是想藉著報紙玩上輩子的輿論管控,合理引導輿論,健康發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想的是一巴掌把巫祝拍死!

上個結算期的213點昏庸值,多半是摘星樓貢獻的,嚐到甜頭了當然要多做一些!

至於道德方面的壓力嘛....

毫無壓力!

巫祝之書,換你你也燒。

這時,殿外頭一陣慌亂的腳步聲傳來,很快費仲便滿頭大汗的跑進來,一邊跑一邊喊著:“陛下,陛下不好了……”

“何事?”

子受雖然臉色平靜,但心裡都唱起了歌。

肯定是諸侯貴族不滿焚書,上諫又不起效果,直接聚眾抗議了唄!

“陛下不好了,城中朝賀的諸侯都鬧起來了!”

果然!

在自己的推波助瀾下,事件影響擴大的很快!

費仲有些惶恐,紂王仁德,從善如流。

他雖然也覺得焚書有些突然,但多半只是紂王臨時起意。

如果這些諸侯不鬧事,紂王可能真會在群臣力阻之下放棄焚書,畢竟朝中大臣將利弊分析的很明白,焚書沒什麼太大好處,卻能讓紂王的名聲在諸侯貴族中一落千丈。

可如果諸侯鬧事,只會讓紂王更加憤怒。

諸侯本就是紂王早在數年前定下的打擊物件,如今又在朝歌城中上躥下跳,如此不安分到底想幹什麼?

如此必會讓紂王更加忌憚,只是區區焚書,還不是直接針對諸侯就已經這樣了,那以後呢?

紂王必然不會妥協。

去年殿上紂王說過一句話,君王一怒,流血漂杵。

或許...這也是某些人正期待的。

“帶朕去看看。”

而這時候,抗議焚書的人已經圍聚在宮門前。

諸侯們倒也聰明,只是藉助自己的侍衛與影響力,完成了最初的聚眾,而後不斷扇動著百姓,讓百姓出面。

雷開帶領的金吾衛儘管沿途圍追堵截,抓走了數百人,但驅之不散,人群越聚越多。

“雷將軍稍安勿躁,眼下急需要處理的是外面聚集的百姓,需要儘快安撫讓其散去,至於應對諸侯之法,在下已有一些思路。”

說話的是伯夷,伯夷因為抄家之事,和雷開有些交情。

話音一落,伯夷正好看見了出宮的子受,連忙上前拜道:“臣請陛下出宮安撫這些被蠱惑的百家,待散去之後臣再行疏導!”

子受沉默許久,揮手,御駕往前,行至宮門。

“愛卿所言極是,朕自當安撫一二。”

“陛下聖明!”

伯夷趕緊躬身行禮,長長的松了一口氣,可他忽然局勢有些不妙,竟是想起了書中記載,成湯在百姓及諸侯貴族的逼迫下,不得不親上祭壇祈雨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