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導演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8章女性觀眾的市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8章女性觀眾的市場

暑期檔結束了!

雖然才八月初,不過在《魔都堡壘》撲街之後,暑期檔也就沒有了什麼意外。

《使徒行者2》七夕當天上映,算是取了巧,單日票房高達1.6億。

這個節日,所有電影票房全部大漲,七夕節基本上很多男生都會和女朋友一起過。

看電影這種幾十塊錢就能呆兩個小時,還是坐著的娛樂活動,簡直再划算不過了。

當年第一部發現了七夕能賺錢的電影是倪霓和楊影出演的《新娘大作戰》,大爛片,就靠著這個節日單日破億。

《使徒行者2》這種港片,單日1.6億,比已經破十億了的《烈火英雄》、《掃毒2》高也不奇怪。

不過第二天,票房暴跌三分之二,只剩下5000多萬了。

這才是真實水平。

從大熱的電視劇,到翻拍電影,再到第二部,這個IP在港片裡也佔據了一席之地。

至於電影本身,稀鬆平常,和第一部差不多。

關於一對兄弟兒時失散,30年後再見已經是正邪對立了,然後臥底的警匪片。

臥底這種劇情,意味著會有不少的反轉,劇情基本上都能看,前半部分還好,除了古添樂和張加輝偶爾地深情對視之外,沒什麼毛病。

後半段倒是高潮迭起了,兩位男主和殺手一起在西班牙狂歡節裡和牛一起飆車,當觀眾以為也就夠了,但是編劇總是能挑戰大家的極限。

飆車的最後男主們和反派帶著一隻牛衝下了山坡,車子各種翻轉,一個被甩出車外,一個在車裡,卻屁事沒有。

換了現實中,基本上要送搶救室了。

不過電影嘛,其實這段還是挺精彩的,畢竟場面夠刺激。

老說港片已死,來來回回就那麼些人,那些套路的劇情,可這應該是第一次去西班牙,和鬥牛來賽車。

這個時候!那頭牛從天而降,衝向甩出車外的古添樂,渣渣輝見狀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踩下油門,擋住了這頭牛,牛角穿破駕駛室一側的車門在渣渣輝左腹部捅了一個洞。

當然,身為男主角,是不可能就這麼掛掉的,就算要掛掉,也不應該這種死法,最起碼要和殺手大戰三百回合。

古添樂救下了渣渣輝,兩人互相攙扶,渣渣輝深情向古添樂告白,就在這情意綿綿的時刻,那個殺手對著古添樂開了一槍,還是太陽穴!

一如《英雄本色》裡小馬哥最後被一槍幹掉的一幕,連臺詞都有點像。

兩個人應聲倒地,不過作為男主角,這樣幹脆利索被幹掉,也是不合理的。

古添樂沒有小馬哥那麼倒黴,雖然看上去子彈打中腦袋,不過只是從耳朵上擦了過去。

就在殺手給渣渣輝捅了一刀以後,要給他致命一擊時,剛剛腦袋瓜子中了一槍甚至還在流血的古添樂,突然起身將殺手三下五除二控制住!

渣渣輝在腹部有兩個洞的情況下,也如打了雞血一般衝上來幫助古添樂控制殺手!

可能會奇怪為什麼他們兩要控制殺手,而不是直接拿刀捅死他呢,因為終極大boss還沒有出場!

那就是——牛!

都拍了西班牙鬥牛的戲份,怎麼能不出現很多人看鬥牛比賽都期待的那一幕呢。

沒有錯,一頭鬥牛又一次從天而降,向這三個人飛奔而來,一個猛力的衝刺,殺手因為被牛角刺中直接領盒飯,而兩位男主此刻躺在地上也是沒了知覺。

最終這頭牛原地徘徊了一下,看了看地上的三個人,這一刻這位終極boss的眼神裡彷彿在說: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種幹掉反派的方法,在港片裡也算是另類了,估計沒人會說港片全是一樣的套路。

雖然有點扯淡,不過場面還是挺好,挺刺激的,總票房也比第一部強點,拿了近七億。

隔了一週,張加輝還有一部《沉默的證人》上映,港片確實來來回回就這些人。

古添樂就是最常出現的面孔,今年好像都有四五部電影上映,勞模的稱呼是摘不掉了。

八月份的暑期檔後半段,有點熱度的片子就這兩部,以及《鬼吹燈2》了。

大賣電影的續集,也和第一部一樣大賣,票房接近三十億。

近三十億票房,在國產電影裡也算是排的上號了。

不過,題材的限制還是明顯,這種題材女性觀眾不會特別敢興趣。

什麼題材,決定了上限,《戰狼2》的女性觀眾不少,而且把35歲以上的中年觀眾拉近了電影院,《哪吒》光是春節檔的小孩子就足夠了,一個小孩意味著還有一對父母,甚至一家人。

更別說哪吒和敖丙的CP,女觀眾絲毫不少。

《流浪地球》是科幻,還是國內第一部,二刷三刷的人不少。

《鬼吹燈2》雖然特效依然精彩,劇情在商業大片中也算優秀,還是大IP,又有第一部的基本,可是並不能衝突題材的限制。

三十億對於其他電影已經是可望而不可及了,可是對第一部就大賣近二十億的《鬼吹燈》來說,接近三十億的票房,和第一部沒多大區別。

中間隔的這幾年,大盤的漲幅都和票房漲幅一樣,也就說第二部的票房只是趕上了“票房膨脹”的速度。

這麼多年,國內的電影市場其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往特效大片,是吸引觀眾的利器,可是現在,經過無數好萊塢大片的洗禮,觀眾的眼界已經不同以往了。

再加上觀眾進一步下沉的結果,越能貼近觀眾內心,引起共鳴的電影,才更容易成為爆款。

《鬼吹燈2》這樣國內頂尖的商業大製作,也只能拿到接近三十億票房,雖然也有檔期的原因,換成七月初的,起碼能多四五億,可是也到頂了。

女性觀眾比例甚至只有33%,《流浪地球》上映第一天的女性觀眾佔比只有40%出頭,到下畫時已經接近50%了。

而且,在三大購票平臺上面,《流浪地球》打低分的觀眾裡,女性觀眾只佔19%。

按照一般的認知,這種科幻片理工男會更喜歡,女觀眾不會感冒。

可是現實卻完全想法,看電影的女觀眾多,滿意給好評的也是女觀眾多。

反而是,男性觀眾給差評的比例遠遠超過女性觀眾。

春節檔的《哪吒》,女性觀眾的比例更高,甚至接近60%。

《鬼吹燈2》女性觀眾佔比只有33%,低的離譜。

對於大賣、爆款電影來說,女性觀眾已經成了主力軍了,決定著票房的上限能到什麼地步。

......

國慶節將至,《我和我的祖國》成片透過了稽核,李謙召集了幾位導演,商議一下到時候後的各種宣傳、路演、活動的安排。

也順便聊了聊剛剛過去的暑期檔,相比其他人,李謙談的卻是當前電影市場的受眾的問題。

這就是純商業性的東西了,不過現在早不是十年前了,市場徹底商業化,即便是張一謀和程凱歌兩位,對討好觀眾,也沒有了那麼多的排斥。

當然,不排斥歸不排斥,可是他們也不會為了討好觀眾去拍電影。

一把年紀的老前輩了,他們現在只想拍自己想拍,想要表達的東西,至於票房這玩意,反正撲街了也照樣會有人給他們投資。

不過,自己雖然不在乎,可是還有子女後代,要不然程凱歌也不至於跑去給一檔表演競技類的綜藝節目去當導師。

他那剛剛以外籍學生身份被電影學院錄取的兒子,現在拿的全是企鵝的資源。

按網上的派系劃分,應該叫鵝場。

為了兒子,程凱歌跑去企鵝辦的節目裡打工。

不過,雖然兒子要靠企鵝的資源,並不意味著程凱歌就是企鵝的人了,要把李謙當敵人。

其實除了李謙吐槽過一次《趙氏孤兒》...嚴格說起來,他自己都忘了有沒有吐槽,反正媒體當初報道的就是吐槽了。

然後因為媒體的煽風點火,有一點點的不愉快。

也僅限於此了,在合作《我和我的祖國》當中,還是比較愉快的。

當然,也是因為李謙沒有干涉程凱歌的那個單元。

對於李謙的說法,程凱歌還是比較贊同的,作為曾經的大師級人物,對電影的研究絕對不像那些諷刺他的人那麼不堪。

作為藝術家,程凱歌一張口就是引經據典。

“勞拉穆爾維在《視覺快感與敘事性電影》裡就有關於女性角色的論述,女性通常是作為形象被看的,而男性是看的承擔者。

女性角色通常是一個慾望的載體,這樣的表達方式,能在釋放自己的男性霸氣的同時吸引男性女性觀眾的眼球,最後達到一種利益的趨同化.....”

李謙無語了,我特麼談市場,你在這扯淡。

不過,也不好打斷人家裝逼。

他以前的電影,確實是這樣,女性角色在他的電影中始終以一種悲劇形象穿插於電影情節中,即便是《妖貓傳》裡非常出彩的貴妃,也從來不是主題,因而不作為鏡頭的主導,是鏡頭裡在場的缺席者。

說完以前,當然又說現在了,程凱歌又舉了一些如今影視作品裡女性角色開始佔據主導、作為主題,不再是某種東西的載體的情況。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和不同之處,不僅僅取決於消費能力的變化,也在於思想上的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必然會有著一些更適合女性觀眾的影視劇,不論是娛樂性質的電影,還是現實類的電影,都會越來越多,這是不可忽視的。

最近我看了一些國外的報道,關於女性的,7年前全球代Y業總產值就已達到60億美元,光一個印渡就有超過三千家診所專門從事這個行業,還為此衍生出了一個醫療旅遊的新興行業。

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除了賣Y之外距離女性最近的醜陋的事情,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批判性質的主題,關於女性的現實題材片子......”

程凱歌說著說著,竟然還有了靈感。

女性觀眾有關的,程凱歌當然不回去拍男男CP這種,現實主義的題材是他很拿手的東西。

越扯越遠,不過李謙他們還是沒打斷,耐著性質等先說完。

不過,張一謀卻有不同的看法。

“關於女性的電影,不光光是這些,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展現女性東方美.......”

好傢伙,張一謀開始和程凱歌辯論了。

一個說對關於女性的現實事件批判,一個講究表達女性東方美。

也和他們作品中女性的角色有差別,張一謀以前用鞏莉,她在電影中所代表的就是那個時代的女性,獨有的東方美。

這個美不是外表,而是內心,是性格。

女性的話題以前是張一謀每一部電影的主題,而且是他的電影的共同主題—其實應該稱之為母題。

在張一謀的電影中,女性永遠是第一在場者。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作為隱形的權利象徵的老爺始終只是一個幻境,無法露出真實的面目,男主人公的視覺缺席,只是作為畫外音,作為背影與側影,故事中男主人公是一個不可見的形象。

女性在張一謀的電影裡都是以無畏的形象出現。

各個角色都充滿了反抗精神,無論是頌蓮、九兒,還是菊豆、秋菊,都是以一種與世相拒的姿態出現的,並且在出場的同時,就被強加上了一個充滿苦難的背景,一種被強力所壓制的氣質。

一部電影就是一個女人的反抗史,透過自己的努力和鬥爭,來完成自我救贖。

其實,這和現代女性很契合,只是有一點不一樣,那些女性角色在無謂中,多多少少還帶著一點“無知”。

這個無知不是貶義詞,是大環境的限制。

兩個對女性角色不同解讀的導演,還都是大師級的導演,就開始為這個時代,應該如何展現女性角色,開始辯論了起來。

李謙都無語了,他是想談一談賀歲檔另一部流量電影《誅仙》的啊。

《魔都堡壘》裡的男主角,實際上已經不復前幾年的頂流身份了,相比而言《誅仙》的男主角,才是如今娛樂市場最大的頂流。

再加上另外三個偶像出身的女主角,也有無數的粉絲,雖然其中只有一個算頂級流量,可是另外兩個藉著《創造010》的餘熱,依然有眾多粉絲。

加起來算兩個半頂流,而且女粉絲佔大多數,賀歲檔的《誅仙》不管質量如何,都會比《魔都堡壘》的表現強太多。

這無關乎質量,因為購票平臺的資料反饋很明顯看得出來,女性觀眾對於電影的要求普遍要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男女通吃型別的電影來說,女性觀眾給差評的比例遠遠不及男性觀眾,甚至很多電影只有男性觀眾的一半。

只要不是那種不太適合女性觀眾看的型別,大部分女性觀眾的接受程度都很高,要求都不是很高。

《誅仙》是一部愛情小說,無疑是非常適合女性觀眾的。

電影本身很適合,女性觀眾要求相對較低,接受度高,再加上更加龐大,戰鬥力也更強的粉絲群,並不好應付,最起碼不可能像《魔都堡壘》這麼輕易就撲街了。

李謙心裡在琢磨著,張一謀和程凱歌還在那各說各的。

代溝太大,沒法交流。