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遼東之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八章

尹尼亞奇奧·卡西斯似乎並沒有多少選擇!

他是從戰場上走下來的將軍,自然知道戰場上的力量對比是多麼的懸殊。

那些黑黝黝的坦克,沿著前沿不斷的推進。

子彈打在上面只能擦出一道火星,炮彈打在上面會被彈得飛走。

甚至重金從德國購買的火箭筒,也擊穿不了那圓滾滾的炮塔。

每當看到無奈的瑞士軍卒,抱著炸藥包和成捆的手榴彈撲向坦克企圖與坦克同歸於盡,尹尼亞奇奧·卡西斯就感覺到心碎。

沒有能夠戰勝敵方的武器,這個罪責不在軍卒,而是在上層。

以前聽說過大明的坦克很厲害,卻沒有想到會是這麼厲害。

瑞士的軍士足夠的英勇,他們也足夠的彪悍。

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尹尼亞奇奧·卡西斯都會為自己麾下的戰士自豪。

可他們還是失敗了,被迫交出武器,豬玀一樣的被人驅趕著來到這個不知名的地方。

大明人用不入侵瑞士的理由來說服他,真算是找對了命門。

幾乎所有人投降的時候都認定,大明即將獲得這次戰爭的勝利。

沒人不開眼的覺得,聯軍會絕地反擊,並且擊敗大明人。

沒有任何一個人!

就連戰前對戰爭充滿信心的人,現在也沒有了半分面對大明軍隊的勇氣。

更加重要的是,勸導的話是從教皇嘴裡說出來。

他們更加沒有反對的理由!

大明的輪船來了,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的輪船。

這是一艘貨輪,僅僅一層貨倉裡面,就能夠裝進去三千名瑞士士兵。

等到貨輪裝滿的時候,尹尼亞奇奧·卡西斯發現戰俘營裡面已經少了八千人。

這樣的貨輪一下子來了兩艘,也就是說跑兩趟,就能把這裡所有的瑞士人全部拉走。

負責聯絡的大明軍官說,到了巴士拉會有新的武器分發給他們。

高階軍官們甚至可以乘坐飛艇,先到達巴士拉,以便讓大明軍官儘可能的介紹他們未來的對手。

教皇圓滿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同樣有飛艇把他送回了克里特島。

然後,有軍艦專門將他送回到羅馬去。

李梟離開巴士拉二十天之後,第一批瑞士軍卒踏上了巴士拉港。

孫之潔興奮的幾乎要跳起來,他沒想到大帥這麼快就把承諾他的事情落實了。

以前的戰俘軍隊,全都是混合編成。

他們原本隸屬於不同的部隊,只不過是在戰俘營裡面表現出對大明的恭順,才獲得為大明作戰的機會。

這些人配合的默契程度,遠比不上在同一建制下的軍隊。

即便是這樣,他們也能夠將庫爾德人打進巴格達不敢露頭。

這些瑞士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剛剛從戰場上下來,戰鬥經驗母庸置疑。

最重要的就是,這些人是成建制,完整的來到了巴士拉。

在這裡,他們師長還是師長,團長還是團長,營長還是營長,連長還是連長。

從最高指揮機構,到下面的普通一兵,建制完全沒有改變過。

這是最重要的一條,也正因為這一條,他們會成為進攻巴格達的主力。·

甚至飛艇,已經開始運輸他們的裝備。

老式的栓動步槍,還有各種口徑的火炮。甚至還專門從俄羅斯,調配他們需要的彈藥。

西歐人的彈藥和大明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因為大明火炮口徑通常都比較大。

而西歐人同等級條件下,火炮口徑都小於大明。

大明是沒有西歐生產線的,不過俄羅斯卻有。

因為俄軍的軍械無論是武器還是彈藥,當初都跟西歐屬於同宗同源。

供給給他們的彈藥還是沒問題的,索契就有一條完整的彈藥生產線。

那裡可以生產九毫米口徑大威力步槍彈,不過炮彈就需要從孟買的軍工廠裡面調集了。

畢竟,索契可沒有生產炮彈的生產線。

不過這似乎並沒有什麼關係,畢竟瑞士人的對手庫爾德人,也沒多少火炮。

在巴格達前線,其實迫擊炮已經屬於重火力。

如果不是因為這座城市太大,建築物太多,恐怕早就被戰俘組成的外籍兵團給攻佔了。

俄羅斯戰場上,現在已經處於實際的停戰狀態。

北線德軍對明軍和俄軍退避三舍,兩軍隔著五十公裡的距離對峙著。

明軍沒有進攻的意思,德軍自然也沒有進攻的意願。

南線法軍同樣是這樣,法軍不願意主動撩撥明軍,明軍也不主動進攻。

不過雙方的備戰情形完全不同!

中亞大鐵路的複線工程終於完工了,也就是說大明向俄羅斯的運力提高了一倍。

火車轟鳴著賓士在廣袤的中亞大地上,將一車車的彈藥,補給品,還有輜重送往前線。

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都會將數千名從各個整補中心結業的士兵運送到前線。

遼東的三個坦克工廠,長春坦克廠已經完全完成了轉產。他們不再生產坦克,而是生產搭載二十五毫米速射炮的步兵戰車。

沉陽坦克廠和錦州拖拉機廠,現在開足馬力生產四號坦克。

由於工人們的熟練度提高,加上工藝流程的改進。

每個月下線的坦克已經達到了五百輛,這已經是個很了不起的數字。

因為上個月,大明僅僅在戰場上損失了一百三十輛坦克。

其中有差不多一半兒,都能夠拖回來維修。

也就是說,明軍的主戰坦克四型坦克,正在以每個月一個坦克團的數量在增長。

飛機就更加不用說,長春飛機製造廠和沉陽飛機製造廠,現在已經開足馬力生產。

其中長春飛機製造廠,全力生產斯圖卡轟炸機。

每個月已經可以下線一百二十架,這是數字遠遠超過了消耗的戰鬥機。

因為在過去的兩個月時間裡面,聯軍一共才擊落了二十四架斯圖卡。

不過因為機械故障墜毀的斯圖卡,也打到了二十七架之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戰機出動頻率太高,很多配件其實還不過關。

更加重要的就是,前線缺少合格的飛機維修技師。

好多飛機,實際上有了小故障還來不及修理就再次上了戰場。

也正式因為超高的出勤率,這才讓聯軍炮兵們成了靶子。

在明軍進攻的時候,只要發現聯軍炮兵開炮,立刻就會遭到成群結隊斯圖卡的攻擊。

這讓聯軍炮兵,根本沒辦法打仗。

他們曾經嘗試過,集中高射炮對付大明斯圖卡。

奈何天上個有飛得更高的鯤鵬指揮,如果發現某地集中了大量高炮。

最大的可能是把整個戰區的轟炸機都召來,甚至鯤鵬也會掛載炸彈進行轟擊。

經常發生的情況就是,當聯軍集中高炮打下一架或者兩架斯圖卡之後。

就會有黃蜂一樣的斯圖卡從四面八方趕過來扔炸彈,那些高炮陣地上通常都是濃煙滾滾。

而且這地方一旦被盯住,就不可能有一門高炮跑出來。

尤其是威力巨大的八八炮,只要被盯住那就是飽和轟炸。

距離戰場三十五公裡之內的目標,還會遭到火箭彈地毯式的轟炸。

在如此打擊之下,聯軍炮兵其實已經名存實亡。

因為他們基本上只能打一兩炮,就會被直接幹掉。

在空中調配上,沉陽飛機製造廠生產的鯤鵬功不可沒。

這種有四個發動機的大飛機,其實是按照重型轟炸機研發的。

可李梟的決定,改變了這種飛機的用途。

現在鯤鵬上面裝著巨大的電臺,成為了空中和地面的聯絡站。

不但可以提供地面情報,還能夠校正炮彈落點。

因為體量巨大,還能夠長時間的滯留在空中。

最重要的就是,斯圖卡上面裝備了接收機,困了你可以指揮斯圖卡進行團戰。

團戰的斯圖卡,一改往日裡單打獨鬥的窘境。開始集團作戰,幾號機投彈,幾號機掃射,都有明確的指令。

這樣空中梯隊配合日趨完美,也讓轟炸效率大大提高,再也不會出現幾架斯圖卡轟炸一個目標的情況了。

不過這種巨大的鯤鵬,因為研發出來的時間還短,生產效率還有待提高。

而且生產工藝上,也有許多的不足。

這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鯤鵬超低的產量,現在每個月的產量只有三架,估計半年之後才能有每個月四架的產量。

不過作為引導機,月產量三架似乎已經一定程度上的滿足前線的要求。

最重要的就是,前線需要為了鯤鵬修建長達三公里的平整跑道。

並且還要為鯤鵬,修建巨大的機庫。

李梟在巴士拉盤恆了一個星期,又視察了一下正在試開採的卡達油田。

有人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窗,必然給你開啟一道門。

這句話用在阿拉伯人身上,似乎是無比的正確。

因為這些跟沙子打了幾千年交到的民族,腳下流淌著真正的黑色黃金。

有時候李梟甚至有些嫉妒,為毛大明的土地下面就沒有這麼多的石油。

爪哇那地方倒是有石油,可惜,那些石油在陸地上的並不多,並不能達到巴士拉這地方的規模採集。

那地方的油田,大多數是在海上。

可大明還沒有心思去研究海上鑽井平臺!

陸地上的鑽井平臺還沒研究明白呢,哪有閒工夫研究海上的事情。

旅順的造船廠,還有黃島的造船廠,華亭造船廠,還有泉州造船廠,最新的海南造船廠,爪哇造船廠,都在不停的生產貨輪。

其中爪哇造船廠主要生產的是普通貨輪,這是大明在海外不多的造船廠之一。

建造它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解決大明海軍艦隊的維修和保養問題。

現在,大明海軍的維修和保養問題,大多數由孟買造船廠和克里特島、羅德島造船廠修理。

經過連續幾年的修建,這兩個地中海島嶼上,不但有碼頭有船塢,甚至還有幹船塢。

可以修理附著在軍艦底部的牡蠣和藤壺,讓軍艦的航速恢復到最佳狀態。

至於孟買造船廠,那可是和黃島造船廠齊名的老廠。雖然這中間,遭到了大明攻打孟買,被戰火損壞了一部分。

但這些年早已經修復完畢,靠著和巴士拉油田還有蘇尹士運河比較近的便利,成為了印度洋上的第一大港口和造船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每年,都有修不完的艦船在這裡排隊。

大明的旅順造船廠和黃島造船廠,正在不斷生產油輪。

而且油輪這東西正越造越大,上個月下水的油輪已經達到了二十萬噸級。

據說兩個月後在旅順下水的油輪,將會達到三十萬噸級別的恐怖數字。

大明現在需要大量的油輪,將中東生產出來的石油運送回國內。

現在不但戰場上需要石油,大明國內也越來越需要石油。

尤其是前線不再需要那麼多卡車和拖拉機之後,軍工廠的產能迅速轉到了民用上。

而且生意好到爆!

隨著公路的不斷拓寬和延長,汽車在大明越來越重要。

甚至京城的汽車製造廠,已經開始專門生產小轎車,這種只能在城市公路上面跑的汽車。

如今京城的公路上,已經不再是吉普車和卡車的天下。已經有好多漆面光潔的小轎車,開始上路行駛。

吉普車和卡車,大多塗著軍綠色的塗裝。

上面還有各種軍徽和軍隊的標誌!

而小汽車則大多有漂亮的漆面,前後面還掛著牌子。在京城的達官貴人中間,有一輛嶄新的紅旗牌小轎車,絕對是豪門嫌貴的標誌。

而且這種趨勢,也在迅速向京城周邊的地方蔓延。

首先就是全大明公路條件最好,工業基礎也最好的遼東。

早在一年前,遼東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儘管只是六七米寬的低等級公路,可這些公路卻像毛細血管一樣,提高著大明這具軀體的行動能力。

其次就是開發了很長時間,城市之間基本上通公路的山東。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山東的山比遼東要多,而且很多山勢還非常險峻。

想要像遼東一樣,村村通公路根本不現實。

另外公路情況好一點兒的地方,就是京畿和天津衛,並且由此輻射了整個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