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渣年記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四章黃河之難(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三十四章黃河之難(一)

於是也派人前去調查,看看究竟是不是朝堂上有什麼蛀蟲,最後禍患了這兩岸的百姓。甚至是暗暗的暗示了派去的欽差大臣。一定要秉公辦理,一定要大公無私。只要查出來是人為的。便將他官升三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得到了這樣的指令被派去的欽差大臣自然是全力而為。著重的檢視此事。一路打著欽差大臣的名頭。浩浩蕩蕩而去。直比玉清朗晚上了一個月之久。

也不知道這路究竟是怎麼走的。耽擱置如此。可是這天底下的事是已經翻覆到這個模樣。陛下又如此倚重這個欽差大臣。別人又能怎麼樣呢。

欽差大臣來的倒是浩浩蕩蕩,這一路上收禮倒是收的不少,皇帝陛下特意給了他這樣重的差事,特意向他嚴明了接下來所需要走的方向,所以這也便是拿著雞毛當令箭了,更何況這雞毛還重於泰山。

所以那些個沒有送禮送到前面的人,終究都是上了黑名單,這都是在黃河兩岸,要不然就是瀆職,要不然就是未曾盡過事宜,反正種種事情都可以累計,反正到最後只要交上幾個人頭就可以。

所以這個欽差大臣做的是如此的威武,沿路的百姓們究竟是什麼樣子?連正眼看都沒有時間,這館驛的府邸之上,一路行來,早被那些給前來覲見的官員們堵的滿滿的,甚至那十萬兩雪花銀都不能入這位欽差大臣的眼。

所以在這諸多複雜的事情之下,自然就會被怠慢了腳步,這一路還沒有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腦滿腸肥了

而至於玉清朗在這黃河兩岸能夠做的事情著實的不多,作為一個大夫,平常日子一個頭疼腦熱疑難雜症都可以說是手到病除,可是這樣的事情又該如何呢?即沒有什麼疑難雜症,也沒有什麼頭疼腦熱,大家需要的是糧食啊,大家需要的是田地,而他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夫,只是一個無一官半職的大夫呀。

眼看著這個黃河大水,聽蘇陌遺說國家播下了鉅額的銀錢,可是到最後能夠發放到這些貧苦百姓的手中,又有幾個呢?

百姓們面黃肌瘦,甚至還要去修河堤,每家都要出上幾個壯丁,如果沒有人的話,就需要交錢,已經這個樣子了,家已經沒有了,田地沒有了,還要出人,家裡沒有人的話,還要交錢,又上哪裡去弄錢呢?

而至於那些發放給這些個災民們的米糧,災民們拿著盆拿著碗要去領開放糧倉的糧食的時候,卻還要被官員揣上一腳,這一腳下去,米量就會掉下去一大半,本來就不多的米糧,還不夠維持一個人的寄包,這一下子被踹去一半又能如何呢?這不是天災,這是人禍。

如此這般都被玉清朗看在眼裡,整個神木其實官員的俸祿是十分低微的,貪墨案層出不窮,為此,唐建元甚至還定下了酷刑,凡貪墨六十兩以上的被查出來的都會被除以死刑,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在如此嚴重的酷刑之下大家依舊拼了命的往自己的府裡貪錢,誰被抓住了,也算是誰倒黴。

百姓們如此的求告無處,到最後易子而食,餓瓢遍野的事情便也是十分正常了,而玉清朗能做些什麼呢?他甚至同那些災民們一樣,幾天都吃不上一頓飯,沒過兩天便面黃雞瘦現在想想自己還有什麼立場去同蘇陌遺咆哮呢,還有什麼立場指責他將這黃河決堤千里的大水賴到蘇陌遺身上呢?

在這黃河兩岸呆的將近一個月的日子裡面,玉清朗也算是看到了這千里決堤,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非一日而成的呀,早在築堤的時候就已經千瘡百孔了呀,千里河堤潰於蟻穴,本來就沒有築堤築的好,現在往後的日子裡,也沒有被鞏固好,而現在發了大水,抓了壯丁,甚至連繼續鞏固的銀錢都要一層一層的盤剝,實際上能用到手的錢也不剩幾兩了。

而這些百姓們連飯都吃不飽,還要去修河堤,哪有的力氣啊,許許多多死在了這河的兩岸之上,那些個白骨累累,終究是玉清朗的無能為力。

最後不得不寫信給蘇陌遺,以求這位蘇侯爺幫忙,可是遠在定國侯府的蘇陌遺能幫上什麼忙呢?千機衛現在都在朔風,而且千機衛也不是做這樣的事情啊,想要上書給皇帝嗎?皇帝早已心裡有所計較,又豈是他們干預的。

這神木的百姓終歸還是為神木的朝堂付出代價的,這神木的腐朽,遠飛平日裡看起來的那般輝煌。

都說神木強大無比,甚至在攻長羊山的時候,還敢堂而皇之的去威脅其他的國家,莫要插手此事,可是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外表看起來的鋼鐵巨人,其實內裡早已被蛀蟲蛀的腐爛不堪,輕輕的風一吹,便四下漏風,就如同這千里河堤潰敗一日的樣子,一下子便就兜不住了。

而這樣的欽差大臣打著皇命的幌子,一路上也草菅人命了不少,屢屢給唐健元上來的摺子?都是先斬後奏,查出的貪官一批又一批,查出的事情到都是真的,只不過是究竟是不是這些人而為就不可以足一而論了?

後來在整個朝堂之上,便就形成了一股風氣,所有的人都以著皇帝的心意,再也不說是神諭了,再也不說是神族的顯現了,都只是說著該死的貪官,都只是說這些貪墨的人要拖腸扒皮,要不然不足以平民憤。

正好這也是唐建元所想要的結果,甚至昭告天下,一點都不怕打自己的臉,貪墨的人懲處了一批又一批,種種刑法手段令人髮指,可是百姓們卻沒有拍手叫好,因為不管怎麼懲處那些個貪官們,百姓們的日子依舊沒有好過,依舊無家可歸,依舊四下遊蕩,災民們成團的聚集,不知道該去向何方,不知道明天究竟是生是死。

老弱病殘們早已遠去,剩下的這些個青壯年們還吊著一口氣在這河堤上搶修著,可是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倒下,說是有一日的三餐,可是那寡淡的米粥又如何抵得了這繁重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