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封神之我要當昏君最新章節列表 > 50.至北方,築長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0.至北方,築長城

楊任搬出武丁,事情就變得很嚴峻了。

武丁文治武功,但並非沒有汙點。

人牲從盤庚時期規模擴大,而武丁繼位後,來到巔峰。

商朝總計1.3萬的人殉人牲,百分之七十五都發生在“武丁盛世”。

因為武丁戰功煊赫,開疆擴土,驅鬼方趕土方,而所捉來的戰俘絕大多數都殺了作為人牲。

哪怕有一技之長的羌方戰俘,被轉化為奴隸去養馬的也只是少數,基本全是殺了祭祀上天,每次三人、五十人、三四百人不等。

被祭祀的人身上還帶著箭傷刀傷,意思是祭祀上天的時候,讓上天看看自己的豐功偉績。

楊任的意思就是,雄才大略的先王武丁都用戰俘祭天,作為其繼任者的大王您,也應該效仿先賢。

我效仿你個錘子。

人為祭牲,與牛羊犬豕同用,這是哪個現代人能接受的事?

要只是人殉,還有辯解的餘地,畢竟有的忠奴就想給主人殉葬,如果子受問尤渾願不願意給自己殉葬,尤渾肯定說願意,好歹人殉殉死的物件,是存在的。

可人牲呢?祭天用的,你拿活生生的人命去祭虛無縹緲的東西?

就算封神裡有神有仙,如果這些神仙願意接受人命的祭祀,那這個世界也算是完了,都他媽邪神啊!

良久,子受平靜道:“先祖武丁時期,據記載用人牲計數者有5418次、不計數有247次;先祖祖庚到文丁時期,用人牲計數者有1950次、不計數有189次;至先父帝乙時期,用人牲計數者僅有75人、不計數有29次。”

“自孤繼位八年以來,人牲數為零,今日楊大夫欲開先河否?”

沒什麼大道理,純粹羅列資料。

我大商的確有過人牲陋習,但在一代又一代君王的努力下,正在慢慢減少。

冰冷冷的資料一出,楊任說不出話。

他搬出武丁就是要紂王效仿先祖,以人牲祭天,以安諸侯貴族之心,可歷代君王都在減少人牲,那麼廢除人牲,不才是老祖宗們所希望的嗎?

子受又道:“孤聞楚之南百越中有一部族,為啖人之族,其族長子誕生,則充作人牲,解而食之,謂之宜弟,楊大夫可知?”

楊任訥訥道:“百越乃化外蠻夷....”

他話還沒說完,子受就打斷道:“孤又聞東海有一大妖,喜食人,村民為避免災禍,每逢月圓便選出人牲,以祭大妖,楊大夫可知?”

妖族與人族最大的矛盾,在於有的妖族會吃人。

有道真修會被人推崇,在於他們能除妖,而妖怪吃人。

人牲這一行為,不就相當於將人類作為食物送給上天來吃嗎?

楊任支支吾吾,他總不能說上天和妖怪一樣需要人牲來食用祭祀吧?

紂王如此堅定,人牲肯定是不行了,但退一步,按照夏招所說,當做人殉也能緩和些許與諸侯貴族間的矛盾,於是他道:“今次平亂,俘虜萬餘,隨時都會暴動,城中將士難以鎮壓,糧草亦不足供養。”

楊任倒想看看紂王有什麼辦法,如此大規模的俘虜,不殺掉根本處理不了。

子受終於將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送至北方,以築長城。”

對付俘虜就讓他們去勞改嘛!

修長城雖是利國利民的千古大業,但這個時候沒人知道!

而且這種大工程勞民傷財耗費國力,大秦都因此不得人心,導致暴亂頻生,第一個提出修長城的君王肯定被罵死。

當然,子受得減少暴亂因素,萬一不小心出來幾個憨貨喊著大周興,姬昌王,就很麻煩了,必須維持一個界限,讓人們覺得自己是昏君,卻又不至於造反起事,罵歸罵,別打架。

修到一半還可以派個孟姜女去哭一哭,演場戲,人們最喜歡聽這種故事。

子受覺得自己的計劃很完美,往勞民傷財的事情上做,即使後期會變成人皆稱道的好事,經過好幾個結算期肯定也累計了不少昏庸值,要知道秦始皇只是將長城連在一起,都花了十幾年。

殿下有人發問:“敢問大王,長城為何物?”

子受解釋道:“先祖武丁徵朔方驅鬼方,威加四海,曾為抵禦羌方、土方的騎兵,在邊疆修建土臺堡壘,長城便是將這些土臺、堡壘連成一片,鑄為城牆,從此蠻夷不得南下,保我大商邊境安寧。”

追著蘇護回朝的聞仲思考一會兒,似乎明白了什麼,眼前一亮,道:“大王聖明,恕臣等愚鈍,還請大王細細道來。”

聽著大王聖明,子受心裡沒來由一陣抗拒,不過這都是暫時的,等長城開始修了,你們就知道這玩意有多傷國力了!

子受一一道來,必須先給大臣們講明修長城的好處,他們才會同意,政策才能施行下去,除了修建長城的民夫俘虜,還得有不少軍隊護衛才行。

一切都要從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矛盾說起,天災人禍讓牛羊減產,鬼方、土方這種遊牧民族就會突發奇想,南下搶一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由於有馬,人人擅長騎術,搶完後帶著財物跑回草原,而作為農耕民族的大商,則面臨著打不著的憋屈。

這就是騎兵和步兵的差距,也是後世為何人們看到的更多是有馬騎兵的原因。

因為有馬就是牛逼。

有著這樣不可化解的矛盾,長城應運而生。

你們有馬很牛逼?

我讓你的馬過不來了不就完了!

沙場宿將魯雄欣喜道:“大王聖明,此乃一勞永逸之妙計!若是在蠻夷必經之路上修建土牆,並此前設立的烽火臺傳訊,我大商再無邊患!”

此言一出,武將們讚不絕口,大王神機妙算,烽火臺不僅僅是為了引誘叛賊造反,更是為了建造長城以絕邊患所做的準備工作!

參與平叛工作的徐蓋忽然想到一件事,問道:“依大王所言,只在必經之路上修建土牆便可禦敵於外,可為何崇山峻嶺之中,也要修築長城?”

朝臣們也紛紛想到這點,對啊,土方、鬼方的騎兵又上不了山,在山上修城牆白費錢糧,根本沒啥用!

“此言差矣。”子受笑眯眯道,如果只是在關鍵地方修長城,消耗不了多少人力物力,自己又怎麼可能捱罵?

平地上的長城只是長城1.0。

在崇山峻嶺上修長城,才是長城2.0,也是秦始皇修長城惹得百姓怨言的地方。

.....

求推薦票,求凌晨十二點之後再打賞。

感謝bpm37093m的萬賞,後臺沒顯示,本以為今天能鹹魚一天....

現在累計70900賞,也就是說,還得加兩更,明天開始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